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西北师范大学的学风、师资、生源质量、住宿情况、饭...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科研中心(所)、6个实验室(部),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电脑捐赠中心”、“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机构。甘肃省在学校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甘肃省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资源应用研究院”等机构。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82年起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 西北师范大学
权。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在职攻读硕士学位,59个普通本科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5个一级学科。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4300余人。其中,国家任务博士、硕士研究生4568人,其他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1110人,普通本科学生165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3100余人。
师资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8人,其中专任教师1267人,教授(研究员)2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95人。专任教师中,363人具有博士学位,605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50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贴人员5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8人,一级学科学术团队理事以上国家级35人、省部级71人,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19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7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60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程国栋、薛群基、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科研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近年来一 西北师范大学
直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0位左右,全国师范大学排名前10位。社会科学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27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6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95项,省敦煌文艺奖21项。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共1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700多人。目前,国家汉办已批准我校与苏丹国喀土穆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18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9.5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67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200余万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荣誉
学校多次被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团中央、甘肃省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甘肃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学排名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以教师教育为主、教育、艺术、文理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六,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名称变革
1902.12.27,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西北师范大学
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11,西安临时大学   1938.3,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1939.9,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9.9,西北师范学院   1958.11,甘肃师范大学   1981.9,西北师范学院   1988.5,西北师范大学
校史综述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西北师范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后更名为天津北洋工学院,即今天的天津大学)三所院校于1937年9月10日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太原失陷以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西汉中,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师范学院。   1938 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今天的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7-1950.12)。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今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立西北大学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   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文理、法商学院组成西北大学。   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甘肃兰州。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回北平复校,其余则留在了兰州。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
校园风景(20张)  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编辑本段徽章校训
徽章
徽章   旧校训:勤学、求实、敬业、创新   虽然言浅意深,易于诵记。但从另一个层面讲,理念的成分很足,在特色上则稍显欠缺。   新校训: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   这是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黎锦熙先生1947年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的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智欲圆,行欲方”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见于文子《通玄真经》卷七微明篇记载老子的一段话: 凡人之道,智欲圆,行欲方。   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 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 故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   知术欲圆,是指在求知识、做学问这类智能活动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灵活,方法要多样,活泼生动、触类旁通,如长河落日一般,玲珑剔透、丰满圆润。   行旨须直,是指行为举止和生活旨趣要端庄、正直、正派,在为人处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烟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间,别无旁骛,特立独行,透现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气。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从为学、做人两方面提出了师生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体现着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追求,是学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风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独特展现。
编辑本段主要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 西北师范大学
2005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化学一级省级重点学科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相关学科建立,积极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具有较雄厚的研究优势。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环境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实验室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总体要求,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资源,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和开发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努力使“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理想基地,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 西北师范大学
响的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自2004 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共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 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省部级52项,兰州市项目2项,横向合作7项,校级项目4项,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65 项,立项经费总计800多万元;发表SCI 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6项,公开专利16项,申请专利33项;成果鉴定9项,成果转让2项(已产业化);与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项目共计11项 ; 科研成果获奖12项。
编辑本段学院设置
学院列表
01.文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02.教育学院   03.政法学院   04.旅游学院   05.美术学院   06.音乐学院   07.体育学院   08.外国语学院   09.生命科学学院   10.化学化工学院   11.经济管理学院   12.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13.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4.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5.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16.研究生学院
以下4个学院比较特殊
17.教师培训学院(以教师、校长培训为主)   18.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教育为主)   19.网络教育学院(没有学生,负责全校网络事宜)   20.知行学院(不在主校区内,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不同)   重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个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相结合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学院。在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成立于1983年11月)的基础上成立于2000年9月,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办学规模与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先后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输送了四千余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现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下设经济系、信息管理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财政与金融系、经济应用与开发研究所、公共财政审计研究所、软科学中心、资料中心、实验中心(信息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经济学实验室)。学院有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7个本科专业,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每年在校生达3000余人,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划为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两大块。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前身为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系于1984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两年制电化教育专业专科生,1986年经教育部审批,增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5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教育技术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经学校批准,在原电化教育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目前为我国五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之一,是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6年教育技术学学科独立申报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学院与中教科技合作建立学校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2007年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设有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系、广播电视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校级)、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图书资料中心、教育信息化研究所、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数字媒体教育应用研究所、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影像信息技术培训学校、香港科讯网世界交流有限公司兰州人才与信息基地等教学、科研和服务机构。其中教育技术系下设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艺术2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系下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和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各下设8个实验分室。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实验设备精良,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等教学场地和摄影技术、音响*、电视编辑、演播与*、教学软件*等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数字音响系统等专用的实验教学设备,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为甘肃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技术学先进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主任记者1人,高级实验师3人,编审1人,副编审2人,讲师11人,实验师6人,助理实验师2人,助教2人,副研究员2人,研究实习员2人,助理研究员1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1人。目前,有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育技术学10人,广播电视艺术学5人)。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有现代教育技术原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4个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有教育技术学理论、现代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系统设计5个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点有影视理论、电视*研究、电视艺术与编导理论、视觉文化与传播、电视传媒创意与策划5个研究方向。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708人,博士研究生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83人。截止2010年,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22届,2000余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学生6届,300余人。近年来,学院先后有6人次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考察、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邀请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及开展合作研究,在甘肃电视台等机构聘请了5名校外*和客座教授任教。在省内外建立有长期稳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与国内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及国家和省级广播电视部门建立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主持承担包括国家和省部级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
文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是由有着百年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中文系和历史系为主干构成的二级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素有“陇上毓苑”之美称。2000年建院以来,下设4个系,10个研究所,6个中心。全院共有教职工136人,教师中正高36人,副高4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0人,硕士和在读硕士5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8人。文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师范类和文秘、新闻学、对外汉语、文化遗产4个非师范类本科专业,秘书学(高升本、专升本)、现代文秘与公共关系(专科)2个应用型短线自考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历史学(本科)、文秘教育(本科)3个成人教育专业。有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门史(西北史)、历史文献学四个博士点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都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学生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国任硕士研究生551人,博士生32人,博士后6人,教育硕士(语文、历史)150人,留学生41人,国任本科生2362人,本专科函授生2715人。
校园活动剪影(11张)  文史学院人才辈出,师资力量雄厚。赵荫棠、黎锦熙、丁易、陈涌、彭铎、郭晋稀和顾颉刚、许重远、金少英、萨师炯、金宝祥等一批著名学者都曾分别在中文系和历史系任教。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稳步前进。形成了一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省内挑起大梁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我院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多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4人。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在先秦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特殊贡献。西北师大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李并成教授,是我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在敦煌史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文学院分党委书记田澍教授的明史和西北边疆史研究,文学院院长彭金山教授的诗歌评论和诗歌理论研究,文学院副院长伏俊琏教授的敦煌文学文献研究,文学院副院长王建疆教授的美学理论和古代文艺美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都有 西北师范大学
较高的知名度。博士生导师尹占华、李清凌、郝润华、张德芳、张兵、刘志伟、邵宁宁、李占鹏等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   文史学院教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1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中国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80余项,有9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教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96年由原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合并组建的教育科学学院。2004年6月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院。目前学院有4系、4所、4中心:教育系、心理系、学前教育系、教育管理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这中心、资料中心、实验中心等十二个教学研究机构。其中2000年成立的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在全国八所师范大学设立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指导中心之一;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人文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在全国大学学科排名中,教育学院一直在前十名。   近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本院现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有一个 西北师范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有一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有十个硕士学位点---教育学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有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高校教师、教育硕士和农村教育硕士;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有三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前艺术、教育管理、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   几十年来,在中国的西部、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学院始终保持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显示其地方特色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又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学院的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我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术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设立于1939年,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所设18个学院之一。1949年11月,西北师范学院为适应国家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原三年制的劳作专修科,改建为四年制的艺术系,当时是我国师范院校中最早设立美术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首任系主任由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担任。在后来的岁月里,学院在名称和设置上几经变迁。1996年,学校在原美术系和音乐系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2006年1月,成立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60多年来,先后有吕斯百、常书鸿、洪毅然、刘文清、方匀、韩天眷、汪岳云、黄胄、陈兴华、张阶平、杨鸣山等多位艺术大师在这里辛勤耕耘,为学院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甘肃乃至西北和全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部、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中心等内设机构,有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版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多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中国画艺术研究、油画艺术研究、美术理论研究、传统美术研究、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整体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在46名专业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5人。全院现有研究生近100人,本科生500余人。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教育部设立的十一所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在《人民网》公布的2002年中国大学艺术学科总排名中名列第19位,在师范院校中名列第4位。
外国语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1939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城固,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同年设立英语系,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甘肃兰州,1950年学校撤消英语系,改设俄语教研组;1958年恢复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改名外语系。1999年12月学校进行院系机构改革,将原外语系与公共外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依托西北师范大学优良的师范教育和民族教育传统,充分打造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和民族教育外语教学并重的办学特色,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32人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讲师78人;在校本科学生1200多名,各类研究生400多名。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研究所、外语培训中心、外语教育技术中心等内设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硕士点下设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俄语语言学八个研究方向,同时还有英语教学论、俄语教学论两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及教育硕士招生方向,英语教学论方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政法学院

求西北师大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



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2008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教育信息化

超媒体

校园网

数字化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能力

二、解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简述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2、简述电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3、简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5、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6、简述现代教育媒体的分类

7、简述internet的主要功能

8、简述优秀电子教材和教育资源库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实现两者的整合?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哪里?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技术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32分)

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

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

二、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简述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几个阶段?

3、简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范畴?

4、简述数字化学习的主要模式?

5、远程教育中一般运用哪些教学媒体?

6、电化教育过程(教育技术过程)与一般教育过程相比增添了哪三个因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7、什么是教育传播?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三、论述题(1、2题每题13分,3、4题每题14分,共54分)

1、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2、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3、当代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和掌现代教育技术?

4、阐述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选做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技术2信息技术

3超媒体4多媒体教学软件

5教学设计6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二、解答题(选做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它与一般教学模式有什么不同?

2、简述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3、网络课件的开发包括那些基本环节?请用图示其开发流程。

4、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模式。

5、简述加德钠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选做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请谈谈你对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解。

2、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请对你所在学校开展整合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3、研究型课程模式述评:

(1)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模式的基本步骤;

(2)优点和不足之处。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小题4分,共40分)

1、信息化教育

2、媒体、教学媒体

3、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4、教学设计

5、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

6、电视教学软件

7、课程包

8、混合学习

9、叙事研究

10、质性研究范式

二、解答题(每题8分,共64分)

1、创新推广(传播)理论的要义是什么,对我们教育技术学领域有什么启示?

2、试分析电视教学媒体的特性?

3、试分析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4、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5、试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

6、简述教育网站的开发流程?

7、网络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有那些?

8、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要素有那些?

三、论述题(第1、2题每题15分,第3题16分,共46分)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你的学习或工作经验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

2、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如何认识工程实施中的三种模式和教学软件的关系?并就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发表你的看法?

3、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问题。试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谈谈你的看法(应包括:什么是教育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如何看待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c语言规定:在一个原程序中,main函数的位置

a、必须在最开始

b、必须在系统调用的库函数的后面

c、可以任意

d、必须在最后

2.假设所有变量均为整型,则表达式(a=2,b=5,b++,a+b)的值是

a、7b、8c、6d、2

3.在c语言中,char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是

a、补码b、反码c、原码d、ascii码

4.以下能正确地定义整型变量a、b和c并为其赋初值5的语句是

a、inta=b=c=5b、inta,b,c=5;c、a=5,b=5,c=5d、a=b=c=5;

5.逻辑运算符两侧运算对象的数据类型

a、只能是0或1b、只能是0或非0的正数c、只能是整数或字符型的数据d、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

6.以下不符合c语法的赋值语句是

a、m=(2+1,m=1);b、m=n=0;c、m=1,n=2d、n++;

7.若i为整型变量,则以下循环执行次数是

for(i=2;i==0;)printf("%d",i--);

a、无限次b、0次c、1次d、2次

8.若希望当a的值为奇数时,表达式的值为"真",当a的值为偶数时,表达式的值为"假"。则以下不能满足要求的表达式是

a、a%2==1b、!(a%2==0)c、!(a%2)d、a%29.以下不正确的if语句形式是

a、if(xy&&x!=y);

b、if(x==y)x+=y;

c、if(x!=y)scanf("%d",&x)elsescanf("%d",&y);

d、if(xy)<++;y++}

10.语句while(!e);中的表达式!e等价于

a、e==0b、e!=1c、e!=0d、e==11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计算正整数2345的各位数字的平方和,请选择填空

#includestdio.hmain()

{intn=2345,sum=0;

do

{sum=sum+①;

n=②;

}while(n);

printf("sum=%d",sum);

}

①;

a、n%10b、(n%10)*(n%10)

c、n/10d、(n/10)*(n/10)

②;

a、n/1000b、n/100c、n/10d、n%1012.对for(表达式1;;表达式3)可理解为

a、for(表达式1;0;表达式3)b、for(表达式1;1;表达式3)

c、for(表达式1;表达式1;表达式3)

d、for(表达式1;表达式3;表达式3)

13.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includestdio.hmain(){inta=1,b=10;do{b-=a;a++;}while(b--0);printf("a=%d,b=%d\n",a,b);

}

a、a=3,b=11b、a=2,b=8c、a=1,b=-1d、a=4,b=914、若有说明;inta[3][4]={0};,则下面正确的叙述是a、只有元素a[0][0]可得到初值0b、此说明语句不正确c、数组a中个元素都可得到初值,但其值不一定为0d、数组a中每个元素均可得到初值015.若有说明;inta[10];,则对a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是a、a[10]b、a[3.5]c、a(5)d、a[10-10]16若有以下程序段;inta=[4,0,2,3,1],i,j,t;for{i=1;i5;i++}{t=a[i];j=i-1;while(j=0&&ta[j]);{a[j+1]=a[j];j--;

}a[j+1]=t;

}

则该持续段的功能是

a、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升序)b、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降序)c、对数组a进行选择排序(升序)d、对数组a进行插入排序(降序)17.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definept5.5

#defines(x)pt*x*xmain()

{inta=1,b=2;printf("%4.1f\n",s(a+b));}

a、12.0b、49.5c、12.5d、33.518.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c语言规定a、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b、形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c、实参可以为任何类型d、形参应与其对应的实参类型一致

19.以下程序中调用scanf函数给变量a输入数值的方法是错误的,其错误原因是main(){int*p,*q,a,b;p=&a;printf("inputa:");scanf("%d",*p);….}a、*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地址b、*p表示的是变量a的值,而不是变量a的地址c、*p表示的是指针变量p的值d、*p只能用来说明p是一个指针变量

20、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调用的实参,则传递给形参的是a、数组的首地址b、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值c、数组中全部元素的值d、数组元素的个数

二0、填空题(20分,每小题4分)

1、假设变量a和b均为整形,以下语句可以不借助任何变量把a、b中的值进行交换。请填空。a+=①;b=a-②;a-=③;2、设有一输入函数scanf("%d",k);它不能使float类型变量k得到正确数值的原因是①和②3、为了避免在嵌套的条件语句if-else中产生二义性,c语言规定else子句总是与---配对。a、缩排位置相同的ifb、其之前最近的ifc、其之后最近的ifd、同一行上的if4、以下程序是用递归方法求数组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值。请填空。#definem10{if(in){if(a[i]a[*pk])①;

findmax(②);}}main(){inta[m],i,n=0;printf("\nenter%ddata:\n",m);for(i=0;im;i++)scanf("%d",a+i);findmax(a,m,0,&n);printf("themaximumis:%d\n",a,/span>[n]);printf("tt‘sindexis:%d\n",n);}5、执行语句for(i=1;i++4;);后变量i的值是a、3b、4c、5d、不定

三、编程题

1、通过循环按行顺序为一个5*5的二维数组a赋1~25的自然数,然后输出该数组的左下三角,试编程。(20分)

2、写一个判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中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素数的信息。(20分)

3、写一个函数,将一个3*3的矩阵转置。(20分)

4、输入两个整数,求它们相除的余数。用带参的宏编程来实现。(10分)

5、下面findmax函数将计算数组中的最大元素极其下标和地址值,请编写*findmax()函数(20分)#includestdio.h*findmax(int*s,intt,int*k){}main(){inta[10]={12,23,34,45,56,67,78,89,11,22},k,*addadd=findmax(a,10,&k);printf("%d,%d,%o\n",a[k],k,add);}

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考试科目: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人30分)

1、教学设计

2、现代远程教育

3、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课程整合

4、行动研究

5、教学模式

6、信息化教学过程

7、范例展示

8、教学授递环境

9、共同经验原理

10、数字化聚合

二、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试阐述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2、2005年,美国aect发布了其教育技术定义,原文如下:

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

你是如何理解此定义的?请发表看法。

3、和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表现出那些新特点?并对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4、信息化教学系统由教育者、学习者、现代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其一般结构模式如下,试推导出几种代表不同教学系统的具体构型。

5、网上教育资源的类型及获取方法有那些?

6、试简要分析计算机媒体的教学特性。

7、试简述教育网站的特点。

8、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是一个创新推广的过程?

9、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那些?

10、试简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游戏有无教学价值?用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障碍?教学游戏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对于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举三种)?你认为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有那些?试简要阐述。

四、设计题

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个信息化教案。(要求:教案基于webquest的,要自己设计,不能为任何参考书中出现的范例。)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复试考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设备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服务器b、交换机c、内存d、网卡

2、从物理作用范围看,网络教育环境分为:

a、城域网b、教室网c、校园网d、互联网

3、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分为:

a、教育信息资源b、教育人力资源c、教育环境资源d、教育共享资源

4、流媒体技术主要有:

a、window*edia系列b、asp.net系列c、java系列d、realmedia系列

二、解答题

1、简述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

机试部分

1、利用authorware*一个作品实现以下功能

(1)画一个红色的圆,使其能够沿一条正弦曲线运行(正弦曲线可以不严格)。

(2)通过文本框输入1-10之间的数字,能够控制圆的运行速度。

(3)打包成exe文件。

2、利用vb*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能够在屏幕上输入一个数字。

(2)能够根据输入的数字绘制一个等边三角形。

3、利用vb的内部控件*一个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一个下拉列表框。列表选项的内容是:

教育技术概论

网络数据库

研究方法

流媒体技术

flas**

(2)在列表框中的缺省值是:网络数据库

(3)当选择"flas**"选项时,能够链接到西北师范大学的主页上,()

2008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40分)

信息化教育认知工具课件网络课件信息化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微格教学法教学模拟混合学习教学媒体的参与性电子学档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答题时应进行适当论述)

1试阐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2试比较aect1994定义和aect2005定义关于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界定

3从时空特性和教学受众的大小可以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试利用时间、空间和教学受众三个维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并举出一些适用于每种类型环境的教学媒体。并说明这种分类对于教学媒体选择的意义。

4传播理论引入教育教育领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发展,试阐述所学过的教育传播理论的要点以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5试简要分析电视媒体的教学特性

6面向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活动主要有那些?

7试阐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8国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三种模式是什么?这三种模式是否是其应用模式?为什么?

9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其依据和方法有那些?

10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工具主要有那些?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有着不同的界定,试简要论述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文主义)对学习理论的界定

2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举三种)?你认为应该怎样构建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试简要阐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是个什么专业哦!



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管理。

学校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占地2800亩,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开办69个本科专业;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

教学理念:

学校坚持“对每位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进步”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摒弃过去单独强调知识目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现代教育技术好
教育技术学是我国教育学科群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新兴学科。国家在制订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中指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因此,教育技术学科既有它的学科特色,又有它的时代特色。本学科在全国发展很快,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42101.html

与“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和现代教育技术那个...”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