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小学资讯

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

前不久,我到某小学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四年级语文课,内容是苏轼的短文《书戴嵩画牛》,围绕斗牛是夹着尾巴还是翘起尾巴,教师引导学生在四个层面进行了审辩;另一节是六年级的英语课,师生在全英文互动中探讨苏轼的生平、喜好及在世界的影响。两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我一些思考。

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思维水平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获取特定知识越来越容易,以往,需要在图书馆中寻找多日的研究资料,今天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以往,“知识就是力量”;未来,“思维才是力量”。以往,在职场中稳操胜券的是有知识的人;未来,独领*的将是会思考的人,将是有智慧的人。

今天,重要的已经不再是获取特定知识,而是具备较高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被译为“批判性思维”)水平,是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信息的重要性作出判断,是在面对各种可能的候选方案时快速作出自己的抉择。

创新始于对成说的质疑。因此,具有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清早,中国妈妈在幼儿园和小学大门与孩子道别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听老师的话。”在发达国家,妈妈们会说:“过上精彩的一天(have a great day)。”那些从小习惯于“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的孩子,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很难具有优势。

从小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已成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成为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在内的各个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审辩式思维的要义是“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轻易相信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和权威的说法。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进行思考,不懈质疑。他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学识、情感、经验和理性作出独立判断,通过审问、慎思、明辨,作出决断。

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个教育讲座,一位澳大利亚的中学物理教师讲,他教了30年的物理课。第一个10年,是“教物理”;第二个10年,是“教探索”;第三个10年,不再是“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我听课的这所小学,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在“学探索”;已经不仅仅是在向老师“学探索”,而是师生一道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探索,一道思考和讨论一些没有唯一正确标准答案的问题。

我感到,当前一些小学围绕某个作者而展开的主题教学, “醉翁之意”并不在研究某人,而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于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与“讲道理”相比,“讲故事”更重要

开发“主题课程群”是当前许多学校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一,即围绕一个主题从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多角度组织课程。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传授,也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2014年9月9日,**在访问我曾经学习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时说:“‘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根据新华社报道)怎样“传道”?怎样成为“人师”?这是今天中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些涉及到价值观、信念和偏好的问题,不是单单凭借说教和论理就能解决的。但是,帮助孩子在这些最根本的信念上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人师”最重要的任务。对于这类最重要的问题,“讲故事”的效果远胜于“讲道理”。清华附小的“主题课程群”讲了鲁迅的故事,讲了苏轼的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积极的人格。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非独断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谨慎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思维方式。审辩式思维包含对语言局限性和形式逻辑局限性的理解。审辩式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不同,后者表现为对形式逻辑的尊重,表现为认真地“讲道理”;前者则包含对理性和语言的局限性的认识,理解许多时候不可以“讲道理”。

卢梭在其教育经典《爱弥儿》一书中曾经说:“向男孩子和女孩子讲解道德,那等于是在消灭他们所受的一切良好教育的效果。像那样冷冰冰地教训一阵,其结果必然会使他们对说教的人和他们所讲的话产生反感。”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像具有良好分析性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理解理性的重要性,理解欧几里得《几何学》和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理解形式逻辑和语言的局限性,理解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式逻辑和语言常常表现得苍白和单薄。他们理解,许多时候,不可以“讲道理”,只可以“讲故事”。

我在某小学听课的教室叫“闻道厅”。在“闻道厅”的墙上醒目地写着8个字:“水木秀场,等你来秀。”的确,对于许多重要的问题,并不需要你来“说”,而是需要你来“秀”,需要师生们共同来“秀”。

探索“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任重道远

一个月前,我曾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莫雷农场公立小学听了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在清华附小听课,我自然会将这节语文课与在国内外的课进行比较。我感到,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学习方面。

伴随工业化过程出现的现代学校,确实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但付出的代价是学习过程中个性的丧失。

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不是一只通过训练就可以获得某种能力的“巴甫洛夫的狗”或“斯金纳的鸽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情感的人。学生们拥有不同的性别、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智力和心理发展水平。需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移动互联时代的现代学校要避免像工厂生产标准化产品一样生产统一规格的毕业生,避免像马戏团训练小狗整齐划一地表演节目一样地训练学生。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尽量避免仅仅给学生提供“标准套餐”。

怎样向小学生提供“自助餐”?这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方面,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非常艰苦的探索。我想,提供“自助餐”,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一个班的学生必然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有些学生自己没有多大兴趣,老师和家长强迫学生去关注某个方面,或变相地强迫学生这样做,未必可取。其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发展水平差异。难度过大、过于超前的,未必能够产生预期的学习效果。但是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讨论和探究,对于部分早慧、优秀的学生,又会使他们感到缺乏挑战性。

对于今天中国的许多学校,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而言,走在改革前沿的一些小学,他们的课堂有点“高大上”,很难效仿。我想起北京四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刘葵老师与记者之间的一段对话:

记者问:(北京四中)这样的改革会不会有些奢侈?

刘老师回答说:“总得有人先走一步,描画蓝图。”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29007.html

与“中小学生学习目的 提高小学生思维水平”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