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仪征的职业学校有那些专业 日语英语零基础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仪征的职业学校有那些专业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仪征的职业学校有那些专业 日语英语零基础

日语英语零基础

踏平坎坷成大道(修改稿)

——张福龙从拾荒到留日博士的寻梦历程

文/庄雨青

2000年6月8日下午,日本长崎市一家影剧院里正在隆重举行第41届外国人日语辩论大赛的颁奖仪式。

聚光灯照射在主席台上,一片辉煌。

激动人心的发奖时刻终于来到了。当听到主持人宣布“中国人张福龙以88.1的最高分获得冠军”的时候,他惊呆了,全场人员都惊呆了。

这次比赛共设6个奖,他一个人就拿了3个。其中会场审查员奖和“若竹奖”,分别是由参加听讲的1500名观众和全日本的高中学生听众投票决定的,这可以说是最公正的评价。

张福龙健步上台,从主持人手里接过了金光闪闪的奖杯奖状。他把奖杯高高地举过头顶,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他高兴!他兴奋!他为中国留学生争了光!他为祖国争了气!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外貌英俊、刚毅的中年人,这位取得多项奖项的日语演讲冠军,原来却是中国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一位曾经在南京靠拣垃圾为生的拾荒者。

在南京, 他边拾荒边学日语

张福龙1964年9月出生在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8年春,在他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患了重病,因为经济困难,他被迫辍学,跟着父亲学起了瓦匠。1988年,他被华兴建筑公司录用为建筑工人。1992年阳春三月,他为了追寻继续求学的梦想,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告别了悄迹妻儿父母,来到了南京这座大城市,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因为学历和户口的限制,他在南京的一年中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谋生,他被迫瞒着家人拣起了垃圾。

有几回,张福龙还没走近一家酒店的垃圾堆前,就被站在门口的迎宾小姐很不客气地轰跑了。又有几回,他被人家羞辱过,身上还被吐过吐沫;更看过无数次的白眼。

有一天清晨,他拣垃圾来到南京水西门外二道埂子附近,被当地的居民误认为是小偷,遭到一顿毒打,他被打得遍体是伤。

1993年春,张福龙终于在南京百花园影院找到了一份打杂的活。有一天,张福龙在影视百花园的前厅当班。当一部国产故事影片放映到半截时,一个斯文而又帅气的男青年离开了座席,走到了前厅过道。张福龙很纳闷:“好好的电影不看,怎么跑出来摇头叹气呢?”于是,他就走上前去询问:“是嫌放映大厅里的空调打得不够,还是……”

当这位年轻人微笑着用生启消并硬的普通话回答时,张福龙这才发现:这个长相与中国人一模一样的年轻人,原来是刚从韩国汉城来到中国南京中医学院留学深造不久的大学生,叫李载晃。他头一次来“影视百花园”,是想试试自己能否看得懂中国的电影。桥晌开头,光看画面还能凑合着对付,可往下一听人物的对话,就“看”不懂了,只好中途退场。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自然。几句问候后,张福龙求知心切,便直截了当地向李载晃表明自己想学习韩国语,要拜他为师。没料到,话一出口就得到了对方应允。

同样来自农村的李载晃竟要张福龙做他的朋友,让他教中文。每逢周末,李载晃的同学全部到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去消遣了,唯有他一人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边煎着中药,边对照中文书籍消化知识。张福龙被他的刻苦学习精神所打动。他想,一个比自己生活好得多的外国青年尚且这样用功,我更不能松懈。

张福龙和李载晃常常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学习,成了一对异国好友。遗憾的是,半年之后,李载晃就回韩国从事医疗工作了。

张福龙不愿意这样半途而废,他在南京城里转了一个遍,但是没打听到有一个系统教授韩语的辅导班。就只好进入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改学日语。他是1993年暑期报名入学的,那时已经29岁了。

为了保证晚间的日语听课时间,张福龙不得不辞去影视百花园晚班的工作,又拣起了破烂。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的他,既要养活一家老小,又要交纳学费。因此,吃尽了苦头,甚至*过血。

1994年初冬,一位警察来到他租的小屋检查暂住证,结果意外地发现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专心学习日语的情景,于是就把他的事迹告诉了新闻媒体。

1994年12月5日,南京《服务导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敢问路在何方——一个在南京拾垃圾的农民自学日语的故事》,报道了他的事迹,并配发了大幅照片。后来几十家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都相继作了报道。

张福龙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成了新闻人物。但是他的奋斗精神依然如故,在学习上也没有丝毫的懈怠。

白天,他还是在大街小巷里拣垃圾;晚上他还是从出租屋到学校往返走三个小时坚持学习日语。

1995年5月,他终于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日语定级统一考试,捧回了一级日语合格证书。

1995年10月,他放弃了南京20多家单位的聘请,以及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要求留校任教的挽留,回到了母校——仪征市大仪中学免费为家乡的职业高中部学生们教授日语课。

1996年暑假,他举办了日语短期培训班。一共有39名学生参加学习,其中还有甘肃、内蒙的几个年轻人特地千里迢迢慕名前来听他讲课。

在日语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他在为学生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自己有限的知识而惭愧。

通过什么途径,才能使自己进一步学好日语呢?他非常困惑。

当时,象他这样初中没有毕业的学历,这么大的年龄,是没有资格和能力参加高考而升入大学日语专业学习的。国内也没有一所举办日语的高级进修班的学校。他经过反复酝酿,最后萌发了跨出国门,求学日本的梦想。

到日本留学需一次*纳一年的学杂费人民币6万多元。招收他留学的奈良日本语学院知道他的情况后,同意让他暂时交纳3万元,剩下的3万多元待他入学后再打工补齐。而要凑齐这3万多元,对于他这个无固定收入的农民来说,不知如何才能做到……

让他欣慰的是,在这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人间的爱心与温情在支撑着。家乡的人们纷纷捐款、借钱,无数颗滚烫的心汇聚成了一股暖流,托起了他那心中不灭的希望。

在日本,他边读书边打工创业

1997年4月16日,他终于跨出了国门,进入了日本奈良日本语学院学习日语。

张福龙为了节约开支,他就在离奈良十几公里远的天理市郊区农家“仲西庄”租了一间房子。这间小房子不到7个平方米,月租金只要1万日元。因为这里离车站较远,房租便宜。这是他跑了多个地方,作了多次比较以后才作出决定的。

在他的小屋里除了必需的生活日用品以外,他还在窗子顶上贴着中日两国的国旗,书桌上放着三个闹钟。

他每天清晨6点钟起床,草草洗漱后,一路小跑到天理车站,然后乘7点35分的电车,经过24分钟车程,到奈良是7点59分。从奈良车站到学校,一路小跑需要10分钟。学校8点10分上课,12点放学。放学以后,他用半个多小时处理有关事务,然后乘12点41分的电车再赶回到天理。

下午不上课,由学生自由安排。他就利用这段时间打工挣钱还急债。晚饭后刚睡着不久,无情的闹钟的*就把他闹醒了。他只好像听到起身号令的军人一样,飞速地起来,再向大和郡山市赶去。

他这是到一家宅急便物流公司打工。时间是下半夜的2点到第二天凌晨的6点。

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过度,再加上营养不良,导致贫血。有一天夜里他头昏目眩,浑身乏力,走起路来,象失掉重心似地总想往前栽,最后竟晕倒在通往宅急便物流公司的路上……

就这样,他顽强地拼搏着。

1998年3月,他就升入了日本奈良日本语学院高级班学习日语古文和大学应试课程。

1999年4月,他考取了天理大学,成了这所大学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成了奈良日本语学院那一届唯一考取大学的毕业生。

在天理大学,他选修了日语教师资格课程。全校4000多名学生只有40多人选修。而选修了这一资格课程,就需要多修24门的科目。

他为什么要这样自找苦吃呢?

因为他的梦想就是回家乡仪征创办一所日语学校,让更多的家乡青年能够了解日本,学习日语知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大学四年,他一共选修了66门学科,其中46门为优秀,15门为良好。这个成绩创造了天理大学办学80多年来的历史记录。

大学毕业时,学校特地为他铸造了一枚金质奖牌,这是学校第一次为一名外国留学毕业生铸造金牌。

本科毕业以后,他又一鼓作气, 2003年4月,他考取了日本大阪大学人间科学研究科研究生。在圆满地完成了两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以后,他又考取京都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前期课程。2006年9月,他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获得了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博士前期学位证书。

他在留学10年的生涯中,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筹集学费,他曾经利用课余时间在报社*过报纸,在家电商场*过电器,在餐馆端过盘子,在面包房做个三明治,在宅急便分拣过包裹,到夜校教过汉语,后来又兼教日语等等。就这样,他一边拼命地打工还债,一边日夜发奋地读书,吃尽了千辛万苦,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

他在日留学期间,多次参加了日语演讲、辩论大赛,先后获得了18次冠军。

2002年11月获得的第47届日本本土青年“文部科学大臣杯”辩论大赛冠军、文部科学大臣杯、奈良知事奖,可以说是他的最高荣耀。

这类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这是由日本辩论联盟主办的全国性演讲大赛,也是标志着日本国最高水平的辩论大赛。

他的题为《让日本的樱花在家乡仪征开放》出色演讲和辩论打动了评委和观众,终于在43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这是日本47年以来、47届比赛以来唯一获得冠军的外国人!唯一获得冠军的中国人!

参加每次演讲,他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精心写作演讲稿。

那些感人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他的人格力量,也给了评委和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为了提高日语演讲水平,他除了虚心地向专家请教以外,还常常来到附近的山林里进行刻苦练习。他把眼前的那一大片的森林当作观众和评委,一遍遍地大声地演讲。他练习自己的声音和腔调,注意音质与措词。他注意做到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每次都是一直演练到自己发不出声音为止。

他常常是下半夜来到这里,一直练习到天亮。

他的优异成绩得到了日本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日本*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奖励;同时也引起了祖国的关注。

2001年7月7日,他收到了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商联主席、第六届华商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经叔平先生发给的邀请函。

作为一名普通的留学生,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华商大会,这是多么大鼓舞啊。

《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文导报》、《留学生报》等新闻媒体都对此作了报道。

2005年10月,他又被日本华商总会推荐为代表,出席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

出席华商大会,是他15年来求学生涯中重要的一页。这个崇高的荣誉,更增添了他艰苦创业的信心和力量。

从2000年4月起,他被尼崎国际日本语学校董事长先后聘任学校的招办主任、国际交流部部长、副校长,现在还担任着代理校长。

张福龙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一些中日交流活动。他先后应邀在日本天理、伊丹市为中学生作“自学之路”讲座;在伊丹市作青春期家庭教育的讲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讲座;在日本天理市、三重县熊野市向市民作现代中国的讲座。

中国代表团到日本招商时,也多次请他当翻译。他曾经在日本大阪市,帮助山东省烟台市作招商引资说明会;在日本大和高田市,帮助江西省九江市作招商引资说明会。

他还先后多次组团把日本友人带到祖国参观旅游。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中日两国之间往返了142次。

张福龙深知自费留学之艰辛,对有意到日本留学的青年,都乐意帮助他们。至今他已推荐了500多名优秀的中国青年赴日留学。

在家乡,他创办了日语教育中心

在日留学期间,回乡办学的梦想一直萦绕在自己的心头。经过发复掂量,终于拿起了不知拿过多少次的笔,写出了申报办学可行性报告。

他在报告书中说:“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的历史。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两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交流与合作也更为广泛,因公务、访问、留学、旅游等目的去日本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因此,语言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8年来在日本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意义。在日本,民办教育占全日本教育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中国民办教育将走向一个新台阶,已经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识到加速发展仪征的民办学校教育事业,加速对外交流、培养高素质的涉外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我坚定了回乡办学的信心。”

2004年12月,当时仪征市市长卜宇先生收到了张福龙从日本寄给他的信。

2005年1月12日,他创办的“仪征市福龙日语教育中心”在家乡正式成立了,多年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所学校既有日语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中国籍教师,又有日本籍教师不定期前来任教。

张福龙确定了“开拓创新办名校、励精图志育栋梁” 的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以德铸魂、以智创新、以形塑人、以心育人的办学特色。

学校创办三年多来,取得了十分喜人的业绩。

首先正常开办了多层次的日语培训班,其次还面向自考二外助考、职称外语助考、日资企业就职、日本文化爱好者等开办了晚班。同时还为英语老师学习第二外语,仪征化纤公司培训日语日常会话,中江公司培训到日本的劳务输出人员提供了许多帮助。

另外还成功推荐了266名四批学生赴日留学,接待了多位日本友人来访,并公派多名教师和学生赴日考察进修。可以说,学校已经成为学习日语的课堂,走出国门的桥梁。

现在他的学校已经成为日本尼崎国际日本语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日语培训基地和中国分校、日本国德岛工业短期大学友好合作校、日本国天理大学的推荐校、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日语教育研究与实习基地。

16年来,张福龙为了实现自己的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的梦想而苦苦追寻,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寻梦之路。

他的每一次的成功都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去生活,应该怎样去奋斗。他的每一个事迹,都生动地诠释着取得学业、事业成功的奥秘。

在他寻梦的路上,有辛苦的泪水,有辛勤的汗滴,也有取得成功的欢笑;在这寻梦的路上,他赢得了鲜花,也赢得了掌声,也赢得了人们的羡慕。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蜕变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仪征的职业学校有那些专业 日语英语零基础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459762.html

与“仪征的职业学校有那些专业 日语英语零基础”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