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今天蜕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通用14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

  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

  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

  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较高矮

  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

  (三)寻找方法

  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四)谈话引入新课

  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

  (板书课题:高矮)

  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

  (一)比较高矮

  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

  3.出示图片:比高矮1

  教师提问: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出示图片:比高矮2

  教师提问: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怎么认为?

  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

  5.出示图片: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

  教师提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

  (二)比较长短

  三只小动物来比赛跳绳,长颈鹿需要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哪根短些?是怎么比出来的?

  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

  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

  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

  (三)练习

  1.出示图片:做一做3

  2.出示图片:练一练4

  课间休息:播放音频《拍手歌》

  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教师: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步路线的长短.

  (一)出示图片:做一做4

  教师提问: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跑到终点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

  (二)出示图片:练一练5

  教师提问: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2.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升高,和中间一只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他们谁最高?谁最矮?

  3.中间一只兔子降低和左、右两只兔子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这下能看出谁最高?谁最矮?

  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三)出示图片:练一练1内容来自 斐 斐课 件园

  1.教师提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四、课堂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教案点评: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这节课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让学生亲历比较两根毛线长短的过程中悟出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边比较边总结方法,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成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教材中原本是用一个生活情景——“两个小朋友扶盲人爷爷过马路”引出高矮。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如树在台阶上,看似很高,实际不一定比马路上的汽车高,这就有干扰作用。所以我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9·1”事件,引出世贸大厦比其他楼高的图片作为主题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在教学 “高矮”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高矮、长短等有了初步感受,但对于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如,寻找身边高矮的例子,估计、比较两人的身高和几个人的身高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时在闪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是经常遇到的,所以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身高、判断长短和厚薄、寻找最短路径等。

  例如,练习题第4题“小蚂蚁回家”与第3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所以这里教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汇报时出现了数格子、数小段、数拐弯的多少等情况,甚至有的孩子想像把路拉直再比较。在这里,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3.乐意参与比较高矮的操作并用语言交流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图片。

  (1)小猴。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2.分组操作材料。

  (1)玩具比高矮:各种玩具、记录表、笔。

  (2)和最矮:图片、笔。

  (3)高矮排排队:高矮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问题引导,学习方法。

  1.问题1:小猴子说自己?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问题2: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问题3: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三、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1)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

  (2)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4)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积木,请小朋友给的积木涂上绿色,给最矮的积木涂上红色。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比高矮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

  “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先是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种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我和一样高”、“我比高,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

  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我比画高,画比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等等。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五、评价要素

  是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六、活动建议

  1、回家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区别高矮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18、19页。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吗?它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它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1)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

  (2)比较。把图上的人和物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3)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2、直接比较。

  第17页的第1~3题、第18页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

  包括长短、厚薄、曲直、高矮。

  3、游戏。

  ①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

  (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②为什么不公平?

  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③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蚂蚁图)

  ①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

  (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

  ②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三、练习巩固。

  (1) 长颈鹿大象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 钉子图

  ①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

  ②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3) 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4) 汽车过桥图

  ①观察,汽车能通过吗?

  ②分小组讨论。

  ③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5) 兔子图

  ①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②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6) 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黑猫警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7

  活动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6--17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体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面: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活动器具:

  三角板,米尺,教学挂图,竹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创设乘公交车的情境,教师当售票员,请学生当乘客.

  [评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2,引出课题:高矮

  二,探究比较的方法

  1,出示主题图

  ⑴看图用一,二句话说明图意.

  ⑵说一说小朋友和叔叔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⑶图中的谁和谁也可以比高矮.

  2,探究比较方法

  ⑴小组合作探究

  [评析: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注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⑵汇报交流

  3,实践活动"比一比"

  ⑴图中小朋友比高矮的方法正确 谁高谁矮

  ⑵比较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

  三,巩固练习

  第1题:⑴明确题目要求.

  ⑵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⑶同桌相互检查

  第3题:⑴把3根彩绳一端对齐贴到黑板.

  ⑵把卷的彩绳拉直,进行比较.

  第2题:⑴出示两本厚薄相差较大的书.

  ⑵让学生感知身边事物的厚薄关系.

  第4题:⑴看清图意,哪只蚂蚁走的路最长 哪只蚂蚁走的路最短

  ⑵自己尝试练习.

  ⑶教师辅导学困生.

  四,实践活动

  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哪些是高矮关系,长短关系,厚薄关系.

  [评析: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高矮的比较,怎样比较,比较应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比身高

  1.擂台赛

  (1)请班上自认为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本教学环节在一上课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刚刚开始,学生还未注意到比高矮时同学穿着鞋子。)

  (2)再请一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头上,使其稍高一些,再用布将两人围起来,准备好后请全班同学睁开眼睛比较高矮。

  当学生睁开眼睛先是喊出生d高后,看见老师用布围着两位同学时,觉得非常奇怪,强烈要求将布取下。此时全班沸腾了,课堂上第一个*出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嚷着:“不公平!”此时,教师追问:“哪里不公平?”学生表现出对“作弊”的极度不满,要求双方脱鞋再比。

  (3)在否定错误方法后,用正确方法再比较出两生谁高、谁矮。

  (本教学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另一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四人小组中互比身高

  (1)在四人小组中,互相比较高矮,有能力的小组还可将四人身高排出顺序。

  学生在比较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学生汇报小组中身高比较的结果,并说明用了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在陈述过程中,学生能将注意细节说出,如:脱鞋、挺胸、不能踮脚、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如:生e与生f比,生e比生f高,生f比生e矮。

  (本教学环节使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汇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高矮的方法。)

  3.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

  学生进行比较

  4.警车过桥洞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并伴有警车的警笛声)。

  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本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5.小兔子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本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二)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如老师比我们高,乔丹比老师高等。

  (学生在该教学环节中思路广阔,能举出身边的例子,室内、室外的例子,甚至能举出连成人都不易想到的例子。)

  (三)总结,体验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了总结,对情感体验进行了总结,也表达了各自的喜好。)

  〖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二环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擂台赛”“四人小组互比身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从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与要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三、四环节“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警车过桥洞”“小兔子比高矮”“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现象的例子”等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上的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体验,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郑东新区,学生大部分来自郑州市区,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地方,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少,均为小班教学。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比较现实。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比高矮、长短、厚薄的方法。

  2、三个物体比较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 :

  活动一:师生比,生生比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李老师就和小朋友们来玩比高矮的游戏,谁想上来和李老师比比高矮?师:好!你来,站到这边。李老师站这边。谁高谁矮,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

  师:你来说。

  生:李老师高,矮。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李老师比高。

  师:说得真好,也可以怎么说?

  生:比李老师矮。

  师:说得真好呀!虽然现在李老师比高,也比小朋友们高,但是你想想看以后李老师一定都比小朋友们高吗?谁来说说?

  生:不一定。我们长大了也可能比你高,也可能比你矮。

  师:说的真好,你们长大了也可能比李老师高,也可能李老师比你们高对吧?

  生:对

  师:其实呀李老师非常羡慕你们,因为我现在已经长不高了呀,小朋友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只要你们好好的锻炼,注意饮食,相信呀很多小朋友会长的比李老师还高的。你们一起加油好不好?

  生:好

  师: 刚才李老师和他比了高矮,现在谁想上来和他比比看?

  (师找和台上的生高矮差不多的一生上台后,一人站一边。下边的学生会有不同意见,师多挑几个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从中发现问题)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他比她高,还有的小朋友说他比她高,还有的小朋友说他们两个一样高,现在又能怎样才能比出他们两个的高矮呢?谁有好办法?谁来说一说?

  师:你来说说,来你上来帮他们两个比一比。(找一生上台来帮忙,师在一边解说:“哦!背对背”,同时提前告诉一生让他偷偷垫起脚尖,下边有的小朋友会说不公平)怎么不公平了?你发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踮起脚尖了,不公平,我觉得如果他们两个都站直,不踮脚尖。就能比出来了 。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好!你们两个现在都站直,不踮脚尖来比比看。谁看出来了?

  生:比高,比矮。

  师:说的真好。他们现在这样比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背对背的比,到底应该怎样比才公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背对背的来比比看?

  生:想

  活动二:小组活动

  师:下面呢,我们就四个人一组,两个两个的比,其他的两个当裁判,互相当小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比才公平。给生一分钟钟时间比高矮。

  (生活动时,教师到处巡视,帮小朋友比高矮,再问问他们比高矮时应该注意什么?如:不能踮脚、要站直、还有的说要把鞋子脱掉)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们比的结果。

  (生回答完以后)

  师:刚才小朋友在比的过程中,那位细心的小朋友注意到了,背对背比的时候要怎样比才公平呀?

  生:要站直、不要踮脚尖。

  师:说得多好呀!谁再来说一遍,看谁听的最认真。(生重复完以后)

  活动三:生生互动,寻找比高矮的方法

  师:刚才呀,李老师就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用了其他许多不同的比高矮的方法,除了可以背靠背的比,比高矮的方法可多了。现在请小朋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还可以怎样比高矮,也可以站出来用你们想出来的办法来试一试,比一比。咱们来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给孩子两分钟时间比高矮,教师巡视检查)

  师:谁有好的办法赶快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看看谁是最大方的小主持人,好!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我是用尺子比的

  师:能拿上给大家看一看吗?(找两生上台演示怎么用尺子比高矮)(师:非常大方的主持人,大家看看)

  师:哦!你们使用这把尺子量出来比高矮的,对吧?小朋友觉得他们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他们这两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懂得用这把钢尺来比高矮。谁还有好办法。好你来,你来给大家说说,用什么比的?(不要害怕,孩子上来,你真大方)

  生:我是用这把卷尺来量完再比高矮的

  师: 谁还有不同的办法?看来这个办法很多小朋友都懂得用的。你来。

  生:用医院里带量身高的秤量身高。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背对背比的

  师:背对背的比行吗?

  生:行

  师:小朋友可真厉害想的办法真多,还有不同的办法吗?来你说

  生:我是用靠着墙做记号的办法比出来的。

  师:小朋友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会动脑筋。这个小数学家真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来

  生:可以用手指(上台拉着老师演示一柞一柞的量)

  师:小朋友说行吗?

  生:行

  师:行。但是用手指量的时候要小心对吧。

  生:我觉得她这样子量有点麻烦,有点浪费时间。

  师:这个小朋友懂得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虽然这样子有点麻烦,不过这样子比身高也可以的,但是我们这么多的方法,小朋友可以选择一种最科学、最简洁的方法来用好吗?

  生:好

  看大屏幕。

  二、巩固提高

  练习1、2、3:

  师:谁来说说,这些又是让你比什么呢?你来说第一题让我们比什么?

  生:第一题让我们比长短,(师带孩子读题)

  师: 第二题谁知道?你来说。

  生:比长短(师带孩子读题)

  师:第三题谁来读题?你来。

  生:最长的画勾,最短的画圆。

  师:现在你能帮他们比比吗?

  生:能

  师:好,翻开你的数学书第17页,自己比一比、做一做吧,只做前三道题。(教师巡视检查)。小朋友都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找几个坐姿端正的来说一下答案,第一题谁来说?

  生:第一条画勾,第二条画圈。

  师:同意吗? (同时出示课件答案)

  生:同意。

  师:第二题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本画勾、第二本画圈。

  师:同意吗?(同时出示课件答案)

  生:同意

  师: 第三题谁来说一说?

  生:第二条绳子是最长的,第三条绳子是最短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妈妈说谁打的结多,谁就是最长的。

  师:哦!他说谁的打结多,谁就最长。他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谁有不同的想法来发表一下,你来说。

  生:因为第二条有两个圆圈,其他的没有。所以第二条最长。

  师:那我们把它拉直来看看是不是第二条最长。(课件显示)谁是最长的?

  生: 第二条是最长的。

  师:我们给它打勾。这一条是?

  生:最短的。

  师:我们给它画圈。好,现在我们给它来个变脸术,看好了。(课件显示第二条绳子变短)你还能看出来哪一条最长?哪一条最短吗?

  (有的说第二条最短、有的说第三条最短,还有的说一样长)

  师:有的小朋友说第二条短、有的说第三条短、还有的说两根一样长。现在有什么办法才能帮他们比出长短呀?谁有好办法呀?好!你来说。

  生:把它拉近。

  师:拉过来对吧,拉得对齐是吧。来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课件出示拉过来)看出来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条长,第三条短

  师:看来呀。我们在比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怎么做呀?小朋友发现了吗?发现的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在比绳子长短的时候要怎样做才能比出绳子的长短来,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吗?非常多的小朋友都发现了他们非常细心的。你说。

  生:线条要排整齐才能比出长短。

  师:说的太棒了,要把绳子对齐的对吧?(看大屏幕)第一条是最长的,第三条是最短的。

  练习4: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这三只小蚂蚁要干什么呀?

  生:回家。

  师:这三只小蚂蚁他们要进行走迷宫比赛,邀请小朋友来当裁判呢,你们喜欢当裁判吗?

  生:喜欢!

  师:接下来大家一起看屏幕,第一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线,第二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线,第三只小蚂蚁选择了这条路,小朋友赶快来帮他们看看,哪一只小蚂蚁选择的路线是最长的,哪一只选择的路线是最短的?请小朋友看数学书第17页的第四题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填一填,填完的和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好吗?(教师巡视指导四人一组交流想法)

  师:好,这一组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交流了。其他小组做完也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吧。

  师:这个小组说的可热闹了,李老师想来听听。(两分钟时间)谁把你的想法跟小朋友来交流一下?这边的小朋友特别的积极,咱们来看看这边的小朋友谁最积极好吗?

  生:好

  师:哇!你看小手都举起来了太棒了。你来说,对了就是你别怕。

  生:第一只走了很多弯是最长的。

  师:有几个弯能数给小朋友听一听吗?我们下面一起看大屏幕来数一数有几个弯?

  (生一起数第一只6个弯、第二只2个弯、第三只4个弯)你看这个小朋友非常懂得观察,他发现了第一只小蚂蚁拐的弯是最多的,谁和他的办法不同?

  生:我把小蚂蚁走的线分成一段一段的来数。

  师:数小线段的对吧。(对)小朋友想不想听她数一数?

  生:想

  师:你来看看那位小朋友最认真听你数的。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一起数发现第一只走了10小段、第二只走了8小段、第三只走了9小段)

  师:你看这个小朋友更细心了,他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数的,数完以后也发现第一只小蚂蚁走的是最多的。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现在我们看看小朋友的眼力怎么样?我们把他拉直了,小朋友来比比看,哪一条最长,哪一条最短?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条最长,第二条最短。

  师:小朋友非常有眼力的。

  三、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比高矮、长短、厚薄)

  师:小朋友们生活当中可以比高矮、也可以像我们刚才那样比长短、厚薄。在家里、在马路上、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也可以比长短、厚薄的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找一找,找好以后也可以动手比一比,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好吗?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好吗?

  生:好

  师:(给孩子两分钟时间,师巡视指导)你发现了什么,谁来告诉大家?(找生拿着比较的东西上台)你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看的?

  生:我的铅笔比他的铅笔长。

  师:你看看哪个小朋友是最遵守纪律的那颗小星星,小眼睛都看到这里来了。(师走到最守纪律的小朋友旁边)你看看这个小朋友表现多好呀,他的小眼睛都看着你呢!大家看看这个小朋友表现棒不棒。

  生:棒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好吗?生:棒棒棒,你真棒。

  师:你想不想像他一样棒,请你坐端正了,小眼睛都看到哪里去了。好,你继续说吧。

  生:我的铅笔短,他的铅笔长。

  师:对了,铅笔可以比长短的,还有吗?

  (生有的比橡皮,有的比文具盒、有的比尺子、有的比书)

  四、小结:

  师; 小朋友生活中啊!原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比高矮、长短、厚薄的。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谁来告诉大家,你说。

  (生说自己的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你们既学会了比身高、还学会了比长短、厚薄。李老师最佩服的是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比高矮的办法是李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小朋友!如果你要像今天这样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那样就可以学到我们生活中很多数学问题了,你们说是吗?

  生:是。

  师:好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小朋友把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带回家,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也比一比高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0

  《高矮》一课的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让学生学习比较高矮。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 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层次。

  以淘气和笑笑这两个被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到街上玩,遇到盲人过马路,他们两人上前搀扶,从而引发出问题,他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让学生讨论,接着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三次体验比较高矮的机会,掀起本节课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邻近同学商量,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从产生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法,从寻找规律到实际应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学,我感到用淘气和笑笑贯穿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对学生进行做好事教育来帮助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即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内容,高矮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比较多,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本课教材所呈现的情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幅情境图安排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比较高矮;第二幅情境图是两个孩子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两幅情境图交换了顺序,以游戏的形式,先让孩子和我比高矮,又请了两位高矮相差不明显的孩子比高矮,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让两个孩子分别站在讲台的两边,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不好比,从而想办法让他们两个背靠背的比,让一个孩子上俩当小老师帮他们比出高矮,可是我在中间又偷偷告诉稍矮的学生掂起脚尖(不公平比较),下面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这样比不公平,因为有了之前的比较,所以学生对这个结论很有意见。接着我让学生之间组内互相比一比,自己总结出了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背靠背比高矮时,不能掂脚尖、必须脱鞋等。然后我帮他们总结出: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分组在教室中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比一边说“谁比谁高,或者是谁比谁矮”,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进行。之后又让孩子们四人一组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高矮的其他方法:用尺子、靠墙、一拃一拃的量等,孩子们都很积极,这一环节很顺利的解决了。

  二、放手让学生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在游戏后积极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完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大概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能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比赛时,我适时地给他们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勇气。

  不足之处:在比较高矮的游戏时,由于放的太开了,以至于课堂纪律有点乱,而且所花的时间过多了一点,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汇报发言。另外我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太晚。由于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所以没能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比长短、高矮、厚薄的例子。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有些练习题无法当堂解决。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针对以上几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的:

  突破目标二:

  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以下两个情景:

  1、请两个看起来差不多高的同学,站到台前来,然后偷偷地让其中一个同学在两人背靠背比一比的时候,踮起脚尖。老师同样提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学生们又炸开了锅:“某某同学踮起脚尖了,不算、不算,不公平!”

  2、请全班个头最高(吕泽伟同学)和最矮(王南同学)的两个同学上台来做一个“比一比”的小游戏(让最矮的同学站在椅子上,让最高的同学站在地上,然后提出问题“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喊“吕泽伟”、有人喊“王南”、还有人喊“不公平”。

  ——这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比个头高矮时,要背对背,特别要注意公平,所以两人应站在相同的起点,而且不能踮起脚尖。

  突破目标一:

  将班级中个头最高的吕泽伟同学留下来,跟老师比一比,提出问题:“我们两人谁个子高、谁个子矮?”。学生一下喊出:“老师高,吕泽伟矮!”。这时老师就故意质疑:“你们真奇怪,刚才说吕泽伟高,现在又说吕泽伟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突破目标三:

  结合情景图中:淘气和笑笑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以及两辆汽车有序地停在斑马线外等候。

  ——向学生渗透尊敬老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思想教育。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活动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推理能力。

  4.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

  1.导入:

  ⑴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想看看吗?

  ⑵出示 (盲人爷爷过马路)

  ⑶提问:①图上都画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②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帮助盲人爷爷过马路。

  师:两个小朋友虽然年龄很小,可是他们非常的乐于助人,看到盲人爷爷过马路很危险,就主动帮助他,同学们,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做的好吗?你们愿意向他俩学习吗?

  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小朋友会是几年级的同学呢?

  为什么?(生:一年级,因为他们长的矮)

  师:小朋友长的矮,那谁长得比他们高?(生:盲人爷爷)

  ⑷引出课题:

  盲人叔叔比小朋友们高,也就是说小朋友比盲人叔叔怎么样?(生: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高矮”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伞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评析: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联系生活的“高矮”现象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比过高矮吗?那你们能说说谁比你们高,谁比你们矮吗?

  生举例,如: 爸爸比我高 ,姐姐比我高 , 妹妹比我矮,大树比我高……

  3、寻找身边的高矮例子

  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小组交流。(评析: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找出身边关于“高矮”的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另外,让学生寻找教室里的高矮例子,打破了传统课堂的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下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直观比较,探讨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⑴猜测: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高矮”的例子,现在老师想现场考考大家的眼力,我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请大家猜测一下,他们谁比谁长的高一些?

  ⑵提问: 到底猜测的对不对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出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⑶验证:两名学生上台前比一比,验证猜测的结果。

  2、探讨比身高的方法

  ⑴谈话引导:

  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很快发现了比高一些,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比的?

  师:他们两个谁高谁矮 ?

  生①:小强高。

  生②:小丽高

  生③:小强虽然看起来高,但他是踮起脚跟比,不能算。

  ⑵师提问:①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的,这样比公平吗?

  ②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比,才能知道谁长得高一些呢?

  ⑶学生分组交流

  ⑷小组汇报:

  生①:小强要把脚放平再跟小丽比。、

  生②:小丽也踮起脚跟。

  ⑸师小结:看来我们还得让他们两人再比一比,请同学们看图,小强和小丽又比了一次(出示课本16页右面的图例)。你们觉得这样比可以吗?为什么呢?

  生:可以,因为他们两人的脚都放平了。

  ⑹引申:投影出示不同姿势比较身高的例子。

  提问:这样比能行吗?

  生:腰没有挺直,不能这样比。

  ⑺总结比较身高的方法:

  师问:比较身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总结,师板书:站在同一平面上,腰要挺直。

  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⑴活动安排:每四人一组,互相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⑵活动要求: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后,再下位比一比。

  ⑶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⑷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评析:小组活动,首先让学生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小汇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体验)

  三、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做第1、2、3题。

  2、出示“模拟图”

  师说明: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只蚂蚁走的路最长?哪只蚂蚁走的踟最短?

  ⑴小组同学讨论

  ⑵小组汇报(尽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小蚂蚁回家”的练习,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的作用,学生汇报出数格子,数小段,数拐弯的多少等情况,一道小小的练习题成为学生思维的舞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比较高矮的知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评析:总结时,号召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2

  教具准备:主题画,一本字典,一本书,玻璃绳,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小黑板两块,幻灯片,教师鞭,录音带,影碟,小旗,五角星,课本,手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教室和我们班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对了,比如说我们平时坐的桌子比这里的桌子矮了,椅子比平时的高了,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矮》这部分的知识,好吗

  板书:高矮

  那现在老师出一幅挂图让同学们来观察,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观察得最仔细.

  一, 新授课:

  1, 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看出这是在路上 你们知道红绿灯有什么用吗 是不是摆来看的呢 那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好吗 (放录象)现在你们知道过马路是怎样看红绿灯了吗

  好,你们再观察一下,图上画了谁 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 (1,戴着眼镜.2,拄着拐杖3,两个小朋友扶着他)

  那如果在路上遇到盲人过马路,你会怎样呢 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那你们看看他们谁比谁高呢

  2,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 (不能比高)为什么不能比高 (因为那个男孩他踮脚了)那怎样才能比高呢 那也就是说他们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 对不对 同学们再看看,他们现在能比高了吗 为什么 (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3, 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也来比一比谁高谁矮,谁愿意上来玩 (找三名学生)

  问:这三名同学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刚才xx同学是最高,现在他跟老师来比,谁高 好,我们现在就知道我们在比较高矮是相对来说的.

  4,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一起来比,看看谁高谁矮.(教师走到一名没有同桌的学生旁,跟他说,没有人和你比,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和你比一比好不好

  请几对同学来说一说,他们比的结果.

  5, 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和老师比,谁愿意 谁坐得好,我就叫谁.(教师故意和学生一高一矮比一比,问学生谁高谁矮,学生说不能比高矮,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在比高矮时应该怎样比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很好,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夺得五角星,好不好

  二, 巩固练习

  1, 出示小黑板:读题

  问:你们知道哪一条绳长吗 我这样比,行不行 为什么 (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他填完整

  2, 出示两本书,一本厚的,一本薄的.

  问:哪本书厚 你们是怎样比的 让同学们来比一比.再填在书本上.

  3, 出示小黑板:

  问:哪一条绳最长 为什么是第二条 (因为它卷起来了)那怎样比呢 (把它拆开)然后怎样 (把它拉直)

  现在你们看得出哪一条绳最长了吗

  把正确答案填在书本上.

  三, 课间舞蹈.

  四, 你们唱得真好听(停顿),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坐好,看谁坐得好,认真听,听完故事,老师还有问题要问大家:从前,有三只蚂蚁,它们出去找吃的,在回来的路上,发现三条回家的路,于是它们决定比一比,看谁能先到家,好,同学们看小黑板,这就是它们回家的三条路线,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帮它们找一找,看哪一条路线最长,哪一条路线最短吗

  1, 用线把它连一连,看哪条长.

  2, 先说明,用一个方格,比一比,说他们的每个格子大小都相同,那就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边数越多,路线就越长,边数越少,路线就越短,

  请打开课本,把它填完整.

  好,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可以比高矮的吗

  同学们知道的这么多啊,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老师到下一节课再找一个时间来让同学们说个够,玩个够,好不好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来比较高矮,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能多注意和多观察我们身边周围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3

  课标内容

  《高矮》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 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 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 "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 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 (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 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 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 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 (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 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 谁走的路最长 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 (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 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就是蜕变学习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TAG: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wap地址: https://m.tbqqq.com/zixun/132009.html

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相关推荐