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今天,蜕变学习小编为关注大学专业的同学们准备了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交通大学

2、北京工商大学

3、天津师范大学

4、天津财经大学

5、沧州师范学院

6、石家庄铁道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8、华东理工大学

9、东南大学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浙江大学

13、阜知前阳师范大学

14、福建师范大学

15、青岛科技大学

16、河南科技学院

17、信握汉江师范学院

18、湖南农业大学

19、华南理工大学

20、电子科技大学

21、滑猛庆成都理工大学

22、重庆文理学院

23、西南林业大学

24、西藏大学

25、西安交通大学

26、西北工业大学

27、成都工业学院

28、南京工程学院

29、湖南工业大学

30、成都东软学院

31、闽南科技学院

32、哈尔滨华德学院

33、新乡工程学院

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https://www.87dh.com/xl/ 】本文为考生介绍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的专业简介、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就业方向等内容。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法学专业面向国家法治建设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较高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能够熟练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主要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具有清晰严谨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并为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专业特色】
(一)本专业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
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中,注意强化法律“职业性特征”
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实务及法学研究郑返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三)注重学科融合,注重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法学专业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专门成立了理论教研部和实践教研部,根据专业实践要求,设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赛、物证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场所,与当地公、检、法、司以及党、政机关组织建立了多方面教学实践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掌握法学论文、案例研究、司法文书的写作方告纳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能力、素质基础。
【就业方袜丛没向】
法学专业特别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研考指导组、公考指导组、法考指导组,由具有应试经验的老师担任组长。毕业生中,有的通过“公考”就职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山西省各级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有的通过“研考”就学于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名牌高校;有的通过“法考”现就职于北京、山西等地律师事务所或者大中型国企、民营企业,欢迎法学等相关专业同学们报考。
更多专升本专业介绍可关注“专升本专业介绍”栏目。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https://www.87dh.com/xl/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的基伏段岩本训练,具备对当今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估、对企业的环保工程进行革新改造,并能进行环保新型产品的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环保装置设计、电工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设计、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应用、专业外语、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系统工程与优化、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导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 *** 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阶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环保、化工、冶金、能源、交通、轻工、医药、农业、军工等行业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环境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软体测试工程师、*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体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专案经理、研发工程师、php 开发工程师定岗生、施工员 预算员 造价员、水处理工程师、网路工程师、*经理等。从目前来看,环境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相当大,不论选择从事环境理论研究和在生产部门从业,都是很不错的,收入中等,并随工作单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并且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从业人员的收入正在提高。总体来说,对这个行业而言,就业范围既广,人才需求量也大,国家政策也支援,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行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当前有不少环保企业人才缺乏,而且求贤若渴。但它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由于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缺乏,满足不了企业的这种要求,结果这家公司只有另寻他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能“独挡一面”、技术过硬、能迅速承担工程任务的环保企业非常普遍,甚至在这个行业内不乏“挖墙脚”的现象,一些企业通过出高价来“抢夺”人才。这说明社会并不是不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只是企业的用人要求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状况有一定的差距。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 *** 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缺御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燃敬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专案执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从形势上看,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环保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执行除错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环境与安全类,其中环境与安全类共7个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环境与安全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40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27070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68元,0-2年工资4241元,10年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329元,6-7年工资6820元,8-10年工资7683元。

据统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广州、4、深圳、5、南京、6、武汉、7、杭州、8、成都、9、重庆、10、西安,平均薪酬在4984元。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清华大学 A++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同济大学 A+

4. 南京大学 A+

5. 北京大学 A

6. 大连理工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南开大学 A

10. 天津大学 A

11. 湖南大学 A

12. 山东大学 B+

13. 中国海洋大学 B+

14. 北京工业大学 B+

15. 复旦大学 B+

16. 上海交通大学 B+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8. 武汉大学 B+

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B+

20. 华南理工大学 B+

21. 北京科技大学 B+

22. 浙江工业大学 B+

23. 中山大学 B+

24. 重庆大学 B+

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26. 吉林大学 B+

27. 东华大学 B+

28. 上海大学 B+

29. 华中科技大学 B+

30. 四川大学 B+

31. 昆明理工大学 B+

32. 山西大学 B+

33. 东北师范大学 B+

34. 兰州交通大学 B+

35.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B

36. 华东师范大学 B

37. 江苏大学 B

3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B

39. 北京林业大学 B

40. 太原理工大学 B

41. 大连海事大学 B

42. 南京工业大学 B

43. 西安交通大学 B

44. 兰州大学 B

45.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B

46. 北京交通大学 B

47. 天津工业大学 B

48. 河北科技大学 B

49. 上海理工大学 B

50. 南京林业大学 B

51. 浙江工商大学 B

52. 福州大学 B

53. 武汉纺织大学 B

54. 华中农业大学 B

55. 桂林理工大学 B

56.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B

57. 重庆工商大学 B

58. 中央民族大学 B

59. 内蒙古大学 B

60. 辽宁大学 B

61. 沈阳理工大学 B

6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B

63. 沈阳化工大学 B

64. 大连交通大学 B

65. 苏州科技学院 B

66. 郑州大学 B

67. 河南大学 B

68. 长江大学 B

69. 武汉工程大学 B

70. 广西大学 B

71. 广西师范大学 B

72. 成都理工大学 B

73. 西南大学 B

74. 沈阳大学 B

75. 广州大学 B

7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B

77. 大连工业大学 B

78. 沈阳建筑大学 B

79. 青岛大学 B

80. 内蒙古科技大学 B

81. 沈阳农业大学 B

82. 大连大学 B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



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① 全国物流管理专业很强的大学有哪些

这个尺神是我在网上搜的
1、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特色】1985年组建了物流工程教研室,当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科大拥有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和研究的学术机构,承担过多项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曾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数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公司及 *** 部门、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方案设计、物流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
【毕业生去向】到目前为止,北科大已培养物流博士、硕士毕业生1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学生在毕业前已被“预订”。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联想、神州数码、华为、海尔等著名企业以及一般企业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物流教学及研究工作。

2、大连海事大学
【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睁困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1994年该校开始以交通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的名称招生。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允许招收物流工程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流向国家和地方 *** 行政部门、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生产企业、港口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地方。

3、北京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交大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创立了国内许多个第一: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获得“管理学科与工程”博士学位物流管理授予权。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本科生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一般为在大型企业现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可以师从著名物流专家,就业方向一般为各大型企业、大型机构的高级管理工作。

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业特色】该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运输与物流系,优势主要是国际物流操作。学生精通海、陆、空运和多式联运等具体操作环节,加上外经贸特殊背景,外语、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都比较好。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有专业课。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前经常被中外运、中化等国内外物流大公司“抢购”一空,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国外。

5、北京工商大学
【专业特色】北京工商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重点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其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连锁经营与配送等专业是该校物流专业的特色。有两门课程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直接用英文讲授。
【毕业生去向】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用毕业生的大企业有海尔、长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15名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继续攻读“物流管理”的博士学位。

6、北京物资学院
【专业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主要研究领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结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方面。作为教育部最先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现已构建物流系、物流研究中心以及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三悉让大体系。物流研究中心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并多次获奖,已经成为专业的物流研究、咨询基地。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范围内也是惟一一个物流领域的实验室。
【毕业生去向】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其中18%进入大型生产企业,18%进入商业企业,37%进入物流企业,6%进入IT行业,6%进入 *** 机关,6%进入教科文部门,6%考研或出国深造。很多学生毕业是被企业提前“ 预订”的。

7、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目前,正在构筑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干,融海洋科学技术、港口航道工程和海岸带开发技术以及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为一体的学科体系,以期成为能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形成强大支撑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生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航务、港务管理部门、港口、航道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单位,海岸带开发研究机构、海港安全监督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也可从事信息产业、海洋开发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8、清华大学
【专业特色】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一个研究分支,本科阶段以“工业工程”专业招生。工业工程系制订的目标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接轨看齐,采用的手段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聘请国内外工业工程界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授课或开展合作研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体系建立自己的培养方案,直接选用国际一流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进行双语和英语授课。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Salvendy先生任系主任和讲席教授。他除了自己给学生上课外,今年还邀请了包括国际工效学学会主席Kawowsky教授在内的多名国际知我学者给该系学生开设课程。
【毕业生走向】毕业生以其数学基础好、兼有工程背景、又善于综合平衡技术、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特长,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深受大企业的青睐。

但是呢,我觉得未必准确,网上中说纷纭,而且,这些学校里又的不是一本,一本的人不会因为物流好就去二本的,见过很多排名都不是确切的排名,而是其他科目的拿过来当物流了,所以只能参考,另外物流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

② 各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哪些

这个应该能满足你,列出了部属和地方高校,祝你好运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院校

教育部
华东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南开大学
重庆大学 长安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交通部
大连海事大学
海关总署
上海海关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华侨大学 暨南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石河子大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省教育厅
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辽宁省教育厅
沈阳工程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渤海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省教育厅
长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北华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黑龙江省教育厅
哈尔滨商业大学 佳木斯大学 绥化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商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科技大学 淮海工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常州工学院
苏州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盐城工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浙江省教育厅
宁波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铜陵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 合肥学院 皖西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
福建省教育厅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集美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仰恩大学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江西省教育厅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九江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师范大学 菏泽学院 烟台南山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大学
临沂师范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黄河科技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
湖北省教育厅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长江大学 三峡大学
湖南省教育厅
长沙学院 怀化学院 湖南商学院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深圳大学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药学院 广东白云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惠州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民族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钦州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工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
琼州学院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四川省教育厅
攀枝花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西华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红河学院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外事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翻译学院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陕西理工学院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政法学院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商学院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新疆 *** 尔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③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大学有哪些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上海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类)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邮电学院 重庆工学院 重庆交通学院

河北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南
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安阳师范学院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山西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安徽
安徽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井冈山学院

江苏
东南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长江大学 江汉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商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惠州学院

云南
云南财贸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

四川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天一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华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长安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长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长春税务学院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财经学院

福建
闽江学院 福州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仰恩大学

甘肃
兰州交通大学

港澳台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④ 物流管理专业是什么在高校出现的,最早开设此专业是哪个学校!

北京物资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校,2002年,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已有67名毕业生。上海财大于2001年在工商管理专业新增了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海财大的物流管理专业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计算机、数学方面的优秀基础,同时对于市场经济要有全面了解,不具备该基础的考生不适合报考该专业。

⑤ 那些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啊

物流管理抄专业,二本高校中北京物袭资学院很不错的,该校是教育部最先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
此外,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上海水产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西安邮电学院等,也可以考虑。

⑥ 国内哪所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比较好

我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女生,物流管理专业比较厉害的院校我推荐两个。

1、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5年,这个专业本身也是一二十年来国外新兴专业,已经算比较早成立的院校了,1999年南开大学就成立了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本身是一个科研和师资力量雄厚的985、211院校, 这所学校的物流专业发展趋势非常好,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排名一直稳居前三 ,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在三分之一以上。

就业率很高,就业方向一般是电商和物流,比如保洁公司、阿里巴巴等,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非常好,

我们在生活中能看见的只是最终端的货物的流出或者起始原材料的进入,在这中间的幕后、我们看不见的物流活动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计划、协调、控制,使繁多交叉的物流活动得以高效率并且低成本地运行。

⑦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有哪些可以选择

物流管理这个专业,一定要选择985高校,211及以下等级的,基本上形同虚版设,没有实质权性的内容(当然,环境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并不代表不是985就没有发展,环境很重要,个人努力也很重要。
对于物流管理这类“伪专业”(专业性不强)来说,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 + 一套工具(软件),对于就业以及事业发展层级非常有利(注意:层级,也就是档次,坐在写字楼跟坐在仓库肯定是有区别的,收入更是天地之差)。并且,即使要考研、转行也会便利很多。

⑧ 中国哪些大学有物流管理专业的

北京
[比较]北京交通大学
[比较]北京邮电大学
[比较]北京工商大学
[比较]中央财经大学
[比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比较]北京物资学院
天津
[比较]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比较]天津大学
[比较]天津师范大学
[比较]天津理工大学
[比较]天津财经大学
[比较]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上海
[比较]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华东理工大学
[比较]上海财经大学
[比较]上海水产大学
[比较]上海海事大学
[比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类)
重庆
[比较]重庆工商大学
[比较]重庆邮电学院
[比较]重庆工学院
[比较]重庆交通学院
河北
[比较]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河北经贸大学
[比较]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南
[比较]河南工业大学
[比较]郑州轻工业学院
[比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比较]安阳师范学院
山东
[比较]中国海洋大学
[比较]山东经济学院
[比较]山东财政学院
[比较]山东工商学院
山西
[比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比较]山西财经大学
安徽
[比较]安徽大学
[比较]安徽工业大学
[比较]安徽财经大学
[比较]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比较]阜阳师范学院
江西
[比较]南昌大学
[比较]江西财经大学
[比较]华东交通大学
[比较]东华理工学院
[比较]井冈山学院
江苏
[比较]东南大学
[比较]盐城师范学院
浙江
[比较]浙江大学
[比较]宁波大学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有着比较长久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六十六年的风雨历程。
三十年代民族救亡 物理学系艰难诞生
物理系是山西大学的一个资深大系,有着比较长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成立后的初期,中斋高等科中就开设了物理学科,讲授《物理学教科书》,并建立了物理实验室。1911年建立了理工科。1935年7月建立了理学院。1936年9月理学院正式开办了物理系。迟码凳当年,招生19人。制订了教学计划,开设普通物理、电磁学、热力学、声学、光学和高等数学等29门课程。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学校迁往临汾,11月8日太原沦陷,省府下令学校停课,师生各自行动,流落四方。以后因战乱未再招生而搁置停办。
五十年代振兴教育 继往开来殚心建系
太原解放后,1949年9月重建山西大学理学院。1951年建立了理化专修科。1953年院校调整,撤销山西大学建制。山西师范学院独立建院,理学院并入师范学院,设置理化专修科,成立物理教研组,建立物理学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700余种。随后,积极创造条件,重新开始筹建物理系。
1955年9月1日,建立了物理科。共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教7人,教辅1人。当年招收专科生52人,学制二年。开设了普通物理等课程。1956年教职工增加到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7人、教辅2人、干部1人。继续招收二年制专科生113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65人。同年,受省教育厅委托,举办了中学师资短期培训班。物理科的建立和发展为重建物理系创造了条件。
1957年9月1日,各种条件孕育成熟,正式成立了山西师范学院物理系。设置普通物理教研组、实验物理教研组和普通物理实验室。共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6人,教辅2人,工友3人,干部3人。当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51人,专科生44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08人。当时,教学活动和办公地点设在校北院平顶楼内。
1958年,教育大革命,各项工作迅速发展。教职工人数增至35人。继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数学系又转来一个本科班,共158人,招收二年制专科生76人。在校生人数达到329人。当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教学科研的需求,开始积极筹建物理教学大楼,设计面积10080m2。
同年,从57级本科生中,先后选送10多人到北大,南开等大学学习进修,为本系培养教师;又抽调12人到中科院山西分码旅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以后,陆续抽调部分学生提前工作。其余20多人按时毕业。
省教育厅,委托物理系筹建山西省教学仪器厂,修建了厂房,购置了机床设备,调进了工人,开始了正规生产。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下马。物理系留用部分人员和设备,组建了物理工厂,供教学实习使用。
中科院山西分院,依托物理系筹建原子能研究所。1959年3月6日,原子能研究所正式成立,并开展科研工作,研制成功静电电子加速器。1961年从物理系撤走。
党的组织,建立系一级党支部,党员9人,配备专职党支部书记,加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立系委会,设正副系主任,教研室设主任,学生各班设辅导员。
1959年,省委决定恢复原山西大学建制,重建山西大学。2月成立筹备委员会,9月1日正式成立新的山西大学。同时,建立物理系。组建了系党政领导班子,建立了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党政干部。当时,全系共有教职工21人。当年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11人。校址设在师范学院北院新建图书楼内。
五十年代,物理系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科学研究初步展开,管理水模局平明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已经形成了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到五十年代末,两校物理系教职工人数达到79人,在校学生达到538人。已培养三届专科毕业生209人。
六十年代院校合并 同心协力艰苦创业
1960年,国家遇到暂时经济困难。学校面临艰苦创业时期。
1961年,省委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将新建的山西大学同山西师范学院合并,重组山西大学。6月26日召开两校合并工作会议,宣告正式合并。同时,两校物理系也随之合并。接着,调整了系党政领导班子,建立了物理系党总支委员会。同时,在教工和学生中,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和教工会,配备了专职政工干部,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断加强。
两校合并后,物理系的规模扩大。建立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无线电和普通物理四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增多,资金投入增加,办学实力增强。当时,全系教职工10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68人;教辅13人,工人9人,党政干部8人。在校学生人数共667人,其中五年制本科生318人,四年制本科生301人,专科生48人。
1962年,稳定教学秩序,加强学科建设。同时,新建了中级物理实验室,并加强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无线电和固体等实验室的建设。同年暑期后,物理系由校北院平顶楼迁入新建物理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1963年,贯彻“高教60条”。加强基础课教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开设专业课,第一届五年制学生分三个专门化组进行专业课学习,即理论物理专门化,固体物理专门化,无线电电子专门化。
1964年,贯彻“少而精”原则,开展启发式教学。精减教材,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各教研室深入讨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尝试。实行开卷考试,试行半工半读。当时,64级是学校理科半工半读试点班。每周四天上课,二天劳动。物理工厂扩大,迁往学校蕴华庄新建厂房,有机床32台,技师3人,技工5人,徒工4人,指导教师8人,作为半工半读劳动实习的基地。
1965年,贯彻毛主席“七·三”指示。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60年代前半期,全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八字方针”和“高教六十条”,学习毛主席“七三”指示和“春节讲话”精神,认真开展教育改革,不断整顿教学秩序。克服教材杂、学时多、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贯彻“少而精”原则,开展启发式教学,加强基础课和实验课教学工作。同时,不断修定教学计划和科研规划,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为了提高教师水平,选派部分教师脱产进修,到北大、北师大学习提高。邀请国内知名教授来系作学术报告。
同时,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开展“学习雷锋”、“学习王杰”、“学习焦裕禄”、“学习毛主席著作,做毛主席好学生”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红专辩论,争当“五好学生”、“优秀团员”,争创“先进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等活动。学生自觉做到“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展勤工俭学,自己打扫卫生,自己理发,修理课桌等,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当时,教师参加了“反右倾”、“反浪费”和“机关革命化”运动。大批师生停课下乡,参加了“四清”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年初,物理系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系教职工发展到1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67人,教学辅助人员13人,工人11人,党政干部10人。全系学生五个年级共有332人。当时,全系教学计划严谨、教学秩序良好,教师结构合理、教师水平较高,专业设置较全、教学质量较好,科研规划先进、师资培养正规,党政工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思想素质较好、政治空气较高。全系出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
同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全系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1968年9月27日,工军宣队进驻学校。
1969年8月26日,物理系成立革命领导小组,由工军宣队、教师和学生共10人组成。12月26日全系师生战备疏散,步行到昔阳县河西村,参加“清队”、“一打三反”。少数教师、工人留守学校,恢复筹建物理工厂。61级至63级学生先后到部队农场锻炼后分配工作,64级和65级学生共126人留在学校。
七十年代拨乱治校 整顿教学曲折前进
1970年3月,抽调10多名教师、干部由昔阳回校,扩建物理工厂。先后调进技术工人10多人,两次招收徒工102人。9月,全系教职工陆续返回学校,在物理工厂各车间参加劳动和政治学习。
1971年2月前,64和65级学生相继分配离校。物理工厂又招收徒工18人。下半年,全系党员参加整党工作,教师参加学习。
1972年4月,恢复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第一批招收学员68人。学制三年。设有三个专业,即物理专业、无线电专业和光电子专业。同时,组建了光电子教研室,重建了普通物理及无线电专业基础实验室。
1973年5月,物理系恢复原来的领导建制。调整全系党政领导班子,设立系主任、系副主任,恢复建立党总支委员会。同时,开始整顿教学秩序,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基础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年年底,电子工厂从物理系分出,由省电子厅和学校统一管理。
1975年,整顿教育,教学秩序稍趋安定。
1976年,招收社来社去学生71人。
1977年,全系党员、教师参加整党整风。
从1972年到1976年,招收工农兵学员五届,共415人。当时,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学生学好基本知识,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围绕典型产品组织教学,学习电动机、拖拉机、柴油机、水泵和收音机、电视机等。实行开门办学,组织学生下厂、下乡进行实践。
1978年初,改革招生制度,实行高考。当年,招收77级四年制本科生98人。分设四个专业,即物理专业、无线电专业、光电子专业和固体专业。同时,组建了应用光电子实验室,当年暑期开始招收研究生7名。
同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物理系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全系师生学习落实会议精神。
6月,正式开始评定职称。第一批晋升副教授3人,晋升讲师38人。
七十年代后期,全系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教学科研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79年底,全系教职工人数发展到16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8人,助教61人,教辅23人,工人18人,干部12人。在校学生总数为335人,其中研究生7人。
八十年代教育改革 建章立制稳步发展
进入80年代,全系教学秩序、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1980年,中央提出教育要在八十年代有个大的发展。因此,物理系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加紧教师培训;另方面扩大招生人数,保持每年招生100人左右;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师生中开展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全系教职工积极工作,创造条件,满腔热情地迎接教育大发展时期的到来。
同年,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教师参与计算机科学系的筹建工作,并抽调9名教师到新建系工作。
1981年,开始探索如何建立新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课,增开选修课,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贯彻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
同年,光电子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全系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在学生中掀起建设“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组”,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1984年5月31日,建立激光与光纤信息传输研究所,开展激光技术与光纤通讯的研究。次年,正式更名为光电研究所。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担任光学学科硕士生的教学任务。
同年12月30日,学校确定光电子物理为学校重点学科;增设固体材料分析专业。
1985年,全系党员参加整党。
1986年,调整教研室,设立应用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无线电教研室、固体物理教研室和光电子教研室,建立计算机室。并分别任命了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
1989年3月24日,省教委批准建立理论物理研究所。
八十年代,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多次召开老教师座谈会,中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教改意见。制定改革措施,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教师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和学生工作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推动全系工作向前稳步发展。
一是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先后选派35名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和考察。其中青年教师出国学习16人,选送国内重点大学学习10人,参加校内研究生课程班学习9人。同时,邀请国内外专家22人次来系进行学术交流。
二是鼓励教师搞科研。全系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发表在重要权威刊物上的48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9篇;承担各类科研和应用课题80多项,总计科研经费1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应用项目32项,获得国家科学发明专利2项。同时,有一批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了技术转让。
三是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光学学科和理论物理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带动着其它学科向前发展。
四是实验室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设有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应用光电技术、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四个实验室及固体物理实验组。仪器设备总值达700万元以上。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新添置的。主要大型设备有:YAG泵浦染料激光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光纤综合数据测试设备、频谱仪、高温万能金相显微镜、博斯卡计、X射线衍射仪等。
五是资料室藏书大量增加。图书5000多册,学术刊物100多种。
六是在教学上,探索如何建立新的合理的课程体系。抽调师资力量加强基础课教学,增开实验课和选修课,要求正副教授上讲台,必须讲好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因此,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八十年代末,物理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教师质量和教师结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都有了显著提高。当时,全系教职工110人,其中教师7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8人,占教师人数的48.7%。学生在校人数达到430人,其中本科生404人,研究生26人。这些,为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科教兴国瞄准前沿拼博奋进
在80年代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九十年代,物理系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实验设备、业务管理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累累成果。
1990年5月12日,正式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实行所系合一的领导管理体制。
同时,理论物理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5月3日,成立应用光电研究室。人员编制5人。
同年,重新调整、规范专业设置、教研室和实验室设置。专业设置有:物理学、光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教研室设置有:基础物理、理论物理、固体材料、光电子、无线电电子和德育教研室;实验室设置有:普通物理、近代物理、基础电子学、电子信息、应用光电子、固体材料及开发、数字电路和微机实验室。
1993年4月,组建“激光加工中心”,并正式对外服务。
1993年5月,省教委批准增设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方向材料物理与技术、专科专业电子技术与应用。
1993年10月28日,经学校批准筹建“电子信息技术系”。
1993年12月17日,光学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4年3月14日,省教委晋教人字[1994]7号文件批准增设电子信息技术系。4月2日电子信息技术系正式挂牌成立。
电子信息技术系是在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和光学专业的基础上,经多方论证和充分准备建立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和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光、机、电一体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为此,进行专业结构调整,适应社会需要,已是势在必行。电子信息技术系就是在这一情势下,应运而诞生了。新系开设四个本科专业,即电子学与信息系统、应用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应用光学。开设一个专科专业、即电子技术与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系成立后,从物理系抽*职工4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助教7人,实验师4人,助理实验师1人,技工和干部7人。当年暑期正式招生。招收第一届本科生83人,专科生34人;从物理系转来91级至93级本科生166人,93级专科生42人。在校学生总数325人。
同时,物理系的规模相应缩小。教职工人数为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助教4人,教辅8人,技工3人,行政干部5人。本科生130人。专业设置三个,即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物理学专业分“基地”班和师范班。
1994年11月2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教高[1994]15号文件批准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点。主要为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基地”由物理系、电子信息技术系和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共同支撑,并成立了“基地”教学和管理委员会。
同年,全系试行学分制。
1995年,光学学科被批准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
1996年,省教委把光电研究所定为省重点研究所。
1997年,省科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教委定光电研究所为省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同年9月7日,学校正式批准建立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建立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是学科发展的大趋势,条件也比较成熟。一是两系两所有一支结构合理、能满足各层次教学科研要求的、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可以招收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二是教学、科研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三是科研和开发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学院建立后,保持系所建制不变。学院职能是统一协调和决定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方向及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发挥基础学科优势,理工紧密结合,多学科交叉渗透,拓宽应用方向,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997年9月20日,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正式挂牌。同时,举办物理系重建40周年庆祝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系友共500多人,回顾了物理系重建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四十年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做出的成果。校友欢聚一堂,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增添力量。
1998年6月17日,理论物理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光学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理论物理成为山西省的重点学科。
1999年2月12日,获准建立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同年,省科委、省计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教委批准建立省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九十年代,院系所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教学和科研、学科和学位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先后建立了新的学系、学院、研究所、研究室、实验室;增设了新的专业和学科,建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500余篇,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共36项;教师队伍向年轻化、高学位、高素质发展,中高级职称占到教师总数的73%,中青年教师占到90%以上,获得优秀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员干部的60多人次。在校学生779人,其中,本科生731人,研究生48人。这些,都为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世纪新的机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跨入21世纪,学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00年,物理电子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同年,光学学科成为教育部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2001年10月16日,国家科技部“国科发基字[2001]399号文件”正式批准建设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太一院士、本院名誉院长亲临指导工作,并作学术报告。
致力于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理论物理、光学等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及申报工作。
20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将隆重庆祝百年华诞。同时,学院、系、所也将举行建系六十六年庆祝活动。
百年校庆后,全院师生将会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攀高峰。在今后几年、十几年中,将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的综合素质较高、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高级人才;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基础、拓展应用,互相渗透、衍生新的学科;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发掘科研潜力,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应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场论和量子力学、电磁理论、凝聚态理论等方面进入世界前沿阵地;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开展光压缩器系列产品的研制生产,加强量子基础对高新技术影响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充实和提高,使青年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同时,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都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到2010年,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将进入地方院校同类学科的先进行列。
2011年,开设新专业软件工程(软件电子技术方向)。
忠诚教育勤奋耕耘 累累硕果光辉史迹
物理系从1957年重建至今,四十五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只有几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开始,发展到已经拥有博导、教授等百名以上的教师队伍,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千人以上的学院。现今,学院专业较全、学科领先、人才济济、成果累累,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建立学院初具规模。物理系在45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中,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衍生建立了光电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和电子信息技术系,又不失时机地联合组建了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构筑了崭新的物理大厦,展示了物理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标着志物理学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层次。学院现有教职工人数124人。其中,省科技功臣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1人;教授26人,副教授15人,讲师31人;高级实验师4人,实验师5人;副研究员1人。在校博士生23人、硕士生96人,本科生939人,共1058人。在站博士后2人。
学科建设成绩显著。45年来,学科与学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院两系两所有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基地”专业点,四个硕士点,二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重点学科,五个省级合格实验室,一个省、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经过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基础到前沿,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科学研究进入前沿。全院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和国家各种奖励100余项。不少论文和科研项目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有的达国际前沿和领先水平。特别是光学和理论物理学科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设备先进图书充足。现有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套件,总资产2500多万元。资料室藏书6000余册;中外学术刊物300多种,3600余册。
人才培养遍布全国。45年来,培养不同层次的物理学人才5366人。其中:专科生572人,本科生4511人,硕士生239人,博士生44人。另外,成人教育2168人。这些物理学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人留学国外或参加工作。许多人成为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抚今追昔,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45年来,从重建系到新建院,历届党政领导,全体师生员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勤奋耕耘。前辈奋斗、后辈拼搏,继往开来、创新开拓,赢来了今天的巨大变化,取得了累累成果,创建了光辉史迹,为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今,继续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的师生员工,一定会昂首新世纪、再创新辉煌,把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建设得更前沿、更美好。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蜕变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467352.html

与“山西大学工学院专业介绍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专升本法学专业介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