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南京大学文言文简介

8.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前身为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95年辈确定为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

根据09年全国院系排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全国排名前五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 成。九十余年来, 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本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 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1995年,本系被确定为 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1998年,本系经国务院 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本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5人,专职教师62人,教辅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3人,讲师5人,博士毕业待评职称5人,其中1人为美国杜客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此外,本系有国务院 *** 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 全系共有学生600余人,其中博士生160人,硕士生300人,本科生17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历史学系向来注重培养素质高、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本科生除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外,还选修了大量的文化素质课及应用型课程,西方文明史、中国 文化史、港澳台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公文写作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考古专业的师生长期参与田野考察和文物发掘与整理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历史系致力 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或攻读博士、硕士学 位。举办了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英国史等国际学术讨论会。

5. 谁帮我介绍一下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南京大学是国内顶尖大学

南京大学是民国时期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多达2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共多达250余位两院院士,建校以来院士校友总人数遥遥领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外的其他所有大学。

南京大学60年代诞生了中国高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南京大学绘制了中国第一架战斗机的结构草图。

南京大学培养了设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杰出校友。

南京大学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访问过的少数几所中国大学之一。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6位(黄纬禄、赵九章、钱骥、程开甲、朱光亚、任新民等,基本上都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南京大学从商学院校友接受了5500万的捐赠(迄今为止国内经济学领域得到的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建设经济金融高级研究院。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7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的3位,其中一位是现任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

(中国是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联合国*规定常任理事国公民不得担任联合国正秘书长,所以联合国副秘书长就是中国人在国际上能够担任的最高职位)

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位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艾肯伯里,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太平洋美军司令将易人 候选人竟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频道-中华网 )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首位博士外长(杨杰篪(ci),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香港大公报--南京大学培养出中国首位“博士外长” )

南京大学培养了比清华、北大两校加起来还多几位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所长。

南京大学中国大学前20强中近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没有合并过其他大学依然能够排进前5名的学府。

南京大学拿了国家985工程一共26亿财政拨款,华东五校中985拨款总量和人均几乎最多的大学。

今年南京大学又是全国第五

6. 有关于南京大学的介绍吗



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介

来源:南京大学石头论坛

东南大学有多少年历史了﹖

19世纪末,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1901年清*推行“新政”,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开始采用近代新学制。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上《筹办学堂折》,呈请在江宁(即南京)开办师范学堂。1903年2月,继任总督张之洞上《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并委派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随后又聘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工作。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1905年,因学堂名称意义不清而造成纠纷,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本科,增设公共科(即通识科)、分类科(即专业科),创设中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图画手工科。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已设有地理历史部、国文外国语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等4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停办。
1914年7月15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聘留美学者郭秉文为教务主任、陈容为学监,让二人回国之前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并延揽师资。1915年9月10日,南高师正式开学,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及国文专修科,1920年时已设有文理科(包括国文、英文、哲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和地学共8系)以及体育、工艺、教育、农业、商业、国文、文理共8个专修科。1919年,南高师在中国率先实行选科制(即学分制),同时在教务主任陶行知倡导下,率先推行以教授如何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法”以代替“教授法”。12月,校务会议通过陶行知提议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顶住各方压力于翌年正式录取8名女生和50多名女旁听生,成为中国第一所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1918年9月,郭秉文出任南高师校长。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议在南高师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获得一致赞成,随后组建“南京大学筹备委员会”。同年9月,郭秉文等十位发起人联名向国务院和教育部申请设立大学,12月7日获国务会议批准成立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6月6日,东南大学董事会成立,郭秉文任校长,9月正式开学,12月校评议会和教授联席会决定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各科系在南高师的基础上陆续增设,至1923年有文理科、教育科、工科、农科、商科共5科20余系。
1916年即南高师正式开学的第二年,学校增设工艺专修科,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为工科的机械工程系。1922年7月茅以升出任东南大学第一任工科主任,1923年3月与杨杏佛、涂羽卿等7名教授联名向学校教授会和评议会提议工科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得到一致通过,以上三个系为学校的工科传统奠定了基础。
经过茅以升的苦心经营,东大工科师资逐步增强,聘请了杨杏佛、涂羽卿、沈祖玮、李世琼等学者任教授,各项设备也逐渐添置齐全[1]。然而,1924年4月东南大学校董事会以学校经费不足为由单方面决定停办工科,郭秉文和茅以升力争保留未果。8月,经与水利局协商,东大工科与河海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河海工科大学,由茅以升出任首任校长,设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系。
1927年,国民*定都南京,6月将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和南京农业学校等9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遭师生强烈反对,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由于国民*试图加强对高等学校的控制,中央大学被卷入上层政治角力,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人事动荡、经费遭长期拖欠,大批教师流失,学校教学科研都陷入困境。1932年6月,教育部在*中央支持下将中央大学强令解散整理,在上海的医学院及商学院独立建校。8月,罗家伦被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任职期间对学校行政进行改革,同时延揽名师、扩建校舍、增购书刊设备,中大从低潮中逐渐恢复,进入郭秉文之后又一个稳步发展的兴盛时期。1935年中大再次创办医学院,至此共有文、理、工、农、医、法、教育(后更名为“师范”)七个学院,直到1949年都是中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34年,中央大学在南京近郊征地8千亩,准备建设新校园,然而这一工程被1937年7月爆发的抗日战争打断。由于淞沪战事恶化,10月罗家伦决定利用建新校区的经费将学校直接西迁重庆沙坪坝松林坡,11月所有学生顺利抵达,医学院、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则迁往成都华西坝。由于罗家伦的果断决定,中大迁校准备充分,没有遭受大的损失。战争期间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还面临日军轰炸的威胁,但在中大师生的努力下,学校规模和水平大大发展,中央大学开始进入其最鼎盛的阶段。当时报考中大的学生十分踊跃,学校1939年在重庆柏溪另建分部容纳低年级新生,还增设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气象系、边政系等科系以及工科、医科、文科、法科及师范研究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中大校长主持复员回迁,1946年11月1日在南京开学。文、理、工、法、师范学院和一部分农学院学生在四牌楼本部,理、工、农、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在丁家桥二部。至1949年,中央大学各院系无大变更,研究院增设法医、经济、社会三个研究所。此时中大工学院下设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7系,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生理、药理、病理等学科。
1949年1月,南京国民*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周鸿经奉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南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民*入城。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的学生*,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开进南京,军管会派赵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潘菽任校长。1950年,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这一时期,全校各学院的教学规模处于维持状态,只有工学院仍有一定发展。1949年,工学院由钱钟韩任院长,仍设7个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学生2363人,其中工学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学院976人,占全校的38%,是当时学校最大的学院。

3. 南京大学的介绍

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地处中国的南京,是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

上可溯至汉后吴永安元年,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民国早年转变为现代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

中华民国 *** 撤离南京后由“国立中央大学”易为现名,沿用至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大学之一。

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亦为现代儒家思想与中国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影响。历史概览旧称: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 据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官方的沿革史,学校前身追溯至源于258年的南京太学。

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后,校史追溯至清末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因受政治时局等影响,学校迭经变迁。

三江师范学堂成立不久易名两江师范学堂,之后又先后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合并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激盯馆故弋嘎龟霜骇睛,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发展为新的综合大学。历史纪事 南京大学沿革图依据更名南京大学之前的中央大学沿革史,古代校史始自吴永安元年(258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南朝宋时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为史上首所分科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大学,至明朝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学府,历代曾设校于秦淮河畔夫子庙一带、钦天山下四牌楼一带等处;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之后校方以筹建三江师范学堂的1902年作为建校年份而不再追溯古代校史的部分;之前校方曾先后以成立南京高师的民国4年以及国立东大改组首都国立大学的民国17年为建校纪念年份并同时追溯前身古代南京官立高等学府历史。清光绪28年(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江宁府学停办,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与东南名儒张謇、缪筱珊等人筹划新学,倡议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呈请开办师范学堂;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拟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聘缪荃孙为首任总稽查,经年余筹备,1904年11月三江师范学堂开学,设历史舆地科、理化科、农学博物科,本科开设经学(修身)、文学、英文、日文(东文)、舆地、历史、教育、法制经济、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博物、农学、图画、手工、体操17门课程。

学堂效法日本,最初聘请了70位中国教习(实际任教者26人)和11位日本教习。 清光绪32年(1906年)5月,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专办优级师范。

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增设公共科、分类科;公共科即通识科,学生据学业程度不同修读一至三年,主要修读人伦道德、群经源流、中国文学、外语、逻辑、算学等公共通识课程;分类科即专业科,提供完成公共科学习之后进行的分学科类别的专业教育。

至1911年初,学堂设国文外国语部、地理历史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四部;有中国教习23人(另有翻译11人,编译1人)、日本教习8人,西洋教习3人。因辛亥革命,1911年底两江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民国3年(1914年)7月15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勘察两江师范学堂校舍,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南高师或南京高师),郭秉文受聘为教务长,在美国延揽师资,1915年9月10日,南高师开学,首届学生110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章程规定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目的,其办学实则突破一般师范的制限。

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以及仅招收了一届学生的国文专修科,以后陆续成立了数个专修科,1919年,国文部改为国文史地部,理化部改为数学理化部,翌年合并为文理科。到1920年,学校设文理科、教育专修科、英文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商业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学生357人。

其中,1915年设立的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1917年设立的商科,1921年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

民国7年(1918年)3月,江谦病退,郭秉文任代理校长,9月,郭秉文正式出任校长。1920年高师改大,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获得一致赞成,随后成立筹备委员会,经郭秉文奔走,9月25日,包括郭秉文在内的十位发起人联名致书教育部,“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12月7日北洋 *** 国务会议通过南高筹建大学的议案,并定名为“国立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2月16日成立筹备处,1921年6月6日,中国国立大学第一个董事会成立,并通过《东南大学组。

7. 中国用文言文作为校训的大学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四川大学校训: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兰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

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石油大学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温州大学校训:自强勤奋 唯实创新

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湘潭大学校训: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 。。。。。。。

1. 南京大学简介

介绍我就不介绍了,给你说一说该校的院系吧。

南京大学历史上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文理学院、商学院,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生物系、地学系、气象系、心理学系、西洋文学系、建筑系、航空系、体育科、艺术科以及工商管理、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科系。

文学院

文学系 语言学系 文献学系 戏剧影视艺术系 大学语文部 哲学系(宗教学系) 历史学系

理学院

数学系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1]

天文学系

空间科学系

物理学院

现代物理系

物理学系

光电科学系

声科学与工程系

基础物理教学中心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

信息电子学系

通信工程系

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

微*与集成工艺中心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水科学系 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

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学系 大气物理学系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地理信息科学系 海岸海洋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新闻传播学院

商学院[2]

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金融与保险学系 产业经济学系 人口研究所)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会计学系 电子商务系 市场营销系 人力资源管理学系)

外国语学院[3]

英语系 俄语系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西班牙语系 国际商务系 朝鲜语专业

法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4]

*** 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政治学系 行政管理学系 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

信息管理学院

社会学院[5]

社会学系 心理学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学院

医学院[6]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口腔医学

软件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

工程管理学院

教育研究院

匡亚明学院(基础学科教育学院)

大学外语部

体育部[7]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模式动物研究所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8]

建筑系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国际学院

国防生

美术研究院

金陵学院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九十余年来, 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努力,本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1995年,本系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工程的单位。1998年,本系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本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人,专职教师73人,教辅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5人,博士毕业待评职称8人,其中1人为美国杜客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1人为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此外,本系有国务院 *** 津贴获得者17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全系共有学生600余人,其中博士生160人,硕士生300人,本科生17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历史学系向来注重培养素质高、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本科生除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外,还选修了大量的文化素质课及应用型课程,西方文明史、中国 文化史、港澳台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公文写作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考古专业的师生长期参与田野考察和文物发掘与整理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历史系致力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举办了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英国史等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系毕业生就业面较宽,在国家外交部、安全部、新闻机构、高校研究所、部队等单位,都可看到历史学系学生的身影,他们工作勤恳、认真踏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本科生负责老师:张 生、任玲玲 联系*:025-83683690、025-83593517

研究生负责老师:张 生、杨 骏 联系*:025-83683690、025-83593517

4. 南京大学的详细资料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

自1902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8月8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国文下(东南大学)】章节测试答...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学国文下(东南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1.1宋代历史与文化

1、赵匡胤定过国号为宋,是因为他()。

A、出生在宋州

B、发迹在宋州

C、定都在宋州

D、籍贯在宋州

正确答案:B

2、宋朝的经济、文化、军事都较为强盛。()

正确答案:错

1.2宋词繁荣的原因、北宋词总论

1、关于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在表情达意的强大功能,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令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衰落为宋词的兴盛创造了文学环境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正确答案:C

2、继承了花间派风格的词人是()。

A、周邦彦

B、欧阳修

C、秦观

D、冯艾子

正确答案:B

3、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的是()。

A、晏几道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正确答案:C

4、关于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民阶层的萎缩,需要近于流行歌曲的词鼓动阶层气势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文人队伍的壮大,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正确答案:A

1.3柳永词概述

1、关于柳永对词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慢词

B、多用赋体

C、引经据典

D、雅俗并陈

正确答案:C

2、柳永的词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

正确答案:错

1.4《八声甘州》赏析

1、《八声甘州》中,领起全文的是()。

A、渐

B、冷

C、洗

D、对

正确答案:D

2、《八声甘州》中,出自谢�x《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是()。

A、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B、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正确答案:A

3、《八声甘州》一词苍凉激越,共用了八个韵脚。

正确答案:对

1.5殊词概述

1、晏殊的《珠玉词》受到()的影响很深。

A、李煜

B、温庭筠

C、李白

D、冯延巳

正确答案:D

2、晏殊最擅长的是()。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乐府

正确答案:C

3、晏殊被称为“南宋倚声家初祖”。

正确答案:错

1.6《蝶恋花》赏析

1、“缠绵悱恻,雅近正中。”是()对本词的评价。

2. 南京大学的历史介绍

学校全称名称:南京大学 简称:南大 旧称: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6)、两江师范学堂(1906-1914)、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1)、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国立江苏大学(1927-1928)、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俗称“南京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时期俗称“重庆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1949-1950)、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源头,1910-1952) 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英文缩写nju 成立时间:1902年 历史沿革 一、长江下游近代高等教育之源起――三江师范学堂 1888年,教会大学汇文书院(nanking university)在南京成立。

1901年8月,清廷下令各省书院改学堂,12月又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将学校教育分成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级别,其中高等教育又分大学院、大学堂、高等学堂三个级别。 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折》,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南京)办一师范学堂。

不久,刘坤一病逝,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张之洞委派翰林院编修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随后聘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督查,负责筹建事宜。

1903年3月,张之洞调往学部,魏光焘继任两江总督。当年九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

学科设有理化科,农学博物科,历史与地科和手工图画科。 1904年10月,正式招生。

江苏候补道杨觐圭被聘为首任监督。缪荃孙、方履中和陈三立先后被聘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督查”。

二、救国教育――南京高校的传奇年代 1905年,两江总督周馥将“两江”改为“三江”。据《奏定学堂章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由徐乃昌出任学堂监督。

1906年,江宁候补道江宁提学使李瑞清接任总督,其担任学堂监督6年,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首创艺术系科,学堂发展成东南第一学府。 1907年,美国基督会于1891年创立的基督书院(christian college)和美国长老会于1894年创立的益智书院(pre *** yterian academy)合并为宏育书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

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学(private university of nanking),有“江东之雄”美誉。 1912年,因战乱停止办学。

学堂历时近10年,计毕业学生约2000人。其中不乏著名科学家秉志、周仁;国学大师胡小石、柳诒徽、陈中凡;美术家吕凤子、张大千等。

1914年8月,江苏各省立学校校长联名要求在两江师范学堂“设立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巡按使韩国钧批复:“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去年叠奉部文,准就两江师范学校校舍改设。”

1915年,时任北洋 *** 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于南京创立河海过程专门学校,隶属全国水利局。1915年3月15日正式开学。

是辛亥革命后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等学府。第一人校长:许肇南。

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学(以下简称“南高师”)。经北洋 *** 批准,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被任命为校长。

1915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在南京开学,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德本康夫人。 1919年,留美哲学博士郭秉文接任南高师校长。

此期间,始有“北有北大,南有南高”之说。 1921年,张謇、蔡元培、郭秉文等10人*,在南高师基础上创立国立东南大学。

下设23系,融文理、师范、农工、商科于一体。学科之多为全国之最,延揽学贯中西的学者不计其数,诸如物理学博士胡刚复,气象学宗师竺可桢,数学家雄庆来,教育家陶行知,桥梁专家茅以升等。

1923年,南高师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此时,东南计教职员200人,学生1600人,经费40余万。

1924年,东南大学决定停办工科,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更名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全国水利局,第一任校长:茅以升。 1927年,南京国民 *** 实行大学区制,全国设立四所中山大学。

国立东南大学合并其他高校后,建立第四中山大学,河海工科大学编入工学院土木系。 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4月定名国立中央大学。

下设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8个学院,是当时国内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1937年,因抗战迁至四川开学,在重庆沙坪坝,曾蒙重庆大学相助,医学院另迁成都华西坝,有赖华西大学支援。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还宁。 1949年,8月8日改名国立南京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办学22年,培养学生8914人。 1950年,根据教育部精神改称南京大学。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299587.html

与“东南大学国文专业 9. 有关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介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