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其他信息:

香港城市大学王牌专业:传媒、工科类和语言学是香港城市大学最为优秀的专业,另外,像商科、土木、计算机、统筹学、社会管理这些专业,也是非常值得去城大就读的。 王牌专业 城大目前一共开设8个学院,包括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等等,下设众多专业学科。其中王牌学科是工科类,例如电子工程、电脑科学等等,在香港排名第一,而商学院在整个香港来讲也排名第二,非常有竞争力。此外,还有一个特色的专业——创意媒体,独特的专业与齐全的设备也是许多留学生择校时选择城大的理由之一。 学校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CityU),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龙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资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获教育部列入国家重点高校名单,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

谁能详细介绍下香港的大学



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从2002年起,开始在内地的部分省份招生,春樱历近年招生人数不断扩充,开放省份也逐渐增加。据最新消息,在2007年高考中已经颂此实现了0志愿分类,更加有助于内地学生报考。且香港中文大学为优秀的内地学子提供丰厚的全额奖学金(达50万港币),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就读。每年八万港币的学费并非任何家庭都能承担。

【简介扒搜】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中大现在大多数学系皆有提供中英语课程。有些院系,如医学院,法律学院、药剂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大部分新开办的理学院课程,则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而近年校方亦加紧强调“中大自创校以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的教育方针”。

当年*为推广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一所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中英双语并重的大学,并拨出沙田马料水一个山头以供建校。它的校园面积为全港最大。

【学校历史】

* 1957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立香港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共同争取应得的*资助及学术地位。
* 1959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成为*资助专上学院。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而成。
* 1965年,教育学院成立。
*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改制方案,将中大采取单一制的行政结构,各书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资产,其余全部权力,授予大学本部。
* 1977年,医学院成立。
* 1986年,由逸夫书院成立,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第四个成员书院。
* 1991年,工程学院成立。
* 2005年,开设环球商业本科生课程
*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学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课程的本地大学。
* 2006年,开办法学士本科生课程。
* 2006年,宣布成立晨兴书院及善衡书院,校舍设于大学体育馆后之山坡,及后更宣布将成立第七所书院,校舍设于联合书院后面之山坡。

【历任校长】

第一任 李卓敏教授(1963-1978年)
第二任 马临教授(1978-1987年)
第三任 高锟教授(1987-1996年)
第四任 李国章教授(1996-2002年)
第五任 金耀基教授(2002-2004年)
第六任 刘遵义教授(2004年-)

【学校宗旨】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充满活力的国际高等学府。其成立的宗旨,在于(一)协力于知识的保存、传播、交流及增长;(二)提供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及其它学科的正规课程,其水准当与地位最崇高的大学须有及应有的水准相同;(三)促进中国的民智与文化的发展,藉以协力提高其经济与社会福利。

【办学特色】

△融 会 双 语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文。

△双 元 教 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为本」及「学生为本」之双元教学法,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多元课程-学科为本

中文大学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设有七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共分61个学系,提供54项主修课程及46项副修课程,供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研究院课程由研究院57个学部开设,计有62项博士课程、150项硕士课程及28项文凭课程。研究院另开设学士后文凭课程。截至2005年3月31日,校内学生人数共17,515名,其中本科生9,434名,研究生8,081名。

为配合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文大学亦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法律学院于2004年成立,并将于2006/07年度招收首批法律学士本科生。中文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已连续三年获Asia Inc杂志排名为全亚洲第一位。此外,近年新开办的课程尚有风险管理科学、保险、财务与精算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等专修范围。

△书院制度-学生为本

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1976年12月,*订立大学新条例,修改中文大学及各成员书院的组织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复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录取学生。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四所成员书院。透过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书院有助同学的全面发展。

△研 究 称 誉

香港中文大学鼓励所有学院从事高素质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励多元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另方面不断争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国际声誉。 大学先后成立了13个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就专门范围进行深入探讨。13个研究所分别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人文学科研究所、亚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类传意科学研究所、中医中药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亚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大学并集中资源于19项重点研究领域,课题包括以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和医科训练,海洋生物技术,蛋白质学,电子商贸,华人社会教育发展,自动化与机械人科学,纳米结构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国、亚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达世界水准,并有极佳的发展潜力。

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更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及康乃尔大学合作,解开了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谜团-人脑如何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关键在于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蛋白质。研究结果刊于国际权威杂志《科学》。本研究主要研究员为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博士毕业生彭文慧。

近年科技转移活动日趋活跃,由本校研究人员开发的多项科技,已成功转移到工商业的实际应用上。截至2004年5月,中文大学及其教员取得世界各地的专利权计有美国27项、欧洲1项、中国内地5项、香港6项及台湾两项,范畴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药技术、医疗技术及材料科学。

△国 际 联 系

中文大学并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多年来不断开拓,发展及保持与海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及*机构之关系。目前本校是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国际大学协会、国际教育欧洲协会,以及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活跃成员,同时亦为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的会员机构。 中文大学自1965年起至今,已与世界各地逾140所著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包括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及九州岛岛大学,韩国的高丽大学及延世大学,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学及多伦多大学。2004年有逾400名外地交换学生,从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学修读,而中文大学亦有400多名学生到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地交流。

此外,中文大学又与内地及台湾、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和英国等地学府订有交流协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曾派遣客座讲师莅校授课,每年又有近千名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学者来访,而不少中文大学毕业生曾获颁奖学金前往该等或其它国家深造。中文大学又获多个国际基金会如雅礼协会、哈佛燕京学社、亚洲区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富布赖特计划、日本基金会、伟伦基金会、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会等资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成员书院、学院及学系亦各自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与多个交流伙伴有密切的往来。

中文大学亦经常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及研讨会,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大学举行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历史性地汇集4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校长到中文大学,深入讨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使命和愿景】

在各个学科领域,全面综合地进行教学与研究,提供公共服务,致力于保存、创造、应用及传播知识,以满足香港、全中国,以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并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努力成为香港、全国及国际公认的第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并使建立于双语及跨文化传统的学生教育、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均保持在卓越水平。

【学院设置】

中大现设有八个学院: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工程、医学、理学、社会科学、以及法律学院。八个学院合共63个学系,学生总数为18006人(资料源于30.6.2006统计数据),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732名,研究生7965名,另有其他非全日制学生309名。

【学校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坐落于沙田新市镇以北的马料水,面临吐露港。九广东铁的大学站即紧接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占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顷,包括超过一百三十座楼宇,是香港拥有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此外,医学院除了基本医学大楼设于本部外,主要教学实习皆集中在香港两所教学医院之一的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

图书馆
百万大道尽头、大学图书馆外的雕塑“门”,俗称“烽火台”。传说在其中穿过的学生,将会不能毕业。

▲香港中文大学有七所图书馆:

*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校本部)
*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
*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
* 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
* 李炳医学图书馆(在威尔士亲王医院)
* 建筑学图书馆(在王福元楼六楼)
*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在田家炳楼三楼及四楼)[2]

▲其它图书相关设施

o 逸夫书院李和声自学资源中心 - 位于逸夫书院文澜堂四楼。提供中外藏书七千本。 读著可于网上查阅,所有资料可供借用,借还书籍于文澜堂一楼询问处办理。网上查阅书籍及资料系统。

o 美国研究图书馆(American Studies Library)- 位于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二楼。原属美国领事馆新闻处辖下之美国图书馆。1993年大部分藏书迁移到香港中文大学港美中心,后交大学图书馆系统管理。馆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 所赠之威廉福纳特藏及美国研究特藏,为亚洲最完备之美国研究特藏。

o 中国文化研究所参考图书室

o 香港亚太研究所参考资料室 - 位于崇基学院利黄瑶壁楼五楼。提供各式馆藏给校内外人士参阅,参考资料总数达48,371份,当中分别有119归类为“香港专题”及354份归类为“亚太专题”。惟借用服务只供中大师生,校外人士可以即场使用设施。

体育设施

大学体育中心
大学体育中心
夏鼎基运动场
夏鼎基运动场
岭南运动场
岭南运动场

香港中文大学有各类体育设施供教职员及学生使用。

□室内场地

* 体育馆:大学体育中心、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皆有体育馆,均可作篮球、排球、手球或羽毛球活动之用。全部铺设柚木地板,有空调设备。 另外,逸夫书院设有全校唯一一个篮球练习场(位于国茂楼底层),供学生练习之用。
* 健身室:大学体育中心及各书院均设有健身室,设备齐全,并装有落地大镜,有空调设备。
* 壁球室:
o 汾阳楼壁球中心:又称“郭氏壁球中心”共设有六个壁球室,其中一个更备有看台。
o 逸夫书院壁球场:共建有三个壁球室。
* 康乐室:大学体育中心及各书院均有康乐室,全部空调,皆可作乒乓球或舞蹈活动之用。

□室外场地

* 运动场
o 夏鼎基运动场:装有泛光照明系统之全天候标准田径场及标准草地足球场,并设可容纳二千人之观众席,可供举行大型活动之用。
o 岭南运动场:旁设观众席之六线煤屑跑道标准田径场及标准草地足球场,并有半场照明设备。
* 网球场:全校共有十四个全天候网球场,新亚书院一个、联合书院两个、崇基学院两个,皆于其校园范围内,而逸夫书院的两个网球场设于环回北路旁;另外,于大学体育中心外之网球场更设有观众席。
* 游泳池:大学本部有一个由美国人民捐款兴建的五十米标准游泳池,图则依据*公众泳池,附有高台及一米弹板跳水设备。
* 两用球场:逸夫书院第二学生宿舍旁建有一个篮球排球两用场。

食堂

●学生饭堂

崇基众志堂学生饭堂
崇基众志堂学生饭堂

香港中文大学有多个学生饭堂,包括:

* 范克廉楼学生饭堂
* 范克廉楼咖啡阁
* 范克廉楼快餐店
* 李卓敏基本医学大楼小食店
* 崇基学院众志堂学生饭堂
* 新亚书院学生饭堂(在乐群馆梁雄姬楼)
* 逸夫书院学生饭堂(在国茂楼低座)
* 联合书院学生饭堂(在张祝珊师生康乐大楼)
* 联合书院思源文娱中心
* 李慧珍楼咖啡室

●职员饭堂

香港中文大学也有职员饭堂,但非职员也可以光顾:

* 新亚书院云起轩职员饭堂
* 崇基学院紫荆阁职员饭堂
* 联合书院聚贤轩职员饭堂
* 逸夫书院涵碧轩职员饭堂
* 范克廉楼教职员餐厅鹿鸣厅
* 大学宾馆教职员餐厅
* 兰苑(位处崇基学院)
* 威尔士亲王医院职员餐厅
* 范克廉楼见龙阁(大学宴客专用)

住宿

中文大学逾半学生可获安排宿位。4所成员书院(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及逸夫书院)共有23幢宿舍,连同6幢研究生宿舍,提供了逾6,000个宿位。学生事务处来港生组辖下的国际生舍堂于2005年启用,可容纳420名本地、非本地及交换生。

购物

崇基李慧珍楼地库的东亚银行分行
崇基李慧珍楼地库的东亚银行分行

香港中文大学内有两所书店,分别为位于校本部富尔敦楼的大学书店(由辰冲公司营运)及位于崇基学院李慧珍楼的新思维书店;另有一间“女工同心合作社”、一间百佳超级市及一所理发店。大学校方另设“纪念品*处”于校本部富尔敦楼。

银行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富尔敦楼一楼设有恒生银行分行,崇基学院李慧珍楼地库设有东亚银行分行及本部范克廉楼设有东亚银行自动柜员机(银通柜员机网络)。另外若需要其它柜员机服务,可前往大学站,车站内分别有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及中国银行之自动柜员机提供。

交通

●校内交通

中文大学穿梭校巴

香港中文大学校内有穿梭校巴和穿梭小型校巴,由交通组管理。教学日穿梭校巴不收费,以及有穿梭转堂校巴行驶;非教学日穿梭校巴学生或教职员收费港币一元,其他人士收费港币五元。穿梭小型校巴一律收费港币四元五角,被中大学生称为“富贵巴”。

中大校内主要的穿梭校巴站包括:大学站、大学体育中心、润昌堂、冯景禧楼、大学行政楼、五旬节会楼、联合书院、新亚书院、逸夫书院。

在教学日,有来往逸夫书院和香港教育学院的校巴行驶,英文研究与教育(中大和教院合办)的主修生可以免费乘搭。非教学日,校巴路线会有所更改。

校巴运行时间为早8:00-11:30

●校外交通

·铁路

九广东铁(即京九铁路在香港境内的延伸,现在为香港主要交通线路之一)大学站位于崇基学院岭南体育馆旁,为中大主要的对外交通。

·巴士

中大附近共设有三个九巴巴士站,包括东铁大学站旁的巴士总站,和位于大埔公路的中大正门站和崇基学院校门站。现共有8条路线途经中大:

* 70 上水 <-> 佐敦(汇翔道) (经大埔公路)
* 72 太和 <-> 长沙湾 (经大埔公路)
* 72A 大埔工业邨 <-> 大围站 (经大埔公路)
* 73A 彩园 <-> 愉翠苑 (经大埔公路)
* 74A 太和 <-> 观塘码头 (经大埔公路)
* 87K 大学站 <-> 锦英苑 (循环线)
* 272K 大学站 <-> 香港科学园 (循环线)
* 289K 大学站 <-> 富安花园 (循环线)

·小巴

于大学站旁的巴士总站共有2条专线小巴线(分别为:807K及28K)开往井头及沙田(白雅汀街),另有红色小巴途经大埔公路往上水、深水埗、佐敦等。

【录取条件】

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文、理、工、商四个学科门类,文科类包括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理科类为理学院;工科类为工程学院;商科类为工商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只招收普通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设置分“奖学金基础班”、“文科基础班”,“理科基础班”、“工科基础班”及“商科基础班”五项。“奖学金基础班”已包括文、理、工、商基础班,获录取学生可于入学时选择其中一学科门类。

考生统考成绩应达到本科一批高校录取控制分数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学提档要求的情况下,香港中文大学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择优而录。

考生报考的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以 150 分为满分计算,自费生的英语成绩须达 120 分或以上。奖学金基础班的成绩要求较高,须达 130 分或以上。

奖学金基础班只录取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志愿,并以奖学金基础班为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非奖学金基础班只在一志愿录取后仍有剩余名额的情况下才考虑其后志愿,但不设高校志愿分数级差或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考生高考成绩外的加分,若省级招生办公室在投档时已将分数计入提档总分内,则予以考虑。香港中文大学在调阅考生档案时,将依据招生办公室所提供的电脑排序提档总分处理。

同时选择奖学金及非奖学金基础班专业志愿的考生,倘成绩未能达至奖学金班的录取线,中文大学将考虑其非奖学金班专业志愿,按其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

本校预留若干机动名额。大学可根据生源情况及考生成绩,在个别省/市/自治区对招生计划进行适量调整及确定提档比例。

【费用】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的学费为每年 80,000 港元。住宿费约 7,000-8,000 港元,连同其它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 20,000-35,000 港元。另在首学期须缴付一次性保证金 450 港元(学生离校时,如无须赔偿任何费用,则保证金予以发还,但通常移作学生的毕业费。)

本校或特区*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或贷款,自费生须有足够能力支付全数学费及生活费。

【奖学金】

为鼓励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本校提供多名奖学金名额予录取入读“奖学金基础班”的内地学生,奖学金名额分布于二十五省、市、自治区。香港中文大学将向每名在学的奖学金班学生颁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以及每年 45,000 港元住宿及生活津贴。

奖学金只给予填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院校志愿,并以奖学金基础班为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

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中文大学为颁授奖学金而定的提档分数线,(以 750 分为标准高考满分计算,理工类及综合类考生须达 630 分或以上,文史类考生须达 600 分或以上。)以及英语单科成绩达 130 分以上。若符合奖学金最低分数考生超过该省、市、自治区奖学金名额,则按名额及提档总成绩由高至低顺序选拔。

本奖学金专为内地学生而设。若学生于在学期间任何时间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则须终止奖学金之颁发。

奖学金原则上为期四年,但获奖学生每学年成绩须达到大学具体规定的平均积点 3.00 (相当于乙等)。若学生学年成绩未达到续领奖学金要求的平均积点,则须保留观察一年。学生在观察期内可继续领取奖学金,但若翌年成绩仍未达到大学的规定,有关奖学金则须终止。

奖学金的颁发须依照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相关规章及程序执行。香港中文大学对奖学金的评选及颁发有最终的决定权。

【课程结构】

学分制度

除医科及护理学课程外,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学生须至少修毕9*分,始准毕业。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体育科目2学分、通识教育15学分、学院语文规定及副修或选修科目。四年制教育学士课程及中医学学士课程另有规定者则除外。灵活学分制度并无“升级”概念。为方便行政上的管理,学生将按其在校修业年数分级,惟此“年级”并非表示学生的学业阶段;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程及大学其它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除课程另有说明外,学生至少须修业满三年,始准毕业。

学士学位的等级如下:甲等荣誉、乙等一级荣誉、乙等二级荣誉、丙等荣誉及学位。学位等级得根据学生主修科的平均积点,全部科目的总平均积点,及毕业论文/专题研究成绩评定。中医学学士学位并须根据学生临床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至于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则根据学生在各次专业考试的成绩评定。

主修课程

为确保学生在主修学科中获得充分训练,全日制学生须修毕个别主修课程规定的最低必修学分,最高不多于72学分,经教务会特别核准的专业课程除外。如主修课程设有毕业论文/专题研究规定,学生必须于该等论文或专题研究获及格成绩,始可毕业。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主修课程之科目可达64学分(持副学士学位入学学生)或5*分(持高级文凭入学学生)。
双主修

由二零零四至二零零五年度起入学之学生,经有关学系核准可修读第二项主修课程。

副修课程

为贯彻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大学定副修为自愿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志向申请修读最多两项副修课程。副修课程规定至少须达15学分,但不得多于3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本校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是提供均衡教育,亦即着重课程的“深”与“博”。主修课程使学生对一专业范畴有深入认识,达致一定学术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则扩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并对主修课程以外的不同学科有更广博的认识,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课程规定学生须修读15学分,若干专业课程经教务会特准则规

定为12学分。学生除依所属书院规定,修读书院设计的通识教育科目外,亦须修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在四个范围内,即文化传承;自然、科技与环境;社会与文化;及自我与人文,分别选修至少一科(2-3学分)。其余大学通识教育学分,学生可根据个别科目的限制及选课规定选读。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通识教育科目7学分(持副学士学位入学学生)或*分(持高级文凭入学学生)。

体育

必修体育科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并阐明公平竞争的意义。学生透过各项运动亦可训练健强的体格,以应付各项课业及将来发展。学生必须于首修业年修毕体育科目2学分。第二年入学学生必须修毕1学分的体育科目,始准毕业。
语文精修课程

本校一向坚持中、英双语并重,并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训练,大学为所有新生开设一个必修的语文精修课程。课程包括普通话、粤语及英语三种语文,旨在教授语言学习的基本功,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院语文规定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技巧,大学已设立一个统一和连贯的、计算学分的必修语文科目制度。一般而言,学生须修读英文科目3学分,属文学院、教育学院及社会科学院之学生另须修读一科3学分的中文科目。持高级文凭之第二年入学学生须符合语文规定3学分。

学生资讯科技能力

随着资讯科技的急速发展,资讯科技知识已成为教与学的基本技能。由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度起,所有学生须于首修业年通过资讯科技能力测试。为帮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技能,大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套基本资讯科技技能训练及测试,旨在使学生具备操作电脑的基本技巧,懂得使用电子通讯、数据管理及资讯简报等应用软件,并能意识到资讯科技发展的社会涵义。

选修科目

如学生不欲报读副修课程,可多修主修科目,以期于该学科植根更深更广,或选修其它学科科目,以培养广泛兴趣,增加各方面的学识。

基础规定

中六入学学生须完成基础规定24学分,包括语文科目*分、通识教育科目6学分及主修课程学院规定*分。
大专学历之认可
持有认可大专学历的学生,可按规定办法申请豁免毕业所需的若干科目及学分,惟仍须符合有关条件,始准毕业。
如欲查询有关本科课程结构的更详尽资料,可浏览学务组网址。
注: 中六入学学生须修毕科目一百二十三学分,始准毕业。第二年入学学生须修毕科目至少六十六学分,始准毕业。

持续及专业进修

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于1965年成立,在1994年易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并于2006年起易名为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院秉承服务社会提供优质持续专业教育的使命,配合着香港发展步伐及不同行业人士的进修需求,课程日趋多元化,2005至06年开设的课程约二千项,学生人数逾四万人。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香港恒生大学毕业去向



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MBM项目会计和金融领域,以及管理和营销相关领域。
MBM项目为毕业生在香港、中国大陆及全球其他地区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毕业颤或橡生可受雇于会计和金融领域,以及管理和营销相关领域。学生也可以利用所学创立自己的企业。部分学生也可继续攻读研究型硕士或博士学位,从茄旁事学术工作。
香港恒生大学(恒大)的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由团烂何善衡慈善基金会、何添慈善基金会、大昌贸易行、若干恒生银行创办人及恒生银行,慷慨捐资成立恒生商学书院(恒商)。

香港恒生大学排名

香港恒生大学排名第501位。

《 QS世界大学排名 》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2022排名榜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QS世界大学排名。

内地很多同学会计划去我国香港地区求学深造,因此QS榜禅信单也成为香港院校排名的参考。

香港主要有12所大学,分别是: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香港岭南大学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香港教育大学(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树仁大学(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香港都会大学(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香港恒生大学(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珠海学院(Chu Hai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而在以上12间大学中,近50%常年在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

香港恒生大学(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一所秉承恒生商学书院(恒商早手)办学传统的院校,非陆袭嫌牟利私立大学。

院校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HKUST),简称科大,是香港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该校连续多年获评为香港三所最佳高等学府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

详情

历史小知识 在1985年10月,香港总督尤德在施政报告中宣布香港将兴建第三间大学。1986年7月,香港*设立筹备委员会筹设香港第三间大学,由于当时新大学尚未命名,故暂名为“第三间大学筹备委员会”。在1987年1月,第三间大学正式名为“香港科技大学”,以特显新大学是配合香港工商业发展的需要。香港科技大学首两期分别于1992年1月和1994年落成。在1991年10月该大学正式开学。在2007年,李兆基捐款港币四亿元予香港科技大学作发展新校园,以配合大学转为四年学制。 该大学另设跨学科课程事务处,提供课程范畴涵盖不同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 本科生课程范围:科技及管理、环境管理与科技、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跨学科自选主修 研究生课程范围:环境科学与管理、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公共政策 “本科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a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UROP)是该大学的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该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这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在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该计划,参加该计划的教授约有九十名。参加该计划的学生近年迅速上升,由最初2005年的70多位增加至现在的250多位,造就了很多本科生与教授共同研究的机会。 该大学于2010年已有30多位学生获得全奖学金往世界顶级大学,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等等,攻读博士课程。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参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动力。 该大学的研究水平能力在亚洲区表现出众,该大学虽然于1991年成立,建校历史远不及香港多间已有半世纪的大学,但该大学因为路向清晰,以成为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招聘陵庆优秀国际研究人员,添置先进研究设备,同时通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高等科技教育机构或者公司有合作关系并建立研究基地,所以该大学虽然年轻,但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除此尺拦握之外,科大在广东省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则旨在扩大校方于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学校设施 李兆基校园 李兆基商学大楼 赛马会大堂 会议大楼(大型演讲厅、课室、多用途会议室和研讨室等) 李兆基图书馆(藏书约77万册) 体育馆(室外体育馆和室内何善衡体育馆,有多所球场、健身房、游泳馆等等) 宿舍 饭堂 学生会合作社 超级市场 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及东亚银行) 发型屋等 学生会(学院学生会、系会、宿舍学生会、体育联会属会、学社联会属会、文化联会属会) 院系介绍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霍英东研究院 公共政策研究院 城市简介 香港(简称港,雅称香江;英语:Hong Kong,缩写作HK、HKG、HKSA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 地理位置 位于南海北岸、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面与邻近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相距63 公里,其余两面与南海邻接。 城市气候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北回归线的南部,背靠欧亚大陆及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偏温暖。每年年底,西伯利亚聚积的高气压将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吹向低气压的太平洋,成了香港冬季的季候风,使得纬度低的香港也感受得到低温。年中时间,太平洋形成高气压,这股夏季季候风则会吹向欧亚大陆,夏季多雨潮湿。每年约3月至5月为春季,气候温和潮湿,多云有雾,能见度低。6月至8月为夏季衡芦,气温炎热,潮湿,常有暴雨,降雨量高。9月至11月为秋季,大致温暖凉爽,阳光充沛。夏秋两季亦是台风季节,有时会引发水浸及山泥倾泻;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吹袭。12月至翌年2月则是冬季,清凉干燥,高地偶有霜降,降雪机会极微。 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且密布,香港人口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新界一些地区例如打鼓岭、石岗及北潭涌等地比较接近内陆,早晚温差亦普遍地比较市区大,一般平均日温差约8度。

香港的大学有哪些?

香港的大学有:

1、东脊携华学院

2、宏恩基督教学院

3、明爱专上学院

4、明德学院

5、岭南大学

6、香港大学

7、香港中文大学

8、香港伍伦贡学院

9、香港城市大学

10、香港树仁大学

11、香港科技大学

12、香港恒生大学

13、香港迟掘都会大学

14、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15、香港浸会大学

16、香港能仁专上学院

17、香港理工大学

18、香港教育大学

19、香港演艺学院

20、珠海学院

21、港专学院

22、耀中幼教学院

其中,东华学院、岭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恒生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珠海学院等15所高校获教育部批准可面向内地招收樱旦伏本科生或研究生。

以上内容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香港高等学校名单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51201.html

与“香港恒生大学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的王牌专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