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全球传媒学院汇总(大多数是美国的大学,顺序不分先后)

・ 阿拉巴马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Alabama,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阿拉斯加大学新闻与公共传播系(University of Alaska, Department of Journali*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 艾柏林基督教大学新闻与大众传媒系(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安提亚克学院传播与媒介艺术系(Antioch College,Communication and Media Arts)
・ 奥班尼大学新闻系(�bo Akademi,Journali* Education) ・ 奥本大学传播系(Aubur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 奥尔堡大学传播系(Aalbor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
・ 奥尔堡大学传播系人力资源科(Aalbor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Faculty of Humanities)
・ 奥尔胡斯大学信息与传媒科学学院(University of Aarhus,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Science ) ・ 奥克兰理工大学传播学学院新闻系(Auckla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Studies,Journali*)
・ 奥斯陆大学媒介与传播系(University of Oslo,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 奥斯陆学院新闻、图书与信息科学系(Oslo College,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邦德大学媒介研究与教育中心(Bond University,Centre for New Medi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 卑尔根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etet i Bergen (Norwegian),Institutt for medievitenskap)
・ 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传播系(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 & Communication)
・ 北京广播学院(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
・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School of Recording Arts,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 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School of Televsion,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 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School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
・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工程系(The Department of Publishing,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
・ 北卡罗莱那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The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 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那大学新闻系(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Journali* Department)
・ 宾州州立大学传播学院(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t Penn State University)
・ 波尔州立大学新闻系(Ball Stat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 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Boston University,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波士顿大学多媒体实验室(Boston University, Multimedia Lab)
・ 博洛尼亚大学新闻传播学院(Bologna (Italian),Istituto per la Formazione al Giornali*o) ・ 布拉德福得大学种族宗教与传媒学院(University of Bradford, Ethnicity, Raci* and the Media Program)
・ 布莱德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Bradley University,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nd Fine Arts) ・ 布朗大学现代文化与媒体系(Brow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odern Culture and Media)
・ 布鲁斯堡大学大众传播系(Bloomsbur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s)
・ 查普曼大学电影电视系 (Chapman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ties and Social Science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戴顿大学传播系(University of Dayton,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 丹麦新闻学院(Danmarks Journalisth�jskole (Danish))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高级传播工业技术实验室(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CTLab-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aboratory)
・ 德奎斯尼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The Digital Duke) ・ 东北大学传播学院(波士顿)(Northeast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Boston,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 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院(College of Broadcast & Televis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 多特蒙德大学新闻学院(Dortmund University,Institute for Journali*)
・ 俄亥俄大学人际关系传播学院(Ohio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俄亥俄大学新闻学院(Ohio University, E.W.Scripps School of Journali*)
・ 俄亥俄州保令-格林州立大学传播学院(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School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 俄勒冈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Oregon,School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
・ 范德比尔大学传播学系(Vanderbil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 芬兰瓦萨大学传播学系(University of Vaasa,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 芬兰艺术与设计大学可视传播系(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Facult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Finland)
・ 芬兰艺术与设计大学媒体实验室(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Media Lab,Finland)
・ 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Florida,College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s)
・ 伏尔达学院媒介与新闻系(Volda College,Department of Media and Journali*)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Scool Of Journali*,Fudan University )
・ 哥本哈根大学电影与媒介学系(University of Copenhagen,Department of Film & Media Studies)
・ 哥德堡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系(Gotebor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School of Journali*)
・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教育传播与科技研究所
・ 国立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文传播学系
・ 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电影系
・ 国立台湾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系
・ 国立台湾艺术学院印刷艺术学系
・ 国王学院大学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King’s College,School of Journali*)
・ 哈林大学传播艺术系(Hamlin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rts)
・ 韩国大学新闻学院(Korea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
・ 汉堡大学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Hamburg,Das Institut für Journalistik)
・ 汉诺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Uni Hannover,Institut für Journalistik und Kommunikationsforschung)
・ 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科学学院(University of Helsinki, Swedish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 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新闻系 (The Swedish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CHelsinki, Department of Journali*) ・ 华盛顿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传播学系(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Communications Studies Programme)
・ 吉林大学文学院(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JiLin University)
・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 ・ 加州大学富乐顿分校传播学院(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 加州大学奇科分校新闻系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hico,Department of Journali*)
・ 旧金山大学新闻系(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 卡蒂夫大学(威尔士)新闻学院(Cardiff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
・ 卡尔马大学新闻进修学院(Institutet fortbildning av journalister (Swedish), FOJO)
・ 卡托利卡大学传播学院(de la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Chile (in Spanish),Escuela de periodi*o)
・ 堪萨斯大学威廉艾伦怀特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Kansas,William Allen White School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 堪萨斯州州立大学A.Q.米勒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Kansas State University, A.Q. Miller School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 康姆斯多瑙河大学欧洲新闻研究会(Donau University, Krems (German), Europ�ische Journali*us Akademie)
・ 柯廷大学新闻系(Curtin University,Journali*)
・ 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School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 科威特大学文学院大众传播系(Kuwait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s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 昆士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Queensland,School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 ) ・ 昆士兰理工大学新闻学专业(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ournali* Section)
・ 拉普拉塔国立大学新闻与社会传播学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La Plata, College of Journali*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 莱比锡大学传播与媒体新闻系(Leipzig University (German),Kommunikations-und Medienwissenschaft/Journalistik)
・ 赖恩森工业大学新闻专业 (Ryerso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ournali*)
・ 理海大学新闻与传播系(Lehigh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
・ 利勒哈默尔学院文化、媒介与社会学系(Lillehammer College, Faculty of Culture, Media and Social Science) ・ 卢布尔雅那大学传播科学系(University of Ljubljana,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Science)
・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传播科学学院(Ludwig_Maximilians-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Communication Science)
・ 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大众传播学院(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Manship School of Mass Communication)
・ 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Gold*iths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
・ 罗德大学新闻与媒介学系(Rhodes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 and Media Studies)
・ 罗斯奇勒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Roskilde (Danish),Kommunikationsuddannelsen p RUC)
・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 Media Lab)
・ 马克特大学传播学院(Marquette University,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 马里兰大学新闻信息学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ollege of Journali* information)
・ 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CMadison,The School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 麦基尔大学艺术史与传播学系(McGil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 Communication Studies)
・ 美利坚大学传播学院(The American University,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蒙大拿大学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Montana,School of Journali*)
・ 密执安州州立大学新闻学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
・ 缅因大学传播与新闻系(University of Maine, Departament of Communications and Journali*)
・ 明尼苏达大学新闻系(University of Minnesota,Department of Journali*)
・ 明斯特大学公共传播学院(Münster University (German),Institut für Publizistik- und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 莫纳什大学新闻系(Monash University,Journali*)
・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Moscow State University,Faculty of Journali* ) ・ 慕尼黑大学传播学院(München University (German),Institut für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 南非大学传播学系(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Communication Studies)
・ 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南加州大学娱乐工业技术中心(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Department of Journali*,Nanjing University)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The College of Mass Commni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 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系(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Journali*)
・ 内布拉斯加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Nebraska,College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 内华达大学新闻学院(University of Nevada, School of Journali*)
・ 纽约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Dept.of Journali* & Mass Communication)
・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
・ 纽约州大学新帕西分校传播系(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New Paltz,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 乔治亚大学格莱德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University of Georgia,Henry W. Grady College of Journali* and Mass Comunication)
・ 乔治亚理工大学文学、传播与文化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chool of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 清华大学传播系(Communication 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 ) ・ 庆应义塾大学传媒与管理学院(Keio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a and Governance ) ・ 瑞典大学媒介与传播系(Um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 萨尔斯堡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学院(University of Salzburg,Institute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stic & Social Sciences,Shanghai Jiao Tong Univesity )
・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College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 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Institute of Journali* and Communic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圣荷西州立大学新闻学院(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
・ 斯德哥尔摩大学新闻、媒介与传播系(Stockholm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Journali*,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 斯罗福德大学美术与媒体系(University of Slovd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nd Media)
・ 斯塔万格大学媒介学院(H┆gskolen i Stavanger (Norwegian),Institutt for mediefag)

我是二本生想考研跨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请问清...



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不歧视,主要看考试成绩说话,还要看面试成绩;当然,如果两者差不多的情况,可能名校的会占点优势。

下面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情况,及其研究领域,*你参考: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学位 研究领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创新
楚树龙 教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 国际战略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及安全战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化,宏观经济政策,*体制改革
邓国胜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公共组织问责,绩效与能力建设,非营利组织管理
韩廷春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金融生态,计量经济学
胡鞍钢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博士 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
刘庆龙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关系,电子政务,社区管理
孟庆国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管理与创新,电子政务,*能力与绩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运作,危机管理,比较政治
齐 晔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华大学硕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苏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与管理
王丰 教授 密西根大学博士 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 NGO,公民社会与治理,CDM与环境治理
王庆新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东亚国际关系与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强 教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 公共经济学、*治理、领导力
巫永平 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 *与市场,产业政策,地方*与经济发展
薛 澜 教授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危机管理
杨燕绥 教授 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 *组织与治理,社会保障,薪酬理论
殷存毅 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区域发展与政策
于 安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行政法(社会行政法,行政应急法)
于永达 教授 吉林大学硕士 国际经济理论与公共事务,集聚优势,领导学
俞 樵 教授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 金融体制 ,公共金融,社会发展
陈玲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研究
过勇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廉政建设、公共治理、行政体制改革
贾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民社会与治理,战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东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产业链与区域发展,博弈论
李应博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两岸经济关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国家创新系统,研发全球化
刘求实 副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 非*组织管理,事业单位改革
刘志林 副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城市规划与管理,住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红 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士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王亚华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水政策与管理,中国国情研究
熊义志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领导力,国情研究,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
杨永恒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绩效管理,公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管理
戴亦欣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与组织、财政与发展政策
梅赐琪 讲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学和中国政治,*职能转换、干部管理体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汝鹏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过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张楠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
张严冰 讲师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郑振清 讲师 北京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与政治社会学、台湾政治发展、两岸政治经济关系
周绍杰 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周源 讲师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与管理

湖北考生,高考分数不高,各位大虾建议一下在哪上大学...



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兼有文学、法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692亩,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设经济学系、国际贸易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法学系、社会科学系、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外国语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机学院、电子工程系、体育系、管理技术学院等11院7系共18个教学单位;开办了32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设有湖北学位与学科建设研究中心、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教育经济研究所、湖北典当研究所、鄂菜烹饪研究所和湖北省普通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0多个教研、科研机构;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独立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8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3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38人,在读博士、硕士145人,享受国家和省部级各项津贴专家12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
近3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6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著作147部、教材与教参319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及体育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各类设施先进齐备。校舍建筑面积50.71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48万册;现有金融投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0个,校外实习基地93个。
学校重视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克莱姆费朗第一大学开办有中法校际交流班,目前开办有国际金融、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与法国马赛酒店与旅游管理学校开展有“1+8”师生对等交流项目;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基督大学、俄亥俄大学、挪威基约克大学高等学院、丹麦科灵商学院常年开展师资培训、师生交流及科研合作项目。学校每年派出数十名教师到国外参加学术交流、课程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一五”时期,既是学校发展的挑战期,也是战略转折期,更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继续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从严治校”的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院百年历史:
湖北经济学院是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追溯历史,湖北经济学院由创办于晚清时期的湖北商业中学堂及其后的另外两所学校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
一、从湖北商业中学堂到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湖北商业中学堂在武昌创办,历经辛亥风云、抗日战争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多次更换校名,多次迁移校址,但始终坚持为社会培养经济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为湖北及其他省区商业系统培养财会、统计、物价、企业管理、秘书、家用电器等专业人才。1965年定名为湖北省商业学校,1980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87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在湖北省商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湖北商业专科学校(1990年更名为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步入培养高级人才阶段。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学校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办学规模连年扩大,成为一所具有较强实力的专科学校。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湖北商业中学堂
1907年
湖北甲种商业学校
1911年
湖北省立二中“高商”
1926年
湖北联中“高商”分校
1938年
湖北省立第一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1年
湖北省立武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6年
湖北省武昌贸易学校
1952年
湖北省武昌商业学校
1955年
湖北省武汉商业学校
1958年
湖北省商业学校
1965年
湖北商业专科学校
1987年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0年
二、从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到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948年11月,中州农民银行根据党中央指示,着手为中原区解放培养干部,在河南省郑州市城西碧沙岗建立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1949年湖北武汉解放,中州农民银行组建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从郑州迁到武汉。原中州农民银行附属学校也随之迁到武汉办学,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附属学校。 学校早期主要为银行系统培训干部,1960年开始普通中专教育,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领导。1980年,更名为湖北银行学校,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管理。1992年,经国家教育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在湖北银行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办学重点转向培养高级金融人才,仍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直至2000年下放湖北省管理。学校在金融及相关专业中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大力培养银行、财政等专业人才,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银行系统造就了大批管理和经营骨干。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中州农民银行附属银行学校
1948年
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附属银行学
1949年
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干部学校
1953年
湖北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1958年
湖北银行学校
1980年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1992年
三、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湖北省计划委员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客观需要,报请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批准,建立了一所成人教育性质的直属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1986年,学校正式开始招收学员,为湖北省计委系统培训干部,并接受国家计委的委托,进行干部培训或学历教育。1993年起,学校转向普通高等教育,经湖北省教委批准,与湖北大学联合举办会计学等专业的本科教育,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过为期8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本科教育经验,为组建湖北经济学院打下了基础。
四、三校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加速改革。如何壮大办学实力,积极面对竞争和挑战,成为摆在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面前的一个共性课题和迫切要求。2002年3月4日,国家教育部发函批复湖北省人民*,同意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湖北经济学院。5月13日,湖北省人民*发出《关于组建湖北经济学院的通知》,函告各市、州、县人民*和省*各部门组建湖北经济学院的有关事宜,同时宣布撤销原三所学校的建制。按照教育部的批文,湖北经济学院由湖北省人民*主办,归口省教育厅管理,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 组建四年来,湖北经济学院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以长远的眼光谋划未来,新建2200亩校园,本科专业达到30多个,在校学生达到20000余人,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渊源的湖北经济学院,犹如一条潜伏深潭的巨龙,期待着跃起腾飞之日。

校训:
“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寓意我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 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 寓意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我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我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我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作为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我校是经济类高校。“经济”即为“经世济民”。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 “以人为本”的问题。因此,“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我校办“经世济民”之学的高度概括。树立“经世济民”之志,掌握“经世济民”之能,方能成为经济大家。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对“德”和“才”的高度概括,是“学”与“行”的完整统一,与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内涵十分丰富。她充分体现了我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的本质特征,也体现了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我们只有对其含义理解透了,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康、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谱写“立德,立家,立言”的人生华章。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特色为重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合格本科院校。

院系简介:
经贸学院:
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近90%,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设有经济学系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开办有经济学(包括项目投资、区域经济两个方向)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包括WTO、国际商务两个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县域经济研究所、WTO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和经济学原理、区域经济、项目投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实务六个教研室,拥有现代化的外贸仿真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各学科相互支撑又互相融合,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共同发展。
开办的本科专业:经济学、经济学(项目投资)、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金融学院:
办学历史悠久,其金融学专业创办于1948年,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1994年开办金融学本科教育,之后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三个本科专业,投资学专业为全国仅有的几个办学点之一,开设的国际金融试验班本科专业是我院专业、教学改革的亮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建立了导师制、实施学分制和中期淘汰制。2004年,金融学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金融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专业。目前金融学科作为湖北经济学院的重点学科,已全面启动了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的申报工作。
金融学院下设金融系、保险系、投资系。还设有武汉区域金融发展研究所、湖北典当研究所、金融投资实验室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作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于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专任教师中,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人,金融学科带头人6人,学术骨干6人,精品课程负责人5人,荣获“全国金融系统优秀金融教育工作者”、“湖北省优秀教师”等全国和省部级表彰教师9人。
开办的本科专业: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试验班)、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学(金融营销)、投资学(公司金融方向)、投资学(证券投资方向)、保险学

工商管理学院:
现有专业教师45人,教辅及管理人员11人,在校学生2000余人。现有专业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6%;博士、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教师36人,占教师的80%,并有多人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卢森堡等国研修或讲学。学院设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管理工程系和人力资源与物流管理系,并设有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中小企业研究所、物流管理研究所、策划与职业培训中心等科研及教辅机构。学院目前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及质量管理与控制、连锁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申报学科;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开办的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工商管理(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
会计学院:
现设有会计系和财务管理系,共有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电算会计、审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七个教研室。现有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四个本科专业,部分教授、副教授已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络教育结构。
会计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业教师45人,正副教授26人,占教师总数的58%,有博士后、博士、硕士23名,在读博士和硕士15名,占教师总数的84%。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强、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学院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基础会计学),校级精品和优质课程5门。会计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分四个学科方向凝练学术团队,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品牌。学院资料室订阅了100余种专业期刊杂志,拥有专业图书2万余册。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院建立了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和七个校外实习基地,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备,电算会计实验室拥有200余台高配置电脑,实验室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开办的本科专业: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审计学

外 语 系:
是湖北经济学院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教学实体,设有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后续英语教研室、综合英语教研室、经贸英语教研室、写作与翻译教研室、视听说教研室等七个教研室和ESP研究所。
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65人,其中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者35人;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6人。形成了专门用途英语、商务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三个优势学科团队。近三年来先后有15人次出国学习、进修、考察。同时外语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和专家9-10人。
外语系坚持不懈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5年我系教师参与的教研项目获湖北省人民*“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我系教师主持的教研项目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和三等奖2个。2003-2005年我系先后有13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奖”、“优秀课堂教学奖”、“中青年教师优秀授课奖”和“优秀多媒体课件奖”。“大学英语”为校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为优质课程。在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外语系注重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现有English For You英语电台、英语口译队、英语演讲队和三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我系学生多人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近三年来,外语系承担部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22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多篇被权威、核心刊物采用或全文转载,主编或参编教材、教参多部。2004年,由外语系申请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使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高校之一,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外语系具有较好的办学设备和办学条件,拥有21个功能齐全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和16个多功能语言教室、一个外语自主学习中心、1个外语调频电台、一个同声传译实验室(建设中)。现有图书资料4500余册、音像资料100余种。
开办的本科专业:英语(经贸英语)、英语(商务翻译)、英语(英语教育)

法学系:
下设法理学、民商法、国际法3个教研室,开办了法学、商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本科专业方向。法学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而又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5名,律师资格获得者8名。
法学系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规范管理。通过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主办的教学竞赛活动中,多名教师取得好成绩。
法学系遵循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大力支持教师的科研活动。近年来,全系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了省*的立法工作,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由我系教师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高校融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实现了我校教研课题国家级立项零的突破。法学系重视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活动,加强与相关院校和学术机构的联系,是湖北省行政法研究会、商法研究会、法经济学研究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单位。法学系坚持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和模拟法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系统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武汉市洪山区法院被评为学校示范实习基地,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对我系学生组织的模拟审判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开办的本科专业:法学、法学(经济法)、法学(商法)、法学(国际经济法)。

2019年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是几本



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位于武汉市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区汤逊湖畔,是2003年3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2月由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二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500余亩,设有经济学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等17个系(部),开办本科专业20个(含方向29个)、专科专业19个(含方向21个),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0613人,其中,本科生6481人。

合校前的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张之洞督鄂19年,深感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求才为治国之首务。1907,张之洞在“废科举”后第一次提出将商科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独立出来,创办“湖北商业中学堂”。其办学思想是,“课实”、“严教”,以及世界眼光和商战能力。

师资力量

教师616人(其中专任教师539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13人,占39.5%,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448人,占83.1%。

专业设置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学、金融理财方向、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英语(经贸英语方向)、法学(经济法方向)、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动画方向)、导游、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

学院与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和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签署合作交流协议。该校本专科学生可通过“2+2”、“3+1”、“2+1”等形式赴美国、加拿大继续深造,学院先后接待了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俄克拉荷马基督大学、俄亥俄大学、丹麦科林学院北欧多媒体学院、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等国外大学师生的来访,扩大了交流合作关系。

教学建设

学院的《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济法概论》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专业入选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首批立项建设项目。

学院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保障人才培养实现“学历+能力”的目标。学院建立了“四位一体”、“五制并举”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与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新路子;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人才

湖北经济学院组建成立后,在对传统专科办学特色进行总结、凝练的基础上,根据本科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提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体现三个“更加重视”,即:在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在重视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综合素质;在重视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也是该院致力于在本科发展平台上弘扬光大的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契合度高 :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五种能力为根本,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国内各大银行和省内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设了招商银行“汇合班”、“金融风险管理班”、“银行客户服务班”、“银行大堂经理班”;光大银行“阳光班”、“社区银行客户经理班”;“广发银行管理培训生精英班”以及“会计从业特训班”、“金融从业特训班”等等。学生由合作单位按招聘的基本条件在全校范围内选拔进入这些定制班,学校负责通识课、专业课的教学,合作单位负责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并安排学生实习、落实学生就业,实现了学业与就业,能力与岗位无缝对接。此外,为满足学生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开设有“会计试验班”、“金融试验班”。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联合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省内独家实施“课证融通”项目,打造“毕业证书+技能证书”双证书毕业制度。

优势专业集中度高 :学校专业设置紧贴社会需求,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办了会计学(注册会计师)、金融学等29个本科专业和19个专科专业,其中会计、金融、艺术等优势、特色专业的学生规模占在校生总数70%,能充分满足广大考生对我校的专业需求。

教学资源共享度高 :学校依托与湖北经济学院毗邻(同一校园)的区位优势,共享湖北经济学院的师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聘请湖北经济学院各学院院长和各教研室主任担任我校系主任和专业点负责人,专业课程任课教师70%来自于湖北经济学院,我校学生可直接辅修湖北经济学院的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普通院校的学生享受重点院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这是我校教学质量高的重要保证。

办学声誉满意度高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大爱的学生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等,赢得了用人单位、社会媒体、学生家长、历届校友的广泛好评。2015年,学校在“中国教育改革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最具社会满意度示范(院)校称号”;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校位列全国31所财经类独立学院第8位并入选“中国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由麦可思数据调查公司和湖北省教育厅共同开展的《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连续三年我校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均排名湖北省32所民办和独立学院第一位。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290186.html

与“俄亥俄大学人力资源专业 世界上著名的传媒学院有多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