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乘法应用题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乘法应用题,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乘法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精选12篇)

乘法应用题 篇1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 2相加是多少?(2 × 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 3瓶一共有几朵花? 3个4是多少? 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都是求 2个 5是多少,列式是 5 × 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应用题 篇2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 2相加是多少?(2 × 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 3瓶一共有几朵花? 3个4是多少? 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都是求 2个 5是多少,列式是 5 × 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应用题 篇3



乘法应用题

  (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 红花有4个2朵 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 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 5×4 2的3倍 2×3

  3个4 3×4 4的2倍 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乘法应用题 篇4



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第 1 2 页

乘法应用题 篇5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部分与总数”关系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4、渗透环保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课时基本结构]

  *引入——结构性铺垫——学习新知——专项练习——扩展练习——综合应用

  唱 看 议 比 说 做 辨 画 大挑战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唱——英语歌《clap your hands》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看——“现场观察”

  (1)出示线段图:会场里有120位老师,其中约3/4的老师会唱刚才这首英语歌,会唱的有多少人?

  (2)出示线段图:会场里有120位老师,占我校老师总数的3/4,全校共有教师多少人?

  2、练后小结:已学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两种情况。关系式为:

  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分率对应的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已知分率对应的量和分率,求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二、比较教学,自觉类化

  1、议——“科学考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

  (1)理解条件意义,找找条件联系:你读懂了什么?(出示线段图)

  (2)自己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出什么问题?

  同桌交流汇报。

  2、比——学习新课。

  (1)定向:下面我们重点来理解这两个问题!

  ①我国约有多少只?

  ②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

  (2)我们用比较学习法来完成分析理解:

  ①读:理解题目的条件、问题的意义;

  ②画:画出两道题的线段图。

  ③比:新旧问题联系比较。

  一比题:题目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二比图:观察图中有什么不同?

  三比式:分别列出算式。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a.条件都相同,问题不同

  b.单位1量相同,并且已知条件、线段图也基本相同。

  c.第一题是求2000只的1/4是多少,第二题是求2000只的3/4即(1-1/4)是多少。

  d. 分别列式。

  (3)学生列式解,引导对应于线段图,理解每步计算的意义,概括解题思路:

  第二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解题思路分别是:

  总只数—中国的只数=其他国家的只数

  总只数×(1-1/4)=其他国家的只数

  3、解法的比较小结:

  (1)第二题与第一题比较略难,是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但可以像思考第一个问题一样先找出其他国家的只数的对应分率再求其他国家的具体只数。

  对应于板书归纳规律: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2)揭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引导比较,找出关键。

  关键剖析——对应分率:一个总数分为甲乙两个部分时(图示),

  “1”-甲的分率=乙的分率 “1”- 乙的分率=甲的分率。

  要点:把总数看作单位“1”来推算。

  4、“做一做”: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三、难点理解的深化:

  说——理解“分率句”专项训练:

  (1)六(1)班男生人数占3/5。

  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 ) 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

  (2) 两天共修路7/8千米,其中第二天修总数的4/9。

  第一天的长度=全长 -( ) 第一天的长度=全长×( )

  四、巩固深化:

  1、做——根据不同问题,口答算式。

  一本科技书300页,好学的奶奶第一天看了1/6,第二天看了1/5。

  (1)第一天 (2)第二天 (3)没读的

  (4)两天共 (5)……

  适时强化:(1)一个总数分为甲乙丙三个部分时各部分之间的分率关系(图示)。

  (2)比较概括,强化规律。

  2、辨——“真真假假”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1)吃去3/4,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40-3/4

  (2)吃去一部分后还剩3/4,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40×(1-3/4)

  评析:(1)题目不变,算式怎样变?

  (2)算式不变,题目怎样变?

  五、引导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我们说“稍复杂”,那么,复杂在哪一点?

  3、虽然稍复杂,但解题的规律实际仍不变。

  六、综合运用:

  1、画——新世纪新设计:

  某校花坛(图示)长约10米,宽约2米,学校决定在此绿化,要留下3/5的空地面积。现征集绿化方案。

  "方案作业"要求:

  ①在图上用用你喜欢的颜色或图形表示出要绿化的面积。

  ②说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练习指导:

  (1)小组讨论题目要求;

  (2)独立进行方案设计(背景音乐:《我多想》);

  (3)小组交流方案;

  (4)全班交流方案(视频台展示),请设计者自述设计构想。

  2、“幸运大挑战”之“分数乘法应用题篇”:

  叫喳喳

  肚子饿了,当然叫喳喳!

  根据营养专家和生理学专家调查:上午9点至10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峰期,所以在第二节课后,有约1/4—9/20的学生开始有较明显的饥饿感。要满足同学们的加餐要求,我校“小超市”每天需要考虑为大约多少名同学准备好食品?

  顶呱呱

  10月14日-15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令世界瞩目。

  资料介绍,长征2-F运载火箭全长58米,载重 8.7吨。神州五号宇宙飞船长度约是火箭长的1/7……

  笑哈哈

  美丽的校园,榕树下,19个小朋友玩得正欢,笑声一串串。

  同学们玩捉“三个字”,已有1/3的人被捉住,还有多少个人“活”着?

  活动指导:

  (1)小组自由选题;

  (2)进行课外研究:有的需要自己提出问题,有的还需要自己补充相关资料。

  作者:重庆市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 邓永华

乘法应用题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 篇7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行程当中学问多

  活动目的

  l.使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活动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求出公交车的速度,并填好下表.

  路程

  时间

  速度

  2.在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到:

  (l)认真做好记录.

  (2)注意安全,靠右行走,走人行横线.

  (3)乘车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上学,有的乘车,有的步行.可在这些行程当中,你是否发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行程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展开讨论.

  出示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的路程的?

  生l:用米尺量.

  生2:用绳子量,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

  生3:用卷尺量.

  生4:知道步行的速度,再测算出步行一站路的时间,就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得出一站路的路程.

  生5: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再测算出骑自行车行一站路的时间,同样得到一站路的路程.

  师:上面5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第④种方法最好.因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太麻烦,方法③中卷尺不容易找,方法⑤中骑自行车速度不容易把握,行一站路所需的时间难确定,所以求得路程就不准确.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的?

  生:分别记下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前后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所需时间.

  师:怎样求得公交车速度?

  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式,用所得的两个数据相除,就得到公交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分350米.

  三、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公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求出它的速度,点子新,方法活,老师非常高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1:我家离学校有720米,如果每分钟行60米,需行12分钟.学校7:30上课,因此,我最迟7:18要从家里出发.

  生2:××同学过生日,请我中午12点准时参加,但那天我把它忘了,直到11:50才想起.从我家到他家相距约1200米,如果我步行速度是每分60米,必须走20分钟.我一想,步行是来不及了,连忙借一辆自行车赶去,才没误点.

  ……

  师:许多同学都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很好,今后大家还要继续这样做.现在老师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同学家与学校相距7000多米,请问,从他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哪种方法最合适?”

  分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有三种方法:①乘出租车;③骑自行车;③坐公交车.在这三种方法中,乘出租车价钱太高,骑自行车太慢,所以坐公交车最合适.

乘法应用题 篇8

  一、导入

  师:昨天,老师在街上看到:某某服装八折*,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生:打八折就是80%的意思。

  师:还在电视上看到了,某某股票上涨了8个百分点。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说,这则股票上涨了8%。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题

  师:老师从水果公司又获得了这么一条信息:水果批发公司有水果25000千克,*出了40%(同时板书)。看了这条信息你觉得这个公司的生意怎么样?

  生:不很好。因为才*出了40%。还有一半以上没有*出。(许多同学表示同意)

  师:你怎么知道还有一半以上没有*出?

  生:1-40%=60% ,60%大于50%。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有!如果这么多的水果是一天*出的,那么生意就是好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这批水果是什么时候进的。*出40%是分几天*出的。

  师:有道理吗?(学生点头)那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吗?

  学生试着列式解答。列出了这样一些算式:

  (1)25000×40%=10000(千克)

  (2)25000-25000×40%=15000(千克)

  (3)25000×(1-40%)=15000(千克)

  (4)25000×40%=10000(千克)

  25000-10000=15000(千克)

  15000-10000=5000(千克)

  (5)1-40%=60% 60%-40%=20%

  25000×20%=5000(千克)

  反馈讲评。要求学生说明自己所列算式表示的意义,最后求得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出多少千克?

  (2)还剩下多少千克?

  (3)剩下的比*出的多多少千克?(*出的比剩下的少多少千克)

  师:唉,如果 把这些问题补上,就成了一道百分数应用题。比较一下,(1)和(2)两个问题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师:题中的40%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2/5

  师:该怎么解答?请同学们看课本是怎样解答的。(学生看书)

  2、揭题

  3、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

  (2)师:刚才是老师获得 的信息,你们有没有类似的信息?

  生:一种铅笔盒原价是50元,把折*。

  生:一件标价100元的衣服,九折*。

  生:一台彩色电视机要比一台黑白电视机贵50%

  ……

  师:你们能把这些信息赶边成数学题吗?要求自己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课堂小结后要求学生讨论“雏鹰假日小队”共18人,参观河母渡博物馆。见售票处写着:每位票价10元,20张以上八折优惠。请你给他们出个金点子,怎样*票合算?

  生:按20人*票合算。因为10×20×80%=160(元),而10×18=180(元)

  师:有不同意见吗?(没有)是不是都是这样*票合算?

  生:不是。如果只有15人,还是每人一票好。只要150元。

  生:有一个范围,16人以下按每人一票合算。16人以上按20人*。

  生:我还有补充,16人的话,两种*法都一样。

  ……

  师:这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偶许多的数学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思考,我们要经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实际问题。

  腊梅曾经发了一节内容相同的教案在论坛上,可是今天读到这个案例后,就看到了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将着眼点放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仍旧拘泥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上训练上。象这类课应当力求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腊梅读完整一节课后也有一点小想法:那就是如果就这样进行教学,能肯定不拉下那部分较为落后的学生吗?在这个案例中,除了有个地方提到了可以同桌互相帮助提问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可以帮助后进生一把之外,没有体现如何反馈错误以及学生质疑的一块。难道学生都有这么聪明吗?

乘法应用题 篇9

  教材分析: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师生交流中,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校数学科得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教研主题,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是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诉清楚明白。

  教学学情:

  《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在教材或老师为他们提供的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童话情境中、生活实际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达到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表达,自己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教会他们学习。《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按照:“复习旧知,知识迁移;创设情景,寻找方法;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完成建房子的口算练习,每一块砖上有一道乘法算式,使学生明白要想把房子建的又结实又漂亮,就得算对得数还要说出用的那一句。其次进行了看图写算式的练习,在汇报过程中对乘法的意义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学生很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道口算题,在汇报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景,寻找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请来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看图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说明白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列式计算,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那一种比较简便,从而找到更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猴摘桃”,“小兔采蘑菇”以及“河边休息”一系列图文应用题的完成,进一步掌握方法。

  这一过程问题之间有连续性,而且就有童话意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自己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并且这个指导处是在关键处、难点处、学困处。这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解决问题效果好。

  三、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小动物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运用的,出示图文应用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并依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创设童话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中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的表述出来。无论是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得以提高。但是自己也有许多地方处理的还不够妥当,尤其要注意每个环节要做到扎实有效,不光是要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落实,尤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存在着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多研讨,把课堂当做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乘法应用题 篇10

  (一)

  教学内容:第25页例1、26页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理解数量关系

  1.学习例1

  (1)出示例1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

  (3)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4)小结: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他们单价;*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

  (5)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6)做一做:举出生活中符合例1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画面,提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每棵树收多少苹果叫单产量,把有多少棵树叫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叫总产量。

  (4)讨论: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可以找出什么数量关系?(板书: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5)做一做

  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

  1.练习六第1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

  2.练习六第2、3题,自编后交流。

  3.练习六第4题。

  板书:

  25×3=75 150×4=600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二)

  教学内容:第27页例3和第28页例4。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推导出速度、时间、路程和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悟出数量关系

  1.教学例3。

  (1)从做中体会数量关系。

  ①课堂汇报:你每分钟走多少米?从你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少分?

  ②学生根据汇报的情况,提出问题。

  ③学生列式解答。

  ④班内交流各自的情况,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进行板书。

  (2)从实际生活中,理解数量关系。

  ①出示例题:汽车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

  ②讨论交流,悟出数量关系

  以上各题有什么相同点?

  (3)小结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4)讨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5)做一做

  2,学习例4

  (1)学生汇报课前每分钟做口算题的情况,问:5分钟你能做多少道题?学生列式。

  (2)出示例4,学生独立解答

  (3)小结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概念。

  (4)讨论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的关系。(板书)

  二、巩固深化,应用数量关系

  1.练习六的第5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

  2.第6、7、8、9题。

  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乘法应用题 篇11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70×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

乘法应用题 篇12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乘法应用题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乘法应用题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132086.html

与“乘法应用题”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