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谈谈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百...

谈谈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谈谈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传播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成果日益丰富。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专业人才。

内容摘要: 20世纪初以来,世界传媒业飞速发展。百年间,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相继问世,日益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作为向传媒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理念、方式、目标等方面,对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然而我国一些高校传媒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对传播学理论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实践、轻理论。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传播学理论在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播学理论传媒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传媒产业正在高速发展。2014年,在我国GDP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传媒产业年增长率逆势上扬,从2013年的15.5%上升至2014年的15.8%。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需要人才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等至关重要。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媒介无处不在,甚至无孔不入。随着新老媒体的交融,融合性传媒生态圈呼之欲出,媒介融合日趋深入,而这一切使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趋紧密。

一、传媒专业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传播学发源于美国,其历史不过百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20世纪中叶,传播学才正式成为大学的正规课程。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与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20世纪中叶以后,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科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提出,研究领域得以拓展。传播学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逐渐成为显学,其学术地位也得到了巩固。据统计,在20世纪的美国,各大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每年发表的与传播学相关的博士论文达120多篇,并且逐年递增。在传播学的教育方面,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高校基本都设有传播院系和专业,一些高校也因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和教学而闻名于世。

美国是传播学的诞生地,也是现代传媒教育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凭借在传播和新闻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学术优势,率先开展了现代传媒教育。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的诞生。4年之后,哥伦比亚大学顺势应时也成立了新闻学院,如今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世界著名学府,其新闻学院所秉持的人文学科基础与专业技能训练并重的传媒教育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二、我国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传媒专业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突飞猛进,并很快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传媒专业相关课程。1982年,被誉为“传播学鼻祖”的威尔伯施拉姆访华之后,美国、日本的传播学学者相继来到中国介绍、宣传、讲授传播学。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后,一大批高水平的传播学专业译著纷纷出版,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传播学及相关课程。

如今,国内开设传媒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等课程已经成为传媒专业人才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在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由于传媒专业本身较强的实践性,部分高校对传播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超过传播学理论教学,集中表现在课程设置比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传媒专业的认识这三个方面。在对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传播学理论的缺位或不足将严重制约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不利于我国整个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偏重传播实践教学

传媒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就导致部分高校传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急功近利,忽视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平衡,简单满足于讲授各种各样的技术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更像“技工”,而非真正有思想、敢创新、善学习的传媒人才。

(二)教师倾向于讲授传播技术

部分传媒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化、工具化的倾向。由于传媒专业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领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教授学生所谓的技巧和方法,却忽视了传播学理论的教育。同时,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学内容也滞后于传播学理论和媒介技术的更新。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理论注入不足,导致学生在传媒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学生偏爱传播技能的学习

部分传媒专业的学生存在厌恶理论学习、觉得实际经验比理论更有用的错误观点。传媒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学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都为增加实战技能做准备,对应用性的采、写、编、播等技能充满*,并不重视传播学理论课程,也不愿投入精力去学习研究。

三、传播学理论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一)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

目前,国内开设传媒专业的高校根据传媒产业的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在传统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新媒体、物联网、网络动漫、数字媒体技术、媒介融合等新课程,使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出宽口径化趋势,这符合信息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传媒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但诸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应该是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的根基,也是评价高校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否健全的关键。

(二)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教师在传媒专业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往往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在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时,教师看似应用的是一系列“规则”和“技能”,但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对于传媒专业教师来说,丰富、多元、完备的传播学理论是其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传媒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介不断更新、融合,而传媒专业又具有多学科性,这些都为传媒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的理论素养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将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传媒专业人才。

(三)传播学理论是传媒专业学生的重要软实力

现代传媒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业界普遍认可的人才往往兼具多层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能够准确分析媒体的本质与现象,并能以复合型人才的身份促成不同媒介的融合。因此,传媒专业人才一定要做到理论基础扎实、知识范围广泛、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果将传媒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别归结为个人硬实力的话,那么,学生的思想深度、理论水平、学习自觉性、新闻敏感度等就是其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传媒专业人才的“软实力”大多是在高校学习阶段培养和塑造的。

四、高校传媒专业应重视传播学理论教学

传媒产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传媒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校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重基础、重理论、重内在、重实践,只有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思维方法、宽广的国际视野、精湛的专业技能的传媒专业人才,才能使我国传媒产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

(一)高校应以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为要义

学科的教育离不开理论课程的学习,传媒专业也是如此。开设传媒专业的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具备了宽、牢、实的基础理论功底,才不会在浩瀚的传媒知识和纷繁复杂的传媒现象中如堕烟海。树立牢固的基础理论和健全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传媒专业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传播学理论素养为要义,帮助学生整合传媒实践经验,实现认知上的升华。高校在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科学、合理地规划传播学理论课程和应用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应使两者良性互动。

(二)教师应以强化传播学理论修养为根本

传媒专业教师只有传播理论扎实、知识储备丰富、关注理论前沿,才能为学生拨云见月、指点迷津。在提倡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传媒专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传播学理论的学习,并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已有知识出发,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同时,教师应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传播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回归理论,通过合理的学科设置、生动的课堂内容、丰富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应不断提升软硬实力

学习一门学科和专业,不应以掌握实用性技能为根本目标。就传播专业而言,实用技术固然重要,但技术背后的传播学理论才是学生了解、学习、研究、掌握传播学这门学科的真谛。而传播学理论的意义在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传播实践,使其具备研判各种传播现象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传播专业时,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学习观,深刻认识传播学理论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成为传播学理论扎实、传播技术精湛的全方位人才。

五、结语

随着传播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成果日益丰富。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交流系统的构筑、新技术引起的社会变革,以及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的变化等方面,传播学相关理论都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传播现象与媒体的发展规律。就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传播学理论和传媒实践的关系相当于“道”与“术”的关系,道正则术易,道偏则无术。在传媒人才的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雅文.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2]贾平.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传播学教学模式[J].安顺学院学报,2013(10):55-57.

[3]王文娟.对当前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访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J].今传媒,2011(2):4-5.

[4]姜德锋.传播学理论的多学科性及其教学应对[J].新闻传播.2013(11):222-223.

;

国内哪些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比较好?



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国内传播学专业这个问题我可以简单介绍啦,我现在是川大传播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一、推荐国内传播学专业好的大学

(1)综合排名

国内的传播学专业排名网上一直都有,什么中国前十传播学大学。不过近几年教育部改革啦。根据学科各方面的实力进行了一个综合评估。

2018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并评估为A+专业的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类的有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的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

这个评估也只是参考啦,也有很多学校其他方面会影响这个排名。各个大学传播学的侧重不太一样。比如你想从事学术道路,复旦、人大、武大、川大都是很好的选择。你想从事时间工作,就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川大也是很好的选择啦。以下这些学校都是传播学历史悠久,很值得去的学校。

(2)川大介绍

不知道你现在的学习情况与目标,那我简单介绍下川大的传播学的情况。

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是老牌强势专业与学科,师资力量强大,课程设置完整。传播学方向整体是偏向学术道路的。如果你想从事科研工作,那么来川大是很好的选择。你可以接触到许多学术上的指导。

而且川大地处西南。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如果想要在西南地区发展,那么川大会给你很多的帮助。不过,如果你更喜欢在新的媒体实践,那沿海地区或者北京自然更有优势。

二、老师推荐

你读过一些考研传播学的推荐书籍的话,人大的郭庆光、复旦的黄旦、中传的彭兰老师等等都是非常优秀且有趣的人。不过,都是大佬,招收的博士生比较多。

川大的话则非常推荐黄顺铭老师。学术上的大佬,而且人也很有趣。上课讲授的文献都是十分新的,对于学习思路上的指导非常有启发作用。如果你来川大,欢迎报考黄顺铭老师。

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传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香港浸会大学是很多传媒专业生的梦想学院,因为浸会大学的传媒专业享誉中国,很多专业都非常不错和拔尖,那么在浸会大学读传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跟着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香港浸会大学介绍

香港浸会大学,简称浸大,创立于1956年,与香港大学并立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两所高等学府,是一所由香港特区*全面资助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浸大以“全人教育”为其教育目标及理想,其校训为“笃信力行”。校园位于繁华的九龙塘地区,交通四通八达。

作为一所蜚声国际的世界一流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于多个全球权威大学排名中表现卓越。香港浸会大学的传理学院更荣登“亚洲第一”宝座,被拥有超过300万读者的知名新闻网站Asian Correspondent评选为亚洲学生首选的“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威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学院等老牌知名学府比肩。

第一,师资力量

在浸会传理学院读书,你的授课老师们全都是传播学术界和新闻研究界的大佬们,每个老师都可以达到双语授课,主修课的老师有张正甫老师,凤凰卫视的张少威,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等名师,电影学院更有香港知名导演。课堂上全程英文授课,老师们用最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带你领略媒体的魅力,同时也会辅助你们进行就业选择。选修课的老师除了本校老师之外,还有很多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客座教授,比如香港著名文化评论专家林沛理,还有前奥美董事Royce Yuen,在他们的课堂上你就可以轻松体验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后面的职业选择方向。

第二,课程设置

在香港依然遵循着英式教育体制,研究生大多数为一年制学习,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在浸会传理学院,所有的课程全部是英文授课,以笔者当年上学的传媒管理专业为例,第一上学主修两门课程,选修两门课程,第二学期主修两门课程,选修四门课程,或者用一个小组project代替两门选修课。因为传媒管理是偏向商科和管理的专业,虽然听起来一共是十门课程,但是其中的压缩制学习能力和强度还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

第三,就业方向

在香港完成一年的学习之后,很多学生考虑到就业的方向选择,在浸会读传媒的一大好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你接触到的老师会带你们去各类传媒机构参观并介绍实习,如果你有意愿留港工作,完全可以找任课老师推荐你去TVB 或者凤凰卫视或者其他媒体机构,这些资源是其他类型的专业不可相比的,另外以传媒管理专业为例,因为就读该专业的同学有一部分是在传媒行业有过职业经历的,所以在平时的小组学习中,你可以获取一部分行业内的最新信息,从同学那里分享而来的信息也会给你提供一个未来就业的评估和方向。

第四,关于留港工作

在香港这个开放的环境中,留港工作是很多学生选择磨练自己的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对于这点,香港*还是很支持的,比如在学生毕业的当年,可以无条件续IANG签,在此期间学生只要找到合法工作就可以合法留港,合法工作居住满7年就可以拿到香港永居身份。

第五,作业

很多学生在未去香港上学之前,也许只知道香港传承英国教育体制,但是具体的上课制度和考试制度是怎么样的?很多学生会很担心。其实在香港考试分为必修考试选修考试两大类,对于必修课考试,主要以课堂出勤率,paper和presentation以及闭卷考试为主,所有的考试基于大量的课堂以及课后阅读为主,按照百分制打分,最终呈现在成绩单的为ABC档;选修考试主要以小组演讲和小组project为主,基本没有闭卷笔试考试。

以上是香港浸会大学读传媒体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一、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福建省的一所双非学校,专业是编辑出版学。大学期间,上课看小说睡觉,妥妥的学渣一名。我是毕业后考研,一战西安交大失利,二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上岸。我的初试成绩是英语二75,政治69,专业课一120,专业课二122。

一战出考研成绩的下午,哗啦啦地哭了一顿之后我就决定二战了。选择困难症的我花了两个月时间,直到5月份才选择了中科大。

我选择中科大,首先是因为我有名校情结。对我来说,如果考一所普通的学校,那我将毫无奋斗的动力(个人选择,没有说普通学校不好的意思哈)。其次,我考虑的是真题与我的契合度。我觉得中科大的题目,偏基础但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题目。最后,我考虑的是地域因素,合肥离福建也不算太远,算是可接受的范围内。

为什么选择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C9九校联盟之一。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四大国际公认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榜。2020年最新公布的榜单中,中科大在其中三个榜单中都跻身前100。但对中科大这样的理工学校来说,新闻与传播的学科排名的确不是很好,相对于老牌新传名校确实不占优势。但依托中科大这个平台,科大新传有着独特的研究方向,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中科大新传越来越热门,报考人数也越来越多。不仅竞争对手人数增多,而且生源也在质量提高。据我了解到的,报考学生有中科大本校,还有一些其他985和211的。科大的招生人数也飘忽不定。2019年统招人数是36,2020年降到了28人(这年因为一志愿录取人数不满,进行了校内调剂),2021年统招人数是51,但2022级的统招人数依然是迷。

二、政治备考经验

政治:

基础:暑期+九⽉份(徐涛精讲课+徐涛精核⼼考案+1000题)

政治复习时间是从暑假开始的,因为跟的是徐涛的课程,

所以*了⼀本徐涛的核⼼考案,

看着讲义听课,边听课边做笔记(有的同学也*肖⽼的讲义,但是我觉得那本讲义所涉及到的知识太多了, 不适合建⽴知识框架,因⼈⽽异),在暑假期间学完了近现代史+⻢原,主要是注重政治知识框架的建⽴,没事的时候会在⽩纸上画知识框架,政治知识点⽐较琐碎,归纳起来⽐较好记忆。

⻢原部分,建议这⼀部分⼀定要听课,⻢原部分注重理解,并且这部分⼀定要理解,后期做题会很 顺畅。

⽑概+近代史部分,建议先学完近代史,再学习⽑概,按照时间轴来整理知识框架。

思修部分,建议不⽤听课,直接做1000题,不懂的查⼩⻩书。

后期:10⽉份—考试(腿姐冲刺背诵笔记+肖四肖⼋+徐涛模拟卷

+腿姐模拟卷+肖⽼唯⼀⼀节直播课)

⾸先⼜做了⼀遍1000题,

然后翻看了⼀下徐涛的⼩⻩书,在脑海⾥或者⽩纸上画知识框架,10⽉份没有背政治,主要是在做题和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不断的巩固。到了后期冲刺背诵笔记出来后, ⼜稍微背了背腿姐的冲刺笔记,

背诵⽅法主要是:合上冲刺笔记后,能复述出所背章节的框架和⼤致内容。

选择题部分:前期⼤部分的时间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提⾼选择题的分数,得选择题者的⾼分,我的政治选择题考后对完答案之后好像就错了两个题,所以才会取得那么⾼的成绩,⽽且选择题中热点会占⼀定⽐例,后期腿姐会出⼀节直播课,直播课上会讲热点考题,建议把直播课看⼀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需要你后期在练习的时候⾃⼰去找感觉。

⼤题部分:对于时间不够的同学来说,平时的背诵中完全不⽤理政治⼤题,等到肖四出来之后只背肖四就⾏,但是当时我还*了徐涛的考前预测必背20题,

因为肖四的⼤题答案其实写的不是很具有条理性,需要⾃⼰找点归纳,增强可背性,但是徐涛的必背20题⽐较具有条理性,背诵起来⽐较舒服,所以我是两者结合进⾏背诵的。⽽且徐涛的必背20题很多,⽐肖四要多,还是建议背肖四就⾏,学有余⼒背诵徐涛。背诵⼤题的时候不要想着会出现原题,虽然2021政治考题肖⽼再次封神,但是你要知道你背诵的东⻄只是在考试中会⽤到的答题的语料。

考试特点:政治是短期可以提⾼的,⽽且你也会发现其实⼤部分分数是在后期的复习中拿到的,不要讲什么“政治对理科⽣⼀点都不友好”这种⻤话,后期11⽉后好好冲刺,极有可能从⼩渣渣变成80+⼤神,所以政治⽅⾯不必担⼼,政治的复习也⽐较轻松,后期对于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建议听腿姐的带背录⾳或者徐涛的录⾳,这些都是可以是⾛在路上听的,不会浪费时间,你只需要认真听⼀听,对相应的知识点有印象就⾏,每天吃饭排队的时候刷⼀刷新闻,对政治导向有所认识就⾏。另外还有徐涛的公众号可以关注⼀下,后期他也会有⼤题带背,可以吃饭的时间记⼀记就⾏。hhhhh分给政治的时间都是边⻆料。

其他:

对于刷题app,有些⼈在微信中发现⼀些刷题app,我也有*过,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我也是偶尔吃饭排队或者睡前刷⼀刷题,没刷⼏套。这个因⼈⽽异吧。

对于模拟卷,除了肖四之外,其他的模拟卷我都只做了选择题,当时*了⼀堆模拟卷,但是时间来不及,最终做的只有徐涛模拟卷+腿姐模拟卷+肖四肖⼋,特别是肖四肖⼋要多做⼏遍。

英语备考经验

首先,阅读,我推荐大家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

大概3-4月份即可以开始做真题,先从比较老的年份的真题开始(如2005年),先用这些题来练手,因为相对来说近10~15 年的真题更为重要。另外,注意要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去做真题,不然就是浪费真题,做完真题以后要仔细分析,把真题吃透,而且真题至少要做2~3遍,笔者总结的吃透文章四要素:①通篇无生词;②理解长难句;③了解文章结构;④正确与错误选项无疑惑。只有做到这四点才算把真题吃透,不然只做题对一下答案起不到复习效果,下图是笔者研究真题时的笔记。

其次,作文,对于英语底子不好的同学,作文应该尽早准备,因为作文的分数相对来说更容易拿,而且分值比较高、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它不像翻译那么难,即使认真准备了也不一定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所以越早准备作文,最后你作文得分越高。我建议大家看石雷鹏和周思成老师的写作课程,尤其是石雷鹏老师,上课幽默风趣。

讲完阅读和作文,就轮到被笔者喻为 “ 私生子 ” 的完型和新题型,这两部分最大的特点是: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一般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分数。

首先,新题型,我建议大家看宋逸轩老师和有道考神赵楠楠老师的课程,先学习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套路,然后做真题、研究真题,掌握真题中常见的出题套路,找到选项你原文的对应关系,下图是笔者分析新题型的笔记。

其次,完型,我建议大家看新东方易熙人老师和宋逸轩老师的课程,然后把真题反复多做几遍,吃透真题,你基本上可以拿到6~7分的保底分数。

最后,被笔者喻为 “ 弃子 ”的翻译,为什么把它喻为 “弃子”?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翻译难度对我来说比较大,付出与回报不出正比,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选择了“躺平”,最后在考试的时候我确实也没有时间做,所以考试的翻译我压根没动笔。如果你英语底子比较好,翻译也可以积极准备,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个人觉得应该优先把前面几个题型抓住,这样复习更为合理、更高效,并且更有利于应试。翻译课程我推荐考虫李大元老师,这个老师讲的还不错。

专业课备考经验

2021参考书目

2021中科大新传参考书新增三本 (标红为2021新增)

334: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20;

《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刘冰,南方日报出版社,第2版,2012;

《当代新闻学核心》,卡琳·沃尔-乔根森,托马斯·哈尼奇编著,张小娅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4;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

440: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小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5版,2006;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

《中外新闻传播史》,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7;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7

中科大的参考书分数占比较大,但科大每年9月中下旬会换3-4本书,科大要求你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快速掌握新书的知识点,同时旧书的知识点也不能疏忽。以去年为例,换的3本书都是超过500页的,巨厚!不仅厚,还难读。

《当代新闻学核心》就是那种你讲得都对,但你讲了什么我都忘记了的书。科大的参考书目与其他学校重复率极低,很多都是国外大佬的著作,写作风格与国内的教科书完全不同,主要是以思辨为主,有些问题课本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且去年9月中下旬加入了《中外新闻传播史》*吧!3月中外新史速成!《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也都是一些没听过的理论,比如适应结构化理论,关系的辩证法理论,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等等。不过幸好是刘海龙老师翻译的,还比较好理解。对于新书,要尽快做出属于自己的笔记,建立框架意识,背是来不及的,记一些关键词吧!

专题

准备科大的新传,光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在7-8月的时候,应该自己把专题整理好,因为9月份中的时候换了几本书,这时候看新书都来不及呢~除了论述题会考专题知识,作文题也是在含蓄地考专题热点。

除了自己整理专题,在9月-10月我也会跟着进行补充自己忽略的或是前沿的一些热点专题。千万不要忽略对专题的学习,一些常见的专题如客观性、伦理失范,新闻反转、虚假新闻等等都是必备的。

新闻实务

消息改写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从7月中开始,基本保持每周一篇消息改写的练习。除此之外,新闻评析、新闻策划等也都必须拿下,近3年都考过。

新闻策划我是在出大纲之后,草草地练习5篇左右就上考场了,学弟学妹们要引以为戒。去年,新闻实务的题量扩大为2题,分数占比是55分,新闻实务也必须重视哦!

三、写在后面

出成绩的那一晚刚好是凌晨,我颤抖地双手在网页上输入了准考证号,看到了成绩那一刻,我眼泪瞬间就夺眶而出,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了喜极而泣。尽管我没有考上4百加的分数,但这个成绩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

那一夜,我又失眠了……两年了,我终于快跑向了我的终点了。喜悦,焦虑,不甘各种复杂的情绪将我包裹。两年来,我经历了很多痛苦和很多睡不着的夜晚。这些经历将使我更懂得自律,也更加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时光。考研,不仅是个同学习斗争,也是个同情绪斗争的过程,不要将悲观情绪过于放大,就让我们奔跑吧,忘记一切,奔赴各自的终点。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09304.html

与“大学传媒专业分享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经验分享?”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