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北大的历史

有110年了。我国最早的大学。
★ 京师大学堂
1898年,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

★ 国立北京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复员北京,于1946年10月正式复校,胡适出任校长,整合了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

★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前身简介。



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7月3日正式创办,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即校长)。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第一任校长是唐国安。

北京大学前身简介:

1898年6月, 光绪帝 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 光绪皇帝 批准了 梁启超 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

任命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

清华大学前身简介:

1911年4月9日, 清* 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 北京* 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创建背景:

1900年6月,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1年9月,清*被迫签署 《辛丑条约》 ,赔偿白银4.5亿元,历史上被称为“ 庚子赔款 ”。1904年,美国称收到的赔款“原属过多”,可以用来““退款办学”。1908年,中美两国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了退款办学相关事宜。

1906年,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 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美国总统的 备忘录 中写了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正目的:“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 中国领袖 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名字



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一、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名字 北京大学 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思想,是创建中国*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北京大学的来历简介
京师大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同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和沙滩(故宫的东北)红楼(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4年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惟一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加上各方最优秀之士子大部分均投身京师大学堂,从职能、学统等方面均显示出京师大学堂与国子监之间的传承。因此,很多学者如胡适、季羡林、冯友兰、周培源、任继愈、萧超然等都认为,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是中国自汉代太学以来国家最高学府的唯一正统继承者,甚至北大的历史可以因此上溯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设立太学之时。

国立 北京大学 (蔡元培时期)

民国元年(1912) 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 北京大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民国六年(1917),著名教育和*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 北京大学 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使得 北京大学 思想解放,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 北京大学 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北京大学 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 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曾任 北京大学 图书馆管理员的*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实际的领袖人物。

民国八年(1919)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北京大学 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 北京大学 。

国立 北京大学 (蒋梦麟时期)

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的高足、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先生在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人的配合下,对 北京大学 的行政和教学制度作了很大变更,拟定了北大长期发展计划,明确“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基本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学校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蒋校长此次革新的重点在于教师的挑选,其基本想法是对教师只看学术上的贡献,以期将最理想的阵容摆在北大,从而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大批知名教授,设置首批“研究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 制定《国立 北京大学 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改组北大研究院,设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注重校舍的建设与扩充,将汉花园以北嵩公府的房地全部*下,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 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被誉为“北大中兴时期”。“那个时候,大家自然感觉出一种新的兴奋,那就是打定主意,不顾一切,要努力把这个学校办好,努力给北大打好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从1930年到1937年的七年时间里内,蒋梦麟先生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舟的航向,竭尽智能,总希望把这个学问之舟平稳度过中日冲突的惊涛骇浪。北大得以平稳前进,仅偶尔调整一下帆篷而已。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 北京大学 奉国民*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 南开大学 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和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作为全校行政领导机构。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其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北大研究院毕业生中也走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杰出学者。“神京复,还燕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联大三校准备复员北归。

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光荣地完成了战时大学的历史使命,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国立 北京大学 (胡适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梦麟先生辞去北大校长改任行政院秘书长,国民*任命胡适出任校长。到任前委由傅斯年任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这位五四运动的健将、蔡元培先生的得意弟子,对北大充满真挚感情,长期以来为北大出谋划策,关怀备至。担任史学系教授,民国二十八年(1939)起还亲自担任久负盛名的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傅先生此来主要处理伪北大的遗留问题及北大的复原。傅斯年代表北大接收日据时期扶植的伪 北京大学 ,日聘教师一律斥退不用。傅斯年以天才般的办事能力和宏大气魄,尽瘁为北大工作,广延教授,增加数倍之校舍。除把北大迁往南方的图书资料和其它设施运回外,还把北大附近的相公府、东厂胡同黎元洪旧居、旧国会大厦数处力争为北大校产。将原来的文、理、法三院扩充为文、理、法、工、农、医六个学院,使北大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为胡适返国担任校长扫除障碍,奠定基础。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是年双十节在国会街北大第四院礼堂隆重举行复校开学典礼。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聘任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设33个学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科)、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3400多人,恢复了比过去更大的光荣。尤其新组建的工学院,在马大猷先生等人的精心擘画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组建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化工五学系,并已开出航空系课程,短期目标是再建立航空系、矿冶系,达到七个学系的建制规模。这对于未来国家工业化建设何其重要,惜时局变更,惨遭中辍耳,但是为后来北大恢复工学院、建筑学院等保留了火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夏,胡适校长拟提议在北大组建原子能研究中心,并亲自联系钱三强、何泽慧、胡宁、吴健雄、袁家骝、张文裕、张宗燧、吴大猷、马仕俊等九人,“皆已允来北大”,后因时局变化未果。同年8月下旬,提出“十年高等教育发展计划”,集中国家最大力量培植五所成绩最好的大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国立中央研究院首次院士选举,北大10位教授入选,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胡适校长为北大殚精竭虑,短短几年之间,原有的文、理、法三学院均得到加强,增设的农、医学院跃居全国顶尖,工学院也具备了相当实力。此时的 北京大学 学科设置齐备,实力盛极一时。 然而时局突变,民国三十七年(1948)12月15日胡适校长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但表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胡适在北大校长任上一心一意致力于把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全力推进到一个可与欧美先进国家接轨的高度。竭力维护教育独立、学术自由和发展高等学问、提高科研水平,为北大及中国的大学教育忘情投入。1962年2月24日,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遗体覆盖 北京大学 校旗下葬,遗嘱“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手稿、文件,捐赠 北京大学 ”。

建国后的 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 北京大学 ,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地质系、政法专业等脱离 北京大学 ,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 北京大学 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大学。1984年10月, 北京大学 研究生院成立,具体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 北京大学 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 北京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大。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 北京大学 医学院脱离 北京大学 ,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两校的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大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等八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中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京大学 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哈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 北京大学 发表演讲时亦称:“哈佛大学是美国的北大”。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教师有近100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医学界等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出自北大,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近年中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中,北大均有1到2项成果入选,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官方排名中,稳居全国高校之首。
三、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 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的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 北京大学 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 北京大学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 北京大学 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京大学 与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 北京大学 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 北京大学 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 北京大学 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 北京大学 。

改革开放以来, 北京大学 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 北京大学 百年校庆之际,*******在庆祝 北京大学 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 北京大学 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 北京大学 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 北京大学 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 北京大学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 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 北京大学 医学院脱离 北京大学 ,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 北京大学 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 北京大学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 北京大学 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 ;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此外,1903年6月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中又在文科中设立了英国文学门。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1919年废科改系,北京大学分为14个系,由年轻的留美教授胡适担任英国文学系主任。胡适与英文系的另一位著名教授辜鸿铭分别代表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两派。在二十年代中,英文系群贤毕至,集中了陈源、杨荫庆、温源宁、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罗昌、潘家洵、张欣海、杨宗翰、王文显、吴宓、刘振民等著名学者。温源宁、杨荫庆和凌子平等曾先后出任过系主任。 1932年,北京大学的英、法、德文系合并为西洋文学系,后改称外国文学系。在30年代中来外文系任教的著名英语学者有梁实秋、朱光潜、叶公超、赵诏熊等。英语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开设当时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梁实秋和叶公超曾分别先后担任外文系主任兼英语组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经长沙迁移到云南,合并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重新分开。在艰苦的岁月里,西南联大的外语系的英语教学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除燕卜孙、温德等外教,在此执教的还有陈福田、潘家洵、钱钟书、陈嘉、叶公超、袁家骅、吴宓、卞之琳、李赋宁和杨周翰等人。
1946年,北京大学迁回北京之后,朱光潜出任了外语系主任。1952年,新中国实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外语系合并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卞之琳、闻家驷和冯至等曾先后出任西语系主任。
多年来,由俞大絪、朱光潜、杨周翰、李赋宁、赵萝蕤等老一辈学者所创立的人文传统在英语系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经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创新,使教学科研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北大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是 : 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汲取千百年来西方文明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人文养分,以多重的视角和高超的境界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这便是北大英语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实践。得益于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交叉互补的教育环境,北大英语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具型的优秀外语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较深造诣的“北大人”。
英语系的课程设置正是上述方针的体现。我系目前开设英语精读、视听训练、口译笔译、商业英语及计算机等课程,同时也有一整套文化、文学、语言学、思想史及电影与戏剧等方面的课程。本科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修一门辅修专业,或攻读双学位课程。本科生中优秀者可在三年级时直接攻读硕士,或在毕业时免试直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四个英语重点学科点之一。近年来,又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英语系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随着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具有博士学位和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人数将稳步增加。另有多名英美教师任教,并有国际学者频繁莅临讲学。
英语系现任主任为丁宏为,副主任李淑静(主管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 苏耕欣(主管英语专业教研室本科生工作)、和毛亮(主管英语专业研究生工作)。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4318.html

与“燕京大学最早的专业 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基本简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