当前位置:首页 > > 小学资讯

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

异地高考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必然要求,是公众高度瞩目的重大课题。教育部从“积极组织试点、稳步推进改革”的角度,对各地异地高考标准不同表示理解和尊重,这种态度本身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各地异地高考标准不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下一步的改革,应当站在创设全国性制度的高度,对异地高考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安排。

异地高考之所以迟迟难以实行,就在于它直接触动了本地考生的“奶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本地参加高考,如果录取名额没有相应增加,必然会加大竞争力度,降低本地考生的录取比例。本着“地方保护”的需要,各地*和教育部门必然要优先考虑本地考生的利益,由各地*和教育部门制定的异地高考方案,也就必然要对外来考生(及其父母)设置社保、住所、报考院校等诸多限制。其结果必然是,外来考生无法与本地考生按照同一个标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平等地参加高考,平等地被录取。只要是由各地自行制定异地高考方案,本地考生和外来考生之间的不平等就无法消除,教育平等权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异地高考实行之初,由各地自主探索、自行决定并无不可,但这个探索期不能太长——由于内在的矛盾无法解决,时间长了地方也很难推行下去。从根本上说,异地高考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只有通过创设全国性制度,才能跳出“地方保护”的局限,消除本地考生和外来考生之间的不平等,实现高考和高校录取的教育公平权。

可以设想,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行异地高考,第一步可以根据某地外来考生的报考人数,在该地增加相应比例的招生名额,相当于外来考生带着“招生名额”就地参加高考,这样就能使当地的高考录取比例与之前大致相等。由于外来考生没有挤占本地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各地对推行异地高考的抵触和阻力将逐步消除。

第二步,异地高考可以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相联系,将这两项改革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制度的有效对接。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应当充分、完整地落实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使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学生,无需再参加统一的高考和集中录取(目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仍要参加统一高考,达到录取线后高校优先录取),这样就能实现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与考生户籍的剥离。如果自主招生能够成为高校招生的主渠道,外来考生就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高考)不受户籍限制,这个时候,异地高考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对目前各地异地高考标准不同的确可以理解,但这不应该成为教育部门消极应对、无所作为的理由。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异地高考方案,创设全国性异地高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考组织和录取资源调配统筹,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权。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120008.html

与“异地高考不能因标准不同而被消极应对”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