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认知能力提升的第一要务:阅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世桐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快速了解世界的变化。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快速理解过去;也可以通过阅读应对现在和未来。“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打开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考研分享?



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考研分享?

21考研到现在已逐渐进入尾声,22考研却已逐渐开始拉开序幕。我是刚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学科教学(化学)的学姐,很庆幸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的我,能够考上上海交通大学。自开始备考到现在,细细算来也有一年吧,那些曾经奋斗的日子还历历在目。现在就和18考研的学弟学妹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开始,我并没有决定考上海交通大学。其中原因,可能本科出身普通院校的都懂,而且我本校这个专业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还没有先例。我当时和很多学长学姐征求意见的时候,都没有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都是让我慎重考虑。一番考虑之后,我选择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在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开始动摇了,人的潜能无限大,我不想看死自己,也不想被别人看死,一番挣扎之后,我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定下目标之后,就没有想过再换学校。一旦确定一个目标,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考研真的不适合做两手准备。接下来就说说各科的备考经验吧。

考研的同时首先如果你要是确定要考研,那么你要做好考研的心里准备,因为考研是一个很枯燥,无味的,而且是很辛苦,甚至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努力的。甚至10倍的努力。
其次你可以下载一些考研相关的软件,和加入一些考研的公众号,我给大家推荐一下,我以前用的,我下载的软件是xxx,这个软歼冲件不错,每天都有推文,公众号我加了好几个,都不错的大家可以用一下。
政治:Part1—方法论

我个键顷人备考政治的总原则是“前松后紧”,即1-6月只复习专业课和英语,7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并且越临近考试,备考政治的时间越要随之增加。

但无论怎样,始终要明确的一点是政治分数对总成绩的影响较小,大部分同学只要认真复习过,最终取得的政治成绩相差并不悬殊。

这也意味无论在备考的哪个阶段,复习政治一科的时间都不能高于专业课,因为专业课的成绩才对总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Part2—时间规划及使用资料

7-8月基础阶段

使用资料: 肖秀荣精讲精练

肖秀荣1000题

徐涛强化班网课

使用建议:每天复习政治2小时,先看徐涛强化班网课,听课时在肖秀荣精讲精练对应部分做笔记,之后再做肖秀荣1000题对应部分。

9-10月强化阶段

使用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1000题+徐涛强化班网课

使用建议: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二刷甚至三刷肖秀荣1000题,对于错误率高的章节和重难点章节,可以重新翻看肖秀荣精讲精练和徐涛强化班网课。

11-12月冲刺阶段

使用资料:腿姐技巧班+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肖四肖八

使用建议: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腿姐技巧班,配合腿姐冲刺背诵手册使用。肖四肖八则是考研er人手一本的必备书籍,我主要用肖八刷选择题,而肖四的选择题和大题都要做。

Part3—最后说明

以上并非我使用的全部资料,而是我重点推荐的资料,只要尽力用好这些资料,考研政治分氏亮歼数70+是可以保证的。

复习政治前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选择题正确率,而到了11-12月则需要背诵大题语料,我考研期间看了肖四大题和腿姐讲义,最后发现肖秀荣确实是永远的神,所以时间紧张的同学只背肖四也是可以的,这里推荐一位带背肖四的博主xxx带背或许能帮助你更加高效地背完肖四。

英语二:英语的复习功在平时,前期一定得多花时间,后期可以适当减少复习时间,但是每天都要背单词!!!在暑假之前,攻克长难句和考研单词。我用的长难句的书是陈正康编写的,当时也听了他配套的视频课程。我挺喜欢他上课的风格,在讲解完课程之后,他会给我们讲一些时政趣事,在紧张的课程之余让我们得到放松。

关于单词,我前期*了一本红宝书来背,每天都会背诵两个单元的单词,但是后来觉得太枯燥并且遗忘得很快,就选择跟着视频讲解来记忆。我看的是商志的传奇背词班课程,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商志老师会在视频中不断地给重复他所讲过的词汇,这就相当于给我们做了复习,我是那种做了笔记但是很少回头看的人,而单词又是需要不断地反复记忆的。还有一点是他不会在课程中说太多与课程无关的东西,所以他的课程很实用。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不好,听他的课觉得很受用,这里也推荐给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当然,市面上其他老师的课程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料才是最关键的。暑假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做真题了,从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掐点计时去做题,因为英语基础不好,做题速度很慢,基本上是每天下午两点至四点花两个小时做题,两天做完一年的真题,第三天再花两个小时把这一年的真题吃透。我会把其中不认识的单词、短语、长难句都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每天早上都背诵。97年至04年英语一的真题是比较简单的,做一遍就可以了,后面05年至17年的题目,难度有所加大,有时间的话,可以做两遍。英语一的真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他的书从词到短语再到长难句和篇章,都分析得很详细。10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了,我的做题方法和做英语一是一样的,但是换了一套书,英语二的真题我用的是老蒋的。这里建议学弟学妹,英语一用的是哪一套书英语二就用哪一套,因为我在换书之后觉得很不习惯。并不是说老蒋的书不好,而是我之前熟悉了张剑黄皮书的思路,再熟悉老蒋的思路又得花时间去适应。英语二的真题,也尽量多做几遍。我做英语二是掐点计时地做的,花一个下午,完全按照考研的时间,下午2点至5点,起初写不完,但后来慢慢的速度就快了。12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整理作文的模板。英语二的作文很简单,都是有套路的,基本都是考图表(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等)。自己可以整理几个模板,然后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把主题词主题句套进去就可以了。我当时报作文班,背诵了他们给的模板。因为学姐的英语不好,自己写不出模板,只好借助辅导班的力量。考试的时候,我的大作文很快就写完了,这样就给了更多的时间来做阅读理解。最后英语二考了69份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我这种英语很差,四级考了无数回还飘过的人来说真的很满意了。
333教育综合:333是我花时间最多的一门科目了,我大概也是从去年四月份的时候开始复习的。当时看的是凯程的视频,不过我*了教材,每天都会看教材,没有用他们的大纲解析。在暑假之前我把四本教材(分别是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都看了一遍。暑假的时候,我也开始了背诵,但是背诵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整天的背诵,枯燥不说,还收获甚微。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复习方法,开始看教材,我跟着视频课程把教材又看了两遍。现在想想,333真的不是靠背的,重在理解、深入思考,到后期自己就能够有话说了。像今年华中考了书院的发展历程、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我其实都没有背,但是答题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题不拘泥于书本,又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我走进了一个误区,希望学弟学妹,引以为鉴!因为我后期的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在看完心理学的视频之后,直接背诵的资料,没有看教材,心理学最后还给自己押题了,这直接导致考试的时候出的关于心理学的题目几乎不会写。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报了班,就得跟着课程走,教材为主,视频为辅。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四本书那么厚,何时看得完?其实当你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之后,看书会越来越快。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也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后来理解了,看书的速度一遍比一遍快,理解也一遍比一遍透彻。上海交通大学333考试的题目比较细,还会考选择题,而市面上大多数资料上给出的重点,华中几乎不考,今年的题目也稍微有点儿偏,所以熟读教材真的很关键。
844化学教学论:因为我本科就是化学师范,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开了教学论的课,所以前期备考时就没有花心思在教学论上,我是7月下旬的时候开始复习的。我用的是官网上指定的教材,王后雄老师主编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第二版),

这本书我一共反反复复看了七遍。第一遍:7月至8月,我粗略地看了一遍,熟悉全书的大致框架,知道每一章节在讲什么。第二遍:9月,细看教材,开始做课后习题。有些课后习题是有难度的,大部分习题不会也不用着急马上就能写出来。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三遍:10月中上旬,在第二遍的基础上,再细看教材,做剩下的课后习题。这时候很多习题自己可以有话写了,至少知道问的是和哪一个知识点有关。第四遍:10月中下旬,这时看教材的速度就就很快了,看过一遍之后合上课本梳理教材的框架,做一份真题(这时的真题尽量用早几年的,只是感受,不用来模拟)。因为这个时候我正准备师范技能大赛,所以花在考研的时间有所压缩,第四遍没有花太长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五遍:11月中下旬,深读教材,再做两年的真题,以及课后习题“大扫荡”,有些真题来源于课后习题,有些课后习题来源于化学教育“大咖”的论文,所以这时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看看相关的论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答题。第六遍:12月上旬至中旬,根据之前做过的课后习题以及历年真题,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以及考试的考点(像有些名词解释的重复率就极高),把书再看一遍。第七遍:考前两周,跟着课本,把每一章的核心术语部分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特别是那些考过的。剩下最后两年的真题,花两个周末,严格按照考研的时间,

上午8:30至11:30进行模拟。不要觉得真题的题量大,花三个小时来写浪费时间,只有模拟的时候练过手,考试的时候才有话写,才知道怎么写。当然,这七遍只是我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论我考了128分,还算比较满意吧,文科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重在理解。

复试经验

复试采取的是网络会议的形式,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大概率还是会沿用这种形式的。复试分专业课问答、英语问答和科研问答等方面。专业课:E1,E2反应区别;热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条件;热力学和动力学区别;荧光仪;为什么粗盐比细盐更易溶解;潮解;GC检测器;焦耳热实验等。接着是英语短文翻译,都是很短的词,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是英语问答: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同济化学系;你本科做过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难,要四两拨千斤);你喜欢什么方向(有机还是无机等)。本科有科研,文章的同学一定要准备,肯定会问;没有的同学锻炼英语口语,让老师刮目相看,着装干净整洁,西服非必须,自信大胆,不要胆怯最佳。

4. 我的建议和愿景

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相信我的经验帖对学弟学妹们会有一定启发,既然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便只顾风雨兼程,志坚而勇为了!最后预祝各位心想事成!

认知能力提升的第一要务:发掘自身亮点



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不管是在上下学途中还是在升滚自习时,你都应花一些时间给自己。你很快就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了解自己,探索自身并寻找兴趣点。不要将此视为障碍,而应将它视作成长。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学会独立会让你更好地了解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想成为谁,以及你可能的进步空间。

所谓提升认知,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自搜笑坦己变得更好而已。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其实是定格在大学毕业,因为工作生活不易,很少有时间再去读书,继续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你不光将在大学里学到诸多学科的知识,你还有机会提升自我认知。让我们来聊聊究竟在大学如何提升自我的认知呢?

南京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分享?

南京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院校选择

我选择报考南京理工大学是因为在实习公司公关部门的同事是南京理工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姐,在与她的沟通中我感受到南京理工大学新院的魅力,也到邯郸校区里参观过,很喜欢这里的古朴的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氛围。结合南京理工大学新传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实力和南京的区位优势最终选择了南京理工大学。

在专业方面,考虑到本科专业所学科目中我个人对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学、公共关系等学科比较感兴趣,所以最初决定报考的广告学专业,但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能够成功上岸。在2021年7月了解到广告学取消统招名额后,根据个人情况和职业规划转向了新增设的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二、招生情况

南京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研究方向分为01新闻学、02传播学等7个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2022年招生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中的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国际双学位项目)方向计划只招收推免生,不再招收统考生,增设04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2022年原定统招10人,后增加至14人,复试线为385分,拟录取18人(含少干4人),最高分430;2021年计划统招10人,复试线为380分,拟录取16人(含少干1人),最高分424;2020年计划统招19人,复试线为380分,拟录取21人(含定向4人,少干2人),最高分419。

由于南京理工大学本身名气及全国顶尖的学科实力,所以新闻传播专业报考人数较多但统招人数较少,难度也相对较大一些。从2016—2018年的数据来看,南京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新闻学平均报录比为1:15,传播学平均报录比为1:27。

三、复习经验

因为我自身情况稍特殊一些,经历了专业被取消更换初试科目等情况,在英语和专业课一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用9—12月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辞职集中备考,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分了四轮进行复习,所以在时间安排部分会列出个人实际情况改告和建议的复习进度两部分供大家参考。

(一)公共科目

政治科目建议有基础的同学可以在9月后开始复习 ,我个人较少看视频课程,只有难理解的部分和技巧部分有选择地利用碎片时间听了有限的课程,我划分的四轮复习安排大致为:第一轮基础巩固约40天左右,主要是熟悉细节考点并完成对应的习题巩固;第二轮强化提升25天左右,主要是进行专题总结并进行二轮刷题;第三轮冲刺阶段约15天左右,基本每天一套押题卷的同时对易错点、高频考点和必备大题进行总结记忆;最后一轮考前模拟大概一周左右,在背诵大题的同时进行2次左右的套卷仿真模拟练习。

英语部分我个人的基础比较一般,六级低分飘过,第一年在校考研是我英语成绩最高的一次,当年我的英语作文甚至都没有写完,复盘了一下归功于认真且反复地过了每一年的阅读真题并在做题技巧方面有了一定的心得和经验。单词背诵贯穿整个备考始终,我利用*APP背单词会出现一种“筛选”难词的心理,所以我列出了“黑名单”词汇并集中力量记忆;阅读部分建议早一些开始,复习初期我会对四篇文章进行精读,按一套严谨的流程去分析文章,利用不同标记勾画关键词句,翻译时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笔译,而是进行录音后与译文进行对比会比较节省时间,后面刷题更注意时间限制和技巧总结与复盘;作文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在12月初,主要是明确了文章写作的结构并积累了一些替换词和句式,利用真题或预测作文来不断熟悉和应用这些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背诵。

(二)专业科目

之前备考广告学需要考714新闻传播基础和822广告公关实务,在更换专业为国际新闻传播后需要复习714新闻传播基础和832新闻传播学实务羡键,因为我手头714资料相对比较全面且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我将复习重点放在832上;同时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了现成的实务资料进行背诵。南京理工大学官网并没有832的考纲,而且是前几年合卷后形成的,考察范围比较广且题型不确定,所以复习难度也较大。

总体来说在专业课部分我经历了把书读厚和把书读薄、输入和输出两个大的阶段,时间规划上建议各位跨考的同学3、4月略读阅读参考书目,5、6、7月详读参考书目的同时以一本书为基础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推兄歼巧荐电子版思维导图或笔记)补充细节知识点,同时进行第一轮背诵;8、9月进行第二轮背诵,开卷练习论述题并借此机会整理答题思路积累案例,实务题可以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进行练习;10、11月进行第三轮和第四轮的背诵,不必求全但要分清主次和重点,我个人建议可以通过默写关键词的方式加深记忆的同时提升手速,论述题闭卷进行习题练习并积累学界或行业热点;12月在巩固背诵的同时可进行3—4次左右的全真模拟练习,熟悉题型分布和考场答题节奏,合理安排作答时间。至于论文部分,我认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阅读,如果备考时间较短可以选择二手资料比如各大公众号已经整理好的专题框架,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并应用在答题中。

背诵的技巧大家都有一定的心得,包括许多推文经验贴也有涉及,我个人觉得效果不错可以一试的方法包以下三个:第一个是可以准备一个小的黑板或者一张大纸都可以,以讲课的方式来梳理知识点内的逻辑,同时能够较好地加深印象。第二个是用路上或者排队等碎片的时间听一些音频,可以是他人整理的也可以是自己录音的,为了降低罪恶感我出去玩的路上都在车里放自己录的传播学音频哈哈哈......第三个就是形象记忆,对于中新史的背诵我就主要用到了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我的八卦基因给每一个需要重点记忆的报刊都编了口诀和故事,这样就会以比较轻松的方式记下关键内容,考场上我在写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也不容易因为紧张而忘记,反而是自己在考场一边写一遍憋笑哈哈。

南京理工大学新传的考试重点还是比较突出的,许多内容会重复进行考察,在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考察的同时又兼顾了灵活性和应用性,比如22年714考到的《申报》发刊词、双减政策为背景的研究方案策划、21年考到的线上教育等内容,所以建议大家仔细研究真题,扎实基础理论,了解学界发展趋势,后期复习突出重点,同时拓宽视野适当练习一些新题和难题。至于涉及到的广电、广告、营销、公关等部分的知识点的复习上建议前期时间允许可以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做读书笔记,后期或者复习时间有限时大家可以与相关细分方向的同学或考生获取一份精简版的复习资料,适当减轻记忆负担。

在参考书目方面,目前官网没有新的考纲和参考书目名单,但是大家查一下会发现推荐阅读书目还是比较多的,根据我个人认为的重要程度进行了以下区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时间安排有选择性地阅读。比如像我跨考初次接触传播学而言,一些国外作家的著作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看一遍下来就是属于字我都认识但是话怎么也看不懂,后面我就直接选择背诵资料了。

1、必看书目

(1)基础类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第7版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黄瑚 第2版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李良荣 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实务类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刘海贵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教程》 张子让 修订版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 丁法章 第5版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 第2版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略读书目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 刘海龙 中国人民出版社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徐佳 第6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发展与应用》赛弗林

《网络空间导论》李良荣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史新修》吴廷俊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补充书目

《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 舒尔茨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整合营销传播:原理与实务 》 黄鹂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当代广告学》11版 丁俊杰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简明公共关系学》 居延安 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第3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解传媒经济学》吉莉安·道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四、关于复试

首先简述一下近三年的复试情况:2022年原定统招10人,后增加至14人(主要是国新方向),复试线为385分,进入复试32人,拟录取18人(含少干4人),复录比高达2:1;2021年复试18人,复试线为380分,拟录取16人(含少干1人),最高分424,复录比1.13:1;2020年复试25人,复试线为380分,拟录取21人(含定向4人,少干2人),最高分419,复录比1.27:1。

纵观历年数据,拟录取的考生政英成绩在150—160左右,专业课一即理论卷难度稍大所以分差比较大,专业课二即实务卷成绩分差较小,复试淘汰率有所提升。在复试方案方面,初、复试成绩占比分别为60%、40%,考试内容只有口试,包括专业知识占复试成绩的80%,外语成绩占20%。

就我个人的复试经历而言,首先进行简短的中文自我介绍,老师大多据此进行提问,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本科院校及专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新传的原因、实习经历、阅读书目及心得、未来展望等。当然复试以专业知识的内容为主,这部分是对初试所学的更深入的考察,包括对学科或行业现象的看法、对热点问题或新闻的看法等。可能因为跨考的缘故我的口语问答相对简单一些会偏生活化一些。建议大家认真完成自我介绍并且深挖细节准备老师可能会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同时巩固基础理论和专题热点,重中之重还是通过模拟面试来丰富自己的题库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借此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来不断完善。

五、一些建议

想说的话很多,但是最想要跟大家传达的还是备考的中的心态问题,复习的压力、选择名校的压力、研友学习进度的压力、考研公众号过多导致的信息过载等等都会给我们身心造成比较大的负担。我经历了摆烂自嘲、虚假努力和与自己和解三个阶段,发现在考研这件事上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必因为没能严格执行完美的复习计划而陷入“我不自律”的焦虑,也不必与他人比较过早为自己盖棺定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心态放稳关注自身,能够一点一滴地进步坚持到考试那天,你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期待你跻身百年南京理工大学的星空!

认知能力提升的第二要务:提升眼界。

眼界不仅仅是通过学习,看书提升的。还需要我们多见见世面,多去外面转转。可以是旅游,可以是出差,通过对外面生活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变化以及水平来拓展自己的眼界。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1、自身情况

北京地区末流二本新闻学专业,四六级已过,本科四年成绩班级倒数,无科研经历和比赛经历。考研成绩:专业一134,专业二117,政治71,英语67,总分389。正式确定院校并开始备考是3月初,就开始每天泡图书馆。

2、为什么选择北京邮件大学?

北京邮件大学位于北京,享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传媒资源相当丰富。相较于其他北京地区的985,北京邮件大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考的,比较冷门。特色学科是乡村传播,虽然北京邮件大学的传播学学科优势不突出,但在乡村传播方面是全国第一,如果你想在这个方面有造诣的话,北京邮件大学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平台。北京邮件大学的传播学学硕是两年制,对于有年龄压力的小伙伴还是挺友好的~

北京邮件大学专业课给分还是挺松的,不压分,今年进复试的大部分专业课一都在130分左右。基本上只要把题答完,不会太差。

北京邮件大学试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范围比较广,背诵的东西多,对于跨考生来棚老说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背书痛苦的小伙伴要注意啦~

3、情况介绍

北京邮件大学新闻传播招生人数不多,2021年招5人,2022年实际招生也是5人(虽然官网帆启给的是8个,研招网给的是10个,但今年农大实际统招录取是5个), 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报录比,按照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农大新传基本上过了校线就可以进复试。2021年是360分进复试,2022年是370分进复试。

北京邮件大学的不足之处在于,信息不透明,和专业二的考纲变化过大。这点我也深受其害,所以在报考前就要了解清楚各类信息。

学姐建议:

大家在择校的时候,在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因为这是后期坚持下去的动力。考研就是一个致郁和治愈的过程,我还记得去年备考的日子,上大的报录比和拟招人数一度让我陷入自我怀疑,但是对魔都、对会展的向往又在无数个瞬间点亮我。所以择校真的很重要,选择了就请往前冲吧!

专业课复习经验

北京邮件大学新闻传播学考察的是725传播学原理和826传播实务,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下链轿升我用书。

725参考书目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
《传播学研究方法》李红艳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 李良荣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乡村传播学》李红艳
826参考书目

《外国电影史》
《影视基础教程》李焕征
一些新闻评论的实务书(机构*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邮件大学每年专二的考纲变来变去,21年考的是影视文学美学,22年变成了影视实务马新观。每年可以把握的是专一,所以一定要吧专一的基础夯实。才能腾出来时间去应对后面的考纲变化。但主要就是,影视、广告公关、实务这三大类。
我大概在六月中旬的时候,把所有专业课书目通览一遍完成,然后开始重点背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教程在专一中占比最大,一定要重点背。后面7月份开始背中新史,中新史是我硬着头皮把书看了一遍,然后开始背笔记。在九月份开学前大概把中新史背了两遍,传播学教程背了两遍。研究方法是挑着背的,结合往年真题来看,出题主要集中在《传播学教程》的第十五章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第五章。整个复习流程,真题一直贯穿其中,作为导向。

虽然今年考纲上没说要看网络传播和新闻学概论,但从今年的真题来看,这两本书是不能不看的。
专二是从9月份开始背的,直接背的从学姐那*的笔记(我基本上所有笔记都是*的,自己做容易漏掉重点,而且浪费时间)先背的中外电影史,后面开始背电影理论。每天抽晚上五个小时背(6点到11点),上午花5个小时背传播学和新闻史(7点到12点),不背完书我是不准自己去吃饭的,所以我身上会带很多小零食,随时补充能量。下午四个小时留给公共课。(晚上为了节省时间我一般不去食堂吃饭,不建议小伙伴学我,饭还是要吃的~)。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也会掏出*,看看一些新传公众号的推文,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和学界热点,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基本上到最后考试,所有科目来来*背了将近十遍。只有把书背的滚瓜烂熟,才能做到在考场上不假思索地立马写出答案,新传题量真的很大,基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大题量的背后,是对你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度的硬性要求。
今年专二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基本没考,往年会考史论和理论。从今年和往年真题来看,纪录片非常重要

一定要看纪录片!!!而且往年真题也很重要,今年农大的题很多都是往年考过的(比如美国二战的宣传技巧,比如真实电影)今年北京邮件大学的名词解释也出现了很多学界热点,这个趋向说明仅仅关注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也要看看学界热点,比如元宇宙,建设性新闻之类的。
论述题一定要早点开始练,最好十月份之前,每隔一段时间给自己模拟一次,检验一下学习效果。(模拟真的很重要,新传题量实在太大,提前模拟做好时间分配和练练手速很有必要)北京邮件大学基本上没有机构宣传,可以看看其他学校的真题,按照北京邮件大学的考纲,自己给自己出题模拟。

到十月份北京邮件大学突然又换考纲的时候,我是真的慌,突然增加了我最害怕的新闻实务,还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用一周的晚上,看完了《马新观十二讲》的整本书,并找到其他高校的马新观考题,梳理出重点开始背。新闻实务也是每天晚上抽时间看,重点看了评论,消息改写,和策划提纲还有一些微博评论,微博消息之类的题目。新闻实务重点在练,基本每天晚上都在练。

后期到十二月份的时候,开始关注热点,自己来不及整理热点专题,看了一些机构的公众号和《传播学小王子》(孙翔飞)背一些术语和观点,总在自己的论述题里面。对乡村传播进行合理押题,并找论文阅读,摸索出自己的答题思路。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一对一私人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书也一直在背,整个备考过程,传播学教程每天都在背,基本没有停过。文科就是一个越到考前效率越高的学科,一定不要放弃哦~

政治备考经验

我的政治是7月份开始的,先看的徐涛的强化课,每天看一节(事实证明这个进度有点慢,应该一天两节)直看到十月中旬,看一节课刷一节肖秀荣的1000题。

看完课之后,*了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每天一边看《精讲精练》一边背冲刺手册,然后开始刷第二遍1000题。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二轮。十一月中下旬的时候开始做肖八,只做了选择题,肖八选择题大概刷了三遍,一边刷一遍跟着题目查漏,背易混淆的知识点,政治强调的是精准记忆。后面十二月底肖四出来的时候,就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了。把肖四的答案当作语料库来用,考试的时候会轻松很多。一直到临考前一天晚上,我都在背肖四。

英语备考经验

参考用书:朱伟恋练有词、王江涛十天搞定考研词汇、陈正康长难句,张剑黄皮书,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英语在考研中与别人拉开差距至关重要,英语的学习建议早早提上日程,先攻克单词,其次是长难句,然后刷真题3遍左右,先从真题中认识单词与长难句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刷题去减少错误率,考前两个多月练习作文(英语学习要坚持,千万不能学一段时间停下一段时间,单词坚持每天背诵,直到考试结束。)

4月—6月份背单词、学长难句:单词书选择一本就可以,在这个阶段我每天坚持听朱伟的恋恋有词,看视频手抄陈正康核心词汇(可以学习构词法了解前缀后缀后背诵必考核心词汇),后期考前我就反复背王江涛十天词汇书,将不认识单词用荧光笔标记,便利贴抄录反复背诵,长难句听着视频分析课每天练习几个。前期单词长难句会觉得难,记忆反复忘记,但是不要怕,忘了接着背,多重复总会记住的,所以克服忘记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记忆。

7月—12月份进入暑假会有充分时间,除了每天单词背诵,长难句学习,开始接触真题,无论考英语一或英语二都建议刷一遍不考的那份,按照3遍法一步步攻克,暑假过后刷题速度会越来越快,10月份过后开始学习作文,整理模板并根据自我情况,考前一周一篇练习(一定要练习作文,一定要考前全真模拟考试,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否则会和学姐一样因为作文浪费大量阅读题时间差点完不成卷子的哦)。

复试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的复试占比为40%,所以如果过了初试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也见了很多初试分数高复试就不好好准备被刷掉的例子,所以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今年是第二次线上复试,因为某些原因我是在家准备的。初试成绩是2月21号出的,从出成绩那天开始我就开始准备复试了。复试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天:心理测试;第二天:专业课加综合面试;第三天:上午专业课笔试下午英语口语面试。

心理测试就是一些简单的线上选择题,只要没有心理疾病心理正常都没问题。最重要的是专业课和综合面试。我从拿到初试成绩那天就开始练习口语答题,先把可能问到的专业类题目和综合类题目整理出框架,然后用口语说出来。复试和初试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把文字输出转化为口语输出,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练习,尽量锻炼自己不要卡壳。

复试的专业课笔试也是跟初试比较像,我们今年考了两道。时间比较紧,要抓紧时间写。自己准备A4纸,时间到了就停笔然后拍照发到考官邮箱。英语口语也是问的比较生活类的问题,英语老师都很专业且严肃,但是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回答出来就可以。

其他建议

考研会经历各种情绪的起起伏伏,今天觉得自己能考上,明天可能又觉得自己考不上了,也会遇到崩溃到学不进去,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请一定一定要坚持下来!告诉自己坚持到最后就胜利了!心态的调节十分重要,所以遇到情绪低落或暴躁到学不进去的时候,就让自己放松一会,睡上半天的觉,或是出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饭,这些都没有关系。等重新梳理好心情了,就再次回到桌子面前,继续冲,不许自己放弃,冲就完事啦。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是心态上的建议,考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会的题,但是不要自己吓自己,可以这样想,我做不来大家都做不来,这样安慰自己,沉着答题把自己能思考到的都写下来就可以拿分。

其次,考研是一项非常漫长的旅程,一旦确定好了目标一定要坚持下来。初试和腐蚀前一晚我都很崩溃,给朋友打*哭诉,可是哭完还是要继续面对,我一直相信老天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苦尽甘来的那一天,山河星月都作贺礼!”

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74997.html

与“大学老师对专业介绍的推文 如何在大学里开始提升自我的认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