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精选10篇)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 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2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最佳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3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新教材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掌握这几方面:

  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知识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其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连加连减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标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设计了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因此对10以内加减法做适当的口算练习是有必要的。通过以开火车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如:师:“小火车呀,开呀开起来,开到哪里去?”生:“开到我这来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P72页主题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草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4)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出示:5+2+1=

  (6)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数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个数相加,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板书:连加。

  (7)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代表演示摆法和算法。

  ③提问:想一想5+2+1先算(  )加(  )得(  ),再用(  )加(  )等于(  )。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8)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2.教学连减

  (1)课件演示P72主题图;

  (2)学生仔细观察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尝试练习后再汇报结果,老师板书:8-2-2=

  (4)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板书:连减。

  (5)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请学生代表汇报摆法和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  )减(  )得(  ),再用(  )减(  )等于(  )。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6)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3.巩固练习

  ①学生编2道连加、2道连减算式,学生分组练习。

  ②教科书P72“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

  请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3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我们学校的*号码。学生计算7道题,每一题的计算结果连起来就是我们学校的*号码。

  (7532754)4+1+2= 9-1-3= 7-3-1= 9-3-4= 2+4+1= 8-2-1= 10-2-4=

  2.开放题。笔记本每本3元,橡皮擦每块1元,圆珠笔每支3元,套尺每副2元。如果你*了其中的三种物品,算一算,要用多少钱?小红有10元钱,*了其中两样物品,还剩多少钱?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同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1.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2.拓展延伸: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妈妈*了10个苹果,我们家星期一吃了2个苹果,星期二吃了3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总结。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4

  7   6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5

  教学实录片断一:

  师:周末,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来到了公园,公园里的小动物可真多,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来飞去,唱着欢乐的歌曲,小胖最喜欢小鸟了,他说,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他特地*了小鸟爱吃的食物,我们跟着小胖一起去喂小鸟咯!

  ……

  师:小丁丁最喜欢小鱼了,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就像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在学校里,学习着,快乐着,看看,河里的小鱼游来了,跟它们挥挥手,打个招呼:你们好,小鱼!咦,发什么什么事情啊?

  师:呱呱呱,猜猜,谁来了?对了是我们的大英雄,小青蛙,它可是小巧最喜欢的小动物了,它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又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

  师:天渐渐黑了,小动物们得回家了,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呼救的声音,救命啊,救命啊,原来是小动物们被困在一座城堡里了,怎么办?(救它们)愿不愿意做一回超人,去解救那些小动物?(异口同声:愿意)

  ……

  评析一: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35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探究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课一开始,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超人游戏,解救动物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英雄主义,正义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教学实录片断二:

  出示小鱼图

  师:谁来编个小故事考考大家?

  生:原来有3条小鱼,游来了2条小鱼,又游来了1条小鱼,请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我的算式是:3+2 +1 =6(条),答,现在一共有6条小鱼。

  师:讲的真棒,真完整,向你学习!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

  出示数射线

  师:小青蛙呱呱呱,出去捉害虫咯,说说它是怎么跳的?

  生:小青蛙从1开始往右跳,跳到了4,跳了3格,算式是1+3=4

  师:小青蛙呱呱呱,继续往前跳。谁来说一说?

  生:小青蛙从4开始往右跳,跳到了6,跳了2格,算式是4+2=6

  师: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用一个算式来表达吗?

  生:我的算式是1+ 3 + 2 =6。

  师:请同桌的男孩子说给女孩子听一听,你的算式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

  出示看图填数

  师:这一幅图,你看懂了什么?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生:我的算式是 10-3 -5 =2

  师:这回更难了,没有符号了,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幅图?

  生:我的算式是: 10-3 -4 =2

  ……

  师:接下来更难了,做好准备没有?加油哦!

  请你把它写成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算式,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挑战高难度,用手势来表示结果。7+2+1= 5+4+0= 10-7-3= 6-2-2=

  ……

  评析二:

  本节计算课的教学,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在教材的运用上,我仔细研究了苏教版,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内容,将这三者的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半抽象的图形过渡到完全抽象的算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从第一步给出其中的两个数和符号,填算式,到第二步只给符号不给数字,填算式,到最后什么都不给,直接在方块里填数,圆圈里填符号,一步步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如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画面、看图填数、看书射线写算式、根据填方块写出连加连减算式、直接计算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同时还通过集体信息反馈、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6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 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 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7

  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步的得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探索新知1、学习连加小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放学回家后他去给小鸡喂米。小朋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小鸡进入的动画)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图意连起来说说吗? 求“一共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列出算式;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个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像这样地把三个数或者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尝试计算;反馈,板书计算过程;课件演示。(2)小明抬头看见电线上也有数学问题(出示燕子图):你知道这里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2、学习连减(1)不一会儿,有几只小鸡吃饱了,(出示喂鸡图),说图意后列式:8-2-2=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补充课题:连减。(2)喂完了鸡,小明去看电视,正巧看见猪八戒在吃西瓜(出示西瓜图),说图意后列式计算。3、小结说说连加、连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从左往右。4、说说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问题。(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二、 巩固练习谈话引入:后来小明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在数学城堡里小明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小朋友,你敢挑战吗?1、 第一关:看图列式;看算式计算。2、第二关:看算式画图。3、第三关:排队问题。4、第四关: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三、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到什么?四、布置作业。《课作》p33课后反思:1、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精心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基本练习几乎人人都能过关,拓展练习使中、上学生得到发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根据图意列式的,是从具体到抽象;有根据算式画图的,是用具体的图形帮助理解消化连加、连减的含义。不足:1、什么叫连加、连减忘了介绍。由于在课堂上有一位小朋友说了这样的加法叫“双加”,我就很自然地接过了他的话题,告诉学生叫“连加”,忘了讲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都叫连加,会让学生误认为只有三个数相加才叫连加,在上练习课时还需作补充说明。2、对说话能力的培养还须加强。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有限,说话时往往不够规范,还须长期的训练,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规范。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8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 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 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0

  做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在与其他听课教师交流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
本文标题: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132066.html

上一篇:教室-北师大版

下一篇:立体图形的拼组

与“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