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高考议论文怎样开拓思路

既然开拓市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怎样开拓市场,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呢?以下的思路和对策可供选择: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大市场意识
要深刻理解开拓市场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开拓市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大市场的观念。按照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消或蠢,就必须了解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如供求规则、竞争规则、法制规则、宏观调控规则等,强化以下几种意识:
1.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马克思曾指出,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取决于优质、廉价和适用。就是商品质量高于同类商品平均质量,商品价格相对优惠合理,商品的适用性优于同类商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当然营销策略与广告宣传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商品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产品供求状况、价格水平、变化趋势等掌握大量信息,不断进行分析,了解同类厂家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动态,知己知彼,把握发展趋势,善于决策,善于竞争。
2.风险意识。商品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必然带有一定风险,一般说来利润率较高的产品,风险性也更大些。树立风险意识,敢于面对风险,学会化解风险,对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风险意识,才能敢于闯市场,善于抓机遇,成为竞争中的胜者。反之,缺乏风险意识,就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望而却步,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丧失发展机会。
3.创新意识。产品的开发创新,决定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市场上没有一种拿陪商品是常盛不衰的,只有不断创新,开发一批又一批新产品、好产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产品调整难度较大,不断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新产品显得更为重要。
4.质量意识。质量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选择,关系龙头企业的生命。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销得快、价格高、效益好。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立足本地优势和资源,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开发具有特色的名牌优质产品;团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省、外国名优特新品种,适应市场对品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5.营销意识。产品只有*出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市场农业要求每一个生产者必须强化*意识,既要重视生产.又要重视产品*。当产品供不应求时,要抢抓机遇,扩大生产,抢占市场,以“快”取胜;当产品供求平衡时,要发挥优势,保持特色,巩固市场,以“优”取胜;当产品供大于求、竞争激烈时,要适应市场变化,随时作出积极反应,利用时间差、季节差、区位差,强化营销,抢占市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新”,以“新”取胜,货畅其流。
(二)逐步建立健全与农业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市场体系
要充分认识市场体系建设对于开拓市场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多元投入、完善功能、强化管理、规范运作的指导方针,逐步建立健全以生产要素市场、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为重点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
1.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所谓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靠广告、中间商、微机、电视、*,以及其他交易形式,寻找货源或*主,沟通**双方,促进成交。某些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是无形市场。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开拓市场,扩大*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各种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才可以聚集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取各种生产资料,*自己的各种产品。可以说,没有市场体系的建设,就没有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开拓市场就成为一句空话。
2.建设市场体系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必须坚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一要按照产地、销地、集散地的原则建市场.不要违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靠行政命令,盲目乱建市场。二要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域、产品的流向、辐射范围,统筹谋划市场建设,做到布局合理。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三是在市场体系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相互协调,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相配套,大中小型市场、高中低档市场相结合。
3.突出重点,配套发展。我国目前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各方面的改革还不配套,市场体系的建设虽有很大发展,但很不平衡,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中,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在商品市场中,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不够发达,生产资料市场也相对落后。因此,市场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市场建设的重点,加快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
首先,要以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及信息市场的开拓和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要。
其次,要以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化商品*市场建设。要在农产品生产地、集中产区、集散地以及集中加工区,建立健全基础设施齐全、市场功能完善、管理比较规范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或综合性市场。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和交易秩序,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范围。
第三,要以生产加工环节所需生产资料的市场建设为重点,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小区、市场或流通企业附近,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各生产经营环节所需的生产资料市场,如化肥、农膜、农药、农机、加工机械设备、维修、配件、储藏、包装、运输等配套的市场,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另外,近几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以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为主的连锁店、拍*市场、仓储市场、期货市场等有许多优越性,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试办。
4.多元投入,加快建设。在市场体系建设中,要坚持多元投入,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一齐上的方针,以保证市场建设资金的需求。实践证明,这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的最新选择。例如,河北省保定市,近年来采取*支持一点、集体拿一点、入市经商单位和个人出一点、工商部门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法.多方筹措市场建设资金12亿多元,使全市农贸市场发展到750多个。其中,安国东方药城、蠡县留吏皮毛城、保定市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定州市西城蔬菜批发市场、涿州市农产品市场等33个市场,年成交额都在亿元以上。1996年,全市农贸市场成交额达2l0亿元,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中.安国市*出资征用土地,负责规划设计,入市交易的客商以投标方式确定门店位置,交纳建设资金,市*派出市场建设办公室统一安排建设,仅用了近1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安国东方药城。东方药城占地3000亩,总投资6亿元,拥有1000多座商业楼和8000多个门店商位,其中交易大厅内拥有固定摊位2800个,中药材日成交量800吨,上市品种达2000多个,日客流量15000多人,年成交额突破30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药材市场的建设,开拓了更大的市场,带动了药材产业化的发展:1996年,安国市药材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全市农户基本上家家种药、户户经销药材。同时带动了博野、定州、安平、清苑等周围县中草药种植。药材市场建设还带动了药材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安国市已建成“天下康制厂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7家,饮食服务和药材包装、运输等企业摊点已发展到1500多家,真正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
5.强化管理,规范营销。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之间基本上是靠计划指令联结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中则是靠自主的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有完备的法律规范来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环节来划分,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完善宏观调控的法律,以及社会保障的法律等等。强化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把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市场体系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抓紧抓好。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维护和坚持“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二是必须坚决反对假冒仿伪、虚假商品标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公用企业强制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三是必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监督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格习惯受尊重权等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市场的治安管理,打击欺行霸市、强*强*行为。五是加强市场的价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六是加强市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文明经商。
(三)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信息网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迅速进入经济领域,对世界经济造成强大冲击。这是1996年国际经济十大新闻之一。西方经济学家指出,信息交流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倍乘因子:开拓农业产业化市场,离不开国内外各种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信息不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大忌。一条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可促成一笔大的交易甚至能派生出一个产业。相反,由于信息不灵或信息不准,可以导致决策失误或产业衰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全世界VC生产已大大超过需求能力的情况下,我国一些地方由于信息不灵不准盲目决策,又投巨资兴建了一批大型VC主产企业,如郑州市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VC厂,收回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农业产业化中开拓市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
积极加入国际互联网络(1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起源于60年代末,成型于8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最初主要为科研、教育和*部门服务,90年代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各种商业、金融机构、产业部门纷纷入网,开创出许多全新的经营方式和遍及全球的商业活动。加上与互联网络建设相关的信息产业和应用互联网络的通信产业,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一种全新的“网络经济”正在兴起。
“网络经济”最大的好处是,经营者不受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只要入网,人人平等。任何一个“网络经济’’的参与者,都是在进行全球性经营。人们只要在微机前一坐,一二个小时就可了解全世界市场余缺、价格升降等信息,然后即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你的网上电子广告就会被各色人种看到,你的哪怕是一件小工艺品,也可能被住在南非、爱尔兰或者委内瑞拉某条街道上的网络购物者看中、*走。美国从1994年出现网络商店,最有名的“网络购物中心”最初只有34家,1996年底发展到2万家,而且每天还在以100多家的速度增加。调查显示,目前美国仅1996年11月,就有1100多万用户进行网上购物。
“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冲击全球,到1996年,据估计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联接入网,互联网络用户已达6000万家,而且正以每月12%的惊人速度发展。据IBM公司估计,到2000年,将有1亿台电脑入网,互联网络用户可达5亿户。我国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也已取得新的进展。几年前,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国际互联网络,但是今天中国已有10多万用户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络。例如,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芦李村农民李鸿儒就是全国花卉行业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的领先者。如今,加入国际互联网络的世界各地用户,只要打开电脑,就能走进李鸿儒的花卉公司,选购其公司展示的180种花卉,而李鸿儒也可以通过电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花卉市场的最新信息,指导生产。李鸿儒的花卉公司—一山东万红花卉有限公司, 目前已发展成为占地320亩,固定资产2200万元,年生产、*花卉100万盆(株)的大型综合性花卉企业。1996年*收入950万元,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一些国家和地区。但是,他的公司没有一名推销员。他善于利用成本低廉的信息渠道,开拓市场。1995年在香港举办的国际花卉贸易博览会上,观赏凤梨被确定为主题花卉。李鸿儒立即通过互联网络与世界上著名的几家花卉公司联系,最终选定荷兰——家公司,引进3000盆凤梨,投放中国市场,很快*一空。
有远见、有气魄的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及大中型龙头企业,都应当积极建立完善的与国内外有关经济信息中心、市场信息中心联网的信息网络,有条件的还要积极加入国际互联网络。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作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指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四)实施名牌战略,靠名优特新产品扩大市场
当今,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和食品的竞争,实际上是质量和1品牌的竞争。近年来,国内果品价格下跌,*难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尤以苹果的*难为甚。据测算,1996年水果价格比上年度下降了10%一30%,其中质量越差的产品降幅越大,越难*,而真正的优质富士苹果却仍然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并无*难之忧。这就充分说明了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的格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饮食消费观念正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适应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要求。在农业产业化中,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靠高质量的名优产品和无公害绿色食品,来占领和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开拓产业比商品*市场的又一重要战略措施。
要创造优质名牌产品,首先要从生产基地抓起,确保初级产品和加工原料的质量。要积极引进、推广、繁育国内外优良的农作物、果菜、畜禽品种,逐步淘汰那些市场上不受欢迎的劣质品种,优化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要像迁西板栗、深州蜜桃、赵州雪梨、唐海大米、赞皇大枣、沧州金丝小枣、望都辣椒那样,各地都应生产出自己的市场上畅销的名牌产品。
要创造优质名牌产品,还要从加工环节入手,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多生产像三鹿奶粉、长城干白、承德露露那样的名牌优质产品。
实施名牌战略,创造优质名牌产品,还要靠一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引进人才、技术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人员队伍。这是创名牌、保优质的根本之策。石家庄三鹿乳业集团就是靠一流的技术和管理队伍,严格的质量管理,先后开发出20多个新产品,有4个产品在亚太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项产品荣获省长特别奖,创出了国家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以名牌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1996年,三鹿奶粉总产量突破了2万吨,*收入达4.6亿元,实现利税322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区。
(五)规模扩张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条件
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开拓市场与产业扩张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前面讲到市场开拓对产业扩张的重要意义,没有市场就不能盲目地扩大产业规模。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产业规模的扩张又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就无法扩大和占领市场,开拓市场就成为一句空话。人们常说,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就是这个道理。生产经营规模大,产业的知名度就高,开拓市场的能力就强,*范围就大。有位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养鸡大户,总结自己的养鸡规模与*蛋方式的变化时,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十斤蛋拎到集市*,百斤蛋驮到农贸市场*,千斤蛋小商小贩来贩*,万斤蛋专业批发市场做**。”还有一位蔬菜专业村的干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十亩菜十里*,百亩菜百里*,万亩菜千里*”的经验体会。这些通俗的话语,生动地揭示了生产经营规模与流通方式、流通手段、*范围的内在关系。生产规模小,*范围就必然要小,*手段就必然原始落后,受交易成本的制约,即使较远的大中城市价格较高,你也只能拿到附近的集贸市场去*,不可能占领更大更远的市场。只有大规模大批量的商品,才能占领和扩大国内外的大市场。像山东寿光、河北永年,都是靠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占领了大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蔬菜经营者和客户。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没有规模优势,即使再好的产品,也没有竞争力,也难以扩张和占领市场。因此,对于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只要有条件,就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扩大产业规模,迅速形成规模优势,以强大的竞争力,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六)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要开拓农业产业化市场,扩大农业产业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失为一条常用的有效途径。有了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如何让热衷于农业投资的金融部门、财政部门、国外投资者、国有工商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知道,如何吸引他们前来合资合作开发;有了高质量的名优特新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购*这种产品。扩大这种产品的知名度呢?那就要通过项目洽谈会、新闻发布会、招商引资会等各种活动,以及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及其产品的广告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农业产业{仁项目的发展前景、独特优势、投资环境、优惠政策、产品质量等等,提高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以此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加盟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扩大产品的*市场和覆盖面。
(七)各级*和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中负有重要责任
不少同志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事情.有了问题找市场就行了,用不着找市长了。好像开拓市场与*关系不大了, 有关部门可管可不管了。甚至出现产品少了,各种抢购风潮四起.沿路设卡,围追堵截;产品多厂,你也不管,我也不问: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和很大的误解。各级*、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农产品的*出了问题.既要找市场,又要找市长。*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组织协调、宏观调控的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林业和畜牧水产业、供销、粮食、商业、外贸、工商行政、经济信息、综合经济等部门,都应积极帮助农民搞好生产,开拓市场,抓好流通,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同志在199了年初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涉农经济部门都要端正业务指导思想,都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打开销路。农产品进入市场,要实行双重责任制,一是按照产品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要承担一定的市场开拓责任。二是当地*同样要对农民的农副产品生产负责,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抓好*。决不能产品少于就强凋国家利益,服从大局;产品多了就大甩手,什么都不管。”我们为这种双重责任制叫好。*及有关部门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中至少应做好如—F工作:一是加强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生产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调整优化农业及加工业产业结构,尽可能做到产销大体平衡。二是加大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确立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机制,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薄弱、吞吐能力差的问题。三是主管农产品生产部门,既要根据市场信息组织生产,尽可能防止盲目生产.又要帮助农民*产品,不能只管生产,不管*。今后,哪里盲目生产引起*困难,主管部门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难的问题。四是粮食、供销、商业、外贸等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充分利用信誉好、信息灵、实力强、网点多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发挥自己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拓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解决一些地方出现的*粮难、*果难、*蛋难等问题。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策略分析论文



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受到办学条件的局限,应适当控制办学规模,改造、优化原专业,建设新的专业方向,整体规划学生就业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就业

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万人以上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开设的专业也在不断增加。许多高职院校从课程设置开始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期望学生就业的质量能进一步提高。这里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应当适当控制办学规模,从优化专业设置入手,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水平。

一、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一)办学条件制约了办学规模

根据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54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m2,生均宿舍面积6.5m2。从该文件的要求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很难达到要求,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上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扩招,而建设新校区的可能性不大,难以满足学生不断增加的要求。相对来说,由于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和生均宿舍面积只需要足够的资金就可以达到要求。但由于校园面积无法扩展,一旦扩招,生均占地面积要符合基本办学条件的要求困难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要扩大招生规模要以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标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和个性。即使办学条件符合规定的标准,扩大办学规模也要三思而后行。

(二)办学规模影响了专业设置

在校学生数与开设的专业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查阅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的情况和在校学生数可以发现,开设的专业数在27个以下的学校,一般学生数在7000人左右,超过27个专业的学校,在校学生数一般在1万人左右。这当然不是绝对规律,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的规模与开设的专业数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开设的专业数有一定的限制,如原来的办学基础(师资结构、占地面积等)会影响专业的开设,不可能无限制地开设;同理,在校学生数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扩招。也就是说,开设的专业数应适当进行控制,在校生人数也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超过最佳规模可能会影响到规模效应和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的策略

(一)适当控制办学规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 办学规模应适应当前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07年以来,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数一直在不断增加。而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比2008年减少了30万,2010年比2009年减少了63万。专家猜测,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参加高考的人数还将继续下降。而高校录取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尤其高职院校大都一直在扩招。应当考虑高考人数下降对高职院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 毕业 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措施 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渠道 ;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 教育 方法 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大掘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

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

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

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

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方市场向*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察仿谈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败碰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3%,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31.4%上升到2012年的36.1%,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 经验 、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区别相互关系

内职业生涯规划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等因素的结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它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规划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结合及其变化的 故事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 文化 素质的人。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 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 考研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 报告 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方市场悄然转变为*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策*

*的政策*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 出国 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分级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指出分级教学是深化改革的必然。并针对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科学分级,合理分班;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开展英语拓展课,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现状

1、成绩显著,问题依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改革教学模式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建设。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已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黑板加粉笔模式改变为以多媒体网路技术、教学软体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三,测评体系的转变: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

但教改中仍存在着不足,结合改革中的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外语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学慢简单,新知识少,学习基简孙无动力;基础偏差的咐耐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容量大,内容难,因而兴趣低落。

其次,大学英语课属基础知识类课程, 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只开设大一、大二俩年,学生们关注四、六级证书,学习英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2、深化改革,分级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级教学应用而生。分级教学依据教学大纲的不同层次要求,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差异,即学生入校时的不同搏链英语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因材施教, 藉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旨在汇入“模组化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构建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路综合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分级教学体系。即由综合英语基础公共类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获悉的知识吸收,理解,消化;从而将新的知识结构输入大脑,实现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所以新知识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效果。孟凡韶:2009。因此,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既照顾到起点较低的学生,又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如果所输入的语言水平过高或偏低于学习者水平,将不符合语言习得条件。只有难易适当,略高于学习者水平时,才构成最佳条件。分级教学就是为了实现符合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条件。

从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分级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以人为本,符合个性化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统一的教学大纲、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测手段;这不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多样性的现状。分级教学考虑到个体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差异,适应来源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不够科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模式因各高校实际特点而有所不同。分级的标准一般采用高考成绩或专门的分级考试成绩。即按成绩的高中低段分出A、B、C 三个级别。

内蒙古财经大学对2012级全院一二本新生实行了第一次分级教学尝试。分级标准按A、B、C三个层次进行,A级学生为45-50人,编为一个教学班上课。B级学生为90-100人,编为两个教学班。其余学生进入C级,按自然班上课。分级方式以分级考试成绩划分,试卷由分级教学工作组负责人制出,考试安排在新生军训结束和正式开课前进行,根据成绩由高往低拔选。A班学生免修免考一二学期大学英语1和2级考试,自然获得75分英语1、2级成绩和8个学分。但要求A班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3级的学习和3级期末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A班学生只利用大一的一学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同理,B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2级学习和2级考试。在第二、三学期由外国语学院单独命题组织大学英语3、4级考试。B级学生自然获得英语1级免考75分和4个学分。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一年的分级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和B班学生四级过关率高达92%和87%,C班却低于50%。A和B班学生士气大涨,学习模式可按自己意图选择,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相反,C班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些牴触心理,而且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个别A和B班学生向学院申请不免考大学英语1级和2级,想拿到高于75分的成绩。结果参加考试后成绩却出现了英语1、2级不及格现象。这就再次引起分级教学工作组老师的再三思考,分级教学标准设定还是不科学,光凭一次分级考试认定级别,可能会抹杀某些考试失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A和B班学生直接就免考拿到75分的成绩和4 或8个学分的做法需要修改,也不合理。此外,A和B学生来自全院各个专业,共有的上课时间有限,而且给教务处排课工作带来挑战,最终只能把时间安排在周日,在与其他课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英语课。一周只上一次课,而且还在周日,加上节假日调休,实际上A和B班学生一学期64课时英语课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0多课时。因此,在英语分级教学中产生学生有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实际,及时总结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将2013级学生的分级教学工作做了相应调整。明确规定:13级大学英语A、B级学生采用课程免修不免考的政策。如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1级、3级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2级、4级考试。B级学生以此类推。此外,学院把A和B级学生上课时间与C级学生同步。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合理现象。

2、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分级教学是将学生按成绩分级,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一次成绩失误,部分学生就“沦落”为低等级,容易产生牴触情绪,厌学。同时C 级学生由于缺乏“领头羊” 的榜样带头作用, 学习效率依然低下。B 级学生存在惰性懒散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而A 级学生中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

3、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级教学改革付诸实施前,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定出不同专业之间合理的标准。此外,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院系 、专业、班级的界限,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需要统一分配时间和教室使用管理,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任务量。

四、探索性对策

1、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要做到科学的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和分级试题。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时,试题应从听力、词汇、语法、综合填空和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周密而全面的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作为参照。

此外,关于分级教学各个级别,要给予一定的弹性。杜绝“一分到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在2013级新生分级教学中实行:如果A或B班学生在免修课程或考试课程成绩不及格,该生将被取消在A、B级学习的资格,回到本专业自然班按C班教学方案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并在相应学期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考试。由于成绩不及格原因退出A、B级返回C级自然班学习的学生,其在A、B级学习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依然有效。对学生同一级考试的两次成绩认定,学院采用就高分原则。这样更加合理的认定级别并考核各个级别的学生。

这种滚动式分级,既施加了压力又促以动力,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只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教学质量, 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财经大学除了每学期期末全院统一的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平时形成性考核专案还包括学生出勤10% 、课堂表现10% 、网路成绩10% 、期中测试10%等, 占总评成绩的40 %。这种机制也激励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

3、开展英语拓展课, 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大二到大四学年期间开设相应的拓展课, 内蒙古财经大学分级教学方案将于第3学期开设拓展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相应开课学期内可以选择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4学分具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等。语言应用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等。

这样真正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起来,而且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不间断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分级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96988.html

与“高考专业选择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