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纯神器、握裤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8个本科专业。在2012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十。2013年,包含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段亮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的自动化类,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三个专业的电子信息类实行大类招生。

校容校貌



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学院现有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和德语系4个系,大学英语教研一部、大学英语教研二部、研究生英语教研部和德法教研部4个教研部;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研究所。现有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1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6人,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长期聘请外籍教师近20人。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 东大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承担全校14000本科生、6000多名研究生、以及551名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9间,其中4间为现代化数字语言实验室。外国语学院图书资料室共有各类图书10000余册。

东北大学的王牌专业



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东北大学的王牌专业主要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笑陵、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等。

东北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缺升脊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机械设计及理论、科学技术哲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东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获得一个A和三个A-,没有A+学科入选。一个A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A-分别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

B学科:哲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B+学科: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B-学科伏渗: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C学科:生物学、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C+学科:数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C-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成立于1999年9月15日,其前磨尘孙身是1923年成立的东北大学英文学系和俄文学系;1949年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建立;1984年9月,外语课部建立;1993年,外语系成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成果

外国语学院建院5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0年日语专业的建立,结束了单一的英语学科的历史,迈开了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的第一步。2002年,俄语专业得到审批;同年,外国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硕士点申办成功,提高了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层次。2003年,又增设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迄今为止,外国语学院已成为拥有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4个中心,4个教研部的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层次,都走在前列。建院后,科研面貌大有改观,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办法、奖励制度,科研进款和科研立项均实现了零的突破。据统计,2000年,全院发表的学术论文9篇,科研立项零,科研进款零;2004年,全院发表的论文达到46篇,科研立项34项,科研进款80余万元。这些数字,对于外语学科来说,不能不说是个质的飞跃。 尤其在多媒体外语教学、美国文化研究、日本文化研究、日本文学、英语语言学、词典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学院主持的国家“九瞎链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通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材的编写及光碟*项目成为教育部跨世纪千部教材之一,并获得2000年辽宁省特等教学成果奖;学院完成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合作项目《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教程》(PETS)三、四级的编写工作,该教程的出版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并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多项。2003年,东北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进一步推动了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笼头的大学外语改革,现在已初见成效。同时,学院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如:与上海交通大学兄梁、清华大学等学校一起参加了国家级重点项目《新世纪网路课程建设工程》研究与开发,与香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西密执安大学、耶鲁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并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讲学、合作科研或进修。 近年来,学院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多媒体网路化教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美国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套;编写国家 “十一五”、教育部及其他规划教材、著作40余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先后被确定为辽宁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东北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 百...

一、东北大学有几个校区 东北大学 现在有个校区,分别为:沈阳南湖校区、沈阳浑南校区和校区
二、东北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 东北大学 沈阳南湖校区

沈阳南湖校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东北大学 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孙亮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 东北大学 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 东北大学 ,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 东北大学 ,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并与辽宁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2.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浑南校区

沈阳浑南校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智慧大街500号。在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东北大学 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历史上, 东北大学 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东软、东网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3. 大连理工大学 秦皇岛分校

秦皇岛分校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学校现有教职工4516人,其中专任教师267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2人,国家“”入选者20人,青年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三、东北大学简介
东北大学 始建于1923年4月26日,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 东北大学 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 东北大学 ,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 东北大学 ,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在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东北大学 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形成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历史上, 东北大学 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兴办了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培育了东软、东网等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东北大学 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 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538人,其中专任教师2711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则渣宽院院士4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海外及梁液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设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7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学校以一流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学科布局优化和调整,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正在形成。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文名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简称 :东大外国语学院
  • 创办时间 :1999年9月15日
  • 所属地区 :中国 辽宁 沈阳
  • 类别 :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 :外国语
  • 学校属性 :大学二级学院
  • 主要院系 :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德语系
  • 硕士点 :一级1个,二级6个
  • 专任教师 :138人
学院简介,教学成果,师资力量,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德法教研部,大学英语一部,大学英语二部,研究生英语教研部,校容校貌,发展前景,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外国语学院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狠抓学科建设,全力打造优势学科,并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学院的健康发展。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大学英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跨越,现已形成了“以英语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主导,以多种交际活动和任务为驱动,以学生活动的行为表现评价为保证,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评选中,《大学英语》更是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东北大学早在1995年就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从分级教学,分层次指导;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套用;注重过程建设的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1995年课程组在两个教学班进行英语教改实验。所开发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于1995年获得东北三省高校CAI一等奖,1996年,在总结多媒体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课程组提出了‘教学信息集成理论’和技术框架,并决定编写和开发面向资讯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用和开放的大学英语电子教材,1997年该电子教材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96-750项目中的“高等教育重点课程课件的研制与开发”专题。1998-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较早的一部完整的电子教材《通用大学英语》(1-4级),它包括4张多媒体学习光碟和配套的文字教材,该电子教材于1998年获东北三省高校CAI一等奖。1998年,课程组的技术研发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项目鉴定,1999年,“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体的研制”获得了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体的研制与套用”获得了辽宁省 *** 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课程组根据网路化教学的发展态势,在研制《通用大学英语》电子教材的同时,开始建设开放和通用的英语教学资源库。1999年外国语学院成立后,学院领导在人员配备上给予课程组更大的支持,以赵雯、金启军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集中全院优秀英语教师充实科研力量,同时吸纳了教育学、教育技术、计算机软体等专业的人员,组成了强大的科研阵容,并成立了东北大学语言与网路多媒体中心,现已更名为语言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使《通用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队伍实体化,形成了一支师资结构合理、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大家在工作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创新,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得教学与科研相辅相长,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课程组成员套用教学信息集成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以英语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过程信息库为基础,集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等教学要素形成了一个基于网路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环节,课程组都提供了信息化的教育技术的支持,运用信息技术来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即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使之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了精简授课时间、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英语交际活动的机会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大学英语课程组开发、编写和出版了立体化教材《通用大学英语》及职业英语系列教材、电子教案和网路课程等,并在国内率先实践了基于网路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形成了新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由于课程组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面起步早、硕果丰,我校成为辽沈地区网路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示范基地,1998年以来,在我校多次举办大学英语网路多媒体教学研讨会。1998年以后,《通用大学英语》在东北大学每年以200人以上的规模来扩大使用范围。由于最初几年受多媒体教学条件所限,该电子教材没能大规模推广。但其教学效果显著,比传统教学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起,《通用大学英语》系列电子教材在东北大学网路教育学院总计8000多学生中全面使用。2000年至2003年,《通用大学英语》经过部分修订的文字教材Smart Reading(1-4)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在实际套用中,课程组以《通用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集成、开放和通用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充分地发挥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路等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五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套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现在,我校配备有传统的语言实验室8个,现有能开展网路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机房和多功能教室数十个,可以满足大学英语网路多媒体的常规实验教学。但英语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英语交际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方法的套用方面。为此,学院还建立了基于网路的虚拟英语学习中心—‘英语学习与训练中心’,从而为英语实践教学和交际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条件。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整个课程的网路多媒体教学体系的建立,为实施开放、通用和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活动和过程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总结成功经验,推进学科建设历经10年的课件开发、教学实践、理论探索,《大学英语》课程组的网路多媒体教学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内容方面,初步建成了规模化的英语教学资源库:包括词库、句子库、课文及其讲解、场景对话、名言警句、题库、语法知识库、语料库、校园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游戏、诗歌、歌曲、电影、其它课程的双语教学内容、语言交际框架、名人名家等;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以统一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库为核心,在网路多媒体环境中,教师、学生在互动、协作的教学环境下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的集成和最佳化的英语教学系统; 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开发了教材、光碟、网路课程、电子教案、网路教学平台、试题库与英语教学评价系统等产品和工具;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形成了“以英语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多种交际活动和任务为驱动,以学生活动的行为表现评价为保证,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评价方面,形成了基于电子学档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的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表现的评价,以及学生英语综合套用能力的评价。2004年12月15日辽宁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本课程成果“基于资源库和网路支撑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鉴定,专家组认为东北大学走出了一条以科研成果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其英语资源库、软体平台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先进,套用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套用价值。该成果代表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很好地体现了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示范性和创新性,即体系新、模式新和内容新。2004年作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批180所试点学校之一,在新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教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2005年,进入了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二批全国60所试点学校行列。2006年2月通过教育部第三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答辩,专家反映较好,基本进入全国30所院校的行列。学院以《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点带面,调整学科布局,使其朝着更合理、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迈进,全面推进学院的学科建设。2005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加上原有的外国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硕士点,现有4个硕士点。此外,在学校新专业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学院重点建设了日语专业和俄语专业。根据国家与社会对各种外语人才的需求,学院还将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德语专业,培养德语人才。院长金启军介绍,学院下一步计画申报和建立: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口译硕士点;欧洲文化研究所;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下设中日STC比较研究所、中英STC比较研究所。其中口译硕士点将是外国语学院打造特色,确立品牌的重要学科方向。在硕士点和研究所基础上,学院未来3年力争申报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同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作为科技哲学博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科技与文化(STC),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使外国语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到,校领导的重视是学院发展的前提;优秀教师队伍的团结合作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因此,外国语学院在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的同时,开始着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几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送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外高校攻读学位,国内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进行在职学位进修,现有国内外在读博士7人;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英国、日本大阪国际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等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院还经常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设计、辞汇语义网路、语料库语言学、教学法等方面的讲座,或召开教师座谈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和开设学术讲座,以此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野。学院还鼓励年轻教师进行在职学位进修,五年间先后有一批青年教师完成了在职硕士学位的进修。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得外国语学院形成了朝气蓬勃、发展后劲十足、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为学院建设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年培养,学院现有全国大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1人,校级名师1人(全校11人)。近三年来,学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学术和教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84篇。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累计达到74.6万元。在27项科研项目中,国家级项目4项。2005年申报成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东北大学都有哪些硕士研究生授予点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001文法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_01马枝拆液克思主义比较哲学
_02文化哲学
_03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_0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010105伦理学
_01伦理学基本理论
_02应用伦理学研究
_03人生观、价值观研究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_01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
_0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_03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
_04生态哲学与环境哲学
_05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
020101政治经济学
_01土地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_02收入分配调节研究
_03资本论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_04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_01比较宪法研究
_02中外行政法学比较研究
_03税政法学研究
_04科技行政法研究
_05司法与人权
030109国际法学
_01国际公法研究
_02国际私法研究
_03国际经济法研究
030201政治学理论
_01政治社会学研究
_02国际政治学研究
_03网络政治学研究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_0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_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_03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_0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_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
_02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_03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_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_02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_03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_01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_02国共合作历史与当前*研究
_03东北近现代人物研究
071200科学技术史
_01科学技术通史
_02东北地方科技史
_03技术思想史
_04技术创新史
_05工业设计史
120401行政管理
_0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
_02公共政策研究
_03人事行政研究
_04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_01公共教育管理与管理心理研究
_02教育经济与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_03教育政策研究
_04比较教育管理研究
_05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120404社会保障
_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_02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_03社会保障管理
002理学院
070101基础数学
_01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_02微分几何及其应用
_03优化御姿理论及其应用
_04信息几何与计算几何
_05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070102计算数学
_01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_02计算机信息图象处理
_03金融数学的数值方法
_04数学建模与数字仿真
_05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_01组合概率
_02精算数学
_03应用统计学
_04模糊数学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
_05随机泛函分析
070104应用数学
_01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_02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与信息安全
_03数字图象处理
_04工业与应用数学问题建模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_01非线性规划
_02网络控制系统
_03广义系统
_04稳定性理论
_05智能优化与控制
070201理论物理
_01凝聚态理论
_02磁性理论
_03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理论
_04宇宙学、黑洞、暗能量
_05纳米量子结构及器件的理论研究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_01原子分子团簇和低维体系
_02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_03分子动力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_01固体光学及光电子学
_02磁学与自旋电子学
_03超导电性及其应用
_04凝聚态理论
_05半导体传感材料
070207光学
_01光电技术及应用
_02信息光学及应用
_03X射线成像技术
_04激光物理与激光应用
070208无线电物理
_01电磁场理论
_02核磁共振成像
_03半导体器件
_04无线电电子技术
070301无机化学
_01配合物化学
_02无机合成化学
_03环境无机化学
_04无机复合材料
070302分析化学
_01微流控分析
_02流动分析与联用技术
_03色谱分析
_04光谱与质谱分析
_05纳米分析化学
070303有机化学
_01有机合成与精细化工
_02功能聚合物
_03生物有机化学
_04表面活性剂
_05环境友好有机化学品
070304物理化学
_01应用电化学
_02复合功能材猛物料
_0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_04催化
_05量子计算化学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_01高分子设计与合成
_02液晶高分子、光电磁功能高分子
_03生物大分子
_04改性与共混高分子
_05功能高分子膜
071012生态学
_01植被资源与生态
_02植物生理生态学
_03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
_04土壤生物化学
_05环境生物学
071101系统理论
_01社会经济与生物系统
_02系统复杂性
_03信息编码与安全
_04分岔与混沌
_05复杂网络理论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_01线性振动力学
_02非线性振动力学
_03振动与波
_04振动控制理论
_05转子动力学
080102固体力学
_01计算结构力学
_02断裂与疲劳控制
_03复合材料力学
_04细观力学
_05岩土工程力学
080103流体力学
_01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
_02流固耦合力学
_03减阻降噪技术
_04工业空气动力学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_01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_02先进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_03现代材料分析方法
_04断裂物理
_05材料计算与模拟
081703生物化工
_01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工程
_02食品生物技术
_03生物降解材料
081704应用化学
_01环境工程化学
_02绿色化学
_03复合材料
_04冶金化工
_05磁化学
00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080201机械*及其自动化
_01磨削与精密加工技术及理论
_02机器人与智能化装备
_03数字化设计与*
_04现代测量理论与计算机测控技术
_05高档数控机床与现代*系统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_01机电系统控制及数控技术
_02机器人科学与技术
_03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
_04液压气动系统的智能化技术
_05振动、波能利用与控制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_01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_02机械动力学及振动利用工程与控制
_03机械可靠性设计与结构疲劳强度
_04机械传动与机构学及设备状态检测
_05工业设计
080204车辆工程
_01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技术
_02车辆安全及人机工程技术
_03车辆总线技术
_04车辆现代设计与智能化技术
_05车辆可靠性设计技术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_01纳米材料与功能薄膜
_02超常环境流体机械设计理论及应用
_03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应用
_04流体机械的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
_05真空与表面工程理论与应用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_01传热传质理论与应用
_02过程装备设计理论与优化
_03过程装备智能控制
_04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_05环境流体控制工程与环境微生物学
004材料与冶金学院
080502材料学
_0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
_02先进金属功能材料
_03材料设计、表征与模拟
_04新型陶瓷与粉末冶金技术
_05材料先进制备与处理技术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_01轧制理论与减量化轧制技术
_02轧制过程自动化
_03成形过程组织性能模拟、预测与控制
_04有色金属先进成形理论与技术
_05近终成形凝固技术
080601冶金物理化学
_01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与电化学
_02材料物理化学
_03电池材料与电池
_04计算物理化学
_05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物理化学
080602钢铁冶金
_01冶金过程模拟仿真与控制
_02现代高炉炼铁学与非高炉炼铁
_03现代炼钢学与特殊钢冶金
_04冶金耐火材料与陶瓷材料及辅助材料
_05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080603有色金属冶金
_01有色金属冶金新理论新技术
_02有色金属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
_03冶金过程自动化与冶金反应器
_04特殊冶金(生物冶金、自蔓延技术)等
_05先进材料制备技术
080701工程热物理
_01关键设备与工艺中多相流热物理
_02工业炉窑热过程及燃烧技术
_03流体机械及能量转换中热物理
_04锅炉及电厂热力系统热物理
_05新型制冷技术的热物理理论
080702热能工程
_01工业炉窑热工及其优化控制
_02能源转换与洁净利用
_03工业系统节能与热过程仿真
_04工业生态学
_05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_01制冷技术与装备
_02热泵技术及应用
_03冷藏、干燥技术及装备
_04制冷过程仿真与优化
081701化学工程
_01分离科学与技术
_02纳米材料与超细粉制备技术
_03应用电化学与腐蚀防护
_04微生物化工与绿色化工
_05新能源技术
081702化学工艺
_01化工冶金
_02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
_03无机化工
_04有机化工
_05精细化工
083001环境科学
_01资源生态化和废弃物综合利用
_02环境材料及材料表面防护处理技术
_03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_04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
_05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00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_01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
_02现代传感器技术与智能仪表
_03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
_04辐射测温及热物理测试技术
_05信息光学技术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_01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
_02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及经济运行
_03电能质量分析与管理
_04配电系统自动化
_05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_01现代电气传动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_02可再生能源研究及利用
_03电力电子新型电源研究
_04中高压变频器研究及开发
_05新型燃机控制及其电力变换技术研究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_01现代网络理论及应用
_02生物医学电磁技术
_03脉冲功率技术
_04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_05电磁场理论与电磁兼容技术
080902电路与系统
_01嵌入式系统
_02数控系统
_03基于FPGA的SOPC设计
_04信号与图像处理
_05EDA技术及应用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_01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_02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
_03自适应自组织网络(自组网络、传感器网)
_04光纤通信
_05嵌入式技术与软件无线电技术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_01数字信号处理及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_02图像处理及其应用
_03专用集成电路(ASIC)与SOPC设计与研究
_04嵌入式系统技术
_05生物医学信息处理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_01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
_02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_03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建模
_04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
_05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_01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
_02红外辐射测温理论及技术
_03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与多相流检测控制
_04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
_05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技术
081103系统工程
_01企业信息集成与管理(ERP/MES/DSS)
_02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理论与应用
_03智能化建模与优化方法
_04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
_05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_01智能机器人系统
_02系统仿真与虚拟现实
_03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_04建筑智能化技术
_05医学影像工程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_01控制理论工业及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
_02机器人导航控制研究
_03卫星导航与定位理论及应用
_04惯性导航及组合导航技术
_05远距离测控系统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_0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_02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
_03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
_04传感器网络
_05计算机体系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_01分布式数据管理
_02自然语言处理
_03信息安全
_04嵌入式实时系统
_0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_01分布协同计算
_02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_03数据与知识工程
_04网络信息安全
_05服务计算的关键技术及系统
006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080104工程力学
_01计算力学与数值方法
_02岩石力学与工程
_03地基与地下工程
_04土木工程结构
_05岩土渗流理论与应用
081401岩土工程
_01岩土力学及工程应用
_02地下工程结构可靠性及应用
_03岩土信息技术
_04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与加固
_05岩土工程项目管理
081402结构工程
_01混凝土、钢结构及其组合结构
_02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
_03工程结构的评估、诊断与加固技术
_04现代桥梁结构力学行为
_05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_01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及应用
_02沉陷/变形监测与控制技术
_03“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_05三维地学建模与应用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_01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
_02“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3遥感技术及应用
_04遥感-岩石力学
_05遥感技术及应用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_0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
_02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_03数字矿山关键技术
_04“3S”技术集成与应用
_05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_01应用地球化学
_02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_0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_0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_05地层古生物学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_01地学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
_02地面与深部探测技术
_03地质信息技术
_04资源环境3S技术
_05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
081901采矿工程
_01岩石力学与矿山动力灾害控制
_02采矿工程技术与理论
_03矿业优化与决策
_04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
_05爆破技术及微震监测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
_01矿物高效分离技术
_02矿物材料制备与应用
_03资源微生物选矿技术
_04尾矿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_05矿物分选设备研制与应用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_01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安全工程与技术
_02职业卫生工程与除尘、除毒技术
_03矿山通风理论与通风、除尘技术
_04工业爆炸机理与技术
083002环境工程
_01大气污染控制
_02水污染控制
_03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_04环境评价与环境监测
_05城市环境规划
007工商管理学院
020204金融学
_01金融工程
_02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_03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
_04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_05公司金融
020205产业经济学
_01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_02产业结构与产业空间布局
_03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行为
_04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
_05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020206国际贸易学
_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_02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_03国际产业转移
_04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
020209数量经济学
_01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
_02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管理
_03经济评价与预测
_04循环经济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_01决策理论与应用
_0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_03知识管理
_04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
_05生产运作管理
120201会计学
_01公司财务管理
_02会计管理
_03成本控制与内部控制
_04会计信息系统管理
_05审计与监管
120202企业管理
_01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
_02企业运营管理(含生产和服务方向)
_0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_0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_05企业创新与发展管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_01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及应用
_02技术创新管理
_03项目管理
_04区域创新与发展
_05企业绩效评价与薪酬设计
120280工商管理硕士
_01战略管理
_02市场营销
_03财务管理(含金融方向)
_04生产管理(含服务管理)
_05信息管理(含电子商务)
_06组织管理
_07人力资源管理
_08项目管理
_09产业组织
_10创新管理
008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_01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
_02图像分析和智能辅助
_03生物医学电子学
_04生物信息学
_05医学信息学
009软件学院
081280软件工程
_01信息整合技术
_0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_03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_04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_05服务科学与软件架构技术
010体育部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_01体育社会学
_02社会体育理论
_03体育管理理论与方法
_04体育产业与开发
_05学校体育
011外国语学院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_01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
_02美国文学
_03英国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_ 01俄语语言学
_ 02俄语语言文化
_ 03俄罗斯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_01日本文化
_02日本文学
_03日本语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方向:
_01应用语言学(英语)
_02语料库语言学(英语)
_03口译理论与实践(英语)
_04笔译理论与实践(英语)
_05对比语言学(英语)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日语方向:
_06应用语言学(日语)
_07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
_08对比语言学(日语)
012艺术学院
050402音乐学
_01小提琴演奏
_02钢琴演奏
_03声乐演唱
_04民族声乐演唱
_05视唱练耳教学法研究
_06中国音乐史
050404设计艺术学
_01环境艺术设计
_02平面设计
_03装饰绘画艺术

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现有在籍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教授10人,副教授46人,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70%。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长期聘请外籍教师近20人,名誉教授2人, *** 教授9人。

英语系

教授:刁力人 金启军 刘卓 刘熠 副教授: 于开颜 李欣 高丽新 邓建华 张燕楠 任蕊 董革非 张金玲 张有军 李洁 金檀 讲师:张艳清 姜颖 马艳红 程丹 王淑芳 王楠 高璐璐 李洋

日语系

教授:王秋菊 副教授:王岩 毕克寒李宗鹏 讲师:何跃 陈永岐 姜晓红 马小力 康伟 钟华 李帅 周悦 助教:赵艺 郭晓颖 孔宁 林荫 林玥秀

俄语系

教授:刘玉英 副教授:刘春 李颖 房晶 徐景益 讲师:李立辉 李爱阳 徐晓博 耿海天 党晖

德法教研部

教授:王黎红 讲师:张莹 冯菲菲 姜峰 段洁菡 谷薇 祁心 王松 助教:周文姝 纪媛媛 李诗曼

大学英语一部

教授:王勃然 副教授:董春武 师英 王立婷 曾凯 赵玉洁 刘丽欣 郭晓洋 张春良 朱艳 王大青 讲师:冷晓萍 刘参 何军好 杨柏艳 钱东艳 杨笑青 李岩 陈瑶 赵越 黄磊 顾华 霍颖 宋岩 刘海英 赵黎明 马新 王静芳 助教:曲抒阳

大学英语二部

教授:赵雯 副教授:李秀丽 郝丽霞 颜晓川 卢卉艳 王雪丽 赵春曦 马明 高志英 张志刚 王祁 刘春阳 刘红 讲师:班永刚 宫小波 刘红 王瀛鸿 张谊波 杨雨时 郑军 张丽杰 姜雪 冯溢 姚进 武芳芳 刘薇 孙琪 李韬 王一镭 助教:张德旭

研究生英语教研部

教授:金敬红
副教授:段燕红 谭瑛姚丽强孙佩婕王悦韩忠军韩宏丽
讲师:李碧玉 尹丹 刘迪 曲彬 张月 商国印 王婷 赵睿 刘洋
助教:陈思

发展前景

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师生学术科研合作,每届学生近30%到国外交流学习。 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着“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文学基本功、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国内、国际开展多层次的学历与学位教育,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和外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外语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0余人次,省市级奖项50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考研率近30%,出国率近10%。 面向未来,学院在东北大学愿景目标的框架下,秉承“传播东西方文化,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理念,依托东北大学多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外语学科,以一流的外语教学服务于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国际化的外国语学院。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76007.html

与“东北大学硕士点专业介绍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有哪几个专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