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小学资讯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

近日,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再次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昨天,在针对“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研讨会上,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5.1万人签名提建议

据了解,这些随迁子女家长已连续16次向教育部递交呼吁书和建议书。截至目前,征集签名人数已经达到51000人。

据了解,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

京沪须连续4年学籍

方案中,针对报名资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可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如在京、沪,“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其他城市,认定标准则为“至高中毕业拥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

作为补充,方案还认为,为了避免“择校热”和“高考移民”行为,还应当尽快实现城市区域内部的教育均衡。

相关资料: 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试题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专家声音:公民寻求教育公平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表示,他并不建议使用“取消高考户籍”这样的说法。他认为,应当是在寻求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以学籍作为指标接纳随迁子女参加高考。而异地高考的实现,要依赖于实行全国统一高考,消除“高考移民”。只有实行全国统一高考,才能使教育主管部门在公共政策的选择上有可行性。

>>专家声音:可能会有新的不公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梁文永称,随迁子女进入输入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之后,由于录取率的限制,可能会占用输入地的高考录取指标,会造成“用新的不平等代替旧的不平等”。

北京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所主任熊伟建议,要推进教育公平,一是高考录取名额要按照人数和地区发展来等比例分配,二是应尽快制定高校招生考试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目前实现异地高考的障碍已不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而在于户籍管理部门。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123750.html

与“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