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乐业情操

  •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 树立“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抓好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倡导反思工作,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 转变学习方式,营造终身学习氛围

资料拓展:

教师素质,又称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备脊

教师素质,又称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搏滚困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基念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一般包括专业 性知识 ,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师素质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导向_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高等职...



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就业;定位;教学;改革
了解社会,科学定位,推动高等职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和人才供求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切入点,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发展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定位,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落实到满足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要求和学生就业上来。
1.必须建立全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和职业教育的需求,研究人民大众中不同人群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基础能力、劳动道德、创业能力,以及传授人文价值观和标准,培养有责任感的劳动者。
2.以市场为基础,探索新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条件下,其技术与管理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过程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办好几十个专业,各方面难度确实很大前袭迟,而且缺乏企业环境。因此,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探索新的产学结合办学模式,学校可利用教学优势为企业培养各种层次、类型的人才,和企业联手进行科研开发,既可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又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学校生存的关键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基础。因而,不论对哪一个职业学校,就业是学校生存的永恒主题,所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在调整专业时,首先要考虑适应市场要求。为此,围绕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树立“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市场观念,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慧李;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利用已有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建设,构筑生命力强、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弹性的专业平台,寻找经过努力和建设可衍生或派生出的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并进而形成专业结构优势,所以专业设置与专业口径应该是“长短结合,宽窄并存”;同时,要将人才需求预测与就业状况调查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用“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机制约束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就是就业优势。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准确定位是专业设置前提条件,禅仔教学效益和教学稳定性是专业设置的必要条件。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出路在市场,生命在特色,活力在机制,建设发展在人才”。同时,在进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高起点起步,低成本扩张;高标准建设,多渠道融资;高速度发展,规范化管理”。
三、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教师与课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两个具有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担当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教师“双师”素质、素养和品质的提高就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教师到工厂、工地等进行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教育部举办的“工程实训基地”学习;安排专业教师参与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安排专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等。
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素质教育是各层次教育的根本。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抓“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合格的社会人,又具备与某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合格的职业人。应当明确的是,只有教育者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才会自觉地把人才培养过程和素质提高过程融合为一体。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或组织所要求的素质。为此,就要了解社会用人标准,了解企业文化,才能教育学生去认真考虑如何主动适应社会、企业或组织的要求。现代企业或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和学习能力提出不同于学校的要求——企业文化的要求。
总之,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加以贯彻和落实,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实效,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1、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形成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掌握了专业知识,就具有了专业技能的表象,从而就能正确进行操作训练。

2、熟练掌握操作要领。专业技能是由各个操作环节组成的,要掌握专业技能,就要掌握环节的操作要领。学习操作要领,要充分发挥视觉和动觉的作用,在听懂讲解、看清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模仿练习困神。在模仿中不断纠正错误操作,逐步掌握操作要领。

3、全面练习,要形成专业技能,先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在基本掌握单项枝尺码技能的基础上,把各项单项技能综合起来练习,做到各单项操作连贯、协调。从而全面掌握整个操作技能。

4、注意手脑并用。专业技能训练中除加强动手练习外,还必须勤用脑,这不仅有利于加深记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创造性地掌握专业技能。

5、科学分配练习时间。在进行技能训练时要做到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比较好的分配方案是,开始学习阶段,训练频率要高,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就可以逐渐减少训练次数,但需要延长每次训练时间。

6、不择练习时机、场所。技能训练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实验室和车间,也不能局限在学期中,社会、家里、假期等都有练习的时机和场所,中职生要随时把握,把技能训练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养成更为全面的专业技能素质。

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对于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与大学 本科专业 相比,虽然专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学期短,但掌握的技能却是大学生难以学到的,因为学习专业技能是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猛哪行的。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对于技术生疏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原因是因为目前的 学历教育 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大学生对于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主动性。

随着 市场经济 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注重文凭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转变。 人才市场 最近出现一种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求才是人才”。

文凭高,但缺乏操作能力的人,并不受市场欢迎;同时,那些技能高超的“高级蓝领”则身价大涨。人们开始认识到学历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强;那些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正是实际工作中适用和急需的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一、 中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 职业中学 。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 教育方针 ,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 职业道德 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教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对新时期“中专、技校、职中”的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有如下特点:
第一,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它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的;作为一类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责任承担就业、嫌慎李升学双重任务,既要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实用性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 高等职业学校 输送合格新生,但它的“双重任务”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就业服务。我们不能对双重任务平等看待,更不能重升学轻就业。
第二,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就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要解决专业的定向性与未来职业(岗位)的不确定性的矛盾,学生唯有拓宽知识基础,掌握多项技能,增强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 复合型人才 。
第三,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党的十六大 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职业教育以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主旨,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直接走向社会,不再继续深造,所以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就更为重要。职业教育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岗位培训(技术短训班)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规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孝闷。说明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为主,使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为社会创造价值。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技术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在为其后面的专业化或提升打下宽的基础时,应该以未来就业所需要或可芹迟能需要的实际和理论的技能与知识为导向。技术员的教育和培训应强调具体职业的技术内容,而不忽视实践技能和所包含的知识”。“为进入职业领域作准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应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 职业生涯 奠定基础,它应该:a、使学习者获得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致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b、同时为初次就业包括自谋职业,及就业后的培训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c、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提供一个基础,以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任何时候能够接受继续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则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阶段。前面的规定充分说明普通教育要以培养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为目标,为其他各类教育和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要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从属于“教育”这一上位概念的类属概念,都属教育的范畴。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性与基础性的区别。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具有双重的培养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教育的双重目标(学业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并重的。 职业教育虽也承担着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文化素质的任务,但由于受教育者的主要去向是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的操作岗位,故实施专业教育是主要培养目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来能从事专业工作)。而普通教育以培养公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为目标,为其他各类教育和继续学习提供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
第二,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为目标,应是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的技术、技艺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规格上,要使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学历证书,又有 职业资格证书 ;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以适应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结构多样化的需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教育中的双重能力(理论、实践)也不是并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求在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加强受教育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受教育者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熟练使用 生产资料 的能力。因此,实施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是其主要任务。而普通教育以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第三,实用性与通用性的区别。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 产教结合 ,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二部分也指出:“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应该始终处于动态之中,通过校、企结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与企业、服务、科研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把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等信息反映到教育教学中来,同时把学校的科研成果、人才信息传递出去,推广出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21世
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业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认真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等职业教
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李清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败掘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至4年,以3年为主。

三、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
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要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
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经历或学分。

四、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国家将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
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并组织有关行业,制定重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省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管理,在相关行业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国家、地方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一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示范学校,带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
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察扰核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文件等基础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通过拓宽和调整现有专业业务范围、开设新专业或专门化,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

五、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
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国家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地方、行业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专业的课程和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要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建立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需要的经费筹措机制。地方、部门和学校要增加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

六、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确定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要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团结协作精神、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并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具体化。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要加强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讲究实际效果,克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课教学
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加强德育课教材改革和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德育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

七、加强和改革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当前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八、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
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地方、行业和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表彰和奖励具有创业精神和立业实绩的优秀学生,鼓励学生立业创业。

九、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
量和教学效果。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十、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
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要加强对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管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强对教学改革工作的领导,重视教学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符合市场经
济需要的工作推动机制,制定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行业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教学内容和专业师资培训方面发挥作用。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要充分发挥研究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
育评价、师资培训和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机构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指导中心。教学研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重视教学基础建设,
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机制。

望采纳 谢谢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392482.html

与“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培训 如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百度...”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