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哪些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软件工程工学2电子信息类工学3水声工程工学4自动化类工学5材料类工学6电子信息工程工学7核工程与核技术工学8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学9海洋工程类工学10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11自动化工学1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13英语文学14土木工程工学15水声工程工学16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学17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工学18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学19社会学法学20海洋信息工程工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介绍专业实力:
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博士化率72%,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有国外访学经历。近五年来,专业教师承担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上百篇。专任教师中担任国家级学会常务理事1人次、理事7人次,担任省法学会各研究会副会长5人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在黑龙江省内各高校法学专业中名列前茅,在工信部所属七所高校中处于前列。
培养目标: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依托我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优势,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信念,德法兼修、德才兼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扎实的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职业道德、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尤其是能在法律实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船海核等行业企业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特色:
法学专业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靠、顶用的法律专业人才。依托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优势,法学专业在设置传统的法学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开设了船舶与海洋法律特色理论课程。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法学专业与地方*和船舶行业形成了稳定的地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了法学专业服务地方法制建设、服务船舶行业的作用。
毕业去向:
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国家部委、司法实务部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军队等,从事的工作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人员、大学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所在地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杭州、香港、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型城市。近年来我专业已为海军培养了数十名国防生,服务于国家的国防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英语介绍专业实力:
英语专业的专业录取分数在全国和黑龙江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作为省级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省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可,享有较高的办学声誉。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考中,一次性平均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0-40个百分点。
英语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中国语用学会理事1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名,博导及硕导7人,基本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专业教研团队近年来承担省、校级教学改革立项近3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及译著10余部;参编教材近20部,其中3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教育部奖励1项,省级、校级奖励10项。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5项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8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于CSSCI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英语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即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在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涉外行业、英语教育与学术研究等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商务等工作。
培养特色:
融主流、厚基础、增特色、强素质,为学生提供可根据自身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路径。
依托学校“三海一核”学科优势,开设《科技英语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实践》《船舶与海洋英语》《核科学英语》等特色课程,并为学生提供攻读法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双学位选择。与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3研究所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实习机会。
加强英语实践实训环节和学分要求,设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课程(必修),合计1*分,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践,创新、交流与社会实践(学分制管理),专业创新课题训练,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英汉笔译实践,毕业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平台。
毕业去向:
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年均就业率为90%,升学率为52%。学生就业面广,主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国防工业系统和船舶工业系统所属研究所等单位工作,以及*、经贸、金融、外事、出版及学校等部门和外资企业就业,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近三年,70余名优秀的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以及牛津大学、悉尼大学、约克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
人才培养:
英语专业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德才兼备、中西相融的高素质外语人才,除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不同方向课程、攻读双学位机会外,还为学生提供赴海外名校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近三年,年均有10%的学生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韩国檀国大学和忠北大学等进行校际交流。
哈尔滨工程大学软件工程介绍专业实力: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中,软件工程学科获B级评价,软件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在软件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具有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技术和工程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与工程技术解决软件工程及交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未来五年内,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紧跟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具备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是满足软件工程及交叉领域的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及理论研究等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开发及过程管理等。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院与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如与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训基地联合探索了学生企业实习方面的合作,成立了“久其创新实验班”,选拔学生到该基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中,采取派教师去久其软件讲课或者采用视频讲课的形式进行。主要实践基地有:东软睿道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中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久其政务联合实践基地等。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https://www.87dh.com/xl/

院校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 ——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为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海军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哈尔滨市人民*共建高校。,学校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占地面积 140.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7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17个学院(系、部);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733.77万册。,学校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科学 5个学科群为牵引,打造特色、通用、基础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现有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A+和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部进入全国前30%。,学校现有教职工 2924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190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其他国家级人才39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8个。,学校现有学生 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自2016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5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较高水平,连续15年位居黑龙江省榜首,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近80%毕业生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半数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豪华游轮、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在国内首次完成 5艘UUV水声组网。学校研制的悟空号深潜器成功自主下潜至7709m,是目前我国自主下潜最深的无人无缆深潜器。学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保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深潜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研制新型水下无人潜器并列装部队,填补了我国水下无人作战装备空白,亮相装备发展成就展和国庆70周年阅兵,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第三方验证评估单位全过程支撑航母工程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57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学校获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和首届“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批14家国家认定的实验室,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平台。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包括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 25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中英首个船海特色合作办学机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海洋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每年选送500名教师赴国(境)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9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每年接收1500名左右国际学生来校进修学习。,近 7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凝炼了“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治学严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的教风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当前,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及龙江振兴发展为使命,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及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机遇,以敢为的自信、必成的劲头、开放的眼界、合作的气度,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航程。

其他信息:



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的专业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学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学 飞行器动力工程 工学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工学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轮机工程 工学 自动化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自动化 工学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水声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水声) 工学 水声工程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物联网工程 工学 软件工程 工学 信息安全 工学 保密管理 管理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工学 工业设计 工学 产品设计 艺术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通信工程 工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工学 信息对抗技术 工学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金融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材料物理 工学 材料化学 工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环境工程 工学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外语系 英语 文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 法学 社会学 法学 应用心理学 教育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学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工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工学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学校。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建校69年。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海军共建高校,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北极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牵头单位,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

学校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截至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138.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93万平方米,图书馆共有藏书705.65万册;设有17个学院(系、部),63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有教职工2907人;在校生29000余人。

院系专业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本科专业56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智能*工程专业、智慧海洋技术专业。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5个;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11个;入选“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1个。

师资力量

截止2020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85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057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1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7个。

教学建设

学校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术研究

学校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其中2个是参与单位、1个是分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6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还拥有国家CMA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级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合作交流

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简称ICNAME),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西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2个国家100余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是“中国*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2017年成为首批唯一“中国*原子能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获2016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学校每年资助400多名教师到中国以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500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学校校徽以蓝色基调为主,由三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紧扣学校"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体现学校为中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等领域服务的办学特色。

校徽在色彩的区分上,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寓意着学校负着中国船海事业由近海走向远海的历史重任。

校徽上方镶嵌毛体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表现了中国*和国家对学校的关怀,体现学校创建中国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奋斗目标。

校徽正中镶嵌学校的标志性建筑“31号教学大楼”和学校建校时间“1953”字样,并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象征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校徽结构严谨,色彩和谐,富于表现力。圆形构图浑然一体,象征着学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展现学校师生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昂首迈进的信心与勇气。

学校校旗由蓝色旗面和反白校徽、校名组成,简单、明了,容易识别。

旗面所用蓝色为海蓝色,寓意学校“三海一核”的服务特色;校名用毛体字,与学校对外宣传用字体相统一,与校徽融为一体,使校旗具有高显示度。

校旗分桌旗、串旗、持旗和挂旗四种。其中,桌旗主要用于学校各机关、直属单位、教学院系等在办公室摆放;串旗旗面一般用红色、蓝色、橙色、绿色、紫色五种颜色,主要用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时在校园内悬挂;持旗和挂旗主要用于学校重要室内外场所悬挂以及各单位在对外活动中使用。

杰出校友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7659.html

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土木类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