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小学资讯

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电影《何以为家》家庭教育

何以为家?为人父母该如何做到对孩子负责?下面课外辅导网小编给大家分享耐人寻味的电影《何以为家》,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经历生活,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该片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视角,讲一个孩子的苦难和希望,一个家的责任的重要,一起来看看!


1 生而不养,不如不生

“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到底是有多大的怨恨,才能让一个12岁的男孩子这样鼓起勇气,站在法庭上面对一圈成年人,说出这样的话来?

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赞恩·阿尔·拉菲亚主演的电影《何以为家》(原名《迦百农》)近日上映。
赞恩是片中的主角,这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做到了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赞恩在法庭上状告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却没有能力去抚养他。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赞恩作为家中长子,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任。赞恩青涩却不软弱,他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妹妹和一个尚在哺乳的小孩。

在此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年仅12岁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欣慰,更是看到一个不被关爱的孩子背后的心酸。
他说:“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是暴力、辱骂、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

甚至他还对母亲说:“你现在怀着的孩子,将来也会变成我这样。”
可悲的是,就算是在法庭上,父母依旧执迷不悟,他们从来不觉得生儿育女是件错误的事情。
父亲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我也没得选,别人说要是没有孩子,你就算不上男人。因为孩子会是你的支柱。”可能对他们来说生孩子只是他们未来的“支柱”,所以从来是只管生,却不曾想过养育和教育的问题。

父母生而不养,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缺陷,缺乏安全感,从而可能出现行为偏差。影片中的赞恩选择了反抗父母、反抗命运,而现实中更多的孩子只能选择做错事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前些日子,我家附近的一家小超市抓到一个12岁的小偷,因为孩子只偷盗一些零食和汽水,所以老板只是让他打*把父母叫来。
一开始孩子低着头一声不吭,也不肯给父母打*。老板不厌其烦地问了好几遍,孩子被问急了就冲着他喊:“我才没有爸爸妈妈,他们早就不在了!”原来,孩子从出生就一直是爷爷奶奶在抚养,父母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工作,除了过年很少回家。
加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知道给他吃饱穿暖,其他的也不怎么管他。长期下来,孩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想尽各种方法引起大人的注意都没有奏效。
其实孩子身上有足够的零花钱去付款,他的父母每个月都会打来一笔生活费,足够祖孙三口的日常开销。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孩子选择了偷盗东西来释放内心的压抑和不满。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其实是为人父母之最大恶。

2 过度教养,不如不养
为人父母,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比起生而不养来说,另一种极端的教养方式也是一种罪恶。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监控式”的过度教养,反而成了孩子的枷锁。
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反而在他们有自理能力后,还依旧帮他们端茶送饭、穿衣叠被,甚至有的还继续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过度的帮助成了过度的介入,最终变成了以爱为名的“控制”。
我能相信你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谁能相信这样的过度教养,是真的对孩子好呢?

3 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回应与要求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都是为人父母的罪恶。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呢?
196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就提出了衡量家庭教育方式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回应”,也就是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程度。
另一个是“要求”,即父母对孩子自身成熟、独立、承担责任的要求。
简单来说,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能够在“回应”与“要求”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一方面,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及时回应,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己所能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父母能够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的人格,使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我的闺蜜在养育孩子方面从来不假手于人,因为她知道只有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去更好地满足孩子,也更有立场去要求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一放假前夕,她带着4岁的孩子在家整理行装。我刚好路过她家门口,就上去坐了一会。
于是,她在客厅跟我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整理自己的东西。
期间孩子多次拿着衣服出来询问她:“妈妈,我可以带这件衣服吗?”
每次她都很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还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告诉孩子他们不去海边,所以不需要带泳装等等。
最后,孩子在妈妈的“口头”帮助下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
闺蜜说,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如此能干了。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她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刷牙、吃饭、穿衣服、收拾书包等等。

并且在孩子每次需要她帮助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并启发孩子解决遇到的难题。
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去独立走过外面的风风雨雨。
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尊重孩子的人生与选择,才是为人父母应有的本分。
4 何以为家, 唯有爱与责任

其实,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本质上就是爱。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
影片《何以为家》中,赞恩在离家出走时,还遇到一个黑人妈妈拉希尔,那是一个跟他自己父母截然不同的母亲。
拉希尔是一个单亲母亲,也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偷渡客。因为害怕年幼的孩子被送走,所以她拼命打工攒钱,却总凑不够“*”身份证明的钱。

即使生活拮据,每个月还得寄钱给家里人,但是她看到渴望母爱的赞恩还是选择收留了他。不仅给他洗澡,给他吃住,还偷偷把客人没吃完的蛋糕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吃。
网上有评论说希拉尔其实不算是个好母亲,因为她明明无法给孩子带来好的生活和一个完整的家,却仍然坚持把孩子生下来。
但是,何以为家?所谓的家庭,不就是爱与责任并存的地方吗?
我们都是没有经过考试的父母,但是大部分为人父母的我们,从来不曾放弃过学习和改进。从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努力学习养育孩子,学习尊重孩子,学习正确地去对待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生了二胎后,经常有人问她:
“二胎累吗?” “我从来没觉得累。” “为什么你对孩子那么有耐心?” “他们是我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我珍惜还来不及呢。”
她曾经对孩子们说过:“谢谢你们,挑我做你们的妈妈,教会我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
为了孩子,我们学会了成长,也学会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真正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在充满爱的环境里,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也有个经典的镜头,德善的爸爸对女儿道歉时说到:“德善啊,爸爸来到这个世上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当得不好也请你多担待啊。”


何以为家,那应该是充满爱和责任的港湾,是让我们一想到它就能心安的地方。何以为家人,是我们可以相互依靠,共同成长的伙伴。
我们终其一生,就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觉得,身为我们的孩子是最让他们骄傲的事情。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都是为人父母的罪恶。希望我们都能努力做好这份不易的“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勉。


注:课外辅导网教育头条尊重原创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6086.html

与“电影《何以为家》|“我想起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