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世界上最古老的10所大学

许多高等教育中心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某些甚至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几个世纪以来,随着时间的演变,许多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都解体了,分解成了几所不同的大学,或者变成了面目全非的现代大学。

古老大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历史遗产上,同时也是要证明他们有能力适应当代的环境,并且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下仍然保持竞争力。许多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仍然属于最负盛名并且最受欢迎的大学之一,并且他们不仅饱含历史的厚重感,还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视角。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所有的这些大学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些大学中,大部分都位于欧洲,这是由于在欧洲仍然有许多历史悠久并且仍在招生运作的大学,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在这些大学中也有非洲的代表。跟一起来看看独家翻译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吧,供大家参考。

**请注意,以下的10所大学不仅仅是建立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这10所大学都是建立历史最悠久,并且拥有非常高的国际排名。

1、博洛尼亚大学

所属国家:意大利

建校时间:1088年

根据博洛尼亚大学拉丁语的校训为“Nourishing mother of the studies”,意思是欧洲大学之母,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从来没有间断过办学招生,当之无愧享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的头衔。直到相对现代的时期,博洛尼亚大学只教授博士课程,但是在今天,这所大学已经拥有不同等级的各种课程。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的城市博洛尼亚,拥有大约85,000名学生在读,其中30,000 名学生是研究生。著名校友有三位教皇、大量的商界人士以及一些意大利的政客。博洛尼亚大学在2016- 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08位。

博洛尼亚大学一直保持着世界文化学术界的中心位置,成功地引领了欧洲大学制度的改革。博洛尼亚大学与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中心。博洛尼亚也经常被列为意大利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之一,有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

2、牛津大学

所属国家:英国

建校时间:1096-1167年

牛津大学有包括27位英国首相、20位坎特伯雷大主教、12位圣徒、27位诺贝尔奖得主、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霍金先生在内的校友,牛津大学是一所同样非常受人尊敬的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确切建校时间仍然有点模糊不清,有证据显示牛津大学开始教学是在1096年,但是有些人又声称牛津大学的建校时间要更早。牛津大学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位,这所大学是真正的世界排名最高并且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有大约由22,600名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区,并且还经营了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出版社。

牛津大学与其它的大学不同,牛津大学没有校门和围墙,牛津郡这座城市就和牛津大学融为了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不管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一直追求卓越。

3、萨拉曼卡大学

所属国家:西班牙

建校时间:1134

萨拉曼卡大学是另一所欧洲最古老的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成立于1134年,1218年获得皇家特许状,由阿方索十世国王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四世联合授予萨拉曼卡大学大学印章。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在现在的帕伦西亚大学解体之后,萨拉曼卡大学位于马德里的西边。如果想要加深萨拉曼卡大学的历史光环,这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5世纪后期,为其西印度群岛远征时做出提案获得皇家支持的地方。萨拉曼卡大学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51-700名这个区间内,在其9个校区内总共有超过 30,000名学生就读。

萨拉曼卡大学是让西班牙人倍感骄傲的大学,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这所大学最大的特色。萨拉曼卡大学与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齐名,这四所大学并称欧洲四大名校,是欧洲的重要学术中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巴黎大学

所属国家:法国

建校时间:1160-1250年

巴黎大学在1160年到1250年之间成立于法国首都城市巴黎,巴黎大学经常为成为“巴黎索邦大学” ,是欧洲第一批成立的大学之一。随着历史的演变,巴黎大学在法国革命之后的1793年到1896年之间被暂停招生运营。今天,巴黎大学遍布整座城市,在1970 年被划分为13所拥有自*的高校,所有的这些大学都维持了原来的巴黎大学非常高的声誉。在这13所自主经营的大学中,排名最高的大学是巴黎第六大学,也叫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 (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1位),巴黎第四大学,又叫索邦大学(在 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21位),以及巴黎第一大学(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并列第228位)。

巴黎大学所分成的13所大学在学科设置上都是综合性多学科的,不过,每所学校根据自己的长处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巴黎第九大学、巴黎第十大学等6所大学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兼设其他学科。巴黎第五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第七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等6所大学兼有文、理、医、法、经济等学科,其中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和巴黎第十三大学还设有工科。

5、剑桥大学

所属国家:英国

建校时间:1209年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由一群因为政治冲突原因离开牛津大学的学者创立的,剑桥大学轻轻松松就成为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目前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位。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享有许多共同的传统,两所大学保持着良性健康的竞争,还会举行非常著名的一年一度的划船比赛。剑桥大学拥有大约19,000名学生,其中4,100名学生都来自欧盟之外的国家。

剑桥大学有31个独立自治的学院,三个女子学院,两个专门的研究生院,每个学院就像一所小型的大学,拥有很大的自*,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风格。剑桥大学的校友包括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有多位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作家等等。

6、帕多瓦大学

所属国家:意大利

建校时间:1222年

帕多瓦大学(Università di Padova)成立于1222年,但是有一些证据认为帕多瓦大学成立的时间比 1222年更早,这是仍在招生运营的中世纪的意大利大学之一。帕多瓦大学目前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并列第338位。帕多瓦大学在早期的天文学、法律、医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意义。帕多瓦大学目前在帕多瓦市有大约61,000名学生在读,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驯悍记也是在帕多瓦这座城市。在1545年,帕多瓦大学建立了帕多瓦植物园,这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术花园之一。不可思议的是,帕多瓦大学还有9个博物馆。

7、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

所属国家:意大利

建校时间:1224年(1258年)

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是在1224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创办的,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这座城市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直被人连续居住的城市之一。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81-490位,有种类繁多的各种课程,目前有大约10万名学生在读。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校友就是哲学家和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设有农学院、经济学院、工程学院、制药系、建筑系、法律系、兽医系、文学与哲学系、生物系、数学、物理、自然科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等等院系,尤其是法学系和文学系备受推崇。

8、锡耶纳大学

所属国家:意大利

建校时间:1240年

锡耶纳大学位于托斯卡纳区的锡耶纳这座小城市,锡耶纳大学是另一所在全球有着重要地位的最古老的大学,目前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1+。锡耶纳大学有超过2万名学生注册在读,锡耶纳大学的人数几乎占据了锡耶纳大学这座城市总人口的一半。锡耶纳这座城市的中心本身也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超过16万名游客来到这里,体验这里的美食、艺术、博物馆,还有中世纪遗产。

锡耶纳大学治学严谨,教学质量一流,培养了许多在意大利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许多专业在意大利国内都是名列前茅的。

9、科英布拉大学

所属国家:葡萄牙

建校时间:1290年

虽然科英布拉大学最初于1290年就建成在葡萄牙首都城市,但是在葡萄牙国王的数次要求下,科英布拉大学最终被迁到了科英布拉这座城市,科英布拉是葡萄牙第三大城市中心,也是许多罗马世纪历史的发源地。科英布拉大学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51-460位,目前有差不多2万5千名学校在读。科英布拉大学经历了许多轮激进的改革,在18世纪的几十年以来,这所大学都是葡萄牙唯一在运营中的大学。在2013年,科英布拉大学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以承认其历史建筑、露天庭院、文化传统和极佳的全城美景。

科英布拉大学是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大学之一。科英布拉大学设有法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科技学院、药学院、经济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院和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这八个学院。科英布拉大学的土木工程、法律、环境专业都是非常有优势的专业,培养了许多人才。

10、爱资哈尔大学

所属国家:埃及

建校时间:公元970年

尽管直到1961年爱资哈尔大学才被承认其大学地位,但是这所大学早在公元970年就已经在埃及开罗建立了。爱资哈尔大学最初是作为“马德拉塞”,也就是*宗教学校,这里教授从小学到高年级的学生。最初人们了解爱资哈尔大学都是认为它是*学术中心,不过之后爱资哈尔大学就发展了现代课程,确保自己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在历史的发展中,爱资哈尔大学见证了太多的政治不稳定,最值得注意的是,在12世纪时有一个新的王朝掌权,销毁了超过十万本书籍、文献。今天,爱资哈尔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1+位,在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地区中位列第35位。除了传统领域的研究之外,爱资哈尔大学还提供商业、经济、科技、医学、工程、农业等专业领域的课程。

爱资哈尔大学是在卡鲁因大学之后全世界范围内成立最早的大学,它也是*世界规模最大、地位最高、最负有盛名的宗教大学,学校规定只招收*学生,自古以来对*人才的培养、*思想和学术文化的传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你知道吗?亚洲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611年,是菲律宾的圣托马斯大学,美国最古老的大学是位于马萨诸塞州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澳洲最古老的大学是位于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于1850年的悉尼大学。

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国内



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根据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艺术设计学专业排名结果如下:

设计学学科主要包括:设计历史与理论、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手工艺设计等学科方向。

设计是人类改变外部世界,优化生存环境的创造方式,也是最古老而又最具现代活力的人类文明。人类通过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设计创造来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推动现代社会的文明体验、相互沟通与和谐进步。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行为的科学,设计学研究设计创造的方法、设计发生及发展的规律、应用与传播的方向,是一个强调理论属性与实践的结合,融合多种学术智慧,集创新、研究与教育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中国设计学的学科建设有着自身的传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努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设计传统的现代转化,形成多层次、多分支的设计学学科体系。中国的设计教育在艺术和工学的两个领域各自运行数十年,目前进入一个交叉、结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不能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 3 000多年的太学史,曾经一度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中国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这种教育的现代化并不是直接由传统教育的内部需求自然演变而来的,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强行生成的。中国高等教育源于西方近代的“大学制度”。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大学制度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中国高等教育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也就开始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近代化征程。近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高等教育近代化也一样。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着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制度、理念各个层面的近代化,大学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发展,这一点已为各国大学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的梦想,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处理好传统与移植的关系,使移植的现代化根植于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之中。这一过程将是极其复杂和漫长的。

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要义

今天重提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近代化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从历史意义上讲,中国高等教育只有最终完成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才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终完成。从现实意义上讲,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所在。因为中国目前所采用的高等教育制度是西方的“大学”,而其理念却不是西方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样一来,中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天然的限制。借用文化上“体”与“用”两个范畴,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困境在于“体用不合”,改革的出路便在于通过理念的近代化最终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体用不二”。

“近代化”在西文原意中是一个含义比较固定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时限,所以,在西文文本中会有“前近代”与“后近代”之说。而在中文语境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近代化在通常意义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上,它可以泛指社会从一种低级形态向另一种有着质的区别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在这种意义上,人类社会已完成了一次近代化,即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正在向另一次近代化迈进,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们从这种定义出发,世界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两次近代化,即从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的转变,以及从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

中国高等教育是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产物。它萌生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革的清朝末年,而在民国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所直接起源的是西方的“大学制度”,而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书院和科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近代化”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具体表现在:其一,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对传统高等教育的一种背离,其所继承与发展的是西方近代的大学制度,要想使这种外来的大学制度在中国获得很好的发展,近代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过程;其三,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阴影一直存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只有经历近代化才能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纯粹”的高等教育形式。自清末至今,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不平凡的一个世纪里,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与世界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总进程相比,有起点高、起步迟、过程曲折的特点。说其起点高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没有经历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的过渡,而是直接以近代大学为发展基点;说其起步迟是因为中国引入西方近代大学之时,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已完成了从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说其过程曲折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在清末、民国社会极为动荡时期完成的。

二、中外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1.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渐变与突变

从世界范围内看,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渐变与突变。在总体上,欧美国家(除法国以外)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渐进的,几乎不存在明显的“飞跃”。而在中国、俄国和日本等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则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讲,渐变是发达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而突变则是后发展国家近代高等教育演进的主要特点。

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特别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以中世纪大学为其历史基础的。尽管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乃至全部高等教育与中世纪大学在一些基本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近代的大学教育并不是在摧毁中世纪大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事实上,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中世纪大学的一系列制度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在近代大学以至整个高等教育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中世纪大学的学院体制、学位制度,都成为近代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中世纪大学的一些实质性的要素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被废弃,仍继续作为近代大学的重要精神财富而得到发扬光大。例如,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自治权、大学内部在学术上自由平等的风气等。简言之,欧美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世纪大学不断进行变革、更新和改造的过程。欧美近代高等教育应当被认为是中世纪大学或者说是西方高等教育传统的逻辑产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美近代高等教育只是传统的自然延续,也不意味着欧美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量变过程。

与欧美国家显著不同的是,以中国、俄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展国家在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突变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之所以比先发展国家更为迅速地达到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采用突变的发展模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后发展国家的突变模式,主要包括两重含义。第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并不是这些国家传统高等教育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些国家在近代先后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是本土文化和教育演进的产物。在这些国家中,高等教育的传统形态与近代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换言之,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明显的断层,高等教育的古代史与近代史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这条界线不仅阻挡了古代高等教育向近代的延伸,而且也限制着近代高等教育向古代接受传统的遗产。第二,中国等后发展国家的近代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基本的制度方面,还是具体的方法上,大多是移植的结果,因而仿佛都是在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缺少、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欧美国家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才形成的高等教育制度,在后发展国家则成了一个“新生儿”。

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看,这种突变的情形是异常清晰的。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到*战争前,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基本上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洋务学堂,还是大学堂,都未与原有的太学、国子监、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发生实质性的关系。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学习西方、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产物。由于这个原因,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到近代初期似乎发生了中断,而以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为标志,这个历史过程仿佛突然改变了原有的行进方向,并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伸展。

无论是渐变模式还是突变模式,都是近代高等教育演变历史中出现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甚至必然性的发展模式。它们分别产生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决不能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价值评判,也难以对它们区分优劣高下。应当说,这两种模式是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必然反映,既不能要求后发展国家重新经历先发展国家花费几百年时间走过的道路,也难以设想先发展国家能以后发展国家那样的速度进行探索。不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国际政治环境、国内政治形势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发展策略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内源与外源

所谓内源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来自于该国本身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客观需要。所谓外源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来源于其他国家对该国所施加的某种压力。从总体上讲,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客观需要,而俄国、日本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外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所施加的压力。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即使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也并非总是内在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就不是完全来自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来自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对法国所施加的巨大政治和军事压力有关。同样,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则与法国的入侵直接相关。但与后发展国家相比,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更多、更主要地来自于内部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更主要地来自外部所施加的压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不是、或者更准确地说首先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促使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是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所造成的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洋务学堂的兴起和后来大学堂的建立,无一不与中国人当时对国际和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认识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是主动进行的,而是“被迫”进行的,是入侵的外来列强“强迫”进行的,甚至于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也与这种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有关。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与中国在外交上的屡遭挫折有关,而各地方创办的洋务学堂从最初的以兵器*和军事学堂为主,到后来以工业*学堂为主,以及从洋务学堂到大学堂,这中间的每一次变化,都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即“西学”)的认识变化相关。而这实际上又主要与中国人对造成日益深重的国家和民族危机之原因的认识相关。

内源发展和外源发展这两种不同的动力模式,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哪个国家所能选择的。但这种差别对于一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却是极为深刻和全面的。欧美国家与俄国、日本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差异,与发展的动力来源都是密切联系的。在内源发展型国家中,由于是在较少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开始推进本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因而,这种发展本身便很少具有紧迫性或危机感,相对地说显得从容一些,发展的选择余地更大一些,计划性和连续性也更强一些。而在外源发展型国家中,由于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且所发展的又是与本国原有高等教育几乎完全不同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因而,所能选择的余地和时机极为有限,发展的紧迫性取代了计划性,由此便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和挫折。

3.近代高等教育演变的下位和上位

与社会变革一样,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存在着两条基本路线:一条是自下而上的路线,另一条,是自上而下的路线。所谓自下而上,是指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主要是由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与高等教育有关的社会人士和机构发动、推进的,只是到了一定阶段,国家和*才加入其中并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德国也是如此。所谓自上而下,则是指在一些国家中,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并主要是由国家和*发动、推进的,政治和行政的力量对这些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机构和人士在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从属性的,也就是说,来自社会的和教育界的各种力量主要是根据国家和*所制定的有关法律、政策而发挥作用的。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在欧美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自下而上”事实上也并不是唯一的路线,法国就是非常典型的采取“自上而下”路线的国家。即使在那些比较典型的采取“自下而上”路线的国家中,“自下而上”也并不是唯一采取的路线,例如美国便是如此。

而在中国、俄国以及日本等后发展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来自中央*(在个别情况下,也来自于地方*)的推动始终是主要的作用因素。从俄国和日本的情况看,中央*始终是推进本国高等教育近代发展的唯一动力,中央*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近代中国,情况则要复杂一些。虽然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绝对君主制,皇帝和中央*完全控制着全国的一切权力,但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中央*并未像俄国和日本那样始终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洋务学堂和大学堂的最初建立,确实得到中央*的批准,但这些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真正发展却主要是由掌握了巨大权力的封疆大吏直接推动的。事实上,在近代中国先后建立的大批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是由地方*兴办、并设在各省的中心城市的。尽管如此,这些事实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采取的“自上而下”路线这个性质。这是因为,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即使在中央*的权威有所削弱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取代中央*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实上,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的变化总是首先由中央*发动的,中央*在北京所设立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事实上往往发挥着一种重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由教育界或社会机构和人士所主动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往往难以为*所接受,并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参照。这也就是说,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决策的路线往往是“单行道”,“自上而下”的渠道是较为畅通的,而“自下而上”的渠道则是关闭的。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反思与现实的超越

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后发外生型”模式,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变,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特点。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模仿“泰西”、“以日为师”、“仿德国制”和仿美热潮,在建国后又经历了一段全面仿苏的过程。

1.传统与移植

中国高等教育在起步阶段就向世界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学习,非常有利于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这种学习,中国仅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就确立了相对完备的高教体系,这种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正是在这种飞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的移植,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表面繁荣之下存在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最大之一莫过于缺少自己民族的特色,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潜力。只有把“外发型”模式转变为“内承型”模式,使教育根植于中国宽厚悠久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根据本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取舍地借鉴别国先进经验,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具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特色,进而成为世界一流。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否认,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发展劣势的阶段,如果不重视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某国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鲁迅先生的这句警戒之言,深刻地指出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

2.大学的理念

从中外近代高等教育演变中可以明晰地看到,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将大学的理念放在首位,十分强调权力和学术的自由。尽管这种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但正是这种相对的自由带来了西方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具体地讲,权力和学术的自由指的是大学的自治和学术的自由。大学自治,在西方通常又叫学术自治,是指大学应当独力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也就是说,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不受*、教会或其他任何法人机构的控制或干预。这是西方国家一种古老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大学的行会组织。布鲁贝克认为:“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无论它的经费来自私人捐赠,还是国家补助;也不管它的正式批准是靠教皇训令,皇家特许状,还是国家或省的立法条文,学者行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哈钦斯也认为“失去了大学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前近代时期,由于当时统治者忙于“争城掠地”而无暇顾及对大学的控制,使得中国的大学自治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现,实践证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后近代时期直到现代,中央及各级*却将对大学的引导异变为一种间接的政治控制。中国社会历来有政教合一的传统。回观百年教育史,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极为突出。从一百多年的维新派创办的万木草堂、时务学堂,20世纪初革命派创办的爱国学社、爱国女校等,到中国*早期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平民女学、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及延安时期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等,皆是政治教育机关,旨在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的领导人才。*执政时期实行“党化教育”,我们党执政后也一度确定了“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的教育宗旨。

学术自由是西方大学理念中最为经典、最为核心的部分。布鲁贝克认为:“大概没有任何打击比压制学术自由更直接指向高等教育的要害了。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这种威胁。学术自由是学术界的要塞,永远不能放弃。”在论及西方高等教育的特点时,西方的学者和管理者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学术自由。我们天天在提学术自由,但其更能表达的是什么并不清楚,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呼吁和期待,也许更是一种无奈。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由于“高校自主办学”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有着质的区别,从而造成了中国大学在发展中,大学制度与理念其相适性会较差,进而会影响中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所制约,并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是,教育并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的附属物,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教育领导部门来说,它不能忽视教育发展的独立性,而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则要加强教育的批判功能,“通过不断分析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增强批判功能和前瞻功能并成为预测、警报和预防的中心”。这正是我国高等教育应该着重发展的。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后续历程中,我们衷心希望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能出现回归,能重新回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轨道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国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相匹配;只有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达到了相匹配,中国大学才能获得根本性的发展和对现实的超越。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

中国的近代化起到重大作用的北洋学堂,这是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实际上应该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留下的唯一遗产。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建立的,在这之前,1895年的今天,北洋西学学堂成立。

北洋西学学堂后来被称为北洋大学堂,后来“堂”字又被去掉,就成了“北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北洋”好像不太好听,像是与当年那些北洋*、北洋军阀有关,听起来怎么都觉得不顺耳,于是北洋大学改名为“天津大学”。

当年北洋大学的工科应该是中国最好的工科之一,北洋大学的工科不但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工科,而且当时在办学过程中,它还和北京大学互换了专业。到现在,天津大学的工科也一直很强。天津大学的建筑系是中国最好的几个建筑系之一。

*败退到台湾的时候,带去的北大教授在台湾组建了台大,清华的梅贻琦校长到台湾后在新竹组建了台湾“清华大学”,交大的教授到台湾以后建立了台湾“交通大学”。目前台湾最好的三所大学,就是“台、清、交”,这“台、清、交”毕业的学生就是台湾的名校生。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14508.html

与“现代最古老的大学专业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