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河南大学考古学专业招生分数线因年份不同而异,近几年河南大学考古学专业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在490分左右,如果您是2021年考生,建议您参考各批次线以及历年分数线情况,结合自身成绩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报考。

文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包括哪些?



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一一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

...学校文化人类学和区域文化研究比较好呢?中山大学...



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中山大学也不错的

——关于人类学

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社会和文化为研究主体的学科,内容涉及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与仪式、经济生活、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等。通过对社会和文化多样性进行全面考察和比较,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认识自身文化与异文化的视角。在欧美许多国家,人类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成为各大知名学府(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基础学科,对20世纪的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新,世界各国都经历着社会和文化上的巨变,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同时冲突也日益加剧,人类学因其独特的理论和视角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学在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类学的拓荒者,是国内最早复办人类学专业的大学。早在1927年傅斯年、顾颉刚创办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时,就设立了人类学组。早期的人类学者深入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山寨、村落中,进行体质测量和文化调查,了解他们的状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今天,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和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通过研究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民族,来描述和探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文化的适应与变迁,进而探讨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

目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是中国人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基地,专业设置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并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市广泛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田野实践,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

人类学系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和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提高学术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引进人才与在职学习并举,从英国、日本、香港、内地重点高校择优引进了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科研人员。

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学科设置,现已完成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新成立了四个教学与研究室,即人类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考古学教研室和民俗学教研室。招收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开拓渠道申报科研课题,例如在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的同时广泛争取横向课题。在考古学方面,积极与国家文物局、三峡文物办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05年9月,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签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协议书”;在人类学方面,2004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共建“凌云县教学研究基地”;2005年9月,与贵州各级*合作,在黔南三都县建立了“水书研究基地”;2006年11月,与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在成都设立“中山大学四川人类学教学研究基地”,在四川平武建立“中山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平武科研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既解决了学生的田野实习问题,又扩展了教师的科研空间。此外,我系还积极争取国外的研究经费,获得了福特基金、露丝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的相关资助;积极参与世界银行的咨询工作,获得了一系列投资项目社会评估的课题。

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方面,今后五年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加强前沿性课题研究,发挥该学科易于直接与国际对话的长处,把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生态产业研究,民族文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方面产生和国际接轨的成果;二是创建历史人类学重点学术研究基地,跨学科设计课题,多渠道申请研究经费,以基地为依托聚集人才,在港澳考古、珠江流域文明起源、近现代民族与地方经济、东南亚大通道、民族宗教问题、边缘人群与极端信仰研究等方面出一批开拓性的学术成果。

人类学系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党政管理人员(含流动编制)6人。

——专业介绍

·人类学专业

该专业是综合性基础学科,描述和探讨人类文化的个性和共性,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在现代社会,人类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专业能够了解不同人群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探索人类文化适应与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寻求解决人类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途径。当代人类学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区发展、社会评估、文化咨询、民族宗教、跨文化管理等领域。

该专业培养视野宽、实践能力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优良人文素质、掌握一整套人类学基础理论和调查研究方法、技术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胜任文化、宗教、政策研究、民族、旅游、传媒、民政等部门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等机构担任行政、文秘和各项管理工作。

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核心课程:人类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人类学方法、考古学导论、民族志导论、经济人类学、民俗学导论

·考古学专业

该专业通过对人类遗物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探讨人类及其体质、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与结果,并寻找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当代考古学知识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旅游、艺术、建筑、军事、历史、宗教、教育、生态等,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专业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及能够胜任文物、考古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宜在考古研究、文物鉴定、博物馆、文化旅游等部门工作,也适宜在行政机关从事文化管理工作以及从事与文物有关的商业活动。

该专业以中国考古学为主干课程,并系统地学习人类学基本知识,注重田野实习基本训练。

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史、人类学概论、考古学导论、史前考古学、秦汉考古、夏商周考古、魏晋—宋元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民族考古学。

——重点学科

2002年本系的人类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成为当时中国仅有的两个人类学重点学科之一。2003年,人类学学科又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点学术积淀深厚,是我国最早复办的人类学学科点,也是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以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和民族考古学作为重点建设的研究方向。编写了系列教材,并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等分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又将人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在区域文化开发、综合社会评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战略研究、人文旅游规划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广东省各级*部门和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咨询和决策提供依据。

凭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良好的学术声誉,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科研水平较高,人均科研经费和发表论著在文科中稳列前茅。与境外大学建立起长期的科研合作,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都立大学等,并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了学术交流。

此外本学科点拥有比较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学科研设备也较为齐全,并建立了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实验室、多媒体演播室、摄影室,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名师介绍

周大鸣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美国社会人类学杂志《CSA》主编、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并多次到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主持过20余项国家、省、市、国际基金组织的项目,在国内外独立、合作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12篇文章被SSCI收录)。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人类学、族群研究。作为世界银行专家对中国南方和西北部多个省区进行综合社会评估,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东南沿海的散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珠江流域的族群与文化”等。目前,由他所率领的团队主要从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都市与乡村社区研究以及参与式评估。主要著作有:《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21世纪人类学》。主要论文有:《略论潮汕人的文化与潮汕人》、《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等。2005年度获得了“中山大学桐山奖”、“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澳门的族群”获澳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麻国庆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系副系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1997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社会学),导师是费孝通先生。曾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并任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客任助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家族与社会结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曾参加国家民委的课题“10万人口以下22个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综合调查”,任总课题秘书长、东北内蒙古小民族调研组组长,负责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主持的重大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汉族社会结构与周边社会的互动——以华南与东南亚的研究为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都市化过程中文化的生产与民族认同”、日本学术振兴会举办的中日共同研究项目“中日传统的复兴和创造的人类学的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家与中国社会结构》、《走进他者的世界——文化人类学》等。主要论文有:《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宗族的复兴与人群结合》、《The Drawing Power of Ancestors: Mobile Clan-Based Groups and Social Memory Exampl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Han》、《“家”的再构筑:日本同族与中国宗族的比较研究》等。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礼堂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家与中国社会结构》)、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人类学概论)、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刘昭瑞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1988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赴日本东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学。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广东乡村基督宗教的田野调查与研究、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信仰的研究。负责广东乡村基督教的文化人类学考察与研究、国家规划办的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史研究、教育部的日本考古材料中的方术研究、古代数术与早期道教研究——以考古资料为中心等项目。主要著作有《宋代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笺证》、《汉魏石刻文字系年》、《宋代著录石刻文字纂注》等;主要论文有:《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东汉镇墓文中所见到的“神药” 》、《老子想尔注杂考》等。其文章近年来在国内及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重要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参加境外大型国际研讨会,其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2002年《宋代著录商周青铜器铭文笺证》一书,获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实践

l 人类学的应用:国际人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应用研究,许多人类学家参与*、跨国公司、都市筹建、项目投资等咨询服务。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而且强调应用,许多教授和研究生都亲身参与了文化咨询和社会评估活动。

l 项目策划: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策划工作。1999年我系邓启耀教授与其它学科专家合作,成功策划并主持完成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馆“人与自然馆”的论证、设计和*,该项设计获得*副总理颁发的优秀奖。参与筹划和组织“民族文化、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和*官员认为,这一设想的实现,对于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示范性意义”。2000年人类学系师生主持和参与的深圳民俗村“藏文化区”的策划和设计获得成功,出版的少数民族丛书也极为畅销。2000年人类学系教师还参与了广东科技公园项目的前期论证。这些咨询工作既显示出人类学知识的价值,又客观上宣传、普及了人类学。

l 社会评估:近20年来可持续性发展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在项目投资时不仅考虑其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效应。社会评估的目的是评价项目实施和潜在的社会效应。人类学家利用田野调查的经验和创立的PRA技术在各类项目的社会评估上扮演重要角色。我系师生近年来也参与了多项社会评估工作。如2000年周大鸣主持“世界银行贷款整合发展项目”的第一期社会评估,“世界银行贷款江西泰赣高速公路项目”社会评估,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江西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社会评估等。均获得世界银行项目专家的通过和好评。目前,仅国际投资项目要求提供社会评估,但随着社会评估的重要性逐渐被我国*和公司逐渐接受,人类学将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精品课程

2006年“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1981年人类学系复办后,就一直把田野实践作为办学的特色。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人类学8个学分,考古学12学分),也是硕士(硕士生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3个月)、博士(博士生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10个月)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为主和课外实习、科研实习为辅的完整体系,提升了田野调查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地提升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系提供的田野实践涵括了五个层面:1、课程实习,针对某课程进行相关调查研究;2、课外实习,从95级开始,我系就提供到广州市相关文博单位做义务讲解的实习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3、暑期实习,高年级利用暑假进行大型正规的实习,由老师带队指导;4、科研实习,由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进行实践;5、毕业实习,由老师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实习,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广度的拓展主要体现在:2000年至今,我系学生的足迹遍布我国30多个省市,其中既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地区;既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学们撰写了超过1千万字的田野调查报告,并以此为第一手材料形成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在各类期刊和文集中发表了50多篇的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1部毕业实习论文集。此外还拍摄了内容丰富的120盒DV带和大量数码相片,容量超过10G,涉及彝族、布依族、苗族、畲族的风俗习惯、葬礼、婚礼、宗教仪式、巫师驱鬼治病仪式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如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提供了借鉴。许多优秀调查报告被各级机构采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详情请浏览: http://202.116.65.193/gjjjxcg/renlei/index.htm

——特色奖学金设置

l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 是由信孚教育集团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发起成立的开放式教育基金,其目的在于为优秀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田野调查研究经费资助。目前由信孚教育集团、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及新疆航铁送票有限公司出资。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旨在推动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发展有潜力的跨学科学术人才。此基金鼓励深入的、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有详尽资料为依据的分析研究;鼓励调查者在田野调查中的社会参与;鼓励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在已有的或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创新成果。

此基金为优秀的大学生(包括全日制三、四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提供资金,力求让他们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对所研究的地域、村落、社区有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学术性研究成果。

“中国田野调查基金”每年设立一定金额的资金(现定资金为每年10万元),资助优秀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资助金额根据课题的大小而定,最高金额10000元,最低金额2000元。
详情请浏览: http://202.116.65.193/gjjjxcg/renlei/tydcjj.htm

l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奖学金、助学金

人类学系捐赠基金会在本系设立人类学系奖学金,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在本专业学习和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本系设立人类学系助学金,目的在于资助求学期间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人类学系奖、助学金评定范围为人类学系二年级及以上的全体全日制在籍在读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每学年评定一次,金额均为1000元。

详情请浏览: http://202.116.72.241/old/xkjs/xkjs-jxj1.htm

l “商承祚奖学金”

商衍鎏,字藻亭,广东番禺水口营人,清末最后一科探花。商承祚先生为商衍鎏探花之子,“岭南四大家”之一,生前为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杰出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商氏后人遵照商承祚先生遗愿,2005年11月将其先人商衍鎏探花和商承祚先生的藏书共约2000种、4200册(件)捐赠给中山大学。学校为感谢商承祚先生家人的捐书义举,特拨出人民币十万元以资嘉奖。商氏后人将捐赠家传藏书所得奖金全部捐于中山大学设立“商承祚奖学金”,以奖掖后学。此奖学金专用于奖励中文系、咨讯管理系、人类学系的学子,每年9名,奖金2000元。

l “商承祚人类学奖学金”

2004年,商承祚先生的儿子商志香覃和妻子一起利用退休工资设立“商承祚人类学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人类学系学子,每年奖励5人,每人2000元。奖学金获得者必须义务为人类学系服务100个小时。

l “马丁堂人类学奖学金”

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人类学学术研究的兴趣,推广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承蒙刘小钢女士捐赠,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设立马丁堂人类学奖学金,用于资助人类学系及全校一到三年本科生进行人类学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实践。本奖学金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马丁堂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管理。

——就业情况

通过在人类学系数年的系统训练和熏陶,本系学生因其专业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而在企业、行政、新闻、文博、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广受欢迎。他们中已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各自的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关于陕西师大历史学研究生的详细资料~



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没发现有历史学

我把陕西师范所有的专业的课程都拿过来,你自己找吧

001政治经济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5伦理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401 《西方哲学史》,赵敦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全增嘏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中国哲学史》,萧蓵父编或其他版本均可

030101法学理论

602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苏 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2 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王 哲:《政治法律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030105民商法学

603 张文显:《法理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江 伟:《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403 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范 健:《商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030201政治学理论

60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07 *:《*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030204*党史

60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07 *:《*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030301社会学

606 王 继:《理论社会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新修、新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002历年版

406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607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有版本均可

407 *:《*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0401行政管理

608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08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02国际商学院

409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0、609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003教育科学学院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610 司晓宏:《学校管理学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李国庆:《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12 王有智:《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04新闻与传播学院

050301新闻学

61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3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罗亦澄:《新闻采访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 岩:《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

61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黄伯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陆弘石等:《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414 张凤铸:《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高 鑫:《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陆 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高有祥:《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 坚:《电视节目编导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毕一鸣:《语言与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张 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077001教育技术学

643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3 冯博琴:《计算机网络》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蔡皖东:《计算机网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二、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005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

050302传播学

61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3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罗亦澄:《新闻采访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 岩:《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006体育学院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61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第二版

史 兵:《体育与健康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卢义锦等:《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史 兵:《体育产业经济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61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第二版

史 兵:《体育与健康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卢义锦等:《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许豪文、冯炜权等:《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61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第二版

史 兵:《体育与健康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卢义锦等:《人体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李 祥:《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第一版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第二版

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

61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2005年7月第二版

史 兵:《体育与健康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卢义锦等:《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007文学院

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401 《西方哲学史》,赵敦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全增嘏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中国哲学史》,萧蓵父编或其他版本均可

616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16 高名凯:《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或商务印书馆

黄伯荣:《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010106美学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050101文艺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郭锡良:《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陈淳、刘象豫:《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秘综合: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李 芹:《社会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008外语学院

210 周林飞:《新大学法语》(3—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11 应云天主编:《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12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级上)(侧重初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式合作编写1988年第1版

214 张书良、赵仲:《大学德语》(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617 张汉熙、王立礼:Advanced English 《高级英语》修订本(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17 胡壮鳞:《语言学教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 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18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009音乐学院

618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419 钱仁康:《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420 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瓦尔特·辟斯顿:《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年版

吴式凯:《和声艺术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619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李荣有:《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京华出版社2001年5月版

421 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20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版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21 彭松、于平:《中国古代舞蹈史纲》,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版

422 李永明:《芭蕾教学法》,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部教材

唐满城、李正一:《中国古典舞蹈身韵》,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22 关苏霞、李国庆:《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424 曹 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65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010美术学院

050401艺术学

626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下册),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426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627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427《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628 欧阳英:《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28 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英·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629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29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631 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1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050403美术学

628 欧阳英:《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32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428 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英·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050404设计艺术学

629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29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431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011西北环发中心

071200科学技术史

634 鞠继武:《中国地理学发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34 赵 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12西北民族中心

635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版

435 王锺翰:《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014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636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436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杨子胥:《近世代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其襄等:《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志汉:《常微分方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新平、魏启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安出版社

熊金城:《点集拓扑讲义》(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015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070201理论物理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5凝聚态物理

070206声学 070207光学 070208无线电物理

637 四川大学编:《高等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37 周世勋:《量子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071011生物物理学

439 赵凯华:《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4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40 王镜岩:《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80300光学工程

441 姚启均:《光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光学教材编写组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442 姚燕南:《微型计算机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版

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464 王镜岩:《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39 赵凯华:《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01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450 浙江大学化学教研室编:《普通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47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第四、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47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所高师院校合编:《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48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主编:《物理化学》(第四、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017旅游与环境学院

651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51 潘树荣或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52 张宝政:《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453 刘陪桐:《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54 杨景春:《地貌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55 张 红:《旅游业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大学出版社

018生命科学学院

640 王镜岩:《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罗纪盛:《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4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15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第三版

019食品工程系

656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56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020计算机科学学院

657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57 严蔚敏:《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 1999年版

436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022宗教中心

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401 《西方哲学史》,赵敦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全增嘏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或其他版本均可

《中国哲学史》,萧蓵父编或其他版本均可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2249.html

与“河南大学考古专业所有课程 河南大学考古学分数线”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