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大学是大学生身心发生剧变的时期所以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大学期间,大学生身心将完成人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人生的影响,无论是从质还是从量上,都是中学阶段无法比拟的。这表现在:

一大学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从生理发展来看,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两次生长的高峰期。第一次为婴儿期,即从出生后的一个月到一周岁左右。第二次生长的高峰期就是青年期,显著的生理变化,急剧的身体形态的变化,神经系统开始发达,内分泌的发展特别是性意识的出现和发展,真正形成了人的第二次诞生。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6岁到23岁之间,正处于青年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个器官机能的成熟,第二性征日益明显,第三性征也随之出现,也就是我们认为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大脑发育的成熟使学生能够在意识控制于调节下坚持较长的脑力劳动,并能较为客观地分析和综合外界的*,作出理智的判断,为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心理发展来看,生理成熟前倾和成熟后倾两极矛盾形成了“边缘人”的状态,大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从经验性思维逐渐转向了逻辑性理论思维,进入了形式思维阶段,从而,喜欢思考一系列抽象深奥的理论问题,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现成的结论,而是要求探索人生的真谛,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思维带有强烈的自我意思,表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思维方式。另外,对事物抽象的看法和思考方法,很容易地远离现实,而进入凭空设想的境界,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就会陷入一个用非社会、反社会、不成熟的推理方式来思考事物的一个境界,从而,也反映出了大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片面性。

从情绪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容易情绪激动,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与中学生相比,他们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但同成人相比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他们有着丰富、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世界,他们情绪波动有极强的外显性,心境变化也比较复杂,对外界的*反映迅速、敏感,喜怒哀乐表现的尤为充分和具体,情境性很强,有着很大的感染性,很容易受到群体活动的影响和感染。

从自我意识发展来看,进入青年期以后,大学生对自我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他们由“我”与“非我”分化,再有“主体的我”与“客观的我”分化之后,进入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分化阶段,他们把当前的我同未来理想的我区分开来,于是把观察的注意力转向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了观察探索的对象。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不能认识自我的倾向和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因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敏锐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还不成熟;有丰富的情绪情感,但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较差;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往往又不能处理好自我同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意志水平较少年稳定,可是意志的稳定性与多变*织在一起;气质、性格日趋稳定,可是人生观还表现出了动荡多变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可塑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大学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考研分享?



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考研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历史专业的原因及因素

(1)学校排名:上海交通大学是师范类高校唯二的211之一,因为北师大在2019年之前不招全日制硕士,加上本人不想去北方,就放弃了北师大;

(2)专业排名:当时全国只有上海交通大学一个985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历史)的硕士,专业实力毋庸置疑;

(3)学校位置:位于我最喜欢的城市上海,上海给我的感觉就是--你想要的它都有,并且本专业在老校区,靠近市中心,各方面都很便利;

2.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历史专业考研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1)报录比:每年报名人数在30-40人之间,最后录取人数是3-4人,报录比接近1:10,经过比较,在教育硕士里面,这个比例是比较可观的;

(2)录取比:根据官方研究生招生方案,本专业录取比为1:1.2—1:1.5之间,这个比例已经很好了,进入复试后被刷的几率大大减少;

(3)难度:跟报录比和录取比息息相关,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个比例是比较可观的;另一方面是试卷难度,专业课1和2都是自主命题,这两个专业课的特点是比较灵活,但是有规律可循,难度不算大。

二、初试准备经验

(本人初试备考四个月,所以每门课都会寻找高效的方法,每门课都分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用多久因人而异。)

1.英语二

第一阶段:单词、语法

单词和语法是考研英语的基础,因为考研英语不考口语,所以这两个做好了,就可以谈后面的种种提升。单词我直接记和用软件都不太行,没那个毅力,后来偶然看到1575,有个师姐说14天可以记完,抱着试试的态度用了1575,后来就真香了。我用的是18年版的,后来我看了19版的,发现没18的好。他的每节课我都认真听了,并且按照他的方法去复习了,半个月单词量就有质的提升,刚开始一篇阅读有几十个不认识的,记了之后每篇最多5个,做阅读很少会因为单词卡住。(这个老师有很多黑料,但是他真的能让人记住单词...)

语法用的是何凯文的长难句,结合B站的讲解视频(搜索何凯文长难句),我觉得必须要结合视频讲解,认真听,并且做笔记,把他说的例句抄下来,累了就出去读一读找语感。经常复习,也是半个多月就差不多了,后来做题就可以很快地在头脑中把句子结构弄清,语法和单词解决了做题其实就没什么障碍了,下一步就是解决思维问题。

第二阶段:阅读

我高中阅读就不是很好,但我感觉不是基础问题,是思维问题。阅读跟的是唐迟,他的方法很好,但是他也一直强调单词和语法,在打好基础后,跟着他的方法练习,进步就比较快了。阅读的练习,我也分了三个阶段:

(1)跟练:00-03的真题

·每天限时15分钟做一篇,对答案

·听唐叔对应的课,根据题型归纳方法、总结错题和自己的经验技巧

·逐字逐句翻译,做到可以边看边翻译

(2)自己练习:04-06的真题

·每天限时做1-2篇,对答案

·不用听课了,自己分析

(3)模拟考:07-08年的真题

·可以一次做2-4篇,看整体的准确率

·依旧要逐字逐句翻译

(到这个阶段,我4篇阅读可以只错1-4个)

第三阶段:完形、作文

完形我听人说准备了也没用,因为分值小,并且提升很慢。经过我的复习发现不全是这样,掌握了方法提高个1-2分还是没问题的。我是在微博看到的别人整理的笔记,用她说的方法去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经验,后期可以稳定在7-8.5分。

我的方法:

·限时18-20min做一篇,对答案

·逐字逐句翻译,做到可以边看边翻译

·根据题型(名词题、动词题等)总结错因、经验、规律等

我的作文以前很差,所以比较担心,10月就开始准备,很认真的背了王江涛的作文,但是光背是肯定不行的,重要的是掌握写作的方法,小潘潘的课就是教你这个,我听了她18年的押题班,听完任何一个题目都可以写出东西,虽然写得也不是特别好,但至少结构是完整的,主题是契合的,并且绝对不是模板作文,这样改卷老师印象就会好一点。

第三阶段:翻译、练字

我看了两年翻译的真题,发现很简单,因为之前认真翻译了阅读和完形,翻译的难度是远低于阅读的,所以不用特别准备,看看历年真题的趋势就好。

练字是很有必要的,每天投入5分钟就行,找自己喜欢的字体照着写,不要写字帖,我练的是印刷体图片,我一般是20天左右就比较好看了,所以建议11月开始练习,一直到考前,不要停。

2.政治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

我用的是三件套和徐涛的视频课,因为高中是文科生,就没听基础班,直接听的强化班,听一课就做一课的肖秀荣1000题,我认为这个只是巩固知识,难以提升做题能力,所以我只做了一遍。

第二阶段:研究真题

我只研究了选择题,也是先限时做一遍,我喜欢做得很快,25min左右做完吧,然后分析错误原因,真题看多了你会发现,选择题考察的方式是没什么变化的,抛开具体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考察基本的逻辑,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多选题记得要敢选,那种像正确答案的都选上。

第三阶段:总结方法和背诵分析题

这个总结主要就是做真题的一些经验,再结合网上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我当时在B站看了一些多选题解题套路,很有帮助的。

选择题和分析题我都没做模拟题,分析题就最后10天认认真真背了徐涛的黄皮书,先看他的押题班再背,偶尔做做真题找手感。徐涛的长处在于把押题解释得通俗易懂,方便记忆。其实那些出名的押题都比较准,所以只要找自己喜欢的就行。

3.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

第一阶段:简单了解和整理真题

因为时间有限,就只简单的看了应试解析和真题汇编,先简单的翻一翻应试解析和查一些资料,看看教育综合在讲什么。接下来整理真题,华师的打印出来,放在手边经常看,看华师喜欢考什么内容。然后横向比较,按照题型、年份把教育部直属的5大师范加上上海师范大学的真题全部归类整理。整理过程中,就会发现哪些是重点,还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出题方式。

第二阶段:背诵!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背不住就拿不到分啊。经常在微博看到背333背哭的,但是我的整个过程还比较轻松。因为我用了艾宾浩斯记忆表格,简单好用,每天背早中晚三次,一天一章,早上背2小时,中午1.5小时复习之前的,晚上1.5小时再背早上的,严格按照表格走,哪天背不完就分两天,最重要的是复习,可以不背新的内容,但是一定要复习,40天差不多就可以背完。

第三阶段:重点背诵和模拟考试

这个阶段要保持之前的背诵,保持对知识的熟悉度,因为每个点都有可能会考到。还要重点背诵两个部分:一是华师考过的所有题,二是各个学校都爱考的题。

模拟考试:333考试很容易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模拟两三次,不建议太多,一次几个小时太累了。

建议:

我是因为没时间,看不完教材,大家还是*6本教材好好看吧,教材没我想象中的枯燥,讲得很细,看了教材很多知识就懂了,也能自己写出来。

4.专业课二:946中外通史

第一阶段:简单入门(非本专业)

了解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史学研究方法、历史教育,简单入个门先。

第二阶段:梳理知识

利用山东大本和长孙博三件套,分时间和专题各个击破,先分为中古史、中近史、世古史和史学相关四大板块,再分专题例如古代税制变革、戊戌变法、文艺复兴、冷战等;不懂的多查资料,找相关课程视频(像邓小南的中古史讲得很好);

同时拓展教材外的内容,读课外书,看文章,这个比较重要哦,有时间一定多看,收获很大。刚开始读可读性较强的,容易读进去,推荐唐德刚的书,杨奎松老师的《边缘人纪事》、

《忍不住的关怀》等。

第三阶段:研究真题和背诵

真题一定要拿在手上经常看,分析考察侧重点和出题方式,并且作为复习的一个指导。背诵的话主要是背长孙博的论述题。其实背诵不是主要的,946跟333不一样,中外通史最重要的是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可以说出来龙去脉就行。

三、复试经验。

1.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历史复试情况

(1)复试分数线:365分

(2)进复试人数:5人

(3)录取人数:4人

2.如何筹备复试?

(1)拿到复试笔试真题

(2)准备专业课

(3)准备中英文自我介绍和口语

(4)模拟面试

3.复试内容、复试难度、复试命题偏向、院系复试特点。

(1)复试内容:

A.历史教育学基础(笔试)

参考书目:《中学历史教育学》赵亚夫著,北师大出版社,2019年版;

《历史教育展望》余伟*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大学中国史》(王家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大学世界史》(王斯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B.历史教育专业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测试(口试)

C.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听力最近两年没有,不过不排除以后有)

(2)复试难度

这个不好说,只能说我们导师想要的是适合做历史教师的学生,并且态度好,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主要指历史素养方面)。复试不用担心出身问题,只要表现成前面说的导师想要的学生类型就好。

(3)复试命题偏向

复试笔试命题比较专业化,注重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和专业的历史知识。

(4)院系复试特点

一般是整个学院在统一的一栋楼复试,历史学科一般比较靠后,所以抽完签之后还可以抓住机会准备,像19年我们就是和思政学科一起面试,所以可以关注前面的学科问了什么问题,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打听历史学科靠前的同学问了什么问题,做一下参考。

复习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908主要考察的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范围比较小,所以考察的比较深,历史事件多,相关考点也很多。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时间轴,认真的梳理一遍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否则知识点之间很难联系起来。我去年是报班的辅导老师带我梳理的,并做了详细的时间轴,我后面的复习、背诵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轴进行的,很明显比一开始漫无方向的啃专业书要好的多。专业书我主要用的是李侃《中国近代史》和魏宏远《中国现代史》,后期听了辅导老师的建议*了何沁老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做辅导,因为上海交通大学908的考察还涉及到部分国史的内容,虽然不多,但能多拿分就多拿一点。不光是333,上海交通大学对908的考察近几年也开始有了稍稍的变化,题量开始减少,每题的分值开始增加,出题风格也比较灵活,但基本上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有一定的重复率,需要认真背诵真题。除此之外,抗战时期部分的知识点几乎每年都会简答或者论述中进行考查,这部分内容也要重点掌握。简答和论述虽然题量少但分值还是比较大的,考前可以整理一下答题模板,在作答的时候直接套用就可以,书写量很大,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论述作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不能出错。名解和论述部分我用了长孙博的书,考点很全面,虽然论述题比价厚,但还是比较实用的。

对于考研心态问题,我想说:

考研虽然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但有人陪伴着总比什么都自己承受的好,平时烦心的时候多和小伙伴们吐吐槽,或者找个研友,相互监督、一起进步。除此之外,还可以像我一样报个辅导班,平时有老师线上监督,烦心的时候还可以和他们聊一聊,情绪会缓解很多。

还有,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应届生求职,专业对口很重要吗?



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是纯粹站在求职者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假设求职者已经不缺工作了,手头有好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现在要做一个选择,究竟是选专业对口的好,还是不对口的好。
这种情况其实很好选择,首先选你最喜欢,最令你怦然心动的那一个,任何事情,有内在驱动力才可能做得好,所以难得遇见自己喜欢,各方面又满意的,当然要选择了。
如果没有什么个人偏好,那就选待遇更好,行业还处在上升空间,有较大的新增市场的那份工作。
因为无论对不对口,你都是从零开始,都要有归零的心态,从长期来看,是否对口根本不重要,有更多的行业红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十五年前入职了腾讯阿里,即使你不是做技术的,当一个运营产品或行政HR,也能收获巨大的行业红利。
第二个是站在找到好工作的宏观角度看的,也就是分析那些找到了好工作的人,他们能被录取,究竟是因为人本身就很出色,还是因为他专业对口,还是二者兼具。
这也是很多未毕业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想寻求找到好工作的葵花宝典。
这个主要还是和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
首先你要认识到,除了小部分科研和研发的工作,这社会上大部分工作,包括技术工种,都是一个智商平均水平,受过完整高等教育的人,从零开始,经过系统训练可以胜任的。
大部分工作都不存在别的专业的人干不了的情况,就看你愿不愿意培养人了。
在认识到上面这一点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专业对口重不重要会和行业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了。
如果是一个处在高速发展,有无限的新增市场和增长空间的行业,在这一时期是非常缺人的,所以你专业不对口,也都会要你。
而当一个行业已经极度饱和了,根本不缺人,还要经常内部优化员工的时候,那就要开始对你挑三拣四,提各种要求了,比如学历查三代,看在校各种业绩,实习经历等等。
互联网行业过去二十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当你问专业对口重要吗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是你想选择的那个行业究竟处在哪个阶段,而不是盲目听信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你,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1542.html

与“大学专业的边缘人 怎样理解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