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志愿填报

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 高等教育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社会发展对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表现为:研究型、工程技术型、职业型。为此 2001 年,教育部调整、组建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强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拓宽专业,打好基础,理工结合。对工科学校而言也强调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1.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变化
我国高分子类专业设置始于 1953 年,是从化学和化工类专业中形成和分离出来的。理科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始建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工科的塑料工学教研室则建于成都工学院(今 四川大学)化工系。最早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是在 中国科技大学 建立的。而 北京化工大学 是在全国最早建立学科内容全面的“高分子系”的院校。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我国高校 中陆续设置的高分子类专业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工、塑料工学(塑料工程)、橡塑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三级 学科专业 。
1998 年教育部本科 专业目录 调整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科类专业统一为“高分子材料 与工程”专业,将理科类的高分子专业并入 材料化学专业 或化学专业;将高分子化工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专业。使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办学口径拓宽到 二级学科 。就学科内涵而言,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加工与应用、性能表征与方法,是高分子 材料科学与工程 的四大基本要素,是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2.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布及就业
到 2009 年,全国共有 142 所院校(所)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专业设置院校数 按主管部门分类统计为:教育部 17 所,省属 117 所,国防科委 5 所,科学院 1 所,侨办 1 所,民族事委 1 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布点除青海、西藏、内蒙、云南没有外,在 全国其他28 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按招生院校所在省份统计有:江苏 16 所,山东 12 所, 湖北 11 所,辽宁 10 所,河北 9 所,北京市 8 所,浙江7 所;安徽7 所,陕西7 所,湖南7 所,黑龙江 6 所,江西 6 所,.上海 5 所,广东 5 所,河南 5 所,吉林4 所,四川 3 所,山 西3 所,福建2 所,新疆 1 所,广西2 所,宁夏 1 所,重庆 1 所,贵州 1 所,海南l 所,甘 肃l 所,天津 1 所。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



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一般说来,交叉学科总是通过若干不同的传统领域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在衔接处产生的。计算机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属于传统的工科领域,而经济管理在我国则属于文科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明进步服务,本世纪4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然要广泛地应用到经济管理中来。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然就产生了信息管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

早在60年代,世界上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我国于1978年率先由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的,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将近20年的发展, 办有这类专业的院校全国已达100多个(据《中国教育报》今年2月份报道,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174所),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当今时代的特点。虽然人们对于所谓信息社会或信息化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与观点,然而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新需求则几乎是没有异议的。
①信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技术、*设备(包括硬件、软件)等类人员;

②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这是指在某一应用领域中引进信息技术,建成特定的应用系统;

⑧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应用系统投入使用之后,需要进行认真的管理,不断的更新,精心的维护,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是与日俱增的;

④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

⑤信息系统集成人员:指进行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分布式处理服务的有关人员。

⑥有关上述各项的教学与研究人员。
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主要、最广阔的领域,这一矛盾就尤为突出。在"计算机应用"的名称之下,培养目标仍为计算机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仍以计算机为核心,而管理方面的知识,则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

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各专业,由于在文科范围内,无论是师资、生源,还是技术手段都很难适应大幅度加强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以满足上述②、⑧、④、⑤类人才的需求,设立以在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十几年来,这方面的迅速发展,也证明了这种需要的迫切性和现实性。

新工科详细资料大全



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新工科
  • 外文名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 地区 :中国
  • 语种 :汉语
发展历程,发展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建设解读,协同育人,各地发展,专业发展,相关专业,

发展历程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2017年6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慧创新行动计画》的通知,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

发展建设

复旦共识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1.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3.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 4.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 5.综合性高校要对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6.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7.新工科建设需要 *** 部门大力支持。 8.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9.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10.新工科建设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

天大行动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1.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 2.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 3.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 4.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 5.问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 6.问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 7.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

北京指南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30余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深入研讨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谋划工程教育新发展,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 1.明确目标要求。 2.更加注重理念引领。 3.更加注重结构最佳化。 4.更加注重模式创新。 5.更加注重质量保障。 6.更加注重分类发展。 7.形成一批示范成果。

建设解读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我们将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从理论上创新、从政策上完善、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协同育人

我部将拓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2.0版),适时增加“新工科”专业点;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设定“新工科建设专题”,汇聚企业资源。鼓励部属高校统筹使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纳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采用多种渠道提供经费支持。积极争取地方人民 *** 将“新工科”建设列入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等。

各地发展

河南 2018年,河南省多高校新增了169个本科专业。其中,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许昌学院、郑州轻工学院等21所本科院校都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而周口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则增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河南大学、中原工学院则增加了“信息安全”专业。 广东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透露,2018年入学的本科生,在大二经过校内二次选拔,通过转专业的方式可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修读新工科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广东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新工科”专业也是2018年招生主打特色。

专业发展

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网际网路和工业智慧型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慧、区块链、虚拟现实、智慧型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是以智慧型*、云计算、人工智慧、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关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 智慧型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慧型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慧型建造专业 智慧型*工程专业 智慧型医学工程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飞行器*工程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 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整理的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蜕变学习网。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500776.html

与“新工科专业 发展历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