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很多关注大学专业的朋友很希望了解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今天蜕变学习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广州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11078是广州大学招生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巧和行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 、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原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原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以及黄埔研院/研究生院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80亩,总建筑面积88.5万平方米;拥有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前身溯源

广州大学

1927年3月3日,陈炳权、金曾澄、王志远等人创办私立广州大学。定校训为“博学笃行”。私立广州大学成立初期,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

1928年,广州大学接受私立广州女子中学,设附属中学部,校址在广州市天香街,男女生分班授课。9月,迁校舍于广州市文德路19号,增设高中班。

1930年8月,购*东横街旧警署,改建为大学部校舍。

1931年11月28日,私立广州大学经国民*政务委员会核准备案。

1937年,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办计政职业训练班,分别在澳门、九江、曲林、桂林、台山分设计政班。

1938年2月,广州大学在香港荃湾设分校,8月,分校迁九龙油麻地。10月,广州失守,学校迁至开平沙朗乡。当年在澳门白马行街设立附属中学及计政班,收容失学青年。

1939年,增设社会学系及会计学系;推选孔祥熙为名誉校董。

1941年,师生捐献建国储金多达50余万元,教育部以广大捐献爱国储金成绩特优,列为全国大学之冠,4次电令嘉奖。有在岗教职工3206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8人。

1942年,受民国*财政部直接税局委托,广州大学代办税务训练班。

1943年,全校师生为支援前线,踊跃捐款,购机一架,命名为“广州大学号”,由教育部呈奉国民*,受到国民*特别嘉奖;蒋介石特为广大题词:“化溥岭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广州大学复员广州,在东横街原址复课。陈炳权在美国结束战时经济考察工作后,为广州大学募捐基金,兴建华侨堂、文化堂、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理工实验场、图书馆等建筑。

1948年,经国民*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成立经济研究所,招收经济学硕士。是年私立广州大学及附属中小学、分校已有在校生1.4万余人,其中大学部有2800多人。

1949年上半年,全校以大学部为孝哗主,设立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经济研究所及附设会议专修科、计政训练班,附属中学及小学,并在香港、澳门、台山设立“广大中学”。将沙河白云山麓60多亩校地辟为农场。

1951年初,广州大学与市内的国民大学棚谈、文化大学、珠海大学、岭南大学、广州法学院、南方商业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华南联合大学。民国时期的广州大学,毕业生达1万余人。

1952年,华南联合大学(其中的原私立广州大学于1983年复校)撤并。

1983年4月,广东成立广州职业大学,学校属短期、职业性大学专科,学制文科2年、工科3年,不包分配。是年10月,恢复广州大学校名,由时任广州市市长叶选平兼校长。

1987年6月,广州大学定为副厅级建制。

1992年,香港裕达隆有限公司张松先生、黄彩霞女士向广大捐款3800万港元,建成裕达隆大厦,作为办公、教学综合楼。

1993年1月,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发文同意“广州大学可与原私立广州大学的关系衔接。”

1996年4月,经济系承办广州大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培养商学硕士研究生项目。11月2日,举行“广州大学与原私立广州大学衔接大会”。

广州师范学院

1958年,为适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急需师资的需要,广东于1958年8月正式成立广州师范学院,隶属广州市委领导。

1961年8月,*广东省委决定,广州师范学院与广东师范学院合并,归由市委、市人委领导。

1961年9月1日前,两校初步完成合并工作,校名仍用广东师范学院,属全日制高等师范学校,省重点高校之一。

1962年7月起,停止招生,规模逐渐缩小。1964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调整停办下马。

1978年12月,教育部下文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复办。

1979年2月,市革委会正式发出通知,广州师院归口广州市文化教办公室,按局级单位管理。

1983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社会心理学硕士点,次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5名。

1986年8月,广州师院按广州地区省属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同等规模和待遇,列为厅级单位。

1993年4月,广州师院经市委、市*批准,扩大办学规模,由2000名本科生扩大到4000名本科生。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

1986年5月,广州市*决定,在广州市城建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

1987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由广州市建委负责投资办学。

1991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广东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与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联合办学,成立华南建设学院。原广东省建设工程专科学校为华南建设学院(东院),隶属广东省建委;原广州城市建设学院(筹)为华南建设学院(西院),隶属广州市建委。同年9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开始对外招收本科生。

1995年4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华南建设学院(西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教育学院

1953年,广州市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创办。是年定名为广州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在职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为主的高等院校。

1958年,更名为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1968年,“文革”中,更名为广州市人民教育学院,沦为培训班。

1978年,恢复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名称。

1983年4月,定名为广州教育学院,为师范性质的成人高校,承担在职中学教师及行政人员继续教育任务。

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广州市*决定依托广州教育学院创办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办学,融培养与培训与一体。同年9月,广州市*将龙洞宾馆移交学校使用。

1994年,开始招收中文、数学、英语等本科专业。

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

1975年,广州纺织机械厂职工大学创建。

1985年,由广州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正式接管,并由国家教委批准校名为广州纺织工业职工大学。

1991年,为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经国家教委及广州市*批准再次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纺织学院。同年广州市批准纺院为"广州市纺织服装继续工程教育基地"。

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1975年,广州市电信局职工大学成立。

1992年,加入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后更名为"广州市联合职工大学电信学院"。

1997年,电信学院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42名,专业为通信技术。

1998年,电信学院继续挂靠广州业余大学招生36名,专业为通信工程。

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

1960年,广州市建筑工程局业余工程学院创办。

196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1966年停办。

1973年,复办改名"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0年,更名为广州市建筑工程局职工大学。

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批准成立广州市建筑总公司职工大学。

合并发展

2000年4月24日,教育部同意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广州教育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等五所广州市属高校及教育资源,合并组建新的广州大学。7月11日,举行新广州大学组建成立大会。新广大取原广州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之校训,定新校训为“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2003-2005年,建成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

2004年9月,广州大学首批进驻大学城校区,次年整体搬迁大学城。学校将广园、起义路、麓湖、龙洞等4个校区归还市*,保留桂花岗校区。

2005年,广州艺术学校、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成建制划归广州大学。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广州大学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10月,广州大学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年,广州大学被列入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试点改革单位。

2015年6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17年,入选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广州大学成立黄埔研究院,打造“信息+智能”创新枢纽。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区,分两期建设。二期正式启用并正常运行后,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习研究人员将达到5000人。

2020年10月29日,成为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4月,“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21年8月18日,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8月18日,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4月13日,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揭牌。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7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39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2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

博士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土木工程、统计学、教育学

重点学科

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统计学、高端装备与智能*、数字经济

省级重点学科项目

数学、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学、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现有在岗教职工3217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01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36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14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优秀青年后备人才)195人。

教学建设

培养模式

“1234”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一个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育人体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内与课外的“两个结合”;讲台、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三个开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模块+经典阅读+社会实践”“四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4321”体育教育工程:即体育教育“四年不间断”,“课程、课外阳光跑(全覆盖)、社团/竞赛”三种体育教育模式并行,引导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运动技能,最终养成一生锻炼的习惯。

“平台、课程、师资”三维一体的艺术教育体系:即教育教学实践平台“教务处、相关院系、团委三位一体”“认知课程、体验课程、创意课程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校外专家、朋辈小老师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3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共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获得了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组建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智能*工程研究、计算科技研究、大湾区环境研究等15个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3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点项目1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基金项目14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立项共20项(其中:2020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项;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1项;2018年“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网络构建与应急响应示范”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获国家级重大重点社科项目立项共29项。2019年获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立项3项。2020年获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2020年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饮用水健康风险识别与控制原理”。

2016年以来,学校获得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社科奖励57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优秀成果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162项,授权专利1388项。高水平科研论文不断涌现。陆续在《Nature》、《Scienc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2016年以来共发表SCI/SSCI论文6255篇,2018年度增长率高达139%。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减震隔震等一批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故宫博物院等工程中得到充分应用;累计制定30余分国家、省及行业标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0年12月,图书馆馆藏图书323.2711万册,报刊2006种,网络数据库72个(以总库计算),其中中文数据库36个,外文数据库36个。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档案馆馆藏约13余万卷(册),共5个全宗,分为党群、教学、科研、产品、基建、设备、外事、出版、财会、声像、人物、校史以及实物等共15个门类,主要以1953年后形成的各类档案为主;此外,还保存有在校学生个人人事档案3.3万余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试卷等3.3万余册。

学术期刊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廉政论坛、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大湾区文化研究、后理论转向、后理论与后人类研究、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栏目,侧重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稿件,廉政论坛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并获首届“名栏建设成就奖”。先后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来源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注重应用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刊发生物计算技术方面的稿件,先后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被MR、CA、CSA、AJ、ZBI、UIPD等国际权威检索文献数据库收录。

《电镀与涂饰》

《电镀与涂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广东省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连续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CSSCI来源集刊,并于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获得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集刊奖(优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刊物每辑分别设置三到四组不等的研究专题,并常设“其他专题”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乐府学》

《乐府学》集刊创办于2006年,2017年1月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文献索引研究中心纳入CSSCI来源集刊,先后设有“文献考索”、“音乐考察”、“文学研究”、“名篇解读”、“唐后乐府”、“年会专稿”等栏目。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集刊,为中国房地产法律实务研究论坛纸质版定期刊物,每卷设有论坛聚焦、理论探索、实务聚焦、域外采风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54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28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300多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企业安全集团、广州越秀集团等71家企业单位新建合作关系。

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设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进一步在国际学术资源、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展开合作;先后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逐步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淡江大学工程机构灾害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每年派出约1200名学生赴剑桥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澳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

据2020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全校在读港澳台生共493人,其中香港籍学生413人,澳门籍学生44人,台湾学生36人。2000年,学校与“香港普通话天地”机构合作,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普通话学习推行计划;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互访、参加学术会议及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每年约有300名来自香港的青年学生到广东大学开展交流活动。1996年,学校与台湾屏东师范学院建立了两岸首个公立高校间的姐妹校关系;2015年始,与台湾相关高校轮流举行两岸农村治理研讨会。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介绍如下:


12770。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5月在罗定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罗定县立女子乡村师范学校。


学校设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博士工作物指站,建立了罗定市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罗定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罗定市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罗定市南江文化研究中心拍蚂清。


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基地、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云浮市文明单位、罗定市科普基地。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袭前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职员工队伍。学院注重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学校设备先进,实验室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和资源。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和关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代码



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关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代码如下:12742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由广东省妇困帆段联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批准成立的公办女子高等学府,

学校为广东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广州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由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创办的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民国15年(1926年)9月15日 ,*中央妇女部在广州开汪誉办的广州妇女运动讲习所;

1992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批准,成立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批准,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更为现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番禺校区和海珠校区,规划建设清远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43,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55.35万元;

有5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共开设33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轿携教师247名,全日制在校生数为7523人。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报考代号



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是530501,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代码是530802,电子商务专业代码是530701,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代码是530302,商务英语专业代码是570201,旅游英语专业代码是570203;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1年,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女子高职院校。2020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在校生8000多人,设有应用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和应用外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闷洞)等五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以及三个教育研究中心枝灶(所),开设专业近30个。

建有136个校内实训室,17个实训基地,20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猛罩扮教师247名;聘请国家级、省级行业大师3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企业*教师36名。

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占83%,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9.27%,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3%。各专业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聘请校外的专家、企业家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以上内容参考: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21 年普高广东招生专业代码及代号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招生简章,招生专业 - 百...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我院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院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广东省有关规定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庆茄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院概况

第三条学院全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条学院国标代码:12742

第五条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莲路南浦段2号,邮政编码:511450

第六条办学层次:专科(高职)

第七条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八条办学类型:全日制

第九条学院主办单位:广东省妇联

业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第十条毕业颁证:按国家招生管理规定录取并取得我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校规定的年限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符合毕(结)业条件者,颁发相应学历证书,并报广东省教育厅电子注册。颁发学历证书学校名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证书种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学院设立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招生工作政策,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确定招生规模和调整学科招生计划,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招生办公室为学院招生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院的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处理学院招生的日常事务。

第十三条学院设立由学院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招生监督小组,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接受并处理考生的*、申诉、投诉工作。

第四章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招生对象:广东、湖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普通高考女生和广东省高职“3+证书”类考试女生。

第十五条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均以生源省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我校与肇庆学院在动漫设计与*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学生在我校完成三年高职学段学习后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得高职院校普通高职毕业证书。通过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进入肇庆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两年,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获得肇庆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十六条学院在广东省的录取批次为:第三批专科A类,其他省份详弯漏见生源省招办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第五章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学院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严格遵守教育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保证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我院制定具体录取原则及办法,按照文科类、理科类、美术类、音乐类、高职“3+证书”类分类录取。

第十九条学院在广东省的录取批次为:第三批专科A类,我院根据生源情誉闹察况确定提出投档比例,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0%-120%以内,学院视生源情况在此比例内作适当调整。省外生源按生源省招生层次及投档比例录取。

第二十条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我院提档要求的情况下,我院依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院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若考生同分的情况下,文科生按语文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理科生按数学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艺术类考生按文化科统考排名从高到低录取。

第二十一条专业录取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在第一专业志愿额满的情况下,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以此类推。

第二十二条未进入专业志愿且愿意服从所有专业调剂,符合未录满专业的相关具体要求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作调剂录取。对总分成绩低以致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或参加调剂但不符合专业培养相关具体要求、或健康条件不符合专业条件要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三条外语语种不限,各专业不进行英语口语加试。除商务日语、旅游日语专业外,其他专业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所有专业只招收女生。

第二十四条对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当年度《普通高等学校照顾加分考生资格》中的加分予以认可。符合国家和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各种符合优录条件的考生,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二十五条在广东省,报考我院文科类、理科类专科层次的高中毕业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当考生考试成绩(或排序)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优先录取。专业录取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第二十六条在广东省,报考我院音乐类、美术类的高中毕业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及其以上等级。当考生考试成绩(或排序)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优先录取。专业录取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学院按文化分、术科分权重各占50%计算总分,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六章录取体检标准

第二十七条我院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残障的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则予正常录取。

第二十八条酒店管理设“洲际英才订单班”,对该订单班用人单位有面试要求,有以下情况的考生请慎重填报:身高1.55米以下、有严重身体缺陷。电脑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多媒体设计与*专业不招色盲考生。

第二十九条新生入学后,学院以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为依据,对新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章收费标准

第三十条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物价局有关文件执行。

学费标准:工科类、外语类专业6000元/人/学年,艺术类专业8000元/人/学年,其他专业5000元/人/学年,其中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6000元/人/学年(第一、二学年国内学习学费标准,第三年出国学生按澳方规定标准收取)。

住宿费:6人间学生公寓1200元/人/学年,10人间普通宿舍500元/人/学年。

第八章奖助学金

第三十一条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1.设立优秀新生奖:奖励广东省普通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高考成绩前10名新生,其中一等奖4名,各奖5000元,二等奖6名,各奖2000元。

2.国家和省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学年)、国家助学金(3000元/人/学年)等专项奖助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外学院还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每学年评选一次,最高金额为2000元/人/学年。

3.学院还通过社会捐赠设有多个助学基金项目,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每年拨100多万元专款,设立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提供给经济困难学生。

4.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年最高可贷款6000元/人/学年。

第九章招生工作咨询、监督与申诉

第三十二条学院纪检监察室负责学院招生监督与申诉。联系人:杨国泰;监督*:020-34880480;传真:020-34880480;电子邮箱:ygt2003@gdfs.edu.cn

第三十三条学院的招生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学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莲路南浦段2号

邮政编码:511450

咨询*:020-34557001;020-34557502;13392641266

传真*:020-34557502

电子邮箱:gdnyzs@gdfs.edu.cn

学院网址: http://www.gdfs.edu.cn

招生网址: http://sites.gdfs.edu.cn/zsxx/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章程由我院于3月18日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审查通过,适用于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本章程由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授权本院招生办公室解释。本章程若与国家和省的规定不一致,以国家和省的规定为准。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为大家带来的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蜕变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449151.html

与“广东女子职业学校专业代码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代码是多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