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海阳秧歌的发展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海阳秧歌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变化,然而,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人们素以看秧歌、演秧歌为生活中一大乐事。正月间,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人们的喜爱为海阳秧歌的延续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海阳秧歌也因而经久不衰,得以继承和发展。几十年来,海阳大秧歌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赋予了新的活力。1983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把海阳大秧歌正式列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海阳大秧歌在艺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民间老艺术人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地得到了颂谨派继承、发展、改革和繁荣,在一系列的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94年应邀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秧歌)舞蹈节,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豪放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数十个国内外强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大赛最高奖--金玫瑰奖。同年12月又荣获了全国群星奖银奖。12月份又奉调加了山东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幕式的演出,受到赵志浩、李春亭等省五大班子领导的新切接见和赞扬。1996年12月在山东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96、97年连续二年参加了山东省春节联欢晚会的拍摄演出,1997年海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海阳大秧歌是海阳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野贺现实中,海阳秧歌鲜明地展现了海阳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方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晌大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海阳大秧歌现已被编列为汉民族舞蹈教材之一。1996年,海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海阳大秧歌荣获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受观众喜爱节目”奖。
2008年8月,受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的暖场演出。
2012年,海阳大秧歌参演了亚沙会开幕式。

海阳秧歌翠花传承人是谁



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于信。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毕绝文化遗产名录,于信,男,1952年8月出生,山东海阳人,海阳大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海阳市,颂数隐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位野厅于山东半岛东南部,烟台市境南部。

威海的城市建设



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0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2元,增长13.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4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47元,增长10.6%。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3%,农村居民为34.9%。
201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9.6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4平方米。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08平方米。
全年发电153.8亿千瓦时,增长12.8%。实际用电量97.5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量66.8亿千瓦时,增长3.5%。全年供水总量6378万立方米,增长5.4%。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55.89万人,燃气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量5762万立方米,增长2.3%。集中供热面积达2985万平方米,增长8.4%。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4条,线路网长度22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770公里。公共汽车846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960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30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27辆。
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5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65个,投资额4.4亿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良好率达到96.4%,其中173天为“优”。
全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0起,下降2.1%;死亡180人,下降5.8%;受伤115人,下降11.5%;直接经济损失1099.36万元,增长23.0%。 威海设卫以前只有私塾教育。设卫以后300多年间,卫内仅有一处官办卫儒学,受教育者多是官宦子弟,启蒙教育仍靠私塾。明清两代威海所设的社学和义塾,基本上都属于书塾一类。清末曾设有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水雷学堂等专业学校。英国强租期间,“废科举,兴学堂”盛行全国,威海地方绅商、外国教会、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相继在城内和租借地兴办了几所中小学堂,但规模都较小,受教育的人不多,文盲占80%左右。1930年以后,威海卫管理公署整顿学校,取缔私塾,增加经费,培训师资以及开展民众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但受教育者依然很少。
2012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国家985工程院校2所,国家211工程院校1所,在校学生6058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7526人;成人中专6所,在校学生5054人;职业中专14所,在校学生10828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39349人;普通初中89所,在校学生87036人;小学106所,在校学生985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20人,在校生401人;幼儿园29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7878人,全市三至五岁幼儿入扒带颤园率达到98.5%。
2014年,市教育局以“教育综春败合改革年”为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各类教育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列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7个实验区之一、全省校长职级制改革3个试点城市之一;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新模式校车对市域内农村学校全覆盖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市域内无非法办园;比全省提前2年实现每县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满堂红”;在全省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教育工作连续5年排名第一;连续2年被省*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被市委、市*评为2014年度工作优秀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十佳示范单位”。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84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为70%,省、市级示行仔范幼儿园比例为75%。小学90所,在校生为10.69万人;普通初中8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5所),在校生7.90万人;普通高中20所(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3.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92人;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为60%。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3.38万人。高等院校8所,在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6.4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3.59%(含外地考入学生)。
威海市行政区域内高等院校 院校主管部门备注地理位置山东大学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威海市环翠区(高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业和信息化部
威海市人民*
国家海洋局 “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威海市环翠区(高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威海市文登区(南海新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黑龙江省教育厅普通本科威海市荣成县级市山东海运学院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威海市人民*公立大学威海市环翠区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人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威海市环翠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市人民*北方唯一的一所海洋职业学院威海市荣成县级市                 威海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威海一带已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文化,出土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各种青铜器,更足以表明当时文化的发达程度。秦汉以后,这里一直为州县所属之边地,文化发展缓慢。明清两代,卫学、社学和私塾等学校相继建立,文人学士著述不少,可惜保存下来的不多。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是戏剧、杂耍,每逢过年过节十分活跃。中华民国时期,威海城区设有戏院、游艺场、茶社(俗称落子园)、舞台、电影院和通俗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先后办了九种报纸和两种周刊。建国以来,*威海市委和市人民*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事业,至1982年,威海市有文化馆一处,新华书店二处,图书馆一处,电影院二处,剧院一处。还有专业和业余剧团、电影放映队等。群众文化创作、歌咏比赛和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等也经常举行。有线广播线路总长365公里,喇叭入户率达95.4%;电视差转台一座,复盖人口70,000多;家庭拥有电视机20,000余台。重新修建环翠楼公园、北洋海军提督署和收回威海卫纪念塔等名胜文物古迹。2012年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7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11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4.83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威海文化以建设“千里海疆长廊”为主线,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得传承和发展,涌现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歌咏文化之乡”等,乳山被评为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在社会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中,文登、荣成、乳山已步入全国、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行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威海市有五个广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广场。
乳山大鼓
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兴趣。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为乳山乡村最主要的文艺娱乐形式。盲人演唱组合,各村争相请艺,很受欢迎。演唱的剧目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依次有《封神榜》、《绒线记》、《秦香莲》等。乳山大鼓的伴乐有,小鼓、三弦、坠琴、胡琴、钢板、笛子等,合奏起来美妙动听。唱主角的要边打鼓、边打钢板,其他人员或伴奏或和唱。
秧歌
闻名山东的乳山夏西火龙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海阳大秧歌同宗同族,均负盛名。乳山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庆典的祥和氛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秧歌起源,民间有周朝秧歌唐朝戏的说法,但从上古神话等典籍中看,秧歌起源显然早于周朝;起源事因上,源于劳动这是无可争议的。秧歌与插秧等农事有关,后来融入了抗洪、战争等诸多元素。秧歌是发展的,现代秧歌冠名“大”与“小”,不能以起源早晚为依据。秧歌多在大年正月表演,若在农历正月到山东,总可置身于秧歌的海洋。 明代,威海卫署设训科一员管理卫生事务。城区居民数百户,只有一家中药堂珍病,世代相习。清代,卫署守备李标,曾捐俸设立药局,搜集验方,炮制药材,以供病人求治之需。乡村医药奇缺,百姓患病,或求教于巫婆,或叩拜于鬼神。从1898至1945年,威海仅有公办医院一处,先后称为大英民医院、威海卫公立医院、威海卫新民医院,设备简单,病房10余间,床位30张,医护人员20名左右。此间,私办医院、诊所和药房,最多时不足20处,有医生60余人。霍乱、天花、伤寒、痢疾、疟疾等传染病几乎年年流行。由于缺医少药,许多人患病无法医治而死亡。1902年,仅合庆一个村死于霍乱病的就有200多人。1945年威海解放后,威海卫市*设置卫生科,成立卫生管理委员会和抢救急性传染病委员会,管理医疗、预防、卫生、保健等工作。至1982年,有市、社医院10处,职工医院(诊所)2处,机关、工厂、学校卫生室72处,农村大队合作医疗室169处,烟台地区威海疗养院1处,四一五疗养院1处,驻军医院2处;共有病床1,006张,医务人员1,669人(病床和医务人员均不含驻军医院)。威海市平均126人有1名医务人员。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81年,威海市死亡1,207人,平均寿命61.3岁,死亡率为5.92%。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卫生面貌不断更新。1981年、1982年,威海市被评为山东省城市卫生工作第一名。
2012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73所,其中医院28所,卫生院66所,门诊部9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4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4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3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45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1389张。卫生技术人员1699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248人。 体育活动历史较长,主要是武术、游泳和象棋等。1898年以后兴起足球,民国时增加一些田径项目。建国以后,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开展,传统项目有足球,重点项目有足球、篮球和田径。增建灯光球场、旱冰场、游泳池等许多体育设施设备,新建的威海体育场可容纳观众14,000人,国家、省级足球和其他项目的比赛及表演在此举行多次。
2012年全市成功举办了2012威海国际帆船赛、威海国际长距离铁人三项赛、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品牌赛事。积极组队参加了23项山东省锦标赛,共计获得156.5枚奖牌,其中金牌78.5枚。全年新建了1337处农民体育工程、43处社区健身设施。新建橄榄球训练场、沙滩排球场、室外网球场和水上训练基地,改造了小轮车场。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海阳四中是海阳市级重点高中。创建于1957年,1979年被确定为县重点高中,原校址在小纪镇驻地,2001年9月搬至东村原海阳中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址,2007年搬至原东村初中校址,学校投资千万余元,改造了餐厅,建造了气势恢宏的规范化学生公寓大楼,另一座综合实验大楼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中;在强化标注化校园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仪器,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教职工都配有一台办公笔记本电脑。现如今拥有两座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学生公寓,一个标准田径赛场和篮球场,校园布局合理,动静分明,分为教学、生活、运动、综合服务四大区域;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整个校园宛如一幅优美校园风情画。学校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在校生2600余人,48个教学班,达到了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重点高中的最佳规模。
海阳四中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半个世纪的磨砺,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博学,尚美,笃行”为校训,以“文明,朴实,合作,进取”为校风,以“博学乐教,厚生善导”为教风,以“乐学善思,明理强能”为学风。早在八、九十年代,四中人就以纯朴的优良品质和出色的成绩,成为山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时代虽已变迁,但纯朴的品质败坦却被四中人完全地、一以贯之地传承了下来,并能融合时代精神,形成优秀的校园文化。
自四中建校以来,海阳四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早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和大质量观,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轨道,内部发展潜力得到深入挖掘。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把全校分为南北两部,每部各有三级,缩短管理链条,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同一级部一分为二,合作中有竞争,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质量。
学校始终致力于教答贺师队伍的建设,全力实施“名师兴校”战略,注重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靠学识魅力感染学生,更要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影响学生。为此学校制定了《海阳四中教师教学行为十不准》《海阳四中教师教书育人十项承诺》等。学校在抓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按照“朝朝暮暮抓细节,历练良好习惯;岁岁年年抓养成,铸就优秀品格”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知识启迪、以榜样激励、以真情感染、以制度规范”的德育纲领,实行了“全盘细化,全面量化,全员监督,全程评价”的保障措施。学校通过开设《修身礼仪》《百善孝为先》《弟子规》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孝道教育,理想教育。学校每学期由政教处、团委定期组织开展“日常行为教育月”和“爱我校园,争做文明中学生”“‘感恩’主题教育”等主题活动,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意识明显增强。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绘画、声乐、田径训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成立了文学社;定期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创造了科学的空间。加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学生会,下设纪检部、文体部、宣传部、宿管部等组织,重点做好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达到兵练兵、兵帮兵、兵强兵的效果。学校还在校园内办起了阅读之窗、书法之窗、艺术长廊等。每班教室三面墙是黑板,设立了文化栏、自主创新栏、群群星闪耀栏等,整个校园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不断探索“减察举桐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我校是山东省“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实验基地,承接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学案导学、任务驱动法”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自建校以来,涌现一批国家、省、市级教学能手和优质课执教者。其中有2人次获国家级奖,10多人次获省级奖,30多人次获市一等奖。在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创新人物、名校长、名师和*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等评选中,有2位教师受国家级表彰,5位教师受省级表彰,10余名教师受地市级表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班内分层次、全部学生导师制、特长生点对点辅导制、学困生手把手辅导制等多形式教学。我校自1993年以来,连续八次被评为海阳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海阳市“十佳文明学校”;学校党支部连续七次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党支部”。1993年被评为“烟台市教育先进单位”“烟台市先进基层组织”;1993年、1995年两次荣获“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烟台市先进党支部”;高考本科上线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高考本科上线207人,姜鼎和李晔两位同学分别以918分和910分的成绩荣获山东省理科状元,双双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学校被誉为“状元学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1年至2003年,海阳四中高考本科录取率稳居全市第一。烟台人民广播电台、《齐鲁晚报》、济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海阳四中进行了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254人,各项指标完成率稳居全市第一;张傲雪同学夺得全市高考文科状元,孙冲、林青阳两名同学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实现了自恢复高考以来海阳美术专业零的突破。赵静同学高考数学满分,获得单科状元。2007年高考我校又是全市唯一完成(超额)市教育局下达的一本、二本高考任务的学校;在没有奥班的情况下,高僖同学更是以66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全市理科状元。2008年高考,我校文化生军检线上300人,实际录取为全日制二本院校的学生数突破450人。2009和2010年高考,我校在生源极不理想的情况下,实际录取为本科都超过了400人,620分以上高分生都达到了50人,海阳四中的每一级学生都在实践着四中人“低进高出、严管高效”的承诺。
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海阳四中教育教学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工作思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突出了“美术生培养”和“文科生培养”两大亮点,一方面,在音美生教学上有了新突破,采取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选苗、定员、达标,实施“一二三”计划等举措,提供组织和措施保证。另一方面,立足现实,依据我校招生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促进文科班教学。为提高高考升学率,拓展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效果显著。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437939.html

与“海阳中等职业学校传承专业 海阳四中的学校简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