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手散档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



1202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50大学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掘州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毕乱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类专业院校排名



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以下是中国国内一些材料类专业院校的排名,供参考: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声誉。该校的材料学科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吵绝橘学与工程专业也是国内顶尖的专业之一。该校的材料学科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高升团的研究水平和实宏岁践经验,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国内一流的专业之一。该校的材料学科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也有很高的声誉。该校的材料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也是比较有名的。该校的材料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该校的材料学科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

以上仅是一些材料类专业院校的排名,具体排名可能因评选方法、学科发展等因素有所不同。在选择院校时,除了参考排名外,还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20所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英文友乱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缩写MSE)。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配乎、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培告悉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国内本学科较强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科大、武汉理工大、哈工大、南京理工大学&、天大、西北工大等。

全国共有20所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Q,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的专业排名



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专业特色】本科生在用3年左右时间系统完成基础理论、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分别按材料物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电子材料5个方向侧重培养。
目前建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材料分室等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承担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任务,973、86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各部委、省市科技开发项目近200项。取得过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毕业生去向】既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工程技术弊春工作,又可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教学、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哈工大材料学院紧密围绕国防尖端技术发展需要的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精密和特种加工技术设置课程和内容,培养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所需的优秀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现有材料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每年有40%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的科研、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校就业。每年考研率达40%左右。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有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温材料及高温测试开放实验室、国家轻合金工程中心。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大公司的科研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3年来科研成果20项,7项达到国际水平。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近3年来本科生就业的供需比连续保持在1∶2.5左右。本科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成为本校或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硕士研究生,或被选拔出国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
学院拥有材料制备、评价和产品开发实验大楼。曾获省部级以上奖70余项。年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至5项、国家攻关、863项目10余项,年均发表论文150余篇。
【毕业生去向】可在高校、科研单位工作,也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中南大学材料类隶属于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本专业按照“材料类”招生,涵盖材料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材料化学 注重材料学科与化学学科交叉租灶耐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化学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辩慎的组织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国际化竞争能力,并能从事材料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材料科学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国际化竞争能力,并能从事高性能新材料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去向】粉末冶金研究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日本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面广阔,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100%。在科研、国企、外企单位承担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研发工作。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的金属材料学科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课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材料领域技术咨询和管理能力,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使用近代仪器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的能力,具有现有材料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材料的合理应用和工艺开发的能力。
拥有教育部材料电磁过程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辽宁省金属防护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毕业生去向】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包括:计算机、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询等领域。很多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包括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3个本科专业。主干学科“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新型高性能与功能材料”是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0多项。重点建设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毕业生去向】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大多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贸易等工作或到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海关、商检等*部门,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大学初期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特长、爱好和个人发展目标选修课程,4年级采用“双向选择”方法,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研究课题。大部分本科生课程由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担任主讲。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担任导师。本科生培养目标以继续攻读研究生为主,教学内容、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以高新技术材料为特色。
拥有大量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材料实验装置和专业教学实验基地。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所有材料二级学科上都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建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都是“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
【毕业生去向】近年来三分之二左右的毕业生免试或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应聘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高新技术企业。历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学前期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模式培养,在第7学期,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兴趣确定主修专业方向。
该专业设高性能结构材料设计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方向、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方向,分别隶属于材料科学系、信息功能材料系和材料工程系。
【毕业生去向】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与*工作,或在海关、商检、外贸、科技等部门从事质量检测、技术监督、生产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本科部分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如德国亚琛工大、丹麦南丹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每年有40-50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材料的生产、质量检验、工艺与设备设计、材料的再生与利用、材料化学失效和控制技术研究、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及经营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材料领域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一。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化学等3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毕业生去向】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军工、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特色】北工大材料学科设立于1960年,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二、三年级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
【毕业生去向】毕业生可在国家和北京市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中就业,可以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软件工程硕士等。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传统强项。碳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防护学科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科生在三年级后按专业方向培养。学院现已覆盖了高分子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信息记录材料、金属及表面保护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等领域。
学院建有“可控化学反应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20项。
【毕业生去向】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主要以科研院所居多。学生25%以上考研。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6个系和4个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一级学科。各专业结合材料与材料加工基本理论围绕汽车工业急需及未来发展所涉及的材料与材料加工领域组织教学。在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用铸造合金新材料及其精密成型、汽车关键件精密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汽车现代焊接成型与控制、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层次上的各种测试、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等方面优势突出。
近5年来,承担国家科委、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6项。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毕业生去向】近5年来保送、考取的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36%,到中国一汽、海尔等国有企业的占32%,到上海大众、上海汇众等合资企业的占13%,到高校、科研单位及部队的占10%。 【专业特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覆盖了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及复合材料4个博士点。其中铸造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又首批被批准为按照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生的单位。
学院建有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磨擦焊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磨擦焊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已有1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9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例为1∶4.3。全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6.8%。 【学院概况】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院系之一,现设有六个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成型与模具、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包装工程;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省级研究所:河南省高温材料研究所。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8 人,其中教授37人,副高职称5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6人、河南省优秀专家5人。
【学科建设】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材料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一、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能力及成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基地有: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模具、材料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面积12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现代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仪器设备,为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微观结构分析及性能特征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个门类比较全的教学研究群体,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薄膜材料、环境材料、生物材料及纳米材料等;主要研究领域有精细高分子材料、新型工程塑料、皮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模具技术;铝、镁轻合金材料、新型生物医用合金材料、新型高温耐磨材料、钨钼合金、非晶、微晶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铸造、焊接及热处理);高铝钒土、锆刚玉莫来石和氧化物与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高温功能材料、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新型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包装印刷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攀登计划、“863”、“973”、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河南省各级重大、重点项目等1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4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授权40余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教育部学科评定)前二十名如颤敏下:
1 上海交通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北京科技大学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中南大学
6 浙江大学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西北工业大学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华中科技大学
11 西安交通大学
12 大连理工大学
13 华南理工大学
14 湖南拦耐大学
15 山东大学
16 四川大学
17 同济大学
18 天津大学
19 东南大茄衡枝学
20 东北大学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79726.html

与“国内材料工程专业排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