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院校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进入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弘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大力推进“学术华工”“开放华工”“善治华工”“幸福华工”“大美华工”建设,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学院网址:[ www.scut.edu.cn/ee ]
咨询*:020-87110163

一、办学定位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依托珠三角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针对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集成电路、健康中国和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围绕信息探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IT)全过程及其软硬件实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二、办学特色
学院历史悠久,办学积累雄厚
电子与信息学院前身电讯工程系创建于1952年,为全国招收电子类专业的六大工学院之一;1956年以该系为主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1958年,华南工学院重办电讯工程系;1960年改为无线电系。学院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教育家冯秉铨教授(曾参与“两弹一星”工程,与清华孟昭英教授并称电子学界“南冯北孟”),以及徐秉铮教授(原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和林为干院士(首任系主任)。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工程)建设点。
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8,通信与电子系统,华南地区唯一)。
“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电子与信息,全国首批25个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教学改革成果卓越
教改前沿:学院教学改革工作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第八届-创新引领战略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第七届-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2009年-第六届-研究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育人硕果: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竞赛最高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等省级以上奖励257人次。连续6年本科生就业率100%,历届毕业生均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杰出校友: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坚持实干创新的育人传统,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养了著名学者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如中国气象卫星专家孟执中院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TCL总裁李东生、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宇阳控股董事局主席陈伟荣(康佳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七喜集团董事长易贤忠、雷曼光电董事长李漫铁等。

培养环境优越
教学资源: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多个前沿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已在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大规模应用,如面向5G/6G的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移动超声探测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包括人体数据感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手写识别与机器人等成功转化应用;空海地一体化通信网络获批国基重点项目等。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由院士、杰青、万人、优青等组成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实验条件:学院本科实验教学中心拥有2615平方米的本科教学实验室、拥有价值3139万的本科教学实验设备,设备条件一流。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提供充分支撑。
产业协同:学院人才培养得到产业界鼎力支持,目前已与TCL、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京信通信、中广核集团、南方电网、中国人保、微软亚洲研究院、三星广州研究院、雷曼光电、汕头超声电子、德赛电子、广州视源电子、中星微电子、珠海全志、泰斗微电子、安凯微电子等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共建企业实习基地。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4人(占93.2%);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7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科研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7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地2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2个。
国际合作: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及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合作开设3+2信息工程中法菁英班,同时分别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长期开展2+2项目、3+2项目、学生交换项目以及短期实习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行榜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其他信息: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最好的王牌专业包括建筑学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等。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一直在近几年持续热门的专业,也是工科类专业中的“高薪”专业。在有关部门,做的一项高薪职业的统计结果显示,建筑学排在高薪榜的第七位,平均月薪高达8000元以上,甚至超过了临床医学。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当然是其王牌专业之一,其在亚热带建筑设计、建筑与文化研究与古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很受高考学子的欢迎。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建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其建筑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5名。 轻工技术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氛围,不断吸引人才,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在第四轮学科中,华南理工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被评为A+类,与江南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此外,还有6个学科被评为A-类,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在南方华南理工大学的名气非常大,被人们称为“南方小清华”。该学科实力强大,拥有院士1名,1个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等领域在全国独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电气工程的二级学科。不过也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院,华工的“无线电”专业在南方可是独踞一方啊,华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首批终点建设学科。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率非常高,很多去了电网、设计与和外资企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老牌实力学科之一。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的十六个材料学院之一,其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传统前三强(另外两个为浙江大学与四川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研究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成立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名称: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HKU―SCUT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宗旨
香港是世界级的大都会,而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随着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其地位日显重要,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香港与广州的关系有历史文化渊源,在改革开放后两地联系更加密切。
香港与广州在城市建设方面面临许多相似的条件和一些共同的课题。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香港特区*和广州市*已投入并将继续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城市环境和兴建城市桥梁、高架快速道路、地铁、轻铁、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两地的城市建设正处在*时期。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不可避免,维修需求也逐渐突现。为适应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的需要,拟联合成立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省及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工科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香港大学张佑启院士是土木工程学的世界著名学者,两校联合建立以张院士领导的城市建设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两校合作,共同研究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并为两校有关学科的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是很有意义的。
1.1主要研究领域
1、智能建筑、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2、新型建筑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3、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的声、光、热技术) 、城市环境与城市设计
4、结构 ( 包括房屋和桥梁结构 ) 检测、评估与维修加固的理论与技术
5、桥梁工程---桥梁抗风抗震分析、桥梁健康监测与桥梁管理系统等
6、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
7、其它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
1.2主要活动
1、联合两校力量,向*及企业争取研究课题,并组织力量去完成
2、组织学术报告会,每年1至2次,轮流在香港及广州举行
3、组织参观城市建设,每年1至2次
4、交换学者
1.3经费来源
1、香港大学人员受张佑启教授委托到访我校进行短期交流由我校负责食宿和交通,并提供会议室
2、我校人员应邀到香港大学进行研究由港方负责安排
3、积极争取城市建设科研任务,在科研经费中提取少量费用作为研究所的运行费
1.4组织架构
请香港大学张佑启教授出任研究中心主任;设副主任若干人,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派一人出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协调华工方面的工作。中心下设若干个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一方下设4个研究所
1、城市建设研究所
2、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
3、建筑工程研究所
4、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1.5机构负责人简介
中心主任:张佑启 香港大学教授,前代首席副校长,现任校长高级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出版学术专著10部,学术刊物文章300余篇。
常务副主任 兼城市建设研究所所长 韩大建
副主任 兼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
副主任 兼建筑工程研究所所长 蔡建
副主任 兼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孙一民
1.6常设机构及办公地点
在港大及华工大分设*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在华工大,研究中心设在土木工程系内,同时,各研究所在各自地点办公。 Tall Building Structure Research Institute
2.1研究所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高层建筑结构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等工作,成立以来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多项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技术咨询工作。
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牵头,年轻的博士、硕士为骨干,博士生、硕士生为主力的工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科研基金资助下,完成了“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能力的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其成果已在十几栋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超限设计中得到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2005年获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学会优秀结构设计大奖(IStructE China Award 2005);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由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组织的模拟真实结构强震作用下性能大赛3D科研组第三名;2008年获美国著名结构计算公司(CSI)组织的中国结构计算一等奖。
“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和“超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研究”可以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超高建筑风振响应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2.2所长介绍:
所长: 韩小雷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学会特许注册结构工程师(MIStructE),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MHKIE),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广州市建设科技委结构与抗震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结构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工作,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抗震和高等钢结构等课程;主持纵、横向科研基金研究;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咨询;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试验研究。
2.3研究所工作范围:
1.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咨询;
2.基于性能的新建及既有建筑结构静力、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其抗震性能评价;
3.基于性能的“烂尾楼”续建、改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4.高层建筑结构及大跨度结构方案咨询、优化;
5.结构试验研究;
6.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PERFORM-3D、IDARC-2D的合作开发与技术支持 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人才优势成立的重要研究机构,也是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土与地下结构子实验室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也是培养岩土工程、地下结构硕士、博士的主体力量。
建所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充分结合我国南方及沿海岩土工程的特点,突出亚热带地区的特色,积极参与各类大型工程实践及地区规范的编制,并致力于土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具有亚热带沿海特色,面向全国的软土工程、地基处理与地下结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所成员先后主持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主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其中50余篇为EI光盘收录,10余篇为SC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相应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广州地铁、广州新光大桥、广州龙头山隧道、南沙港、广州新烟草大厦等各类重点工程得到应用。
本团队在众多岩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积极开展沿海软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微细观土力学、真空预压加固大面积超软弱吹填淤泥土、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等。
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是一个富有活力、务实求新、成果累累的研究机构,愿与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的*管理部门、建筑、铁路、公路的研究院所、施工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共同促进岩土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
4.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研究所
4.1简介
“建设经济管理与房地产研究所”是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属下的分设机构,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和建筑学院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服务,转化科研成果,使高校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工程建设及企业经营管理互相结合,为华南地区经济建设作一份贡献。其主要服务领域包括:
1、建筑与房地产行业长期建设规划;
2、建设企业经营管理;
3、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建筑;
4、工程项目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
5、房地产开发策划及经营等。
4.2人员构成:
王幼松:教授,博导,社会专业*包括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第五届房地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房地产学会会员、广东省房地产行业研究协会理事、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房地产学会会员、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广州自然科学高层专家人才库专家、广东省考试中心专家、“南方日报”特约撰稿人、《南方房地产》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土木组)等。主持完成“广东省房地产市场分析研究”、“梅州市建筑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研究”、Best practice in contracting systems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天龙山石窟山体加固方法的研究 、Research on influences of real estate market cycle and productivit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与评估”及“建设工程招投标运作分析与策略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数十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指导毕业研究生50多名。
叶作楷:工学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施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华南地区完成多项工程建设管理,桃李满天下。
张原:工学硕士,副教授,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持监管多项工程建设,其中,“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学楼”的项目施工管理,获国家“鲁班奖”。
张雁: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业20多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工程设计和研究项目,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20多人。对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和房地产有一定的研究。
申琪玉:博士,副教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熟稔项目施工控制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对绿色建筑研究也颇有建树。
张海燕: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工程设计、结构、施工和房地产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通过对外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协调管理经验。
谢琳琳:管理学博士,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工作经历包括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主持参与国家建设部项目“*采购协议的建设标准前期战略研究”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专著和译著出版。
石开荣: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黄文炜:博士,主要从事建设法规和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在房地产开发营销方面也有一定业绩,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另外,本所长期招收培养约30名全职研究生在读,他们也是科研和对外服务的生力军。
4.3对外服务内容:
1、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宏观规划研究;
2、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实务管理等服务;
3、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地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各类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
4、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策划;
5、建设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培训;
6、承接或合作开展其他有关意向的科研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有哪些专业和学院及院系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的学院及排名设置如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番禺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18年,坐落在 广东省广州市 ,是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共建的 全国重点大学 。

该校位列“ 211工程 ”“ 985工程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为1952年创办的 华南工学院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2021年6月9日,2022年 QS世界大学排名 发布,华南理工大学位列第407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北校区\x0d\x0a  1.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六个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   2. 建筑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2年的广东省立�鹎诖笱Ыㄖ�工程系,1938年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1979年成立综合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1997年建筑学院成立,由建筑学系,土木工程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2008年1月学校学科重新调整,土木工程系迁出,建筑学院由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南方建筑》编辑部组成。学院有1个国家培育的二级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1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建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先后孕育了莫伯治、佘峻南、容柏生、张佑启、何镜堂、吴硕贤等六位院士,袁培煌、黎陀芬等九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3. 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是由原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7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4. 电子与信息学院:前身是无线电系,创建于1952年。1956年,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当时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为主,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该院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学院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科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等为该院毕业生。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省级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装饰设计与新型材料、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6.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学科学学院和化工与能源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的基础和前身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 4 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化学生物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7.轻工与食品学院:2008年3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原轻工与食品学院和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是首批进入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学院的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食品科学学科均成立于1952 年,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历史最长、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   8.理学院   数学系:数学系坐落在校内风景秀丽的东湖畔,1952年华南工学院建校之初成立了数学教研室, 1958年建立工程数学系并开始招生;1960年力学教研组并入,改名为数理力学系,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应用力学三个本科专业。77年恢复高考并招收77、78级数学师资班(著名数学家侯一钊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数学力学和工程力学两个专业同时招生,在基础上于1979年成立数学力学系;1981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分别成立了应用数学系和工程力学系;2002年,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合并为理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2004年7月,在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学科学学院。   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现有“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4年由原应用物理系组建而成,按行政编制分为三个系和二个中心,即应用物理系、微电子学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子工艺教学实习中心。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每年招生近200人;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博士后流动站)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凝聚态、声学、光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等五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电路与系统等三个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9.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1月,其前身为1961年原华南工学院成立的自动化系。2001年自动化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名牌专业。   10.电力学院:1994年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共建。学院设有电力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等三个系,,毕业生以其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厚爱,供需比约1:6,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排在学校前列。   11. 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 1982 年,现设有决策科学系、工业工程系、管理学系、财务管理系、会计系、技术与经济管理系和市场营销 7 个学科系,有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MBA)、国民经济学、会计学)。现有各种类型的在校学生2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100多人,硕士研究生600多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生600多人,博士研究生50人。   建立了管理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和工业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从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11项,其中重点项目两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正在从事的省部级基金项目20项;正在从事的其他纵向和横向项目31项。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教师合作从事的研究项目有4项。3年以来,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300多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的论文近200篇。整个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中教职工106人。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研究生导师4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6人。至2001年九月,50岁以下的教师占80%,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博士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优化、素质较高、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除了利用整个学校的资源以外,学院现有一个教学楼和一个办公楼,共计10000平方米左右。其中普通教室(安装了投影仪)15间,多媒体教室5间,语音教室1间,电脑实验室1间,多媒体实验室1间。其中汕头校友楼(主要用于MBA的教学)所有教室和活动场所都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和安装了空调。目前该院拥有期刊阅览室和图书室各1间,现有图书1万册,期刊217种。   其主要优势表现在:(1)地处华南,尤其是广东,毗邻香港接近海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方,是发展工商管理教育的理想市场;(2)华南理工大学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学科配套最齐全和教学科研水平最高的工科大学,她所培养出的7万多学生是广东工业技术人才的主力,这些学生将是该院发展高、中级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训的理想对象;(3)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科背景和传统使她的工商管理学院具有了与一般综合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学院与工业企业的关系密切,教师在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实用性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学院充分发挥以上优势,本着“开放、务实、求新”的学院文化和教学风格,致力于为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致力于为企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努力为华南理工大学成为“华南地区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摇篮”而发挥作用。在泛珠三角迈向“世界级经济圈”的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也将向世界知名商学院不断迈进。   12. 思想政治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是直属于学校的专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的独立二级单位。她是一个既年轻而又具有较长发展历程的新学院。   13.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由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发展而来。下设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两个系,一个MPA教育中心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决策与绩效评价研究所两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一个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授权点。设行政管理一个本科专业。   14.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85年。有英语(科技英语方向)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   15.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的前身为华南工学院体育教研室,始建于1952年,1992年改为体育部。经过50多年的辛勤耕耘,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训练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1月,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体育学院,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开始起步。目前学院下设三个系、两个教学团队、一个广东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学院现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结构较为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19人。承担着全校约3.9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训练竞赛工作。\x0d\x0a南校区\x0d\x0a  16.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从事计算机科研与教学的单位之一。1958年开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1960年设立计算机专业,1981年成立计算机系,2001年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   17.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4年成立,位于风景秀丽的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近两年,保送研究生中大部分人顺利通过了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生物领域国内拔尖机构的面试,占学院保研人数的90%。   18.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有环境科学(含环境健康与安全方向)、环境工程(含建筑环境与设备方向)和给水排水等三个本科专业共五个培养方向。   19.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是教育部直属的38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拥有华南地区唯一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设四系二中心:“新闻传播系”、“文化传播系”、“品牌传播系”、“艺术传播系”和“教学实验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4个本科专业:传播学(跨媒体新闻方向)、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与电子出版方向)、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21. 艺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16日,其前身为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艺术系。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2004年招收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同年增设艺术设计学和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并招生,2007年开始招收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艺术学院现有两个二级学科---音乐学、舞蹈学。首任院长为二级教授、音乐学博士何平。学院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附设有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和交响管乐团、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和舞蹈团。   22.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04年7月16日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华南理工大学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首任院长为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葛洪义教授。2004年11月17日,该校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创办知识产权学院。2004年11月17日,该校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创办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法学院党政机构兼为知识产权学院党政机构。   23. 经济与贸易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位于风景宜人、设施优良、管理先进的广州大学城,是华南理工大学目前规模最大,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学院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7个学系和相应的7个本科专业,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商务工程与应用、旅游管理等9个硕士学位点,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物流工程与管理等2个博士学位点。截至2009年底,学院有在校本科生2589人、研究生439人、博士生50人,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70%,其中不少人具有国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较长时间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另外,学院聘请了6位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和银行家、企业家为*教授或顾问教授。学院重视学术和对外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了“广州(小谷围岛)金融论坛”和“中美旅游发展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每学期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目前已与美、英、日、澳和香港地区的一批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与教育合作关系。学院与地方*部门、金融机构、国内外业内的著名企业有着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   24.设计学院: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由本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与图学研究所、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型建筑材料与装饰设计专业方向等组建而成。学院设有“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设计”专业在2001年开始招生;“艺术设计”(含空间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综合艺术与材料表现,陶瓷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表演五个方向)专业在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620多人。学生在校期间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修读其他专业的辅修、双专业或双学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内外的设计大奖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两专业均为硕士点,在读硕士研究生5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0多人,教授5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3人,其中专任教师50多人,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0多人。学院有一个国家级的教学团队;学院的CAD实验教学中心是机械基础教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组成部分;学院还拥有电脑设计室、天光画室、综合材料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专业教室和实验室。    25.国际教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于2004年7月16日挂牌成立。 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招生及项目办公室、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以及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接受过专门训练,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富有进取精神。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几乎所有教职员工都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行政人员当中在海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约占80%,教学人员当中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的达30%,有的还曾在海外长期从事过国际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经验相当丰富。目前,华南理工大学的留学生教育已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的格局。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适应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特别是科技汉语(IT汉语),商务汉语等特色课程已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并符合我校实际的。学院除提供长、短期的普通汉语课程及上述特色课程外,还开设广东话、老人文化游学团、中国文化系列、预科培训以及冬、夏令营等汉语文化课程。学校各专业都招收留学生,重点推荐的专业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电力工程、空调工程、机械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288226.html

与“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