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院校专业: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普通本科 理工类 民办

官方网址: http://www.suet.edu.cn/admission http://www.suet.edu.cn/

官方地址: 山东济南市

官方*: 0531-80958070,0531-80958080

电子邮箱: kaiwenzhaoban@163.com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 智能*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现代艺术学院、交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在3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新工科,融合性 ,职业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学校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我校党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学校根据山东省及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目前,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7个,形成了智能*、新基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类四大优势专业群。四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项目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 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 项目1个( 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 ); 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培育项目2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2个(汽车智能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市级职业体验试点培育项目3个(3D 打印体验馆、汽车体验中心、建筑-城市-人居体验馆项目)。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81人,“双师型”教师367人,*教师413人, 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 , 柔性引进博士36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2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军人物4人,引进首席技术、技术能手等4人,引进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投入巨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在校内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科研基地8个,建立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99个,与校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00余个。这些实训、实习、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转化活动。近五年,主持承担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课题123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项目1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课题12项。承接行业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横向委托科研课题49项,到账经费1200万元。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8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5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54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9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3项。 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实施了一把手抓就业创业工程;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四是初步构建了1+X“多证”获取体系,学生可获得毕业证+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学校荣获首批“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学院”称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的发展获得上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三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 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7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82项。 站上新起点,奔向新目标。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山东大学是985院校吗?



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干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规模: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隶属附属医院。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专任教师4530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1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0人、青年项目入选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6人。学术实力稳步攀升,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64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系概况: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下辖55个教学院系,开办本科专业117个(包括威海校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山东大学新增备案本科专业生物医学数据科学,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均计划2022年年纳入本科招生。

学科体系: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有15个学科(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中国古典哲学等)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产业经济学、中国古代史、微生物学、机械*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山东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无机化学、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中国哲学、财政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门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电机与电器、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工程、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临床医学、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理论、金融学、会计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软件工程、药剂学、遗传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空间物理学、刑法学、俄语语言文学、动物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护理学、动力机械及工程、药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口腔医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政治学、法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土木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世界史、法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艺术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世界史、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等。

教学建设

山大近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8个,省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40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获国家教学名师奖9人,省级教学名师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9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课程16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0门,慕课(MOOC)32门;全外语教学课程95门,双语教学课程427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朝鲜语、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临床医学、历史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法学、自动化、护理学、财政学、生态学、口腔医学、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中华民族精神概论教学团队、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物理学、中华民族精神概论、政治经济学、运筹学、诊断学、中华传统文学修养、中国现当代文学、光学、管理学、线性代数、体育管理学、中国审美文化史、微积分与数学实验、网络营销、系统解剖学、护理学基础、金融投资学、工程流体力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医学免疫学、药物、设计学、人体寄生虫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金工、俄语翻译、大学英语、英国国家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结构、国际贸易学、战略管理、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护理心理学、断层解剖学等

合作交流:

2021年,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捐资千万助力山东大学发展。

2022年5月5日,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通过“云上签约”形式签署了《山东大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强校馆协同融合、开展文物研究阐释与保护、优化拓展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杨波,男,1965年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建材局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25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
获奖情况: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
社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
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
陈月辉,男,1964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处长,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01年3月于日本熊本大学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IEEE高级会员,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会员和IEEE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会员,A member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n Soft Computing。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济南)2007-2008主席。现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Research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omputer Sciences编委和《济南大学学报》编委。近几年先后担任40个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程序委员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冯志全,山东博士,济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员,校级A3教授岗,基于自然人手的人机交互方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CADDM》编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形图像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国际期刊《The Open Virtual Reality Journal》编委,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ACM SIGCHI专委会成员,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委会委员, CCF会员。
孙英明,男,1965年5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工程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山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理事。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学历。
王玉泰,男,1963年4月出生。信息学院电信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优秀教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硕士学位。
李金屏,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现任《济南大学学报》编委,是济南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等职。曾获得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山东省科技项目立项和省职称评定评审专家,济南市科技项目立项、成果评定专家。
曲守宁,男,1962年9月出生。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关键岗位教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济南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1993年3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董吉文,男,1964年1月出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2006年12月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山大电子科学与技术读博方向



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大电子科学与技术读博方向:
二级学科
电路与系统研究方向 信号检测与处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方向 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方向
空间电磁场与电磁波。
物理电子学研究方向
柔性电子材料与功能器件。

一、学科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3人,教授24名,副教授28名,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人,湖湘青年英才2人,湖南省杰青1人,湖南省优青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8人。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54项。

近年来,学科瞄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在空间科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等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既具基础研究意义又具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拥有“柔性电子材料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近地空间电磁环境监测与建模”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空间环境探测与建模”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现有“空间电磁波模拟、探测与天气预报”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和*”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柔性电子材料物理”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光电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6个省级人才培养平台。同时还设有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集成电路工艺与测试、电磁场测量与电磁兼容、光电器件、光纤传感、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条件优越,科研经费充足,已成为我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立场坚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备良好的科学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及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意识,能积极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一级学科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独立承担对 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电子信息领域企事业单位有关方面的研究、教学、研发或管理工作。

4.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在以下方向培养博士研究生:

其他信息:

数学,生物学等学科具体有优势。

数学学院是山东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山东大学数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专业门类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居于国内先进行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学科,并在2007年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信息安全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数学学科的所有方向。1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早在1901年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创办时,就开设过生物学这方面的课程。在一批优秀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带领下,山东大学生物学科享誉海内外。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专业排名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22374.html

与“山东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教授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