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西南大学章程》,为做好学校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高校。学校有两个本科招生国标代码,分别是:西南大学10635,西南大学(荣昌校区)1063519635。
第三条 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荣昌校区位于重庆市荣昌区。
第四条 学校办学类型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本科招生的主要类别有:普通文理科、艺术体育类、公费师范生、中外合作办学、保送生、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队、港澳台侨和少数民族预科等。
第五条 学校对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学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科招生工作,研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具体组织实施考试招生各项工作。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参与和监督招生工作中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学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从事招生工作。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组成的招生委员会,为学校本科招生工作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邮编:400715。本科招生网址: http://bkzsw.swu.edu.cn 。招生咨询*:023—68252513,传真:023—68250942,招生咨询邮箱:zs2006@swu.edu.cn。招生监督邮箱: zsksjd@swu.edu.cn。
第三章 招生计划及就读地点
第九条 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情况,科学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报教育部审定后,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2020年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一本各批次(批次合并的省份按照规定批次)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0100名,招生专业103个。招生计划根据历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配,并向中西部地区和重点高校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倾斜。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求分配。预留计划不超过学校总招生计划数的1%,用于调节各省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一条 2020年学校共有28个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入学后,学习统一的基础课程后再根据分流方案进行专业分流。其中植物生产类新生,第一年由学校随机分配到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按大类统一学习,再分流到各专业及相应学院。
第十二条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是学校多学科高水平特色校区,根据办学需要,在校区设置动物科学学院和商贸学院,共有11个招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含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含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水产类(含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类(含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中兽医学)、动物生产类(含动物科学)。
第十三条 西南大学西塔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联合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专业包括生物技术、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专业。
第十四条 西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心理学、软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等6个专业,由西南大学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合作举办。
第十五条 西南大学10635录取的学生在校本部就读,西南大学(荣昌校区)1063519635录取的学生在荣昌校区就读。学生进校后的专业转换按照《西南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入学考试
第十六条 学校各专业录取的各类学生(保送生、体育单招、少数民族预科班转入、港澳台侨、取得高水平运动队壹类合格资格的学生除外),均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十七条 2020年学校艺术类各专业不单独组织校考。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相关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学校录取时以各生源省相关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为专业成绩录取依据。学校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艺术类招生计划,具体分省招生专业安排见学校2020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第十八条 报考体育教育专业考生,须参加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体育专业考试;报考运动训练专业考生,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体育专项考试和文化考试;报考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专项考试并取得合格资格。
第十九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要求,组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保送生招生、港澳台侨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班转入考试。
第五章 录取办法
第二十条 学校录取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十一条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在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对有明确投档比例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执行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学校执行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加分政策,按照加分以后形成的投档成绩进行录取和安排专业(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除外)。
第二十三条 对实行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及类别,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则依次录取后续志愿考生,若生源仍不足,将根据录取要求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及类别,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将征集志愿。若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未完成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
第二十四条 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分数级差原则(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除外),即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和成绩,根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2/1/1/0/0”后的等效分择优录取。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等情况调剂到其它未能录取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五条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安排实行专业志愿清的原则。即先将进档的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安排结束后,依次录取第二、第三及后续专业志愿考生直到完成专业招生计划。
第二十六条 在专业录取时,对高考投档成绩等效分相同的考生(江苏除外),文史类考生参考文综、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理工类考生参考理综、数学、外语、语文成绩,综合改革类考生参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后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同分排序按照我校当年艺术类招生简章执行。江苏考生填报我校选测科目须达到B+和B,必测科目须达到4C1合格,在同分条件下,选考科目等级高者优先。
第二十七条 学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英语口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须参加口试且成绩合格;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药学(全英文创新实验班)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建议英语语种考生报考。
第二十八条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6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照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选考科目和录取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办法执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定向生的录取办法执行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其中,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的定向招生计划只招收填有我校此类志愿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三十一条 体育教育专业的录取原则为:在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上线的情况下,对该专业有明确的投档排序规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时按投档成绩择优录取;对该专业没有明确的排序投档规则或将文化、专业成绩均上线考生按志愿全部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将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第三十二条 国家专项计划的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高校专项计划、艺术类、保送生、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2020年有关招生简章执行。
第三十四条 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执行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及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新生入学
第三十六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要求,学校将组织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其情况予以处理。凡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第三十七条 公费师范生入学时须签订《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入学时须签订《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培养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高水平运动队新生入学时须与学校签订协议明确训练和比赛义务。
第七章 收费与资助
第三十八条 学费标准:普通类专业3700—5500元/年,运动训练专业8000元/年,艺术类专业10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30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业45000元/年,少数民族预科3700元/年。公费师范生在四年修读年限内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各项收费标准最终以重庆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为准。
第三十九条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奖助体系,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西南大学转专业政策是什么?



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西南大学 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规定,一年级学生专业分流后不得转入本院其它专业,获准转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须转入一年级学习,而一年级转专业学生则转入同一年级学习。

西南大学专业转换以各学院制定方案并执行,每个学院的转专业规则有所不同,很多学院是需要组建评审组,学生通过考核后方能转入。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 211工程 "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 西南师范学院 ,农艺、园艺和农产*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 西南农学院 。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

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主*于重庆市北碚区,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设有38个教学单位,103个本科专业;有28个 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有专任教师3120人。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5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8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4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7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截至2019年12月,西南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崇实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外国语图书馆、数学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449万余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近277万册;外文图书28万册;古籍14.7万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中外文先看3000余种,中外文过刊50万册;中文报纸170余种,过报3万册。具有使用权的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95个,包含各类电子文献近1500册(篇),其中电子图书431万余册;电子期刊近7万种,241万余册;学位论文812万余篇;音视频资料24万余小时。文献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生物学等藏书为特色;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3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 哈萨克斯坦 合作建立孔子学院3所,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有12个 学科门类 ,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3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有专任教师3085人,其中教授725人、副教授1286人,博士生导师535人、硕士生导师1699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07人次,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西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西南大学院校代码是1063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约8295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

科研成果

科研概况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西南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崇实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外国语图书馆、数学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449万余册.其中,校本部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近277万册;外文图书28万册;古籍14.7万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中外文先看3000余种,中外文过刊50万册;中文报纸170余种,过报3万册。具有使用权的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95个,包含各类电子文献近1500册(篇),其中电子图书431万余册;电子期刊近7万种,241万余册;学位论文812万余篇;音视频资料24万余小时。文献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生物学等藏书为特色;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38个教学单位,102个本科专业。

学科概况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种专业博士学位、27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截止2022年3月,西南大学共3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162人,其中教授771人、副教授1315人,博士生导师540人、硕士生导师1691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21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67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名单不全)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西南大学占地面积是多少?



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西南大学 占地面积约8295亩,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 211工程 "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直属并与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 全国重点大学 。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学校主*于重庆市北碚区,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设有38个教学单位,103个本科专业;有28个 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有专任教师3120人,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3000人,留学生近2000人。

科学研究

西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2余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162人,其中教授771人、副教授1315人,博士生导师540人、硕士生导师1691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21人次,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术资源

西南大学图书馆包括:中心图书馆、弘文图书馆、崇实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外国语图书馆、数学图书馆等多个专业图书馆。

学术交流

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3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9年,西南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学科体系

西南大学有12个 学科门类 ,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24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截止2022年3月,西南大学共3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教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法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兽医学、中药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哲学、教育学、植物保护、水产、农林经济管理、中国史、生物学、畜牧学、作物学、心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药学、外国语言文学、生态学、园艺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生物学、材料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博士后工作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博士工作站。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67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西南大学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名单不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概论、动物生物学、实验心理学、观赏植物分类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学、语言学导论、数学教育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写作(名单不全)。

国家视频公开课程:跨界思维、生命科学与伦理、美学与人生、生活中的DNA科学、珍奇观赏植物、经典导读与欣赏、葡萄酒文化(名单不全)。

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大学英语、普通昆虫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生态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通史、政治经济学、植物生理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网络、数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量子力学 、家蚕遗传育种学、土壤肥料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中国古代史 、畜产品加工学、实验心理学、植物营养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写作、比较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农业昆虫学、土壤学、高校美育、园艺植物育种学、分析化学、语言学导论、昆虫分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物理教育学、中国历史地理、财务会计、发展心理学、化学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网球、民法总论、动物学、中国自然地理(名单不全)。

对外合作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学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学校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 中外合作办学 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2019年,西南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2337.html

与“西南大学江苏专业组 西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