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 大学专业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段渣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激燃李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部门在明迟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教师库”,建立*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见习课,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牢牢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顶岗,缩短上岗试用期。为此应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考核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鼓励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5、积极探索适应中职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①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校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份较大。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中心,确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A、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际情景教学。目前在教法上仍带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任务,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师中心”是其基本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竞争品质,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学校重视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却基本没把注重培养其合作意识提上日程。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个人作业,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尺。我认为,学生只注意凭个人努力来考一个好分数,而很少注意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合作共处意识,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趋向。C、大力推广分层教学法。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差别悬殊,个性特点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不好组织。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齐头并进”的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几点: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分层次;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D、推广应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校生年龄偏小,虽然文化基础知识入学时较差,但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这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教材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门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这些教学点的软件,可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能力和素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素质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同时兼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①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一线性、劳动者和中初级。因此文化基础课,既要达到“必需、够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根据上述“三个结合”,细化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调整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能在实训过程得到有益的启发,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广“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体现的是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有些内容在一门课程讲授以后,在另一门课程中又重复出现,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往往是课程体系,而不是某一能力体系。“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体现为两段式,由宽基础和活模块组成,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阶段模块培养目标为核心,按模块目标体系的要求确定所设置的课程,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强调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调各门学科围绕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以实用效应为原则;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线,能力本位为中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立足于学生从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就业与终生学习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宽基础”体现的是基础本位,内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职业群,包含文化基础课、通用技能课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侧重于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职业变化和为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个岗位一个技术等级的应知应会,侧重于从业能力层次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强调针对性、应用性、现实性。③重新规划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建设,则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教特色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可考虑如下几点: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应简化,实用性应加强。7、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视角的监控与评价①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并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该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评价视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评价并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成绩高低。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如何,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这种监控、评价内容扩展的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评价,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监控、评价的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鼓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研究型”、“双师型”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导向目标,我们应逐渐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对达到、超过目标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绩突出者可给以嘉奖。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监控、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义。④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但是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因此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如学校可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艺术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兴趣所谓兴趣,是指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是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有所满足的心理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调查:学习成败的诸因素中,有无兴趣占30% 诸因素:个人素质、家庭环境、 经济条件学校状况、周边氛围、 教师水平等
兴趣可以培养 兴趣源于爱好 兴趣无痛苦可言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是上好第一堂课 抓住心态,治理环境(治理小气候
约法三章),自报家门、沟通情感(严格、和蔼)、内容目的、激发兴趣(举例、目的、多媒体、爱国、自信自强等等) 用教师人格魅力收拢学生的心
亲访宿舍、委婉批评(对逃课者夜访宿舍)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严厉)接着是上好每一堂课接着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收拢学生的心以外还要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用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
二、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要实现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一句空话。
四点四性一注意”的教学方法:
四 点: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
四 性: 讲究逻辑性 , 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
一 注 意: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三、注意课堂语言艺术 言为心声

语言是沟通交流最基础的工具,教师是 语言的最大使用者。学会说话对教师形象、工作和生活十分重要。说话的基本常识(说话五规范)
*要讲普通话: 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现代白话文为语法。
*要讲文明话: 避免语言脏乱差,不说脏话、粗话、 低趣话、黄段子。
*要讲现代话: 讲白话文,文言虽自爱,今人多不懂, 不要之乎者也。
*要讲直白话: 道理要讲,但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以礼服人,以理服人。
*声音要动听: 发音清晰,语速正常,语气谦和,语音标准, 表情专注。
会说话是一种资本“纳于言”不合时宜
孔子说的“纳于言而敏于行”要重新审*帆视,“敏于行”无可厚非,但”纳言”就不合时宜,现代社会,不是手工作坊,是大工业高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沟通交流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怎么能“纳于言”呢。一言可以得人心

一个人口才好,不是看他在人前怎样侃侃而谈,怎么把一件事情说得天花乱坠,而是他每说一句话都能起到作用。俗话说:“蛤蟆从晚叫到亮,不会引起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
话不在多,在于精,话不精,多说也无益。一言可定成败
《论语》曰:一言可以成功,一言可以失败。孔子认为说话是修德、敬业、治国的大事。强调说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耐激语可治天下。
会说话的三种境界*说话通俗易懂是第一境界
说话应尽量通俗化,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千万不要文绉绉的,让人似懂非懂。*说话尊重对方是第二境界
人都是有自尊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尊重对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注意对方感受是第三种境界
说话是说给别人听的,不要关顾着自己说话,要注意对方感受。说话说得好,不如说得巧。一句话可能叫你晋位升爵,也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教师说话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感受。
会说话的艺术。说话是有学问的,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有时想说而不该说;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有时想说而不敢说。善于说话的人,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人乐于接受。这里就要提到(1)比喻的艺术
、(2)夸张的艺术 、(3)激励表扬的艺术、(4)批评教育的艺术 、(5)适当引用的艺术、 (6)幽默诙谐的艺术、
(7)随机应变的艺术、(8)即兴讲话的艺术、 (9)柔语妙用的艺术、
平常言谈要亲切和谐,可以采用四不准原则:
不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不纠正对方,不质疑对方,
四不谈:不非议交往对象,不议论同事领导,不涉及低俗话题、不涉及个人隐私。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1、领导重视,硬件先行 学校必须有供300人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计算 机房、教研室人手一台电脑……
2、师生合作,与时俱进 幻灯片-录像片-PPT—多媒体课件传统工艺—新型工艺—高新技术课堂课件—现场课件—素材库—规范课件
3、常规教学是基础 现代教育必须和传统教育相结合
学生调查:不喜欢:单一课件,喜 欢:昌配袜课件+黑板
我们应该是:黑板+课件+粉笔 实务+模具+教具 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干一遍
结论:常规教法是基础,现代常规结合
4、课件要详略得当
忌 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最
好:文字图像并茂、详略疏密有度、专业学术品位、符合学生口味 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
举 例:文字简洁 提纲携领 图文并茂 一目了然 对象不同 课件不同总体感觉: 得心应手 蓬荜生辉用于不用 大不一样
五、热爱教学、为人师表爱国教育、爱心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平民教育家:陶行知 职教之父:黄炎培)

1、必须过好三关:理论关、实践关、科研关
2、必须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教学是前提、科研是其次
3、兼收并蓄(1)看书、听课、资料、请教、记录(2)用心备课: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3)认真教学:三个阶段:①取一家之长,模仿为主②取多家之长,兼收一身③日积又月累,形成风格4、身教言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言教,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前20分钟到达教室,做教学准备,迎接学生的到来。教师教学要敬业,讲课要有自信和*敬业来源于素质,缘于职业道德;自信源于底蕴和平时知识的积累;*源于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
六、怎样做好一个好老师

1、人格魅力:“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心坦荡,外有仪表“慧于心而秀于言”:胸有智慧,言语优美。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显示以下的风度:
朴实、 自然 、端庄 、稳健 、开朗、 豁达、 热情、 友善、 深沉 、机敏、 风趣 、幽默 、干练、 潇洒、 从容、 大方、 谦逊、 文雅 。
2、怎养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一、着装服饰要适宜和得体(面试)
第二、坐立和行走要文雅而大方
第三、言谈和举止要亲切而风趣
第四、举手投足要稳健而自信(公众场合不要摆架子、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畏首畏尾、诚惶诚恐;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第五、喜怒哀乐要深沉而适度
第六:待人接物要豁达坦诚(豁者宽也,达者通也,诚则信,信则立,以德报怨,得理饶人)
3、一种精神
(1)、认真读书的的精神
(2)、刻苦钻研的精神
(3)、不怕困难的精神 海伦-凯勒
(4)、要有一种志气和骨气导弹之父—钱学森
(5)、要有一种干劲和朝气 修建人民大会堂
(6)、要有一种气度和风度 周恩来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职业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团逗业技能为重点。以下是一些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1. 实践导向: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实习和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举态问题的能力。
2. 职业导向: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将相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学中,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3. 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可以使用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5. 实习和实训: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要求和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6. 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提供相关的正或源职业信息和就业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和职业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实践、合作学习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做好准备。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教学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众所周知,进入中职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好。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其数学课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伴随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再三调整。作为重要一门文化课程的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推陈出新。然而,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是越教越轻松,而是越来越“不会教”了。
面对如此现状,中职数学教师应该走一条什么的道路?
一、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数学基础差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现在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特别是数学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科目中考分数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
2、“够用为度”标尺的问题
随着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从“中等技术人才”向“高素质劳动者”的调整,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数学,强调“够用为度”原则。然而,数学课程中“够用”的标尺却不容易把握。
在课程的实施上,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理解一个公式、一个结论,往往都需要大量梁槐渣的预备知识作为基础。“够用”的尺度自然变得模糊。数学课程的学习其实还担当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更是难于把握够用的尺度了。
3、就业导向关注劳动技能,数学知识的直接应用少
中职教育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理念下职业能力是本位,在培养过程中应以职业实践作为主线。
调查显示,社会和市场对中职学生所关注的往往是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未来发展潜在能力和身体等方面。至于理论水平的高低则“表示理解”。
4、“2+1”办学模式下课时的缩减
在就业导向思想指引下,各中等职业学校在“2.5+0.5”的办学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行“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
在校两年当中,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对文化基础课程,除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公关和礼仪等也都是必修课程。对数学课而言,已经难于保证了。
二、实施中橡悄职数学教育的对策分析
1、反思中职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中职数学区别于数学,不再需要很强的系统性,毋须深入理解,毋须考虑数学进一步深造和研究;它有很强的工具性,适合于某种专业的课程需要和相应职业最基本需求。所以,作为中职数学的使命,一定是服务于对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教学就应该有服务意识,姑且称为“职业导向”。
中职数学关注的焦点无疑是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谁来教数学?现实的情况是,担任数学教学的一般都是早期数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数学教师,显然对专业课程不熟悉,难于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和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教师也不熟悉数学的教学规律,只知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这种局面一段时间里还不容易改变,毕竟由于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的调整,数学教师明前充裕而专业教师往往缺乏。
因此,在师资建设上就应充分考虑这一状况,对现有教师可通过学习和进修适应教学的需要。条件成熟也可以考虑将数学课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2、课程内容选取思考
基于数学课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思想,在教学模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尝试:①将数学内容按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拆分,分别整合到专业课程之中由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效果完全不同,但这种做法难度大,对专业教师要求高;②彻底打散数学课程体系,使数学教学围绕专业课程转,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课就上什么,但这种方式使得数学教师难于适从,“怨声载道”;③加强学科联系,使数学课能满足该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其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容易操作。在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各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情况,对数学内容进行筛选和理顺,根据数学要求“自成体系”。
3、教学目标高低思考
由于中职复杂的教学情况(专业不同、学情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等),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学初应针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按市场要求、学生实际等相关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各班级、各学生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分层教学、分专业板块教学等措施,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①分层教学。通过一定形式的测试(最好是一种间接又能反映数学水平的测试),将分成A、B两种教学班,A班以基本掌握初中知识为起点,教学目标相对较高;而B班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B班中的教学较多地复习初中知识点,不过方法必须是具有专业特色,比如对机电专业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就可以拿一个机械零件作讲解。不管是A班还是B班,教学要求都应基本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够用为度”,只是对B班,更多的内容只给出公式或算法,而不关注知识的联系和推理。
②按专业板块来对教学目标的标尺分类。相近的专业归为一类,做到“筐装石头桶装水”。比如在我们学校里,可以把“计算机及应用”、“网络”、“信息”三个专业归为一个板块,把“模具”、“数控”、“机电”、“汽修”四个专业归为另一板块等等。
③由于数学课时的限制,可以把一部分内容放到顶岗实习前来讲。这部分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并不急需,但在以后从事该职业时是必要的。在教学上,采用介绍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学,只要让学生清楚有哪些知识、在什么场合下用到,以及学习的方法即可。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单从知识来看,数学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又不乏趣味性,教师若以探究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并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同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教授立体几何时,充分使用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模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经常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积极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数学课教师共同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
5、建立多梯度的评价体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考核方式合理有助于教学相长。尤其考核的方式不能单一,仅仅从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不适宜,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积累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加以量化。评价考核中,要多梯度多标准,各专业有不同的考核目标,各年级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而我们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改革、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我们的汗水必定会得到回报。我们要打破中等职业数学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段渣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激燃李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部门在明迟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教师库”,建立*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435518.html

与“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措施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进行;什么思想、...”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