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西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哪个好?

两所学校各有各自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角度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学校特色不同

1、西北师范大学

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省属重点本科高校。

2、陕西师范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庆裂2011计划、111计划、长安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二、学校规模不同

1、西北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7月,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41.8亩,有各类学生36064人,有教职工2272人。

2、陕西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7月,学校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占地2800亩,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1.7万多人。

三、学校历史不同

1、西北师范大学

学校前身历罩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41年迁往兰州。1958年由教育部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2、陕西师范大学

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陕西师范大学。

四、院系设置不同

1、西北师肢差闹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26个二级学院。

2、陕西师范大学

设有教育学院、心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管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21个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西北师范大学 、 百度百科-陕西师范大学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1、中药学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圆斗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2、生药学

生药学是唯罩药学专业的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来源药物的科学,它是一门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生药的基源、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药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学科。现代生药学的发展还新生了许多研究领域,如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等。

3、药剂学

药剂学是关于药品的一门科学,它涉及药品研发、*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测;同时还是研究药物剂型的橘山磨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任何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的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给药形式,即剂型。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均有所不同。

扩展资料

1、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

3、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药学专业

其他信息:



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2015年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西北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广东药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前途如何?



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中药学专业 概述: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中药生产、检验、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药专业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医药文化的产物,由于历史的原因,所以该专业的就业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医疗、生产、制药、流通等各个部门。 一、专业综合介绍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由于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所以中药亦称“本草”。 我国的中药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这些典籍收载的药物和方剂,至今还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很多中草药的疗效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 相对西药来说,中药更依赖于从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故药品开发周期较长,药品效用的验证也需要较长的试验时间。但今天,中药学摆脱了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开始运用化学和生物手段研究方剂的药理和特性,加快中药验证开发过程。 为了培养中医药人才,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学习和研究的许多内容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继承。中药典籍延续时间长,数量众多,体系庞杂,而且许多内容是与中华几千年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动植物等诸多方面的典籍,因而,本专业的学习过程将比较长;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的记忆,应准确记住许多味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主治范围,及其作用强度、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等。此外,还必须和中医药基础学、诊断学结合起来学习。因为中药学重视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规律,和中医理论统一在一起。中药学强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将有很多实践方面的训练,学习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中药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我国近年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一些中药饮片和成药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中成药的产生克服了中药服用麻烦的缺点,又保留了中药的优良特性。在21世纪,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本专业就业选择更有余地,除了在各级医院担任中医师工作,在有关学校及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工作。 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2。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中药掘轿学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发展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于吸收各民族传统医学的皮散慎精髓,是地地道道的“国粹”。自上而下以来,中医药都是一体的行医者皆通晓药理、药性和制法,如华砣制“麻沸散”,精研药物者多为名医,如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中药学知识亦为师徒相授,至民国初期仍如此。 随着近代西方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普及,中药学教育也逐渐从民间走进课堂。1910年以后,各地陆续开设了中医药学校或讲习所,但都以讲授中医课程为主,至1935年,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中药专门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北平市药业公会的倡议下成立,首批招生七十人,学制两年。其后如新中国医学院,北平国医学燃敬院亦先后开设了中药学专业,同时将张山雷编著的《本草正义》,秦伯示编著的《药物学》等作为教材。由于**对中医药的压制摧残,中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缓慢,1949年统计,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置中药学专业的仅10所,中药学专科学校一所,在校本专科生计933人。 建国以来,在党和*的领导下,我国的中药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五十年代初,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中医药讲习所。从1953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地先开办了中药学校或设立中等卫校的中药专业。1958年,卫生部发出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增设中医药课程的通知,同年,江南中医学院首创了中药专业,1959至1960年,成都、北京、南京、湖南、云南中医学院相继增设了中药专业。据1965年统计,中药系在校本专科生人数达1000余人。 1995年全国设有中药学院2所,中医学院中药、药学系25个,中药专业点43个。目前在全国165所设有中药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9000人以上,研究生1000人以上。 高等中药学本科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其学制为四年,研究生教育则始于1978年恢复培养研究生制度后。如北京中医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方向为生药学和中药学。至1987年,又有上海中医学院等十所院校开始招收中药学生专业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也增加了中药药理和中药化学等。据有关方面统计,从1982年第一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黄传祥毕业以来,至1998年已有437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20%继续攻读了博士研究生。 由于中药及其制剂在使用方面的局限性,欧美各国普遍不接受中药,在中医教育水平较高的美国、德国、法国也只开设了针灸专业和中医专业。比较易于接受中药的主要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因而中药专业教育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最典型的当属日本。日本尤其推崇“汉方医学”,将中医古方视为经典。在研究中药药理和相互配位以及用法等方面费了大量精力,成绩斐然,研究就需要大量专门人才,因此在日本各大医科院校所开设的汉方医学专业中,几乎都设立了有关中药药理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化学等方面的课程。在韩国中药专业的教育,并将教育方向与科研、临床挂钩,在临床复方研究上成果卓越。 由于中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热销,做为中药市场份额的主要占有者韩国,将会进一步扩大中药专业教育的规模,以图在药材加工、药物*等方面有所突破;而东南亚国家因为久服中药治病,中药专业教育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发达,崇尚自然疗法,对中医中药的兴趣愈加浓厚,在欧洲、法国和德国已宣布进口中药材为主,法国还自己种植中药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洲亦会出现中药专业设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理论将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更加被熟悉和接受,中医药在我国管理局和卫生部中医司已明确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目前,大量的中医古方有待开发利用,中药生药的种植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型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医药品市场将空前繁荣,大批西药将蜂拥而入,而中药产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开发西部”战略的提出,对中药种植业,中药生药*业将会是一针*。综合以上国内国际形势,中药专业人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供不应求,据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从九四年至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且随着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中医药院校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有意将本科教育改为本硕连续。学制五至六年。 综上所述,由于中药行业方兴未艾,中药专业教育必将更加完善,师资力量将进一步壮大,人才将会成市场上的“抢手货”。 三、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学院 新疆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学院 福建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湖南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西北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10080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药学、中医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 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 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药学备档衫专业 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 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中成药制备、质量控制、中药种植、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 药物制剂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药物评价的基本方法;

3.具有中药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 基本能力;

4.熟悉医药行业、药事管理等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中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 方法。

主干学科:中药学、中医学、化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 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间实习、科研见习、野外采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药鉴定学实验、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分析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仿腔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方剂学》、《药理学》、《中药炮制学》、《药物合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蠢模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温病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保健食品、中药分析、临床中药学。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医药类企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检验、保健品研发、质量控制、药品营销; 医疗机构:中药配药、中药煎煮、中药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中药学专业就业方向

中药学专业的就业面广泛,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为:中药检验、中药研究、中药新药开发、医药院校、药厂、医院、医药公司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一切与药物有关的工作:科研人员—在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公司职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国内外贸易。

中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药学专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西药疗效迅速,但化学制剂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药却无毒无副作用,这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中药。目前除了日本、朝鲜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加强中药研究外,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使用中药。我国近年加强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一些中药饮片和成药的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中成药的产生克服了中药服用麻烦的缺点,又保留了中药的优良特性。在21世纪,中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因而中药学专业就业选择更有余地,除了在各级医院担任中医师工作,在有关学校及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工作。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中药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学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9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5282位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中0-2年工资1500元,应届毕业生工资2000元。

据统计,中药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武汉、西安、南京、佛山,平均薪酬在3199元。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

西北大学中药学考研分数线

根据西北大学中药学往年的考研分数线情况,硕士研究生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在320分以上。

西北大学是国内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中药学是该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根据往年经验,西北大学中药学考研分数线一腔空者般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平均分数线的基础上略高。

需要注意的是,西北大学中药学的考研分数线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招生计划、考试难度、考生报考情况等等。因此,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全力发挥,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西北大学中药学考研分数线一般会高于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平均分数线,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全力发挥,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伍薯,从而亏旅提高录取的机会。同时,考生还需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71964.html

与“西北大学的中药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